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内容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一.三教合一——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三教并行——儒学独尊西汉魏晋南北朝——受到冲击隋朝——三教合一唐朝佛道儒相互吸收发展正统地位受到挑战捍卫?红花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来是一家。三教图(清)丁云鹏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其核心是理。道佛儒(根本)目的1、理学的创立:二.程朱理学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理学的形成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核心程朱理学•1、创立:北宋二程•人物:程颢、程颐程颐程颢程颢程颐2、二程理学(北宋)二.程朱理学1、理学的创立:“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万事皆出于理”“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1)“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理先物后。(哲学、核心)2)“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伦理观)3)格物致知(认识论)“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2)存天理,灭人欲(伦理观)二.程朱理学1、理学的创立:3、朱熹理学(南宋,集大成者)2、二程理学(北宋)1)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哲学)“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3)认识论:发展“格物致知”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存天理,灭人欲”通俗理解:封建伦理道德、封建制度和封建统治秩序等都是天理,是永恒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而移易的,是不可改变的。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人们要通过自我修养克制欲望,要防范个人欲望的过度膨胀,要循规蹈矩安分守己,遵从三纲五常,使自己的一切言行符合“天理”,实际就是每个人的言行要符合现存的统治秩序,应绝对服从于现行的统治秩序。•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现代汉语词典》二.程朱理学1、理学的创立:2、二程理学(北宋)4、程朱理学的影响3、朱熹理学(南宋)(1)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南宋以后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2)用纲常礼教束缚了人的思想。(3)传播海外,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客观唯心主义)三.陆王心学1、陆九渊(南宋)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1)心是宇宙万物本原,心即理(核心)2)认识论-----内心反省(2)认识论: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1)“心外无物”“心外无理”2、王阳明(明朝)——心学集大成者-----理学的发展类别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同思想主张哲学范畴道德观实质异世界本原哲学范畴认识论影响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都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都属于理学范畴,都是对儒学的新发展都强调意识第一,物质第二,同属唯心主义思想体系都主张克服私欲,以仁的思想规范行为都以儒家纲常伦理约束社会,遏制人欲,维护专制统治外在的“理”内在的“心”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格物致知(向外探索)内心反省朱子学派宋明理学的评价•材料一: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材料二:鲁迅:“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戴震:“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宋明理学的评价积极性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伦理道德;怜贫恤寡、扶助乡里的社会道德;勤俭节约,恪守本分的个人品格。消极性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理学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钳制了思想,阻碍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不利于中国向近代化发展。
本文标题: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647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