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去内蒙游览,不可不看大召寺。大召寺位于呼和浩特市旧城。“大召”蒙古俗语为“伊克昭”,意为“大庙”。汉名原为“弘慈寺”,因寺中供奉银释迦牟尼像,亦名“银佛寺”。大召始建于1578年(明万历六年),已有四百余年历史,是呼和浩特最早兴建的寺院,也是呼和浩特地区乃至内蒙古地区目前保存最完整、影响最广的寺院之一。大召寺的建筑为藏汉结合式,山门位于南边,上悬“九边第一泉”匾额。这里所说九边是指明朝设重兵把守的9座著名的边塞城池: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甘肃、固原和山西。所谓第一泉是指大召寺前的玉泉井,又称御泉井。说起“九边第一泉”,还有一段来历呢。相传康熙年间,康熙帝御驾亲征葛尔丹,苦战数月后清军大获全胜,康熙帝率军凯旋回师,途经归化城在大召寺前歇息。此时天气干燥炎热,大队人马口渴难耐,急欲饮水。突然,康熙帝所乘的白色战马扬鬃长嘶,奋蹄刨地,紧接着又有8匹骏马飞奔而至,同样奋蹄刨地不止。顷刻间,9匹骏马蹄下各有一眼清泉喷涌而出,大队人马立即争相痛饮甘泉之水。康熙帝见状仰天大笑,连呼:“御泉!御泉!真乃御泉!”于是,人们便将此泉命名为“御泉井”,并且用石头砌成井面。后来,清朝山西人王用祯来到大召寺,亲口品尝了玉泉井水后赞不绝口,挥笔用棉书写下了“九边第一泉”5个大字。据居住在大召寺附近的老人们追忆,多年前玉泉井水还是清澈甘甜、连绵不绝,方圆数里的人们都争相饮此泉水。遗憾的是,后来因受地下水位下降等地质因素的影响,早在30多年前,玉泉井在就干枯了。井虽然没有了,但这个美丽的传说却越传越广。进入山门就是天王殿(天王殿供奉的四大天王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天王“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四大天王分列东西两侧。导游让我们观察四大天王有啥共同的地方,同行的伙伴们就大眼瞪小眼,对着天王看,看了半天,也没看出所以然。导游就让我们观察四大天王的脚。有同伴叫了起来:都抬着一只脚。同伴们看了,竟真的是这样。四大天王为什么都抬着一只脚呢?这里还真有说处呢。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幼年因家境贫寒,父亲就把他寄养在一个寺庙。因为是小和尚,年幼的朱皇帝就必须干最苦最累的活,每天天不亮,就得起来扫地、挑水、打扫殿堂。朱元璋每天最怕的是打扫天王殿,这四个天王有八只脚,打扫起来确实很麻烦。有一天,朱元璋打扫天王殿的时候,就对天王说:麻烦您把脚抬一下好么?因为朱元璋是真命天子,四大天王不得不给面子,就各自抬起一只脚,以方便朱皇帝打扫殿堂。可粗心的朱皇帝打扫过殿堂后,忘了让天王把脚放下来,所以,明朝以后庙宇供奉的四大天王,就都是抬着一只脚。这个传说同时也告诉我们,在中国,佛教要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朱元璋和四大天王的传说,说明皇权要大于神权,神权要为皇权让路,要为皇权服务,为统治阶级服务。整个大召寺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寺院坐北向南,主体建筑布局为伽蓝七堂式。沿中轴线建有牌楼、山门、天王殿、菩提过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东西配殿、厢房等建筑。附属建筑有乃春庙、家庙等。大雄宝殿采用了藏汉结合的建筑形式,整个殿堂金碧辉煌,庄严肃穆。尤其是那一尊银佛更是使人感叹不已。银佛为释迦牟尼坐像,佛像高3米,由成吉思汗的第17世孙阿拉坦汗用1.5吨白银铸造而成,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银佛之一。感叹银佛,不是因为他的塑像栩栩如生,也不是因为他的高大和挺拔,而是因为感知了他身上散发的灵气。“物非常物,人非常人,不以一物而观天下,不以一人而品众生”。当你在感知这句话的时候,不由地使人眼鼻心处于静止状态,内心一片清明,浑然忘我。大召寺内的藏品极为丰富,这银佛就是其中之一。他和龙雕、壁画共同并称大召寺镇刹三宝。龙雕是指的是银佛座前的两条造型生动的金色蟠龙,这两条蟠龙看上去又如两个大力金刚,高约10米,分别雕刻在两根通天柱上,张牙舞爪,盘旋而上。更令人称奇的是,这两条形神兼备、气势磅礴的蟠龙竟然是用泥巴雕塑而成的,而且龙身还是空心的。这两条雕塑于明朝的空心龙,在经历了400多年的漫长岁月后,竟然没有一点裂痕,让人们不得不感叹明朝龙雕艺术的精湛技艺。为了使大家能观赏到这种艺术(殿内不让拍照),我把闪光灯关掉,偷偷拍下了两张照片。大召寺内的壁画更是题材丰富、画面生动,内容以佛教人物和故事为主,描绘了天上、人间及地狱的各种景象,其中以佛祖与外道六师辩经斗法图最为精美。该画面既整体连贯,又能独立成章,全图绘有神佛、凡俗等各种人物770余个,场面颇为壮观,反映了绘画艺术的高超水平。大召壁画用天然石色绘制而成,虽然历经数百年之久,至今依然色泽艳丽,与佛殿内的各种彩塑、金铜造像相映成趣。除去这三绝珍宝外,大召寺内的大雄宝殿的外墙上还挂有一幅已经有400多年历史的《六道轮回图》,又称《六趣图》。这是佛教依据因缘关系来解释一切众生根据生前善恶行为轮回转生的因果报应图。六道是指天道、人道、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轮回图由三毒根源、六趣轮回、十二姻缘3部分画面组成。这和《三世因果经》讲的“今生做官为何因,前世黄金装佛身。前世修来今世受,紫袍玉带佛前求。有吃有穿为何因,前世茶饭施贫人。无食无穿为何因,前世不舍半分文。父母双全为何因,前世敬重孤独人。无父无母为何因,前世都是打鸟人......”道理大都差不多,大都是宣扬教人为善、好人有好报的。大召寺内曾藏有一幅名叫《月明楼》的绢画,相传,清代康熙年间,大召寺前有一座酒楼,名叫“月明楼”,当年康熙皇帝率军驻扎西北边境期间,常常微服私访,这一天,他来到归化城,在月明楼就餐,酒饭完毕,发现未带银两,月明楼店主、当地恶霸安三泰当即唆使家奴打手上前讹诈,狂言威逼,扬言拿不出酒饭钱八两三钱银子,就剥下衣衫扣下坐骑。正当康熙危难之际,正在休息的明月楼堂馆刘三,听到店主敲诈外地客人,内心不平,就分开众人来到康熙跟前,手拉康熙上前向店主慷慨陈词,并将自己一年的工钱代为付帐,替康熙解了围,康熙当即和刘三结为兄弟。最后自然是大团圆结局:康熙回去后,下旨严惩了恶霸安三泰,并且召刘三到北京封其为高官。这幅画同时也告诉人们:世间自有公道,好人总有好报。这也和佛教教人为善倡导的道理是一样的。这幅绢画长3.5米,高1.3米,共画有110个人物,形神各异,是清朝画中的珍品。“文革”期间,这幅《月明楼》部分残缺,还险些丢失。后来,该画被呼和浩特博物馆收藏,大召寺内现有仿制的壁画。据了解,《月明楼》为清末国画名师韩葆纯所作。韩葆纯是晚清时代归绥城(今呼和浩特)的有名画家。他虽为世家子弟,却不求功名仕进,将毕生精力倾注于绘画,忘怀得失,冷眼注视社会世态,而一一如实绘之。《月明楼》就是他绘画风格的真实再现,此画不仅内容丰富、故事性强,而且人物千姿百态、惟妙惟肖,笔法遒劲,色彩古朴,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据有关专家介绍,《康熙私访月明楼》对于研究清朝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俗、民风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文物价值、历史价值,还具有极高的美术史料价值、资料价值、文献价值和收藏价值。据导游介绍,每年的农历正月和六月,是大召寺最热闹的时候,不仅要举办大型的跳恰木活动,还要举办大召寺都要送巴令活动。所谓跳恰木,就是跳神舞,这是大召寺内的一项重要佛事活动,有打鬼驱邪、庆贺丰收和预祝来年吉祥如意等多层意思。跳恰木时,寺里的喇嘛们都要穿上特定的服装,头戴狰狞恐怖的各种面具,扮成各种神灵模样,在喇嘛教特有的大号、海螺、大镲、人腿骨号等乐器的伴奏下起舞。场面庄严而热烈,舞蹈神幻迷离。送巴令即“送鬼”之意,是藏传佛教特有的一项佛事活动。大召巴令是一种用油面捏成的三棱状身躯、头顶骷髅的魔鬼形象。送巴令时先要诵经祈祷,之后由两人将巴令从佛殿抬到广场上,再进行打鬼跳恰活动。跳恰完成后将巴令抬出山门外,用火焚烧后,活动结束。送巴令,喻意是把一年之中的晦气和灾病等送走的意思。整个活动,场面热闹,观者如云。每年农历八月十四至十七,大召寺还要举行一年中最隆重的嘛呢会,这是一次专门求神保佑,祈福免灾的法会。期间,周围及各地的信徒都要前来磕头、布施,全寺的喇嘛都要集中到佛殿内昼夜不停地念72个小时的嘛呢经。遗憾的是我们去的不是时候,没能观赏到这一盛况。参观完大召寺,已是上午11时了。我抬头望望天,灰蒙蒙地,没有一丝云,也没有一丝风。我在遥思,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泱泱大国,她的文化包括她的宗教都是源远流长的,当年统治者因了宗教来教化百姓,巩固统治,庙堂里的众佛也是因了香火得以使泥身的延续。而当这一切都被画上一个大大的句号时,社会当会以一种什么样的模式运转呢。不经意间,我眼睛滑过大殿的顶端,一片白云正轻轻的从上面掠过,所有的历史不是都象这殿角的烟一样的过往白云吗,相映着相照着,浑然间便翻开了新的一页。
本文标题:内蒙纪行之大召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621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