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工商管理论文-企业核心竞争力
目录摘要.关键词一、企业核心竞争力概述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3、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4、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二、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1、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低2、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机制尚未形成3、我国企业软实力发展落后4、我国企业盈利能力相对较低-三、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1、构建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创新3、如何打造和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四、解读海尔核心竞争力1、品牌是海尔永远的核心竞争力2、海尔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是它的“创新能力”3、海尔的核心竞争力实质是海尔文化参考文献[摘要]: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运行、发展现实的能量基础。由于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低,企业核心竞争力机制尚未形成,导致企业处于落后地位。本文首先提出什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然后探讨如何正确认识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何中国企业要具备核心竞争力,分析目前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最后研究如何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构建一、企业核心竞争力概述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念是1990年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他们的一篇论文《企业核心能力》中首次提出来的,迄今为止已有18年历史,最近几年引入中国并迅速传播开来。现在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企业研究的热点,新闻媒体报道的焦点,成为企业家普遍接受和共同研究的核心之术与制胜之本。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难以被其它企业模仿和替代,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并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它一般以企业核心技术能力为基础,通过企业战略,生产,营销,信息,人力资源和财务的交互作用而获得,是一种经过整合了和知识和技能。它的本质是一种超越竞争对手的内在能力,是企业独有的,它象是一个企业的“杀手锏”。传统的企业竞争力理论认为,企业竞争力是一种相对性的力量,来源于企业外部。如著名的波特的认为,一个行业内部的竞争状态取决于五种基本竞争力的相互作用,即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侃价能力、供方侃价能力和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虽然传统的竞争力理论仍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在当今的竞争力创新时代,企业的竞争力更强调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内含的核心能力在企业竞争中具体体现。这就是说,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是企业核心能力的竞争。但在目前,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核心竞争力还是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大多数企业理解的都是在狭义的核心竞争力。事实上,核心竞争力是一组技能、技术、管理、产品质量、成本、效益等诸要素有机的结合,优势互补,使之产生集成放大效应,而非单个分散的技能或技术等。对不同企业来讲,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又不尽相同。例如,世界著名运动用品公司―――耐克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他们自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由后勤管理、质量、设计、产品开发、运动员的信赖、销售以及广告等一系列专长组成。在现实生活中,核心竞争力已被广泛地看作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它的源泉核心能力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核心能力有助于实现用户所看重的核心价值。(2)与竞争对手相比,企业的核心能力具有独特性。如果某项专长已普及或者极易为竞争对手模仿,就不能成为核心能力。(3)核心能力具有延展性。企业能够从某种核心能力衍生出一系列产品与服务,而且这种产品和服务具有权威性和征服性。(4)核心能力不是“资产”,不会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上。核心能力还有别于品牌、专利等可以估价的无形资产。因此,核心能力不仅是企业目前成功的要素,更是未来维持竞争优势的保证。(5)核心能力具有相互关联性。核心能力是许多不同单位或个人相互作用产生的,而且很可能和不同个人的心理、情绪等密切相关,因此很难被竞争者模仿。(6)核心能力是通过学习积累得到的,核心能力不能通过相应要素市场的买卖获得,因此一旦企业在某项核心能力上取得领先地位,竞争对手很难在短时间内赶上来。(7)如果外部环境发生剧变或管理不善,核心能力会贬值或流失。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成功的法宝。尤其是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后,企业竞争的成功不再被看做是转瞬即逝的产品开发或战略经营的结果,而被看做是企业深层次物质――有没有核心力竞争的结果。广义上说,企业能力除“核心”型能力外,还有“支持”型能力。核心能力本质上是根本性的和战略性的,它们本身就会带来竞争优势;支持型能力虽然也是企业成功所必需的,但并非是企业在竞争中决定胜负的内在的关键性因素。支持型能力对核心能力的绝对领导地位起支持和配合作用。应该指出,正确的“企业能力观”是对企业本质认识的进一步深入,并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围绕核心竞争力组织起来的企业,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建立在能力基础之上。有了核心竞争力这一中心和重点,组织企业内部各个层次的人员都能清楚地理解商业决策的依据,并就其进行交流和有效地运用,相应地产生放大效应。一般来说,每一个稍大些的中国企业都有其特定的核心竞争力(包括机制、系统、实力),区别只在其强或弱的不同而已。如果从对已跨掉的各类企业的反思中,不难发现,这些企业失败的最根本、最突出的原因,就是核心能力太弱,竞争力差,或者说压根儿就未曾想到去构建自己所特有的核心竞争力。八佰伴盲目多元化,瓦解了自己原有的核心竞争力;巨人集团在主业的核心能力实力体系(产业纵向一体化)尚未真正形成时,又盲目把比自己资产大许多的贷款压在已有极大泡沫成份的房地产上,最后只能惨败。当今,从总体上说,我国企业,无论国营和民营,在国际市场市之所以经常处于不利地位,主要原因是核心竞争力较低或很低。卡耐基有句名言,叫“你应当成为你自己”。许多中国企业不注重打造自己的特有的核心竞争力,甚至走向另一极端,行为随机、盲目,结果又走入了千百万个企业同挤一座独木桥的怪圈。一说酒赚钱,到处都是酒厂,一说VCD赚钱,马上就是全国性的VCD大战,如此等等,恨不得所有的企业都用同样的办法生产同样的产品,用同样的手段销售同样的产品。这哪里还谈得上企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只能是相互残杀,多败俱伤。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机制可以说是关系到企业盛衰荣枯、生死存亡的根本性大略,是企业的命根子。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由企业诸方面能力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是企业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是企业经营的灵魂。(1)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包括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能力、产品和工艺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企业将技术资源向技术优势进行转换能力的强弱。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静态和动态双重特性,静态技术创新能力表现为企业的技术储存水平,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动态技术创新能力则表现为对企业技术存量的应用和操作,涉及技术创新的递增和重组过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企业既要注重增强静态技术创新能力,更要注重增强动态技术创新能力。因为动态技术创新能力对于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保持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利地位更为重要。此外,要将技术优势转换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则还需要企业其他能力辅佐。(2)企业的反应能力企业的反应能力是指企业在恰当的时间内对重要事件、机会和外部威胁作出有意识的反应以获得或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企业的反应能力取决于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和信息反馈系统。增强企业的反应能力,就是要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建立高效的信息反馈系统,使企业具有敏捷的反应能力。(3)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力企业的战略决策决定了企业主要资源的配置,从而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其作用主要表现为:①在外部环境相对平稳的时期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和企业主要资源积累的一致性。②准确预测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适时进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以适应新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技术环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企业高层管理者在制定战略决策时,更应考虑如何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成长和积累。(4)企业的生产制造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水平需要通过产品来展现,而企业的生产制造能力则是关键,因为它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取得产品质量竞争优势和成本竞争优势。(5)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包括企业对市场营销过程、销售网络及渠道的管理和控制能力,它直接决定了企业能否将技术优势外化为市场竞争优势。(6)企业的组织协调能力它涉及到企业的组织结构、信息传递、企业文化和激励机制等诸因素,它的作用在于通过管理过程的制度化、程式化而将企业的技术知识和生产技巧融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企业组织效率的高低决定了企业将技术优势向市场竞争优势转换的效率。3、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大凡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都能牢牢掌握主动,立于不败之地,成为国际化发展的大公司、大集团。例如,Sony的小型化、Cannon的光学与图像、可口可乐的神秘口味等等都是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能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相对优势。任何一个想在未来竞争中取胜的企业,培育自己的核心能力是关键。我国已加入WTO已经近7年了,我国大多数企业要面临来自世界各地的竞争,企业要加快国际化发展,培育核心能力显得更加迫切。4、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1)价值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性是通过市场检验实现的,符合市场需求程度越高,为顾客创造价值越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性越大,企业的竞争也就越显著。可见符合市场需求的价值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特性(2)领先性。本企业的竞争力与同一产业竞争对手的竞争力相比具有较大的领先性,这种领先性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独特性;二是不易模仿性;三是满足顾客需求的超前性。(3)整合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知识、技能、管理能力的有机整合,单独的任何一项都不能成为核心竞争力,企业作为一个有活力的低成本、高效率的具有很强市场敏感力的组织系统要具有整合这些关键性要素的能力。(4)延展性。核心竞争力的延展性,即具有能够为自身所复制和模仿的特点,基于单一产品或服务领域的发展良好时,把这种核心竞争力应用于多种产品或服务领域。(5)持久性。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持久性源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持久性。企业必须拥有其他企业不易获得、仿效、复制的核心竞争力,并能够长期占用,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环境中长期发挥作用,使企业竞争优势相对不变或者进一步提高,才会带来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本文所述核心竞争力的持久性,并不是企业和核心竞争力是永久不变的,而是要在变化的环境中不断开发、维护已有的核心竞争力,擅长变更和培育新的核心专长。二、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1、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低根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1MD)对46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我国企业管理竞争力排4o位,内在竞争力居于第33位,略好于总体竞争力水平,在其两个内在因素上的竞争力都表现一般,能力竞争力排在第31位,资源竞争力排在第39位,而在环境竞争力排序中,我国列第40位,处于落后的地位,严重制约着企业竞争力发展。市场竞争力我国排在第33位,而在政府影响因素上的竞争力仅处于第42位,反映出政府在营造竞争环境、推动企业竞争力提高方面所做的努力远远不够,导致我国大型工业企业国际竞争力仍处于较低水平。目前,我国缺少有竞争力的大企业,企业规模不经济,总体来说,大企业不强,小企业不活,严重制约着我国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1)管理竞争力。我国企业的管理竞争力成下滑趋势,研究表明,企业文化竞争力、公司绩效竞争力同企业管理竞争力相关系数达到了0.9191和0.8895。因此,企业管理竞争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文化和公司绩效竞争力的大幅度下滑。(2)总体竞争力。在1999年企业总体竞争力排序中,我国企业总体竞争力得分仅为25.72,处于46个国家的第38位,说明大型企业总体竞争水平极低。相比之下,超过80点的国家有11个,其中欧洲7个,美国和加拿大居于第一和第三。可见,企业竞争力的大小并不完全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多寡,小国的企业在现代竞争中同样可以获得优势地位。(3)内在竞争力。中国的内在竞争力排名第33名。我国企业资源的相当一部分不能适应需求,需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而重新构建。多数企业忽视市场信息、商标、品牌、营销策略、企业形象、
本文标题:工商管理论文-企业核心竞争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655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