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设备点检管理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点检管理部门及岗位的管理职能、管理目标、管理内容和流程及形成的报告和记录。本标准适用于××发电公司的点检管理工作,也适用于承担××发电公司检修和维护的承包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标准质量管理体系DL/T838-2003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DL/Z870-2004火力发电企业设备点检管理导则中国华电生[2005]1102号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燃煤机组检修管理办法(A版)中国华电生[2005]1152号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技术改造管理办法(A版)中国华电生[2006]1387号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点检管理实施指导意见ISBN978-7-5084-4504-5华电集团发电企业点检定修管理示范性标准与示例3.术语和定义3.1设备点检设备点检就是借助于人的感官和检测工具,按照预先制定的技术标准,定点、定标准、定人、定周期、定方法、定量、定作业流程、定点检要求对设备进行检查的一种设备管理方法。它通过对设备的全面检查和分析来达到对设备进行量化评价的目的。设备点检运用运行岗位的日常点检、点检员及其它专业人员的定期点检、精密点检、技术诊断和劣化倾向管理、综合性能测试等技术和手段,形成保证设备健康运转的五层防护体系,体现对设备全员管理的原则点检管理基本原则。3.2精密点检精密点检是指用标准检测仪器、仪表,对设备进行综合性测试、检查,或在设备未解体情况下运用特殊仪器、工具、诊断技术和其它特殊方法测定设备的振动、温度、裂纹、变形、绝缘等状态量,并将测得的数据对照标准和历史记录进行分析、比较、判别,以确定设备的技术状况和劣化程度的一种检测方法。3.3设备劣化设备劣化是指设备降低或丧失了应有的使用功能,是设备工作异常、性能降低、突发故障、设备损坏和经济价值降低等状态的总称。3.4劣化倾向管理劣化倾向管理是通过对点检和其它手段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设备劣化趋势和规律,实行预知检修的一种管理方式。3.5A、B角制A、B角制是点检管理分工责任制的一种补充。对每一台(件)设备,都有明确的设备点检责任人,该责任人即为设备的A角。在此同时又必须明确当该责任人因故不在时的备用管理人员,即为该设备的B角。设备A、B角应相互交流。点检人员在担任某些设备A角的同时,还可担任另外一些设备的B角。3.6多能化多能化是指点检人员同时具备对某一设备的多个专业项目进行点检的能力。4.职责4.1生产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负责点检管理工作的总体协调。4.2生产技术部门4.2.1负责生产技术管理职能,负责相关标准的审核发布、检修及技改项目计划的审核、部门间争议问题的协调处理、设备状态诊断。4.2.2负责点检定修工作的策划、协调、指导、监督与考核。4.3设备管理门4.3.1负责设备点检工作的具体实施。4.3.2负责设备维护管理,按照点检定修管理的要求,起草相关技术标准,根据设备变更情况提出对相关标准的修改和完善建议。4.3.3按照点检定修制度和其它内部管理制度要求,完成设备维修成本管理、备品配件管理、工时定额管理中的相应工作。4.3.4点检员在设备缺陷处理过程中处于组织、协调、决策的主导地位,组织生产维护人员(维护承包商),严格按照本制度的具体规定,对消缺过程的安全、质量、进度负责。4.3.5执行点检工作中发现的设备隐患和缺陷及时通知生产技术管理部门并组织消缺。4.3.6负责编制和实施设备检修(大修、小修、节日检修、临检和抢修)计划。4.3.7负责设备台账的建立和完善。4.3.8开展设备异常的分析工作。4.3.9负责承包商的管理,设备维护部是承包商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4.4运行部门4.4.1负责设备进行日常巡检,并严格执行《运行岗位日常巡检(点检)管理标准》,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和故障。4.4.2负责缺陷发现、登记、消缺配合、验收等各阶段工作,严格执行《设备缺陷管理标准》。4.4.3负责设备点检管理的五层防护体系的第一层防护线,是点检工作的具体实施部门。5.管理内容与要求5.1管理目标及早发现设备隐患,降低缺陷发生率,有效防止发电主辅设备、设施的“过修”和“欠修”,提高设备可靠性、经济性,合理控制设备的检修和维护费用。5.2管理内容及流程5.2.1管理内容5.2.1.1点检管理的基本原则5.2.1.1.1定点:科学地分析、确定设备容易发生劣化的部位,确定设备的维护点以及该点的点检项目和内容。5.2.1.1.2定标准:按照设备技术标准的要求,确定每一个维护检查点参数(如间隙、温度、压力、振动、流量、绝缘等)的正常工作范围。5.2.1.1.3定人:按区域、按设备、按人员素质要求,明确专业点检员。5.2.1.1.4定周期:预先确定设备的点检周期和点检状态,按照分工进行日常巡检、专业点检和精密点检。5.2.1.1.5定方法:根据不同设备及点检要求,明确点检的具体方法,如用感官(视、听、触、嗅)或用仪器、工具进行。5.2.1.1.6定量:采用技术诊断和劣化倾向管理方法,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进行设备劣化的量化管理。5.2.1.1.7定业务流程:明确点检作业的程序,包括点检结果的处理程序。5.2.1.1.8定点检要求:做到定点记录、定标处理、定期分析、定项设计、定人改进、系统总结。5.2.1.2点检管理的组织体系设备点检要综合利用运行岗位的日常巡检、专业点检员的专业点检、专业点检员或专业技术人员的精密点检、技术诊断和劣化倾向管理、综合性能测试等五个方面的力量和手段,形成保证设备健康运转的五层防护体系。5.2.1.2.1第一层防护线:运行岗位值班员负责对设备进行日常巡检,以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和故障。5.2.1.2.2第二层防护线:点检员按区域设备或者设备类型分工负责设备点检,鼓励提高点检员综合素质以创造条件实行跨专业点检。5.2.1.2.3第三层防护线:设备管理门专工或点检员在日常巡检和专业点检基础上,根据职责分工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对设备进行精密点检或技术诊断。5.2.1.2.4第四层防护线:设备管理门专工在日常巡检和专业点检及精密点检基础上,根据职责分工负责设备劣化倾向管理。5.2.2.2.5第五层防护线:生产技术部门工程师、技术监督负责人根据职责分工负责定期对设备进行综合性精度检测和性能指标测定,以确定设备的性能和技术经济指标,评价点检结果。5.2.1.2.6设备点检管理应突出“五层防护体系”作用的共同发挥,不能因强调点检人员的责任主体而忽视第一层防护体系的作用,即运行岗位值班员负责对设备的日常巡检。5.2.1.2.7合理安排点检管理的五层防线,既体现以点检为核心,又充分发挥与点检管理有关的运行巡检、技术监督、定期试验等工作的作用,做到五层防护线各有重点,不产生重复点检,设备数据信息畅通,分工和职责明确,达到点检工作优化的目的。5.2.1.3点检设备分工5.2.1.3.1按专业作为点检划分的依据。分为汽机、锅炉、电气一次、电气二次、热控、燃料、除灰、脱硫等专业。点检设备分工管理执行《设备分工管理标准》。5.2.1.3.2技术监督中涉及的检查、测试、分析等工作属于点检工作的内容,点检人员应熟悉和掌握。5.2.1.4各级点检人员的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参见各岗位工作标准。5.2.1.5设备点检标准的制定5.2.1.5.1设备点检标准的内容包括设备的点检部位、点检项目、点检内容、点检方法、点检周期和管理值,是点检员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查的依据,也是编制各种点检计划的依据。5.2.1.5.2设备管理门按标准格式及要求起草与点检相关的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经生产技术部门审核、生产副总经理或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5.2.1.5.3设备点检管理和技术标准应实行动态管理,通过PDCA循环不断修订和完善。5.2.1.6根据各专业点检员的工作特点,配备相应的点检工具和专用仪器、仪表。5.2.2管理流程5.2.2.1点检路线图的制定与执行。5.2.2.1.1运行岗位应编制每运行班相应的巡检路线图,按要求开展日常点检。5.2.2.1.2专业点检员根据点检标准的要求,按开展点检方便、路线最佳并兼顾工作量的原则编制点检路线图。按照“八定”的要求执行。5.2.2.1.3日常点检主要检查设备的压力、温度、流量、泄漏、给油脂状况、异音、振动、龟裂、磨损、松弛等十大要素。5.2.2.1.4专业点检员根据点检标准中所列设备、项目、部位、方法,按点检路线图规定的时间和路线进行点检。5.2.2.2点检方法:专业点检员必须根据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根据不同设备和不同点检要求,明确点检的具体方法,如用感观或用普通仪表、工具以及精密仪表、工具进行监测、诊断。5.2.2.3日常点检内容还包括设备技术文件特别提示的其它巡检要求,巡检情况应有书面或电子文档记录。在雷雨季节前,大风、降雨(雪、冰雹)、沙尘暴之后,应对相关设备加强巡检;新投运的设备、对核心部件或主体进行解体性检修后重新投运的设备,应加强巡检;日最高气温35℃以上或高负荷期间,应加强日常巡检内容和巡检次数。5.2.2.4在点检管理系统中录入点检数据,记录点检日志,编写点检月报。5.2.2.5对日常点检、专业点检发现的缺陷按《设备缺陷管理标准》执行。5.2.2.6点检员、专工应积累设备检修、运行数据,进行点检数据分析和劣化倾向分析,来确定A、B类设备定修周期,对需要进行定修的设备,提出定修计划。5.2.2.7设备管理门专工(点检长)每天应在点检管理系统检查本专业点检员点检记录、设备台帐,审核点检日志,编制并上报点检月报,点检日志见附录A,点检月报见附录B,设备台帐见附录C。5.2.7.8设备管理门主任应定期检查各个点检路线上的设备情况、工作任务单的完成情况,检查点检员是否严格按照《设备缺陷管理标准》及时处理缺陷。5.2.7.9点检相关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应及时反馈给专工(点检长)并提出修改意见,由设备管理门审核后向生产技术部门提出申请,生产技术部门履行审批程序后执行。5.2.7.10精密点检由生产技术部门组织实施,定期或不定期使用专业、特殊、精密设备和仪器对设备进行检测和诊断。5.2.7.11劣化倾向分析由设备管理门根据设备情况及时开展,各级设备点检人员应做好设备的劣化倾向管理,提高定修计划的准确性。5.2.7.12对劣化分析发现的重大问题,由生产技术部门、设备管理门及时组织分析处理,必要时可联系电力试验研究院等相关服务单位协助。5.2.7.13点检人员应利用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对所分管设备的点检数据定期分析,重点分析设备的劣化倾向。根据设备重要性可以进行周分析、月分析和季分析等。5.2.8点检的作业流程按照全过程闭环管理和持续改进的原则进行。典型的点检作业流程见附录D所示。5.2.9点检管理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科学地利用离线数据和在线数据进行完整的点检信息统计和分析,建立点检管理信息平台,并努力实现数据共享,使点检数据能够有效地指导设备维护工作,不断提高设备管理水平。5.2.10点检教育培训5.2.10.1制定点检人员培训标准和培训计划,按点检人员任职条件要求进行培训,并建立培训档案。5.2.10.2点检人员的培训应分阶段、按计划实施,培训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设备专业基础知识、点检基本理论、点检作业流程、检修作业文件包、工程概预算、工程合同管理等知识。5.2.10.3各级点检人员应经考试或考核合格后竞聘上岗。5.2.10.4按“多能化”要求,有计划地对专业点检人员进行多岗位、跨专业培训,在设备分工中实行A、B角制,并有计划地实行岗位轮换。6.检查与考核6.1生产技术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本标准的执行情况,并提出考核意见。6.2考核标准:按照公司设备点检管理考核标准进行考核。7.报告和记录附录A:点检日志附录B:点检月报附录C:设备台帐附录D:点检业务流程图附录A:点检日志日期年月日星期岗位点
本文标题:设备点检管理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714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