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听觉统合训练的介绍听觉统合训练由法国医师G.Berard发明,用于由听觉问题而引起的一些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它是通过让受试者聆听经过调制的音乐来矫正听觉系统对声音处理失调的现象,并刺激脑部活动,从而达到改善语言障碍、交往障碍、情绪失调和行为紊乱的目的。孤独症儿童听力系统异常1.孤独症儿童能力发展不平衡,感知觉方面也如此。2.听力系统异常资料很少,有报道的异常包括:对某些声音过度敏感,对某些声音无反应,听觉处理过程缓慢等。3.孤独症儿童对声音的超敏现象:1964年Rimland报道40%孤独症儿童有听觉过敏症状。4.听觉过敏的表现:捂耳,听到环境中某些声音烦躁、哭泣、发脾气、摔东西、躲避某些声音、畏缩,因为噪音的缘故制造噪音等。5.听觉过敏的原因:不明,可能与耳或脑干的损害、药物副反应、镁的缺乏有关。6.听觉过敏对儿童的影响,感觉功能受损-对周围环境事物产生歪曲的知觉-影响儿童的情绪,行为等。7.听觉过敏的治疗方式:既往用耳塞、耳保护装置、补镁。现在采用听力统合治疗。听力统合治疗原理1.滤去过度敏感的频率,使大脑听觉皮层重新组织,促进对所有频率的知觉,减少对听觉信号的歪曲。2.过滤掉某些超敏频率的声音,减少了内耳和/或大脑中某些区域的敏感性,其他频率的声音使其他的部位接受到更强的刺激。由于刺激的减少使对超敏声音的超敏减轻,由于刺激的增强使非超敏频率的声音感知增强。3.侧支抑制:某些神经元在被刺激产生兴奋的同时,对其他相邻的神经元产生抑制作用,因而超敏频率的声音的刺激会兴奋内耳或大脑的某些部位的神经元,而对相邻的感受其他频率声音的部位的神经元产生抑制,因而过滤掉超敏频率的声音,感受其他频率的声音的神经元不再被抑制,并被兴奋,而感受过度敏感频率声音的神经元被抑制。4.中耳肌肉张力不足以保持中耳的适当功能,听觉统合治疗可训练和强化中耳的肌肉,使肌张力正常,使声音有效的传导。5.鼓膜张肌和镫骨肌不能共同工作,以免成听觉反射,如此易造成中耳损害。讨论统合治疗后可使两块肌肉共同很好地工作,完成听觉反射。6.使受训者容易转移注意力。7.使受训者更清楚地接受声音,从而使其能够更好的学习声音与行为、物体、行动及事件的关系。8.一受训者治疗前后的PET检查结果对比发现:治疗后大脑活动正常化,额叶高代谢减轻,枕叶活动增强。9.动物实验表明治疗前后脑组织5-HT及5-HIAA水平下降。10.β-内啡肽11.NE升高,MHPG升高,多巴胺升高,HVA升高。听觉统合治疗适应症广泛发育障碍、孤独症、MR、言语及语言发育迟缓、阅读障碍、多动症、情绪障碍。听觉统合治疗禁忌症年龄小于2岁、戴助听器、中耳充血及发炎、高频耳聋、第一次治疗后6个月以内、脑部肿瘤及术后、有癫痫症状或倾向者。治疗前准备1.过度兴奋,难以静坐半小时或不愿戴大耳机者须予以训练。2.查听力、纯音听阈测定,以确定是否过滤频率,观察患儿对声音是否过度敏感。治疗中注意事项1.患儿需安静听,不能说话、看书、吃东西、玩玩具或打瞌睡;2.保证饮食及睡眠;3.停止大运动训练;4.暂停学习;5.不合并其他治疗。治疗后可能改变的症状听觉统合治疗的疗效可出现于治疗后半年内的任何时间。每个患儿改善的方面和改善的程度不尽相同,治疗后可能改善的症状如下:1.对听觉刺激注意增强;2.对言语理解能力增强;3.说话的平均长度增加;4.说话声音变大;5.模仿言语减少;6.交流兴趣增加;7.目光接触增加;8.适当的社会行为增加,接受变化的能力增加;9.对他人存在的感知或对他人的容忍增加;10.与他人相互作用的愿望增加,学校负担减轻;11.倦怠减轻,坐着看别人减少;12.刻板行为、自我刺激行为减少;13.冲动不安减少;14.发脾气减少;15.攻击行为减少;16.对日常信息记忆增强;17.计算能力增强;18.不专心减轻;19.反应时间缩短;20.触觉防御减轻;21.独立生活能力增强;22.对声音的超敏现象减轻。听觉统合治疗的副作用目前无研究报道听觉统和治疗有严重的、长期存在的副作用。只是在治疗过程中或治疗结束后部分患儿可能出现一过性的兴奋、自语增加、刻板行为增加等。
本文标题:听觉统合训练的介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635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