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社会实践报告赴婺源旅游管理实习专业报告学院: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专业:旅游管理班级:09级1班学号:7041809056姓名:张杨春赴婺源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报告一、前言通过对旅游业务、旅游基础知识、旅行社管理等的学习,学习旅游专业的野外调研方法,认识旅游资源类型与特征,完成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认知和评价,考察实习地的旅游开发和景区管理现状及问题,调研实习地的游客行为模式和旅游行业的经营状况,为促进江西省旅游资源开发和景区管理提供重要的借鉴。在为期四天的实习结束后,通过自身的思考以及借鉴网络资源写下本次实习报告。在本文中将介绍到实习地点的景区资源,旅游人数,景区开发现状等,并对此做一番分析,提出问题、对策和建议。二、实践目的本次旅游综合实习,是在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所开设的旅游资源、旅游景区管理、旅游规划开发、旅游市场营销学等专业及经济学、管理学等核心课程基础上开展的一次综合性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对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综合旅游资源,以及区域资源、国家旅游资源、世界旅游资源等旅游资源组合的实习,整合和延伸课堂课堂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三、实践地点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江湾景区、李坑景区、卧龙谷景区、灵岩洞景区、晓起景区、文公山景区、百柱宗祠、思溪延村四、实践时间2010年12月21日—12月24日五、实践内容(一)景区概况1、江湾景区概况江湾位于江西婺源县城东二十公里,地处三山环抱的河谷地带,东有灵山,南有攸山,北有后龙山,一条梨园河由东而西,呈S形从三山谷地中穿行,山水交融,给江湾平添了许多灵气。江湾的建筑布局卓具特色,一街六巷,纵横交错,新旧有序,千年延展,不乱方阵。且每条巷道各有个性,不见雷同,古朴优雅,自成一景。从后龙山俯瞰,正中部位的巷道,竟构成一个硕大的“安”字。江湾的老街还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韵,街面还是那么窄,几幢老店铺,如培心堂、饮苏堂、日生堂,店门还是那一块块拼起的木板排门,店堂里还是那老柜台、老货架,外墙还是那古老的封火墙,徜徉其中,我们仿佛穿行于时间隧道,仍可感受到一些古江湾明清时期的商业气息。江湾有很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清同治年间户部主事江桂高的敦崇堂,清末明初教育家、佛学家江谦的三省堂,古私塾德庆堂,富商江仁庆古宅,“一府六院”遗址等。2、李坑景区概况李坑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距婺源县城12公里。李坑自古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自宋至清,仕官富贾达百人,村里的文人留下传世著作达29部,南宋年间出了一位武状元,名叫李知诚。村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参差错落;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弯;青石板道纵横交错,石、木、砖各种溪桥数十座沟通两岸,更有两涧清流、柳碣飞琼、双桥叠锁、焦泉浸月、道院钟鸣、仙桥毓秀等景点在其中,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是婺源精品线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小桥流水人家”李坑作者叶光明“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赞美家乡江西婺源的诗句。婺源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乡村”。李坑是婺源景点一颗闪亮明珠,昔日的商贾和缙绅们留下的宅院以那些精美的木刻讲述着过去的故事。而更重要的是,那些古老的建筑成为时间的一个纪念,它们是活着的,它们主人的后代在里面生活作息,绵延着人与自然的对视。走进李坑,犹如来到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李坑之美,美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在文化与生态珠联璧合。走进李坑,但见蓝天、青山、碧水,小桥、流水、人家,粉墙、青砖、黛瓦,天人合一,相映成趣。3、卧龙谷景区概况位于江西省上饶地区婺源县,大鄣山,亦称“三天子鄣”,地处皖赣边界,婺源的北部屏障,属黄山余脉。清代诗人汪循《登大鄣山》诗云:“清风岭上豁双眸,擂鼓峰前数九州,蟠踞徽饶三百里,平分吴楚两源头。”这里也是“吴楚分源”的屋脊,是鄱阳湖水系乐安江与钱塘江水系新安江的分水岭。这里群山环抱,山峰林立,森林覆盖率高达90.7%,山峰标高800―1600米,主峰擂鼓尖海拔1629.8米,巍峨雄伟,俯瞰平川,是县内最高的山峰。现已开放的鄣山大峡谷――卧龙谷,是一处景观价值独特,完全原始风貌的高山峡谷景区,是一处金庸笔下的人间美景世外桃源......卧龙谷里春季山花烂漫,夏季郁郁葱葱,秋季红枫尽染,冬季冰雕玉砌,景区四季变换不同的色彩,而高山峡谷里更是瀑布成群,飞龙吐玉;彩池连环、相映交辉,整个景区类似九寨沟海子的彩池何止成千上万,就这样,紫色的山、绿色的树、白色的瀑布、彩色的深潭构成一幅天然泼墨山水画......大鄣山保存着结构复杂,功能齐全的自然生态系统。景区内气候凉爽湿润,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生物资源,这里由于地质年代悠久,水资源丰富,加之地貌独特饿,纯然超尘净地。首期开发卧龙谷设计了轻松休闲的游步栈道,朴拙的茅舍、古雅的茶亭、精巧的石屋点缀其间,那么贴近生活、贴近人文。深度开发大鄣山自然风景区将是一个集观光旅游,寻古访幽避暑休闲,攀岩溜索,康体竞技为一体充满山野情趣的生态乐园。勘称都市人魂牵梦萦的乐土圣境......4、灵岩洞景区概况西省婺源县灵岩洞森林公园是1993年经原国家林业部批准的“国家森林公园”,又是1995年经省政府批建的“省级风景名胜区”,面积约30平方公里,是一个集自然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内分“灵岩洞群”、“石城古树群”、“石林奇观”三个景区。灵岩洞群由卿云、莲华、涵虚、凌虚、琼芝、萃灵等36个溶洞组成。《方舆胜览》有记。洞体大者雄浑奇伟,小者玲珑秀丽。洞内泉流澄清皎洁,水石相映成趣,石笋花、石柱、石幔琳琅满目,千姿百态。有蓬来仙阁、金阙瑶池、云谷游龙、天池荷香、龙门泻玉等景观数百处。更为称绝的是洞群间保留有“岳飞游此”、“吴徽朱熹”、唐代大中十一年兼御史中丞卢潘和明代戴铣的摩崖石刻等唐代以来的游人题墨2000多处。石林奇景蔚为壮观。千亩石林从小盆地中拔地而起,有的伟岸独立、有的相抱偎倚、有的堆叠成群……。南宋绍兴元年,岳飞领兵征讨李成经此过浮梁时,曾立于山岭上俯眺晨雾中的石林,观后连声叫绝,并生情用长矛在高壁刻下,“观止“二个大字。灵岩洞森林公园距景德镇60公里,距黄山125公里,距庐山196公里,距三清山90公里,交通较为便利。5、晓起景区概况晓起有“中国茶文化第一村”与“国家级生态示范村”之美誉。是清代两淮盐务使江人镜故里,位于婺源县城东北45公里的段莘水和晓起水交合处,有上、下晓起之分。村屋多为清代建筑,风格各具特色,村中小巷均铺青石,曲曲折折,回环如棋局。主要景观有双亭耸峙、枫樟流荫、进士第、大夫第、荣禄第、江氏祠堂、砖雕门罩、养生河与古濯台等。“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这首古诗极为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晓起村落的美丽山光水色,竟有“绝妙何图诚若是”之感6、文公山景区概况婺源是朱熹的故里,文公山原名“九老芙蓉山”,位于婺源县南部,东距县城29公里,西距景德镇80公里。景区面积2平方公里,主峰海拔315米。因山腰葬有朱熹(文公)祖墓,故名文公山。山上林木葱翠,周边是十万亩阔叶林海,森林覆盖率达95%,林内有野生动物金猫、鹿、锦鸡等。朱熹的祖墓坐西北朝东南,以石块垒砌墓周有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春,朱熹首次回故乡扫墓时,亲手栽植的24棵杉树,寓意“二十四孝”,历经八百多年风雨,现存16棵。其中最高的38.7米,有“江南南杉王群”之誉。其他景观有积庆亭、古驿道、义积桥、仿竹亭等。1985年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婺源县位于江西省的东北角。它的东面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西面与瓷都景德镇相连,北部靠着皖南旅游胜地黄山,南接国家风景名胜地三清山,是一颗镶嵌在赣浙皖三省交界地的绿色明珠。全县总面积2947平方公里。辖11个建制镇和15个乡,有33万人口。这里属于中亚热带温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6.7℃,年降水量为1821毫米。境内山多地少,森林覆盖率达81.5%,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并被誉为“最后的香格里拉”、“中国最美的乡村”。而且婺源的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就被誉为“江南曲阜”和“书乡”。在婺源这块古称之“吴楚分源”的钟灵毓秀之地,田园风光旖旎幽雅,名木古树遍布乡野,灵岩洞府奇绝尘寰,明清建筑古朴典雅,闻人遗迹星罗棋布,民情风俗独具特色。婺源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当时,这里的土著山民属三苗部族。尧、舜、禹时代,三苗族受到华夏族的多次征伐,逐渐衰落。夏王朝后期,三苗族中一支号称越的部族开始兴盛起来,这一带属古越族。20世纪80年代初在中云善山、镇头王封发现两座商周遗址,从出土的印纹陶片、青铜鼎、陶纺轮、原始青花瓷及石斧、石凿等可以看出,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的商周时期,这一带的经济文化已达到相当水平。春秋战国时这里属吴,吴亡属越,越灭属楚,高峻的浙岭上至今仍竖着吴楚分源的划疆碑刻。秦始皇统一后,这里归秦王朝,属鄣郡。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设立县治,这里才以婺州水之源而始称婺源县。婺源设县后,唐至五代隶属歙州,宋属徽州新安郡,元属徽州路,明清皆隶徽州府,直至1934年9月属安徽省管辖,此后一度划属江西省,1947年8月又划回安徽省。1949年5月1日婺源解放,划归江西省。隶属关系虽然变化,但它至今仍是徽州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7、百柱宗祠景区概况一九八二年,在法国巴黎庞毕度文化中心举行的“中国民俗展览”上,江西婺源黄村的百柱宗祠作为宗祠的代表而参展,并引起专家的关注。百柱宗祠,实为九十九根主柱,是设计者想造个深藏民间的“金銮殿”,还是构造艺术上的巧合不得而知,总之为了避讳,建筑者干脆称之为“百柱宗祠”了。建造于康熙年间的百柱宗祠,座落在婺源古坦乡黄村,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正在申报“国保”。当初,清华大学的学者们参观时曾写下这样一段文字:开了锁进了百柱厅,出乎我们意外的是这祠堂竟是五开间的,规模宏大,构架壮丽。……享堂太师壁上方悬挂着横匾,题“经义堂”三个浑厚的大字……我们打开大门中央门廊,忽然发现,祠堂的轴线不偏不倚正对着一座干净利索的圆锥形小山,叫“金字面”,这正是风水上的文笔峰,以它作为宗祠的朝山,有利于宗族在科第上的发皇成功。……大门处理很精致,它的结构很复杂,为了正面和背面都有适当的形式、和谐的比例和正确的尺度,它以门阀为界,内外两半分别处理,外半是华丽的三间“五凤楼”,内半是简单的一三开间单檐歇山顶,这做法和古希蜡的雅典卫城异曲同工。8、思溪延村景区概况思溪延村位于江西省婺源县思口镇境内,距县城紫阳镇13公里左右。始建于南宋庆元五年(1199年),至今已有800余年。当时建村者俞氏以(鱼)思念清溪水而名。几百年代在江西、浙江、上海乃至湖南广西等地经商,主要从事木材、茶叶、盐业等商业活动。经商致富的人多携资归故里买田置房、兴建书院,创建了大批府第楼阁、祠堂碑坊等。整个村落以明清古建筑为主,村落内以青石板铺地,古建群背靠青山,面临清溪和稻田,四周都是绿地,村庄与秀水青山的优雅自然风光融为一体。现有172户,667人,占地约8.6公顷。有古民居156幢,其中明代建筑5幢,清代建筑80余幢,现存古建筑占地面积约为16000平方米。古民居大多粉墙黛瓦。整体色彩效果是黑白相间,给人朴素淡雅的美感。从远处看这些古民居,在外观上是大面积空白的一片粉墙,粉墙上嵌有几个高低有序的小小洞窗,形成整体与局部、面与点的对比效果,体现“道法自然”的意蕴,里外墙着重采用了马头墙、山墙的建筑造型,尤其是马头墙屋檐角飞翘,在蔚蓝的天际勾画出民居墙头与天空的轮廓线,增加了空间的层次韵律美。思溪民居建筑的显著特点是屋里都有天井,商业文化在天井建筑中得到完美体现。在婺源,官宅与商宅的建筑有所不同,官宅讲究气魄,商宅注重财运。延村的古建筑处处体现着商人的这种祈祷。根据《婺源县地名志》和宗谱等史料记载,据相关史料记载,延村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最早在这里聚居的是查、吴、程、吕四姓居民,到了明朝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现在大约占全村人口80%的金姓,才从婺源北乡的沱川迁
本文标题:婺源社会实践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506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