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案11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岳麓版练习
...............................................................................................1/6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案11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岳麓版练习一、选择题1.(2018·益阳)石约翰对《清季外交史料》中的“主权”二字进行统计,发现从1875年至1894年间,“主权”二字仅在每百页出现一次,而从甲午战后的1895年起,“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这反映出(B)A.晚清政府坚持“天朝上国”思想B.甲午战后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C.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D.西方的“主权”思想已引入中国[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对“主权”使用频率的增加,主要是因为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危机加深,中国的民族意识觉醒,B项正确;题干材料强调民族危机加深,主权民族意识的觉醒,与清政府坚持“天朝上国”思想无关,且该时期清政府“天朝上国”思想受到彻底动摇,排除A项;C项只强调民族危机加深,而没有涉及民族意识觉醒,对主权的认识也更加深刻,排除C项;在甲午战争之前,西方主权思想已经引入中国,排除D项。综上所述,故选B项。2.(2018·河南八市测评)1933年,学者张荫麟指出:“甲午一役...............................................................................................2/6关系我国国运至巨,宜为治我国近世史者所注重。顾关于此役,从中国观点之第一手的纪录,至为窘乏,即使间接之史料亦稀。”这反映了(D)A.历史研究应关注第一手资料B.史料缺乏不利历史研究C.甲午战争提升我国国际地位D.知识分子的责任和情怀[解析]材料没有比较第一手还是第二手史料的优劣问题,故A项错误;张荫麟呼吁史学家要十分关注甲午战争,尽管史料匮乏,与B项无关,故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故C项错误;张荫麟先生之所以主张关注甲午一役,是因为关系我国国运至巨,虽然第一手、第二手史料缺乏的情况下张先生也要强烈呼吁重视,故D项正确。3.(2018·吉林统考)1895年8月,日军以强大兵力进攻台湾彰化城北的八卦山,黑旗军和义军与日军展开肉搏战,击毙日本号称最精锐的近卫师团一千余人,此役日军死亡人数超过甲午战争。这体现出(C)A.清政府出卖人民抗日活动B.甲午战争中日军伤亡很大C.台湾军民英勇的抗日精神D.全国人民反对割地议和[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日本军与台湾黑旗军和义军的斗争,没有体现清政府出卖人民抗日活动,故A项错误;甲午战争日军伤亡很大...............................................................................................3/6与材料“此役日军死亡人数超过甲午战争”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台湾黑旗军和义军自发反抗日军侵略台湾,给予日军沉重打击,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台湾人民抗击日军,没有体现全国人民反对割地议和,故D项错误。4.(2018·绵阳)1894年7月28日《申报》载:“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日本),尔乃不自量力,轻启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势矣。”这反映当时(D)A.清政府死守“天朝上国”理念B.统治者动员民众策略巧妙C.国人过分夸大洋务运动的成果D.舆论界存在盲目自信心态[解析]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天朝上国”观念有所改变,故A项错误;材料认为日本对清采取军事行动是不理智的行为,不能调动民众,故B项错误;材料认为清朝国力远胜于日本,未提及是洋务运动之功,故C项错误;《申报》轻视日本国力,体现了社会舆论盲目自信的心态,故D项正确。5.(2018·三明)下表是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来源的历史叙述。据此判断最可信的历史事实是(C)记述出处邓管带英勇指挥,炮击日舰吉野,向它冲去,不料船尾中了敌舰所放的鱼雷。邓管带见致远行将沉没,愤然投入海中。谷玉霖,来远舰炮手,1946年5月18日口述“致远”驶出队列追击已经快要沉没的“赤诚”,被日舰包围攻击了10分钟,水密舱进水导致倾覆。《芝罘快邮》(外商报刊),1894年10月1日报道...............................................................................................4/6敌忽以鱼雷快船直攻“定远”,尚未驶到,“致远”开足机轮即将来船攻沉。倭船以鱼雷轰击“致远”,旋亦沉没。《大东沟战况析》,李鸿章1894年10月7日报告A.致远舰与敌舰吉野同归于尽B.致远舰因中敌舰鱼雷而沉没C.致远舰冲向敌舰,最后沉没D.邓世昌自乱阵型,被围攻而沉[解析]李鸿章的报告和谷玉霖的回忆均提到致远舰冲向吉野号战舰后沉没,说明这一事件比较客观真实,故C项正确;吉野号并没有沉默,故A项错误;表格中只有一处材料说明致远舰因中敌舰鱼雷而沉没,不足以采信,故B项错误;邓世昌自乱阵型,被围攻而沉只是外国报纸一方提及,不足以采信,故D项错误。6.(2018·河南中原名校考评)著名历史学家将廷黻认为:“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拳匪的惨败是极自然的。”这表明义和团运动(B)A.革命任务不明确B.指导思想不科学C.革命目标不清晰D.具有空想性[解析]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出其反帝的革命任务是明确的,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以宗教发动群众,指导思想不科学,最终导致惨败,故B项正确;义和团驱逐洋人的革命目标是清晰的,故C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出民族矛盾情况严重的时代特征,能够广泛调动群众参加反帝斗争,并非空想,故D项错误。...............................................................................................5/6二、非选择题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导学号26812770材料一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仅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时期。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从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材料二凡事都有两面性,尤其在历史这方面,有些事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口岸以便他们长时期的在经济上压榨中国……看圆明园和故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被掠到海外的国宝不知有多少。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略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让中国人知道了固步自封的危害,也让那些怀着天朝上国思想的老顽固们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时代过去了,中国必须向世界看齐。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开始参与全球化。也正是由于中国的被侵略,让中国理所当然站在正义的一方,在两次大战中不至于沦为世界所不...............................................................................................6/6齿的邪恶轴心国。(1)材料一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对此你如何理解?(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3)上述两则材料体现了历史研究中的什么观点?[答案](1)观点:鸦片战争是使中国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时期的转折点。理解:鸦片战争使中国被迫放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开始面对世界;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开始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惊醒了部分中国人,使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面对世界。(2)直接影响: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间接影响:进一步惊醒了中国人,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3)观点: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探究和认识问题的能力。(1)通过阅读材料内容回答,作者的观点主要是指出鸦片战争使古老的中国“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时期”。对这种转型的理解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观念三方面阐释。(2)归纳材料内容,从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方面回答。(3)结合三大史观回答。“清代中国”向近代文明转型,说的就是近代化史观和文明史观;惊醒了中国,中国人开始向世界看齐,就是全球史观。
本文标题: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案11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岳麓版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548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