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水稻生产技术规程【水稻】添加日期:2009-05-07来源: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站前言本标准代替DB23/T020—2002[水稻生产技术规程]。本标准于1989年7月1日首次发颁,于1997年10月18日第一次修订,于2002年6月25日第二次修订。本标准与DB23/T020—2002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水稻育苗棚型删去小棚育苗部分。——水稻苗床温度管理更加具体准确。——水田除草剂、防病等农药删去生产中已不在推广应用的药剂,加上新药剂,并变成通用名。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业标准化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站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喜、董国忠、范铁丰。一、水稻旱育稀植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稻生产的种子清选、育苗、插秧、施肥、灌溉、病虫草害防治、收获及生产档案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旱育苗手插中苗。2规范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4404.1粮食种子禾谷类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15790稻瘟病测报调查规范GB/T15792水稻二化螟测报调查规范NY/T59水稻二化螟防治标准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5116—2002无公害食品水稻产地环境条件3产地环境环境空气质量、产地灌溉水质量、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参照NY5116—2002无公害食品水稻产地环境条件的规定执行4育苗技术4.1壮苗标准中苗秧龄30d~35d,叶龄3.5片~4.0片,苗高12cm~14cm,根数9条~10条,100株苗干重3g以上。4.2育苗前准备4.2.1秧田地选择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方便,土质疏松肥沃的中性、偏酸性地块做育苗田。秧田长期固定,连年培肥,消灭杂草。本田育苗,可采用高于田面50cm的高台育苗;苏达盐碱土地区,育苗床应设隔离层。4.2.2秧本田比例中苗1:(80~100),每公顷本田需育秧田125m2~100m2。4.2.3苗床规格中棚育苗床宽5m~6m,床长30m~40m,高1.5m;大棚育苗床宽6m~7m,床长40m~60m,高2.2m,步行道宽30cm~40cm。4.2.4整地做床宜秋施农肥,秋整地做床,春做床的早春浅耕10cm~15cm。清除根茬,打碎坷垃,整平床面。4.2.5苗床施肥每平方米施腐熟草炭5kg~10kg或腐熟猪粪10kg。用硫酸调酸的,每平方米施硫酸铵50g,磷酸二铵60g,硫酸钾40g。用各种壮秧营养剂施肥调酸的,要根据使用调制剂的化学含量,适当调整化肥用量。苗床施用农肥、化肥调制剂、壮秧剂都要均匀混拌耕层10cm土中。4.2.6床土配制床土选择肥沃无草籽残茬和农药残留的旱田土,并秋备床土。床土配制用壮秧剂进行一次性配制。无隔离层旱育苗:将壮秧剂与12.5kg过筛旱田土充分混拌,均匀撒施在20m2苗床上,用耙子挠匀,混于2cm表土中。机插软盘、底垫旱育苗:每袋壮秧剂与360kg床土混拌均匀,装入120个软盘铺在20m2底垫上,厚度2cm。钵盘育苗:每袋壮秧剂与210kg过筛旱田土混拌均匀,可配制成120个秧盘的床土。4.2.7苗床浇足底水床土消毒前先浇足底水,施药消毒后使床土达到饱和状态。4.2.8床土消毒用立枯净或克枯星进行床土消毒。A)50%立枯净25g对水后可浇灌25m2苗床。B)克枯星300倍液,每平方米浇2kg~3kg药液。4.3种子及其处理4.3.1选种4.3.1.1品种根据当地积温等生态条件,选用审定推广的熟期适宜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第一、第二积温带选用主茎13叶~14叶的品种;第三、第四积温带选用10叶~12叶的品种,保证霜前安全成熟,严防越区种植。4.3.1.2种子质量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幼苗率),含水量不高于14.0%。4.3.2晒种浸种前选晴天背阴通风处晒种1d~2d,每天翻动3次~4次。4.3.3筛选筛出草籽和杂质,提高种子净度。4.3.4选种用25kg清水加3kg盐配成盐水选种,一次可选出20kg种子。捞出秕谷,再用清水冲洗种子。4.3.5浸种消毒选好的种子用咪鲜胺类药剂室温下浸种(25%施保克乳油或25%使百克乳油4000~5000倍液)。种子与药液比为1:1.25,浸种5d~7d,每天搅拌1次~2次。4.3.6催芽将浸泡好的种子,在温度30℃~32℃条件下破胸。当种子有80%左右破胸时,将温度降到25℃催芽,要经常翻动。当芽长1mm时,降温到15℃~20℃晾芽6h左右,方可播种。4.4播种4.4.1播期当日均气温稳定通过5℃~6℃时开始播种。第一、二积温带4月10日~25日播种;第三、四积温带4月15日~28日播种。4.4.2播量无隔离层育苗每平方米播芽种200g~275g,落种均匀一致;机插软盘每盘播芽种100g~125g;钵体盘育苗每钵孔2-3粒种子。播种后覆土0.5cm4.4.3预防地下害虫(蝼蛄)预防地下害虫(蝼蛄)依据GB/T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每100平方米用5%锐劲特10~20毫升,加入敌杀死5~10毫升,采用毒土或拌稻糖等法用药,施于稻种同一平面上,且苗床四周也需撒毒铒。4.4.4压籽播种后拍压种子,使种子三面入土。4.4.5覆土用过筛无草籽的疏松沃土盖严种子,覆土厚度0.5cm~1cm。4.4.6封闭除草封闭除草依据GB/T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宜选择安全性好的除草剂杀草丹。50%杀草丹每667㎡苗床300ml~400ml加水10ml~15ml,播种覆土后喷雾。4.4.7平铺地膜播种后在床面平铺地膜,出苗后立即撤掉。4.4.8盖膜大、中棚盖膜后将膜四周压紧,用土培严,并拉好防风网带。4.5秧田管理4.5.1温度管理4.5.1.1播种至出苗期,密封保温。4.5.1.2出苗至1.5叶期,开始通风炼苗。温度不超过25~28℃。4.5.1.3秧苗1.5叶~2.5叶期,逐步增加通风量,棚温控制在23~25℃。4.5.1.4秧苗2.5叶~3.0叶期,棚温控制在20~22℃。4.5.1.5移栽前全揭膜,锻炼3d以上,遇到低温时,增加覆盖物,及时保温。4.5.2水分管理4.5.2.1秧苗2叶期当早晨叶尖无水珠时补水,床面有积水要及时晾床。4.5.2.2秧苗2叶期后,床土干旱要早、晚浇水,1次浇足浇透。4.5.2.3揭膜后可适当增加浇水次数,但不能灌水上床。4.5.3苗床灭草苗床灭草依据GB/T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水稻出苗后,稗草1.5叶~2叶期选用敌稗加禾大壮,或稗草2叶~3叶期选用10%千金,进行茎叶喷雾处理;在苗床稗草、阔叶草较多时,秧苗2叶期前选用禾阔净喷雾;在苗床稗草、阔叶草、莎草科杂草较多时,选用禾大壮加灭草松或千金加灭草松喷雾。4.5.4防治立枯病防治立枯病依据GB/T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秧苗1.5叶期时,用福美双、甲霜灵、噁霉灵等药剂苗床喷雾。4.5.5苗床追肥秧苗2.5叶龄期发现脱肥,每平方米用硫酸铵1.5g~2.0g,硫酸锌0.25g,稀释100倍液叶面喷肥。喷后及时用清水冲洗叶面。起秧前6h每平方米撒施磷酸二铵150g,或三料磷肥250g,追肥后喷清水洗苗。4.5.6预防潜叶蝇起秧前1d~2d用高含量的吡虫啉类或啶虫咪类药剂苗床喷雾,以带药下田。5耕整地及插秧5.1本田耕整地5.1.1整地前要清理和维修好灌排水渠,保证畅通。5.1.2修建方条田,实行单排单灌池子面积以700m2~1000m2。5.1.3耕翻地土壤适宜含水量为25%~30%,耕深15cm~18cm;采用耕翻、旋耕、深松及耙耕相结合的方法。以翻一年,松旋二年的周期为宜。5.1.4泡田5月上旬放水泡田,井灌稻区要灌、停结合,苏达盐碱土稻区要大水泡田压盐洗碱。5.1.5整地旱整地与水整地相结合,旋耕田只进行水整地。旱整地要旱耙、旱平、整平堑沟,结合泡田打好池埂;水整地要在插秧前3d~5d进行,整平耙细。5.2插秧5.2.1插秧时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3℃时开始插秧,5月末结束。5.2.2插秧规格在中等肥力土壤上,行穴距为30cm×13.3cm;在高肥力土壤上,行穴距为30cm×16.5cm,每穴2株~3株基本苗。井灌、苏达盐碱土和北部地区,要适当缩小行、穴距,增加基本苗数。5.2.3插秧质量。插秧做到行直、穴匀、不窝根,插秧深度不超过2cm。6本田管理6.1施肥施肥依据NY/T496的规定进行。6.1.1施肥量每公顷施农肥30t~45t,3年~4年轮施一次。施化肥总量:纯氮100kg~120kg,五氧化二磷60kg~70kg,氧化钾30kg~45kg,氮、磷、钾比例为1:0.5:0.3。6.1.2底肥A)有机肥于翻前施入。化肥用氮肥总量的50%~65%,钾肥的50%~80%,磷肥100%做底肥。翻后旱耙前施入。B)常规公顷施化肥量各减五分之一,加基施旺生物有机肥100㎏。6.1.3蘖肥返青后立即追蘖肥,施肥量为氮肥总量的15%~20%。6月中、下旬秧苗脱肥地块,追调节肥,即氮肥总量的5%~10%。6.1.4穗肥倒2叶展开时,追施氮肥总量的15%~25%和剩余的钾肥,在7月20日前追完,水稻长势过旺或遇到低温、多雨寡照或发生病害时,只施钾肥。6.1.5粒肥齐穗期追施氮肥总量的5%。容易发生贪青晚熟地块不施氮肥。6.2灌水与晒田6.2.1护苗水插秧后返青前灌苗高2/3的水。6.2.2分蘖水有效分蘖期灌3cm浅稳水,增温促蘖。苏达盐碱地块每7d~10d换1次水。并实行整个生育期浅水,9月初撤水。6.2.3晒田有效分蘖中期前3d~5d排水晒田。晒田达到池面有裂缝,地面见白根,叶挺色淡,晒5d~7d,晒后恢复正常水层。苏达盐碱地块和长势差的地块不宜晒田。6.2.4护胎水孕穗至抽穗前,灌4cm~6cm活水。水稻减数分裂期遇到17℃以下低温灌10cm~15cm深水护胎。井灌稻区实行浅-湿-干节水灌溉技术。6.2.5扬花灌浆水抽穗扬花期,灌5cm~7cm活水,灌浆到蜡熟间歇灌水。6.2.6黄熟初期开始排水,洼地适当提早排水,漏水地适当晚排。6.2.7井水种稻灌水技术实行昼停夜灌,早晚灌,昼远灌,夜近灌。6.3化学药剂除草6.3.1本田除草本田除草依据GB/T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水稻本田除草宜选用安全性好的除草剂。防治稗草宜选用禾大壮、二氯喹啉酸、莎稗磷、苯噻草胺,防治阔叶杂草宜选用吡嘧磺隆、苄嘧磺隆,防治莎草科杂草宜选用灭草松、莎阔丹等药剂进行适时适量用药。6.4病虫害防治6.4.1防治潜叶蝇在未进行苗床带药下田的地块,水稻插后开始返青时选用吡虫啉、啶虫咪类药剂叶面喷雾。6.4.2防治负泥虫于负泥虫发生盛期用药,药剂同防治潜叶蝇。也可在清晨有露水时,用扫帚将幼虫扫落于水中。6.4.3防治二化螟防治二化螟依据NY/T59的规定。最佳防治时期为水稻二化螟孵化至低龄幼虫高峰期(7月中旬),单用锐劲特或锐劲特与三唑磷、杀虫双、杀虫单、Bt等药剂混用。6.4.4防治稻瘟病防治稻瘟病依据GB/T15790的规定。水稻稻稻瘟病应以预防为主,坚持水稻始穗、齐穗期两次用药。6.4.4.1叶瘟预防: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对未发病或叶瘟发生较轻地块,可用咪鲜胺、三环唑类药剂进行田间喷雾,早期预防。治疗:对于叶瘟发生初期地块,当出现发病中心病株时,使用咪鲜胺类药剂喷雾。同时加应加强田间管理,增加通风透光性。6.4.4.2穗颈瘟预防:在水稻始穗期(7月下旬至7月底)、齐穗期(8月5日至10日)各喷施1次咪鲜胺、高含量的三环唑类药剂。注意喷药时避开水稻开花期,宜在上午10点之前或下午3点之后喷药,以免影响水稻授粉。治疗:对发生穗颈瘟的地块,应选用咪鲜胺类药剂进行田间喷雾。7收获7.1收获时期7.1.1优质品种,单独收获。7.1.2完熟期收获当90%稻粒达到完熟时收获。7.2收获质量割茬
本文标题: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757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