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数学教学中的几个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有效教学义县一中陶春艳在很多学者眼里,学术是一个严肃的概念,具有专属的性质,学术研究是特定时空中,特定社会群体的专属工作,按照此逻辑,中小学教师的研究肯定不是研究,充其是自己教学经验总结,但从美国当代教育家政欧内斯特那里我们找到了肯定的答案,他认为教学是一种学术活动,教学的学术就是传播知识。《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明确认定教师是专业技术人员,中小学教师具有深厚的教学专业知识,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他们对专业的科学,、客观、理性思考,并通过规范的学术文章呈现出来。谁说我们的研究不是学术研究呢?多年来,我们进行过无数次教研活动,撰写过无数论文,今天特别感谢教育学会给我们这次以学术名义交流的机会。在我们普通教师的视角里,我们更关注的是自己的教学能否实现目标的达成,大家有自己的教学工作经验,也不乏对自己教学的反思,从而形式一套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今天,我以自己从教二十二年的经历,总结一下自己的教学思路,和大家一起共同探讨及学习。我就从我们教学中最常见的几个问题入手,说说数学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一、如何减少运算错误数学课上,学生产生运算错误是最常见的错误之一,而且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作为教师,我们在面对学生犯错的时候,应该怎么做才能减少运算中的错误呢?首先,我们应弄清错误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种:1、概念不清例如:3²×94÷25=6×94÷25错因是乘方概念不清,将指数与底数相乘。2、运算符号的错误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中,符号的错误可以说屡见不鲜,尤其是异号两数相加,更是难点,到了减法更是漏洞百出。例如:-5+2=3-5-2=-33、错用运算律:例如(-2)÷(1-52)=-2÷1-(-2)÷(52)4、对负分数的概念理解不清:例如:-131=-1+315、违背运算顺序:例如:(-5)-(-5)×9=0×96、违背去括号法则:-(-7)+(-3)=-107、紧张错乱:前几天有个赛课活动,我正教初一的有理数乘法一节,一道(-6)×9的口算题竟然让我听到了-14的奇葩答案。从上面七个现象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错误之多,有的在教师的预料之中,有的可能出乎我们教师的预料。为什么学生在计算中会有这么多的错误呢?首先,有理数运算是学生从小学进入中学后第一次接触到有理数的运算。在中小学学习内容的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能力强,有的适应能力弱,造成过渡欠缺,还停留在小学的数学学习方法和状态中。第二,缺乏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我们常遇到一些课堂发言积极,聪明伶俐,思维也较迅捷的学生,但计算中却总是错误不断,主要是思维不严谨,有些好面子,好表现,不肯回头检查,造成错误连连。第三,教师的态度使学生紧张负担过重,或者紧张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不知所措。教师的态度及课堂的气氛,环境,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准确性,一张严肃甚至严厉的面孔,让学生紧张不已,大脑处于茫然一片的状态。后来我问-6×9=-14的学生,她说因为在录像,紧张的都不知道老师在问什么,只听到有的同学似乎在说-14。这也不禁让我想起当初考车的经历,至今还耿耿于怀。作为连方向盘都未摸过的菜鸟我来说,受到教练严厉的质问:这样还教学生呢?当时我真的想给他一拳头。在考车时紧张得把方向盘都提了起来(车是有些破),大脑一片空白,最后,考了两次才过去。由己及人,自己在教学中,一定尽力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主动的学习。第四,初中数学前后知识的干扰。符号在不同位置有时是负号,有时是减号,到乘法中,负负又得正,却会造成学生的困扰。要解决学生的易出现的错误有哪些途径和方法呢?1、要想少出错,教学中教师就应该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错误和失败,出错误是正常的,要正确对待错误,给学生改正的机会,化被动为主动,2、备课时可适当从学生易错的思路去构思;大家有多年教学经验,想更多学生易错的思路,提炼加以训练,达到先入为主,直接避免错误,,加深印象的作用。3、课堂上应加强对典型思路的分析,尤其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探讨分析;4、教师在数学过程中,通过一两个典范的例题,让学生充分暴露错误的思维过程,使用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5、应当注意从实际事例或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中,退步引入并加以抽象,尤其要从学生接触过的具体内容入手,这就好比给学生的思维架设了一座桥梁,使他们在感知新概念时不觉得生硬突然,而是觉得平稳通畅,从而能正确的掌握应用。例:在讲有理数乘法时,两个负数相乘得正,是教学的难点,引入实际例子:一只小蜗牛在数轴上向左爬行得负,每分钟爬2个单位长度,爬三分钟到原点处,三分钟前在何位置在数学中,教师应根据中学生具有上进心强、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进而减少运算错误。(举例张文军)例如,适当开展竞赛、评比,引入竞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要求的题目,使每名学生都有成就感,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帮助他们树立学好的必胜信心。数学中,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①让学生学会分析题目中的结构特征,确定运算方向。②进行运算灵活性的训练,既注意运算法则,又关注方法。③养成瞻前顾后的习惯,又克服畏难的情绪,引导他们养成回头看的习惯,如,可以留有充足的时间,不允许提前交卷等。④力求以最合理的方式,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达到正确计算的目的。二、问题提出后,学生出现沉默怎么办?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半天没有反应,出现一段长时间的沉默。而点名作答时,也只是支吾以对,课堂气氛沉闷尴尬。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教师提出的问题过难,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使得学生不会回答。(2)教师的问题表述不清楚,学生不知如何回答。例如,讲到方程解应用题时,我们常提问解题的关键是什么,让学生会回答出是:审题;解题步骤;找等量等等答案。所以一个提问,它必须是准确、具体、不产生歧义的。(3)教师提问时的用语不当,学生不愿回答。例如:在课堂上我们经常说一句话,“我提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教师本意要求学生立即举手作出反应,但是,简单二字却起到了适得其反的作用,好学生不屑于回答,如果答对了不光荣,答错了丢面子,差的同学也不愿意思考,我们就大大的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而简单也是我们教师自认为的简单,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而言,他们不见的觉得简单,学习是要一个消化理解的过程。(4)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思考提出的问题,不急于回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思考问题的,沉默对于学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而我们通常讨论中很少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大部分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有几秒钟的时间就必须对教师的问题做出反应,其实对学生而言,在课堂上认真独立思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保持沉默也未尝不是一种最佳选择。提升的策略(1)切忌问题的设计“以教师为中心”。应站在学习者的位置,切实考虑到他们的认知角度。例如,有的教师会提问函数的概念,学生很少会准确地叙述出来,造成课堂气氛尴尬,其实我们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只要了解这个概念,我们教师只要举几个例子,让学生识别哪些是汉书就可以了。学生掌握知识不能依赖死记硬背,应以理解为基础,并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2)所提问题要少而精。好的问题需要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再充分的吃透教材和学情之后设计出来,而我们课堂教学中往往问题过多且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极力避免一些诸如:懂了吗?还有不会的吗?等无效问题。还需要我们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多设计一些能启发他们思考,拓展思维以至创新的应用,综合型问题。三、小组合作学习有效么?师生共同活动、交流已成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流,课堂较多的出现了合作学习的局面,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合作学习方式存在形似而神非的现象,小组合作学习在具体的操作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致使很多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小组合作学习还常常限于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习方式比较单调。2、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学习过程缺乏深度和层次感。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分工不明确,学习过程缺乏条理化,效率不高。4、小组中的优等生总是发言的代言人。如何使合作学习的应用达到预期效果,发挥其效性,使其不流于形式呢?首先,小组合作学习应把握契机,合作学习的方式,一般在以下情况下,可采用合作学习:(1)学生意见不一,有争论(2)独自学习,难以解决问题(3)出现新知识其次,讲究实效,使合作学习成为学生一种内在的精神需要。当一些疑难问题学生独立思考有障碍或者答案会有多种可能性时,比如说一个正方体,截去一个角后,还有多少条棱,为了深刻理解问题,需要学生组成4-6人小组讨论,进行合作学习,让他们在相互交流中,学会倾听,尊重别人,学会交流,同时,找到认同感和成就感。再次,在采取小组合作方式之前,教师要给小组中每名成员分好工,保证分工的有效性,即同组异质,异组同质。明确职责,激发成员的集体责任意识、荣誉感,使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就是依赖小组成员共同的力量完成学习任务,树立“组兴我荣,组衰我耻”的集体观念,焕发出小组内合作伙伴的兄妹手足之情及相关的责任感,共同商讨,制定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或约定,保证合作学习的正场面、有效开展,营造出一种民主、宽松、和谐、安全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最后,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恰当定位,以便在小组汇报交流时作必要的点评、精讲,指点迷津。教师只有将角色准确定位,才能准确地引导、调控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总结汇报时,才可以做到胸中有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组、调控、生成新的信息非常重要,教师要真正做到“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纪律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信息的重组者”。四、学生的想法在老师的预料之外怎么办?目前很普遍的现象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明显活跃了,问题也多了,经常在课堂上提出很多新问题,教师如果在课堂上解决了学生提出的新问题,那么,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就完成不了,这怎么办?以往我们追求课堂教学精品化,精致得如同无暇的碧玉,不希望看到任何偏差,不允许出现任何瑕疵,但这是不可能的,是不切实际的,动态生成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是丰富多彩的课堂,因此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不是教师可以主观决定的,也不是都能预料到的,但是只要教师有足够的教学机智,就可以把问题变成新的教学资源,把原来的教学病点变成教学亮点。例如:前几天遇到的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实际应用的一道题:去年7月小名到银行开户,存入1500元,以后根据收入情况每月存入一笔钱,下表为小名从8月到12月的存款情况:月份89101112与上月比较-100-200+500+300-250则截止到去年12月份,存折上的钱数为()A9750元B8050元C1750元D9550元不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多么奇怪,多么荒唐,也不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是多么离经叛道,教师都应当理性地、心平气和地对待。例如,前几天,学习有理数加法,学生举例蛇吞鸟。。。。。。教师要将此作为重要的教育契机,引导学生有条理、有根据和有主见地思考,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不轻信,不盲从、不唯书、不唯上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五、课堂上放手让学生探索,时间不够怎么办?一个结论若由教师“给”只需要一分钟,而真正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取”的时间就可能是其数倍甚至十几倍,这将影响到一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该怎么办?在课堂上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所以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应这位教师的教学观。我们教师往往认为把教材讲解得越明白易懂,学生的疑问越少,对知识的掌握越深刻,仅仅从自己的感受出发,用教师的标准及主观臆断去“框套”学生,而不去思考学生是如何学习的,不考虑学生的学习效果,不重视“学生的学”,离开了实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目标。例如,前几天讲解数轴一节时,我自认这么简单的问题一条直线,规定出三要素,并且在黑板上画图做示范强调每一项注意事项,讲解得很明白清晰,结果让我大跌眼镜的是,让学生画数轴时,有两个正方向的,单位长度不统一的,不画原点的,坐标左大右小等,众多错误竟然都能跃然纸
本文标题:数学教学中的几个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670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