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湖北省黄冈中学2007年春季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卷型:A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在商鞅变法的法令中,禁止弃农经商的规定主要是为了()A.保证兵源,稳定财政B.废除旧贵族的特权C.加强中央集权D.贯彻“以法治国”2.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对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是()A.“兼爱”、“非攻”B.“法不阿贵”C.“民贵君轻”D.“以法为本”3.下列不符合秦朝文化教育状况的是()A.统一文字B.教育官办C.以儒为教D.以吏为师4.两汉时期的对外交往()A.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B.使中国先进的实用性技术大量外传C.最远到达印度半岛的南端D.与大秦开始直接往来,并互派使节5.东晋时期江南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局面,其形成原因不包括()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大力兴修农田水利C.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的政策D.经济重心开始南移6.隋朝时从江都漕运粮食到洛阳,须先后经过()①通济渠②江南河③邗沟④永济渠A.③①B.②③C.①③D.④③7.开始改变了自战国以来的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的是()A.编户齐民制度B.租调制C.租庸调制D.两税法8.传统相权的衰落,北宋是一关键。北宋初期为削弱宰相的财权设置了()A.参知政事B.三司使C.枢密使D.通判9.下列工具中,其用途明显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桔槔B.耧车C.翻车D.筒车10.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将兵法④市易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制度变迁反映了政治文明的演变,回答11—15题11.李白诗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这首诗()A.前半部分谴责他使用暴力,后半部分指责他生活腐化与迷信B.前半部分歌颂他完成统一,后半部分批评他滥用民力与迷信C.全诗都批评秦始皇不施仁政D.全诗都在总结秦亡的历史教训12.下列对汉朝选官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而建立的选官制度B.内容包括察举、皇帝征召等C.察举是两汉选官的最重要途径之一D.西汉选官的主要依据是门第族望13.隋唐时期的制度革新()A.废除宰相,权分三省,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B.允许农民交免役钱,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C.疏远将兵关系,规定军队定期更换驻地D.改革选官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14.北宋派转运使掌管地方财政大权,实行这一措施的最重要目的是()A.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B.避免地方官吏的腐败C.使地方失去割据的物质条件D.解决支付给辽夏岁币的财源15.下列各项出现在元代的是()2A.划全国为25个省级行政区B.设理藩院管理宗教事务C.设台湾省管辖台湾D.设御史台为全国最高监察机关我国历来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回答16-19题16.《资治通鉴》记载:西汉时匈奴“往往入盗于汉也,不可胜数;然尚贪乐关市(边关贸易),嗜汉财物,汉亦关市不绝,以中起意。”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经济交流符合双方人民的利益B.匈奴接受了汉族先进的生产方式C.匈奴对汉朝的物产有较大的需求D.战争没有阻断民族间的经济交流17.下列地区归附我国中央政府管辖的先后顺序是()①珠江流域②西南夷少数民族地区③西域地区④西藏地区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①③④②18.唐朝与吐蕃“和同为一家”的含义,正确的理解是()A.唐朝在吐蕃地区设置机构管辖B.吐蕃首领接受中央政府的领导C.唐蕃之间的友好关系得到发展D.唐蕃之间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军事政治同盟19.有关澶渊之盟的叙述,错误的是()A.北宋战败后与辽达成的盟约B.盟约中有与辽撤兵的内容C.北宋答应给辽岁币D.盟约使辽宋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中国古代是著名的文明古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突出的成就,回答20-24题20.下列关于古代医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黄帝内经》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B.《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的重要经典C.华佗被奉为“脉学之宗”被人誉为神医D.《四部医典》是少数民族名医编著21.范缜在《神灭论》说:“浮图(指佛教)害政,桑门(指僧侣)蠹俗。……竭财以赴僧,破产以趋佛而不恤亲戚,不怜穷匮。……家家弃其亲爱,人人绝其嗣继。致使兵挫于行间。吏空于官府;粟罄于惰游,货殚于土木(指寺庙)。”由此可看出范缜反对佛教是因为()①佛教增加了社会经济负担②佛教造成社会战乱分裂③佛教破坏了家庭亲情关系④佛教妨碍了政府行政活动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2.英国著名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认为,中国在公元3-13世纪之间保持着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属于此时期的科技成就有()①雕版印刷术②记录太阳黑子③实测地球子午线④铸铁柔化处理技术⑤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②④D.①③④23.隋唐时期文化全面繁荣,主观因素是()A.国家统一强盛,经济繁荣B.统治者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C.国内各族交往密切D.对历史文化的继承与发扬24.诗歌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下面是一些关于秦筑长城的诗句,你认为其中评价最恰当的是()A.“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B.“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得尧阶三丈高”C.“秦皇筑长城,乃为万世利。连山绝谷势蜿蜒,雄图自足制中外”D.“当其兴大役,天下皆痍疮。以之召祸乱,不旋踵灭亡。岂知易代后,功及万世长”我国古代中外交流频繁。据此回答25-27题25.有人称秦汉时期的辰韩为“秦韩”,这主要是因为辰韩()A.多为秦朝移民后裔B.同秦朝交往频繁C.“婚娶以礼”、语言、称谓与秦朝相似D.曾接受秦朝的管理26.西汉时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①使中国外交突破东亚,走向世界②促进了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扩展③促进了中国丝绸等行业的生产④加速了欧亚几种文明的融合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7.隋唐文化对日本的最大影响是()A.建造都市城郭,建筑业发展迅速B.货币发生了巨大变革C.进行了大化改新,进入封建社会D.儒学传入,促进了日本文化的革新运动中国古代不同朝代的经济都是各有特色,不断发展的,回答28-30题28.下列对我国古代交通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3A.商周时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B.秦朝时统一车轨,大修驰道,使车辆可畅行全国C.隋炀帝时在北方修筑驰道,改善了北方的交通状况D.唐朝时从长安出发,向西可到达日本、朝鲜29.我国古代不同的时期出现了不同的货币,下列货币按时间排列正确的是()①圆形方孔钱(半两钱)②开元通宝③五铢钱④“交子”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①③②④D.③①②④30.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B.唐朝出现新式的犁地工具曲辕犁C.江南兴修和修复的水利工程,大大超过六朝的总和D.唐朝时城市里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市,其中的邸店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31题18分,32题12分,33题20分)31.阅读下列各图(阅读图1时,请注意加椭圆圈符号的地名),回答问题图1秦朝疆域图图2西汉初年疆域局部示意图4图3北宋时期形势图(1)西周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3分)(2)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秦朝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这种政治制度有哪些影响?(3分)(3)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汉初年的政治制度与秦朝相比有了什么变化?西汉是如何解决这种政治制度带来的问题?(4分)(4)从图3中我们可以看出北宋时期的民族关系呈现怎样的特点?简要分析原因。(4分)(5)元朝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这种政治制度与当时的政局有什么关系?(4分)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我国(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春秋时筑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国国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是在这些旧城的基础上发展繁荣起来的。——引自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材料二南京(今河南商丘附近)去汴河五里,河坝(畔),谓之河市,五代国(国即北宋)初,官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交通要道)也。其盛非宋州可比。——引自(北宋)王巩《闻见近录》材料三图1西汉工商业城市分布图图2唐朝工商业城市分布图回答:(1)根据材料—和材料二,分析中国封建社会城市(集镇)形成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我国古代工商业城市分布区域发生的变化。(2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的原因。(6分)33.秦、汉、唐、元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回答:(1)列举秦始皇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所作出的重大贡献。(4分)(2)举例说明唐朝和西汉在处理少数民族问题上采取了哪些相似措施?并简要指出处理好民族关系对西汉、唐朝的积极意义。(12分)(3)元朝时,统一的实现促进了民族的融合,试举例说明其民族融合的表现。(4分)5答题卷卷型:A一、单项选择题(共1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二、单项选择题(共40分)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三、非选择题(共50分)67黄冈中学2007年高二(下)期中历史试题1.A2.B3.C4.B5.D6.A7.D8.B9.B10.D11.B12.D13.D14.C15.D16.B17.A18.C19.A20.C21.B22.A23.B24.D25.C26.D27.C28.D29.C30.D31.(1)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2)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为后世沿用、发展,影响深远。(3)变化:汉初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解决措施: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颁布限制藩王的“附益之法”。(4)多个民族政权并存。中央政权削弱,少数民族政权兴起,力量强大;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造成积贫积弱的局面。(5)行省制度。关系:辽阔的疆域需要强有力的政治制度来维持;行省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32.(1)政治的需要,军事的需要,商业发展的结果,交通要道人口聚集的结果。(2)由主要在北方的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向南方、向沿海和运河地区发展。(3)原因:经济重心南移,政治中心南移的推动,人口南迁的影响,南方海外贸易的发展,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等。33.(1)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派兵北击匈奴,南攻越族,开拓了疆域。(2)相似点:①在少数民族地区设行政机构管辖:西汉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在西南地区设郡县;唐朝在西域设安西、北庭都护府。②采用和亲政策:汉高祖开始实施与匈奴和亲政策,汉元帝时有王昭君和亲;唐朝有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与吐蕃赞普和亲。③加强经济文化交流:西汉时把内地的铸铁、凿井技术传到西域;唐朝把养蚕、种菜技术传到吐蕃。④与破坏民族友好关系的行为斗争;西汉武帝时,三次大规模反击匈奴战争获胜;唐太宗时,派兵打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积极意义:①有利于民族矛盾的缓和;②有利于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促进边疆地区开发;③有利于民族融合,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作出(3)①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地区,汉族迁入边疆地区,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开发了边疆经济,加强了民族融合。②辽金时期入居黄河流域的契丹人和女真人,与汉族相融合,在元朝已被视为汉人。③新的民族――回族形成。④元朝时,还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如对西藏、琉球等)
本文标题:历史综合黄冈中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632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