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1、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P1312、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P1313、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诸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构成,适合生物生存的范围叫生物圈。P131-1324、人口因素是一个包括人口数量、质量、密度、构成、人口的发展、人口分布和迁移、人口的自然变动和社会变动等各种因素的综合范畴。P1335、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P1346、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它具有复杂而精微的结构,由诸多因素和层次构成。包括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P1347、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低级层次,它是特定阶级、民族、社会集团或个人,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自发形成的、不定型、不系统的社会意识,表现在人们的情感、情绪、愿望、要求、风俗、习惯、传统、自发倾向和社会风气等等之中。P134-1358、思想体系(社会意识形式)是社会意识的高级层次,亦称社会意识形态,它以相对稳定的形式反映社会存在,具有抽象化、系统化的特征。P1359、意识形态思想体系中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和绝大部分的社会科学,它们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特定的经济基础并为之服务,在阶级社会里具有一定的阶级性,属于意识形态的范围。P13510、非意识形态思想体系中的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等,它们不是特定经济基础的反映,自身没有阶级性,可以一视同仁的为各个阶级和各种经济基础服务,属于非意识形态范围。P13511、个体意识即社会成员的个人意识,其主要内容有社会成员个人的自我意识和个人对其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反映的对象意识。P13512、群体意识是指各种社会群体的意识,其内容是群体的自我意识和群体对其所处社会关系的反映的对象意识。P13513、生产力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P13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14、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它包括三项内容: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②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包括交换)③产品的分配形式。其中第一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P13915、经济基础是指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定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分配方式三个方面的总和。P14316、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与经济基础相对应的范畴,指社会的政治、法律、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以及与这些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分为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P14417、经济社会形态经济社会形态是直接或间接以生产关系的性质为标准划分的社会经济形态,有两种基本的划分方法:一种是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另一种是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经济社会形态是由历史上一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全部社会要素组成的完整的社会体系,是按照本身特有的规律运动、发展、变化着的活的社会有机体。P14718、技术社会形态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划分的社会形态。如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P14919、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两个方面:地理环境通过对生产的影响,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第二,地理环境还可以通过对军事、政治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不同国家社会的发展。P13220、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两个方面:第一,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自然基础。第二,人口状况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P13321、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第二,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第三,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第四,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P1342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它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总是保持着一致和平衡。表现在五个方面。P1362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主要是因为:首先,…4条P13724、生产力系统的要素四类要素:①独立的实体性因素。②运筹性的综合因素,包括分工合协作、经济管理、预测决策等。③渗透性因素,主要指自然科学。④准备性因素,主要指教育。P13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325、生产关系体系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它包括三项内容: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②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包括交换)③产品的分配形式。这三项内容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生产关系体系。其中第一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P13926、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和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关系二者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作用是互补的,而不是相互排斥的,而且这两种划分法本质上是统一的。人的依赖性社会或自然经济社会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物的依赖性社会或商品经济社会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指的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属于商品经济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或产品经济社会,则指的是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P14827、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或者说社会形态的演变也像自然界一样,是客观的、物质的、辩证的过程,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P149★28、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②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③社会意识受反映者(意识主体)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影响和制约,而反映者的立场、观点、方法是由人们在社会存在中的地位决定的。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这种精神力量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转化为物质力量。其现实意义是,这种反作用必须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先进的社会意识一旦被群众所掌握,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就会变成改造世界、推动社会前进的巨大物质力量。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也要通过它在群众中的影响得以实现。P135-136★29、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的观点及其现实意义第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劳动得以进行的前提。第二,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第三,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定位及其相互关系。第四,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产品的分配方式。其现实意义…P139-140★30、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①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改变。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①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②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3、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性质与发展要求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是一个川流不息、万古常新的循环过程,每一次这样的循环,都把人类社会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P142-143★31、政治上层建筑与观念上层建筑的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上层建筑分为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指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观念上层建筑指政治、法律、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政治上层建筑与观念上层建筑之间既相互区别又互相依赖、互相渗透、互相作用、互相转化。首先,观念上层建筑决定政治上层建筑。其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4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又会成为一种强大的、既成的物质力量,反过来影响观念上层建筑。所以当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制度建立起来以后,就必须广泛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武装人们的头脑。…P144★3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上层建筑的性质。②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①当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先进的经济基础时,这一社会的上层建筑就帮助它确立、巩固和发展,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②当这一社会的经济基础变为腐朽没落的经济基础的时候,这一社会的上层建筑就极力维护它,阻碍生产力的发展。3、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这种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在新的基础上基本适合,是一个串流不息、万古常新的循环过程。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P145-146★★3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马克思主义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作用,认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科学在工艺上的应用赋予生产以科学的性质。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第一层,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第二层含义,在现代化生产中,出现了“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使科学对物质生产具有了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第三层含义,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首先…,其次…,再次…。P138-139★★34、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及其现实意义见30条★★35、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及其现实意义见32条★★36、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关系的原理及其历史和现实意义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是指历史决定论,社会历史发展的选择性是指主体选择的作用。承认历史决定论和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是一致的。首先,在历史决定论看来,纯粹的必然性只存在于逻辑中。在现实生活中,规律是非直接的,只是作为一种趋势、一种平均数而存在。其次,在历史决定论看来,社会规律所揭示的社会过程之间的联系,不是单值对应的因果关系,即单义决定,而是多值的、或然的、非线性的因果关系,即或然决定。何种可能性成为现实,取决于人的自觉活动和主体选择。再次,每一种可能性的实现,又会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即多种具体的模式和途径。P150-151★★37、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第一,社会发展的统一性是指各国历史发展过程所具有的共同性、普遍性。这种统一性表现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第二,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是指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上都有自己民族的特色,各国的历史可以说是千差万别。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P152-153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38、阶级的实质阶级就是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生产体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各个社会集团,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P15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539、社会革命是社会制度的根本质变,是用新的社会形态代替旧的社会形态。P15940、社会改革社会改革是同一社会制度(社会形态)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P15941、两对社会基本矛盾之间的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的矛盾这两对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第一,由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又决定社会的上层建筑,所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对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起着主导作用。第二,由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经济基础是联系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中间环节,所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矛盾的解决,又有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的解决。P1544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最明显
本文标题: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552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