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第一章-宋代文学绪论
宋代文学•《绪论》•宋初文学教学目标1)了解了解宋代文学(主要是诗词)的成就、特色以及创作环境。2)理解宋词发展的动因和宋诗的重理趣的转变。3)掌握宋代文学的总体发展特征和宋初诗文承袭晚唐之风的基本情况。重点掌握白体诗人和西昆体的诗歌特色。本编文学的历史起讫北宋南宋南宋亡(960)(1127)(1279)319年宋朝政治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权力的高度集中•以文官治国从形式上说,宋代文学主要有词、诗歌、散文、小说等。三个突出的特点:娱乐性、学者化和爱国主义。一、社会文化背景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王国维《宋代之金石学》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绪论1、崇文抑武的国策•“杯酒释兵权”;•官僚大多出身于文人;•文官待遇的优厚;•军事力量的孱弱宋太祖赵匡胤2、经济的发达和城市的繁荣•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士大夫优裕的生活;•重视文治教化;•词的兴盛与传播3、理学的兴盛•理学从韩愈而来;•濂、洛、关、蜀、闽之学;•从“文以贯道”到“文以载道”;•理学带来的说教习气4、民族矛盾和爱国主题•宋代的对外政策(苟且求和);•士大夫深沉的忧患意识;•高涨的爱国主题。二、士人心态和审美风尚1、儒、释、道趋于统一1)白居易对宋人的影响;2)出仕与归隐之间矛盾的解决;3)由外部事功到内心修养。儒释道三教合一,合在“心性”上,合在“修心”上道:庄子追求超越有待的逍遥游,寻找绝对自由的“无何有之乡”,只有通过无名、无功、无用、无为、无己的修炼才能在内心找到;-----后来的道教除了服食丹药以求长生外,还重视修性养神的内养功夫,如清静、寡欲、息虑、坐忘、守一、抱朴、养性、存思等。佛教:--逻辑严密的哲学--彼岸世界。小乘佛教--持有佛国、净土说。大乘佛教---没有真实存在的物质性的极乐世界,众生住的地方就是佛国,通过净化意识来实现佛国,超度、净意,故得佛国境地。具体思维方式是“入不二法门”:人在世俗当中,应没有区别,消除所谓虚妄分别,在意识中没有任何对立差别。------禅宗“不立文字,不加言说,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心心相印”。儒教--理学(周敦颐)--“理与心一”,“心”为宇宙本体,道德理性在每个人的内心。朱熹有一套“正心、诚意”的修身公式:“古之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2、三教合一对宋人心态的影响:1)儒释道融合的理学,被宋人用来指导自己的安身立命和生存方式。他们注重对宇宙万物、人生本义的深邃思考,变得非常冷静。从注重外部事功向注重内心修养转变。内省、自律。生活态度是理智、和平、稳健和淡泊的。----审美态度世俗化了。2)承担社会责任与追求个性自由相整合处世方式:面对社会责任,他们勇于承担,勤于政务,勇于言事,直言敢谏。但没有了唐人的狂傲,显得拘谨、收敛。表现在诗文创作上的“文以载道”。生活上,宋人能够轻松的享受世俗生活,琴棋书画、歌儿舞女、美酒佳肴,不在话下。还能做到荣辱不惊,安之若命。表现在词创作上的“儿女私情”。宋代的诗文,情感强度不如唐代,但思想深度则有所超越,不追求高华绚丽,而以平淡美为艺术极境。三、宋代文学创作概貌总体态势:作家、作品数量较多;各种体裁成就比较均衡。1、宋诗与唐诗相抗衡,是唐诗之外的另一种古典诗歌范式。(“唐宋诗之争”)宋诗对唐诗的因革表现在哪里?革:1、宋诗在题材方面较成功地开拓,是向日常生活倾斜,选材角度趋向世俗化,平易近人。2、美学追求以平淡为美。平淡,实为一种超越了雕润绚烂的老成风格,是一种炉火纯青的美学境界。3、创建了唐诗之外又以美学范式。“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籍空灵;宋诗以意胜,过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因:宋诗是唐诗发展的必然结果。1、题材、语言上趋于通俗化,描写平凡、琐细的日常生活,采用俗字俚语——从杜甫开始,韩、白、孟、贾等发展,宋人更扬其波。2、诗歌中发议论,也是从杜、韩开始,杜牧、李商隐诗中也多见,入宋后更成为普遍风气。2、词•创作成果繁荣丰硕(表现在作家作品数量空前。现存宋代有姓氏可考的词人共1493人,词作共21055首,其中有1569首为姓氏失传的无名氏之作)(唐圭璋《全宋词》辑有19900多首)•作家队伍的整齐壮大•宋代词的昌盛气象还体现为词体词调的成熟完备•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一个地域也有一个地域的文学。词是南方文学,南方词人占82.2%。•词体文学的巅峰时期为什么说宋词是宋代文学之胜?1、完成了词体的建设,艺术手段日益成熟。2、宋词在题材内容和风格倾向上,开拓了广阔的领域。3、文•“宋文六大家”•古文运动的彻底胜利•骈文和赋并没有消失宋代古文对唐代古文的继承与发展表现在哪里?继承:古文章法、句法等技巧和叙事、议论等功能。发展:1、文体的多样化;2、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整合;3、风格趋于平易畅达、简洁明快。第一章宋初诗坛宋初诗歌的三大流派:1、白体—浅俗平易。以白居易为师,诗风平易浅俗,是当时的主流诗歌;2、晚唐体—境界狭仄,语言工巧。以贾岛、姚合为师,多用白描手法写隐逸生活,诗风清苦;3、西昆体—绵密富丽。以李商隐为师,辞藻华丽,讲究用典,是白体之后的诗坛主流。一、宋初“白体”诗和王禹偁白体诗从五代一直延续到宋初。代表者为李昉、徐铉等台阁诗人。唱和赠答,诗风流易,缺乏盛大的气象。王禹偁,字元之,济州巨野人。出身贫寒,经历坎坷,为人正直,在商州、黄州等地做过官。他虽是“白体”诗人,但他不学白之浅俗流易的作风,而学白之反映现实、关心民瘼的精神。如《对雪》、《感流亡》。……门临商于路,有客憩檐前。老翁与病妪,头鬓皆皤然!呱呱三儿泣,茕茕一夫鳏。道粮无斗粟,路费无百钱。聚头未有食,颜色颇饥寒。试问何许人,答云家长安。去年关辅旱,逐熟入穰川。妇死埋异乡,客贫思故园。故园虽孔迩,秦岭隔蓝关。山深号六里,路峻名七盘。襁负且乞丐,冻馁复险艰。唯愁大雨雪,僵死山谷间。我闻斯人语,倚户独长叹。尔为流亡客,我为冗散官。左宦无俸禄,奉亲乏甘鲜。因思筮仕来,倏忽过十年。……——《感流亡》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他说:“子美集开诗世界”;“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总体来说,王禹偁的诗平易流畅,简雅古淡,初步表现出对平淡美的追求。二、“晚唐体”宋初模仿晚唐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多用白描手法写隐逸生活,诗风清苦,属五代余风。代表诗人有魏野、林逋、寇准等。分两个群体:九僧和隐逸之士。1、林逋等隐逸诗人林逋隐居杭州孤山,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林处士”。山园小梅众苦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2、“九僧”和寇准“九僧”学贾岛最逼真。其中又以惠崇为代表。池上鹭分赋得“明”字雨绝方塘溢,迟徊不复惊。曝翎沙日暖,引步岛风清。照水千寻迥,栖烟一点明。主人池上凤,见尔忆蓬瀛。寇准身居相位,抗辽功勋卓著。他诗宗晚唐,与惠崇有来往。但“骨韵特高,终非凡艳可比。”春日登楼怀归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三、西昆体1、名称来历:宋真宗下诏杨亿、刘筠、钱惟演等17人修撰《历代君臣事迹》(即《册府元龟》),他们在馆阁中作诗唱酬,师法李商隐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后来将之编成了《西昆酬唱集》。此类诗风名曰“西昆体”。2、艺术特征:(1)题材范围狭窄,多咏史、咏物、流连光景之作。间有隐讽现实的作品,如刘筠的《汉武》。(2)师法李商隐,意象密丽、音韵工整,多用典故。泪杨亿锦字梭停掩夜机,白头吟苦怨新知。谁闻陇水回肠后,更听巴猿拭袂时。汉殿微凉金屋闭,魏宫清晓玉壶欹。多情不待悲秋气,只是伤春鬓已丝。杨亿虽写西昆体诗,但他为人耿直,其《武夷新集》中也有很多关心现实、反映社会弊端的诗。他的《民牛多疫死》一诗中有“炎神厉鬼争为虐,渡虎消蝗复是谁”之句。3、西昆体的得失得:对仗工稳,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工整、典雅的艺术特征。失:1、缺乏李商隐诗蕴含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徒得其华丽外表而无神韵;2、专事模仿而缺乏创新,没有自成一家的气概。西昆体的衰亡的原因原因:1、诗歌题材范围狭窄,缺乏时代气息;2、诗歌艺术立足于模仿,缺乏自立精神。阅读杨亿《泪》,与李商隐诗对照。4、评价西昆体有形式雕琢、内容空洞、缺乏创新的弱点,但宏博富丽,能符合宋朝建立本朝文风的需要。它影响了欧阳修等后进诗人,是宋诗发展中的重要环节。1、为什么说宋词是宋代文学之胜?2、何为白体?有何代表作家及作品?3、王禹偁的诗歌有何特点?4、何为晚唐体?5、西昆体是如何得名的?在题材范围和艺术特征上有何特点?6、西昆体衰亡的原因是什么?思考
本文标题:第一章-宋代文学绪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869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