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第6讲--新时期电影
第6讲新时期电影新时期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有着伟大的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从那时起,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在人们心中有了一个共同的定义,称之为新时期。从此以后的中国电影也被名之为中国新时电影。它在整个中国电影发展史中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79年的“伤痕电影”电影复兴之初,“伤痕电影”便以普通人的视角演绎一个个令人心碎的悲剧故事,提醒人们记住伤痛与血泪,记住政治浩劫在新中国历史上留下的无法抹去的烙印。代表作:谢晋导演的“伤痕三部曲”《天云山传奇》、《芙蓉镇》、《牧马人》李文化导演的《泪痕》(北影)(1979)杨延晋,邓一民导演的《苦恼人的笑》(上影)(1979)滕文骥,吴天明导演的《生活的颤音》(西影)(1979)天云山传奇天云山传奇,作者鲁彦周,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于1980年,著名导演谢晋执导,这部影片是对“反右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的真实反映,公映当年轰动一时;其主要情节为:胸怀大志、年轻能干的考察队政委罗群被打成右派分子,送去劳动。专门整人的吴遥则青云直上爬上了地委书记的宝座。罗群的未婚妻宋薇与罗群一刀两断,后来在别人的撮合下嫁给了吴遥。宋薇的同学冯晴岚,在罗群垂危的关键时刻伸出温暖之手热烈拥抱罗群。当罗群冤案平反后,冯晴岚操劳过度含笑去世。•影片是著名导演谢晋第一次以“反右”扩大化为题材,将那段历史真实而概括的再现于银幕。影片大胆、深刻地揭示出正直的人们被错误地划为右派这一时代悲剧,更通过这个故事,从政治、伦理、道德的角度分析历史教训,探讨悲剧产生的根源。影片着重刻画罗群和围绕他的几个女性的不同性格,将人物的个性、情感变化与政治风云、社会矛盾、历史发展融合在一起,突出了影片主题。•板车之歌牧马人•中国电影名,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于1982年,根据张贤亮《灵与肉》改编;其主要剧情为:1980年,老华侨许景山从美国回来,找到了在西北牧场工作的儿子许灵均,决定带他去美国继承遗产。而三十年来,许灵均经历了孤儿到右派分子的痛苦,他是在牧民的关怀下鼓起一生活的勇气,结婚生子,走上了教师的讲台。这一段无法忘怀的往事,使许灵均留在祖国的大草原,而许景山最终理解了儿子,找到了重温父子之情。影片以严峻、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多年的命运,从扭曲的时代中挖掘出美,从普通人身上迸射出真与善的光辉。凝聚在主人公命运中的伤痕与甜蜜,痛苦与欢乐,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劳动者质朴、纯真的、感情与雄浑壮美的草原生活图景相交融,抒发了对祖国对民族的深情。影片对李秀芝和郭蹁子两个形象的塑造,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与鲜明、生动的个性相统一的特点,因面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影片为特定时代的产物,它抓住了“笑中含泪”的特点,让人们在酸甜苦辣之中去深思和回味。在细节表现、影调和色彩的把握、音乐和配合等方面也都努力追求新意,深化了主题。•“芙蓉仙子”的胡玉音跟丈夫黎桂桂起早摸黑,以卖米豆腐为生。胡玉音长得漂亮,待客热情,桂桂心地善良,忠厚老实,小两口的生意很红火。夫妻俩用几年来省吃俭用攒下的钱盖起了新房。落成之日,镇党支部黎满庚,南下老干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乡亲们都来祝贺。不久,“四清”运动开始了,国营饮食店经理李国香当上了工作组组长,依靠镇上的“土改根子”二流子王秋赦大抓阶级斗争。胡玉音被打成了“新富农”,新屋被没收,桂桂也被逼自杀。自幼与胡玉音一起长大,情如兄妹的黎满庚,此时因没有划清“阶级界限”而被降职。谷燕山也因曾卖给胡玉音碎米受到牵连而被撤职。在接踵而来的“文化大革命”中,王秋赦又成为运动骨干,当上了镇党支部书记。美丽的芙蓉镇被搅得黑暗恐怖。胡玉音在3年漫长的扫街生活中,与右派分子、原地区歌舞团编导、人称“癫子”的秦书田同病相怜,两个被扭曲的灵魂、两颗早已干枯的心灵终于撞出了火花,他们相爱了。真挚的爱情给他们暗淡的生活带来了希望、增添了色彩。然而,厄运又一次降临,秦书田被判刑10年,胡玉音也被判3年,因怀孕监外执行。寒冬腊月,大雪纷飞,胡玉音因难产险些丧生,谷燕山拦下军车将她送到部队医院……冬去春来,胡玉音母子终于盼到了秦书田的归来,米豆腐摊前又热闹起来了。而专靠吃运动饭谋生的王秋赦却成了疯了,终日在镇上敲打着已发不出声的破锣。芙蓉镇•中国电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于1986年,根据古华所著同名小说改编,著名导演谢晋执导,刘晓庆、姜文主演;这是一部反映建国以来多次政治运动中小人物悲欢离合的电影;《芙蓉镇》通过芙蓉镇上的女摊贩胡玉音、右派分子秦书田等人在“四清”到“文化大革命”的一系列运动中的遭遇,对中国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后期近20年的历史做了严肃的回顾和深刻的反思。芙蓉镇上的风风雨雨正是中国当代社会历程的缩影;编导者用近乎编年史的手法,通过人物的升沉荣辱表现了各式人物在历史面前的真实面目,同时发出了对人性的呼唤和对美好感情的讴歌。•谢晋的影片充满着人性、人情、人道主义精神,具有深刻的内涵和鲜明的个性,它以一个小镇上几个普通人物在“文革”前后十几年里命运的变化,从他们的个性不同程度的被扭曲、被异化,向人们展示了小人物在社会变革大潮中的踉跄足迹,以此来探讨极左思想的渊源,来反思民族的历史。第四代登场第四代导演是一批迟到的耕耘者,他们是文革前电影学院毕业,但史无前例的政治风暴冻结了最宝贵的艺术青春。文革期间没有片子拍,使他们不得不用十到二十年的时间去准备,70年代末,中国电影创作恢复正常,他们率先充当传统意识和传统电影的挑战者。他们对电影本性的认识和探讨拉开了中国电影新时期的序幕。思想的解放,使“第四代”的电影理论空前繁荣与活跃,于是,他们非常注重“理论滋养灵感”,他们提出中国电影“丢掉戏剧的拐杖”,打破戏剧式结构,提倡纪实性,追求质朴自然的风格和开放式结构,注重主题与人物的意义性和从生活中、从凡人小事中去开掘社会与人生的哲理。•代表人物及作品:张暖忻的《青春祭》、《沙鸥》,谢飞的《本命年》,《香魂女》、《湘女潇潇》、《黑骏马》,黄建中的《小花》、《过年》,吴贻弓的《城南旧事》、《巴山夜雨》,郑洞天的《邻居》、《台湾往事》杨延晋的《苦恼人的笑》、《小街》,滕文骥《生活的颤音》,《黄河谣》黄蜀芹的《围城》、《人鬼情》,吴天明《老井》,翟俊杰《大决战》,随着《一个和八个》、《黄土地》、《红高粱》的横空出世,中国第四代导演很快就退出了历史舞台。现代化的电影语言1979年《电影艺术》第3期发表了张暖忻、李陀《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该文提出更新中国电影语言,摆脱戏剧化的影响。《小花》、《小街》、《生活的颤音》、《苦恼人的笑》等几部影片是第四代影人对电影语言革新的最初尝试。《小花》打破了传统讲故事的顺序,在影片里被不时地回忆和梦境所打断,从内容到形式的探索与“叛逆”意识。《小街》尝试多条叙述线索以及最终的开放性,多重性结尾。《生活的颤音》将剧情与小提琴协奏曲巧妙结合在一起,通过音乐更好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波澜起伏的内心世界,影片在艺术处理上体现了洋溢着民族精神、民族感情的现代生活内容与世界电影发展中新的技巧与新的语言的结合。《苦恼人的笑》影片同时运用了升格、降格、停拍、多画面镜头、声画分割等手法,丰富和加强了内容的表现力。《青春祭》•“文化大革命”期间,青年女学生李纯来到祖国的大西南傣乡插队落户。初到傣寨,这里的风俗习惯使她感到新奇、陌生而又可怖。她不善于安排生活,客居异乡,备尝生活的艰辛。然而,忠厚善良的傣家人对李纯并不见外,房东大爹对她关怀备至。岁月流逝,李纯逐渐适应了傣家人的生活习惯。她戴起了耳环,穿上用床单改做的筒裙,成了一个漂亮的傣族姑娘。在一次赶集时,李纯与邻寨知识青年任佳相识。任佳的爽直、博学使李纯为之倾心,他俩成了最亲密的朋友。全寨欢庆丰收的夜晚,村民们围着篝火载歌载舞,李纯和任佳也穿梭在人群之中。房东家的大哥喝醉了酒和任佳打了起来,李纯这才明白,大哥深深地爱着自己。她无法接受憨厚的大哥这种直露、粗暴的求爱。思考再三,李纯离开寨子,到另一个山区小学去当教师。大哥家的老奶奶因思念她而突然去世,李纯闻讯赶去参加葬礼。几年过去了,李纯考上了大学。依依惜别之际,大哥真诚地请她和任佳去他家作客,以示歉意,然而任佳再也不能来了,他被一次突发的泥石流吞没,永远留在了边疆。李纯告别傣寨,告别傣家乡亲,她永远不会忘记她为之献出了青春的土地。•生离死别,此一去不再相见。青葱岁月,如花情怀,犹如拢不住的水,从指间遁入泥中化作无形,永无收回之可能。面临这样的时刻,总是痛楚难抑,情不自禁地要痛哭失声。在张暖忻的拍于80年代的知青片《青春祭》中,北京知青李纯下放到云南插队,在那里她第一次意识到什么是女人的美,什么是青春的悸动,而在体会到所有的美好后,她终于要面临的是:一个疼爱自己老人的离去,初恋爱人的死亡,和无法挽回的青春逝却。在被泥石流洗蚀过的村庄的土地上,李纯捂着脸,发出了持久的呜咽。这是青春的祭曲,久久地,久久地,萦绕在天空和大地之间。借用李纯的视角,反映了动乱年代里傣乡的民俗风情和傣族人民的热情善良。影片将主人公在特定年代和特定地区所受到的精神世界的撞击以一种如梦如幻的方式表现出来,透视了青春意识和美的觉醒的重要思想,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本命年》•经过劳动改造,犯人李慧泉刑满释放,他回到了从小生长的胡同。老街坊邻居罗大妈很照顾这个父母亡故、孤苦伶仃的小伙子。当年,哥们叉子因为女友爱上了别人,气愤不过,拉着讲义气的李慧泉,教训了那个男人,结果无意中弄出了人命,二人双双入狱。如今,叉子的家人对他们依旧抱有成见,只有叉子的弟弟觉得李慧泉是条汉子。李慧泉在民警小刘帮助下选择了练摊谋生,期间遇到了三教九流令他尝遍人间冷暖。在歌厅里,李慧泉认识了歌手赵雅秋,此后他成为她的护花使者。李慧泉用全部积蓄买了一条金项链送给已经成名的赵雅秋,但赵雅秋在玩笑中回绝了他的礼物。李慧泉万念俱灰,随手将金项链扔了。在餐馆喝得酩酊大醉的李慧泉踉踉跄跄走在路上,却被两个少年拦下搜身。李慧泉被少年猛扎了一刀,血越流越多,死在了自己24岁的本命年上。《本命年》是当代中国都市题材影片具震撼力的作品之一。影片写实的手法具有强烈的穿透力,于平实的生活场景中,揭示出当代都市生活背面的阴影地带。片中主人公李慧泉的命运悲剧并非是靠好心人和时代的变革所能拯救,因而具有一种悲天悯人的宿命色彩,强化了影片的悲剧力量,使影片对于命运和人性的刻画具有着穿透时代的意义。从影片中,我们能够感到谢飞对中国当代某些城市青年乃至市民层面的精神空虚、没有文化状况的那种痛心疾首的感受。1990年,获第13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西柏林国际电影节特殊贡献银熊奖。香魂女(1993金熊)•电影《香魂女》写了两个女人的故事:女主角香二嫂既令人同情又使人憎恶。她幼年家贫,7岁被卖,做了童养媳。13岁被迫圆房,嫁给瘸腿的酒鬼丈夫。在家庭中,她仅仅是一部赚钱的机器和被人泄欲的工具,只有在与情人幽会时才有少许的快乐。她精明能干,在改革大潮中,把一座位于偏僻的小香油坊经营得遐迩闻名。然而,在自己遭受不幸的同时,她利用金钱的力量又亲手制造了另一桩悲剧,为自己智力不全的儿子买来一个贤慧漂亮的媳妇。这个媳妇叫环环,她善良、文静、勤快,也是个不幸而可悲的人物,她的不幸在于为帮助父母还清欠款,成了这桩愚昧、荒谬的婚事的牺牲品,她的可悲在于她从未想到过要与命运抗争。•斯琴高娃饰演的二嫂既是受封建礼教迫害的苦命女性,又是站在封建礼教立场上的迫害者。谢飞将香二嫂、环环二人置于改革开放的农村生活背景中,通过她们的个性、心理、行为方式与社会的猛烈碰撞,从而进一步的深化了作品的内涵。并且,借由《香魂女》这一名称,暗示了中国女性悲惨命运的无限延续性,从而更增添了作品的悲剧成分以及永恒的警示含义,从而谱写了一曲含义深重的两代女性命运之悲歌。城南旧事•半个多世纪前,小女孩林英子跟随着爸爸妈妈从台湾飘洋过海来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京华古都的城垣颓院、残阳驼铃、闹市僻巷……这一切都让英子感到新奇,为之着迷。会馆门前的疯女子、遍体鞭痕的小伙伴妞儿,出没在荒草丛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乳母宋妈、沉疴染身而终眠地下的慈父…
本文标题:第6讲--新时期电影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535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