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浙江工商大学课程教学大纲规定内容《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英文名称:PoliticalEconomy课程代码:学分:3学时:3×17适用对象:本科财经类专业先修课程:考试方式:闭卷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目的政治经济学是高等院校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经济学科中的基础理论学科,不仅自身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而且对各门应用经济学科具有很强的统领、综合和渗透作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产生于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时代;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随着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其内容在不断地丰富和充实,其体系结构也在不断创新。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正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也呈现出新的特点,政治经济学透过纷繁复杂的经济社会现象,揭示出人类经济活动的内存规律,因此,有很强的认识作用和指导作用。学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助于掌握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树立正确的社会历史观,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有助于掌握经济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为学好各门应用经济学科打好坚实的基础。(二)教学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理论的传授、学习、掌握、运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现实经济社会问题的能力。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安排作业、小论文、课堂讲座及电化教学,课后布置学生阅读相关参考书、参考资料,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身边发生的经济社会现象,帮助学生自觉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三)教学安排周3学时,共17周约51课时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导论(3课时)重点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学科含义、发展历程。掌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的内容。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历史、代表人物,理解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发展学科。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四.政治经济学的性质与研究意义第一章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2课时)重点掌握商品经济的历史进步性、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不可逾越的过程的原因。要求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的重要性。第一节自然分工与自然经济一.自然分工人类的需要和分工的产生二.自然经济的发生三.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由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概括出,自然经济是一种落后的经济形式。第二节社会分工与商品经济一.社会分工产生及意义、三次社会大分工。二.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所有。三.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第三节商品经济的不可逾越性一.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的历史进步性二.经济现代化和发展商品经济的必要性第二章商品(3课时)重点掌握商品两因素、劳动两重性的经济含义,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及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第一节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一.使用价值二.交换价值三.价值第二节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一.具体劳动二.抽象劳动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第三节商品的价值量一.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二.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三.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量三者的关系。第四节价值规律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二.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三.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普遍规律。第三章货币(4课时)重点掌握货币的起源与本质,货币流通规律与纸币流通规律,信用的种类及信用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等。第一节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一.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二.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三.一般价值形式四.货币第二节货币的职能和货币形式一.货币的职能二.货币形式及其演变第三节货币流通规律和通货膨胀一.货币流通规律二.纸币流通规律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第四节信用一.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二.信用的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的含义、特点、评价。三.信用的本质及其在商品经济的作用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9课时)重点掌握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产生的条件、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生产的方式、资本家瓜分剩余价值的方式及资本主义生产的后果。难点在于认识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与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规律等。第一节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发生一.资本主义前社会经济制度的更替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芽三.资产阶级革命第二节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产生的条件一.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产生的条件二.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四.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五.资本雇佣劳动制度下工资的本质第三节剩余价值的分配一.成本价格和利润二.产业资本和平均利润三.商业资本和平均利润四.借贷资本和利息五.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和地租第四节资本主义积累和两极分化一.资本积累的源泉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与相对人口过剩三.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第五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演化(4课时)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资本主义垄断与国家垄断,正确认识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一节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一、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二、第二次产业革命和生产集中引起的垄断三、新技术革命和现代资本主义第二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一、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三、资本主义国有制的性质第三节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剖析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缺陷第六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2课时)重点在于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为什么解放与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社会制度是人类社会崭新的社会制度原因分析二、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选择三、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本质一、什么是社会主义二、社会主义与解放、发展生产力三、社会主义与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四、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目标第三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一、社会主义公有制二、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国有制形式三、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和合作经济第四节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和按劳分配二、商品经济和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三、按劳分配消除了两极分化得以产生的制度条件。第七章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3课时)通过本章学习,正确认识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现状与所有制、分配制度等。第一节中国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基本经济制度一.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二.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一、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三、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第八章市场经济体制(3课时)重点掌握计划与市场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的利弊对比,坚定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信念,并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第一节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体制一.资源配置方式二.商品经济消亡后的产品经济和计划配置资源方式三.商品经济和市场配置资源方式第二节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客观必然性二、实例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一、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框架三、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构建第九章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市场经济和市场制度(3课时)重点掌握供求、价格、竞争、市场体系、市场秩序、市场组织等有关市场经济、市场制度的基本内容,把握市场机制运行的一般规律。第一节市场和供求一.市场的买方和卖方二.市场需求的含义和特性三.市场供给的含义和特性四.资源配置与效率第二节市场和价格一.价值和价格二.公共产品价格和市场竞争价格的形成三.价格调节机制和价格管理政策第三节市场竞争一.竞争及功能二.垄断和竞争三.竞争和风险四.竞争的公平性和反不正当竞争第四节市场体系一.市场体系构成二.商品市场三.生产要素市场第五节市场秩序和市场组织一.市场秩序和市场组织二.市场组织第十章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3课时)重点掌握企业制度、企业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等概念的内涵。第一节市场经济运行与微观经济活动主体(重点介绍)一.市场配置资源和微观经济活动二.微观经济活动主体第二节财产所有制和微观经济运行一.财产所有制、财产所有权和产权二.产权制度和微观经济运行三.市场经济和产权的可交易性第三节企业制度一.企业财产制度二.企业制度的演变三.企业的资本筹集和运用第四节企业资本循环和周转(重点介绍)一.企业资本构成和资本结构二.企业资本形态和循环三.企业资本周转第五节企业经营方式和经营机制一.企业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二.企业经营机制和经营方式三.资产重组和企业兼并四、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第六节农户经济行为和居民经济和为一.农户的经营目标和经济行为二.中国农村集体和农户双层经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居民的收入行为四、居民的消费、储蓄和投资第十一章对外经济开放和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第一节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一.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二.生产和资本国际化三.国际经济竞争和合作四.中国的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第二节对外经济关系中的价格、汇率和关税一.世界市场价格与国际价值二.世界货币和汇率三.国际收支和关税第三节对外贸易和生产要素流动一.对外贸易发展对本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性二.资本国际间流动的环境、形态三.技术国际间流动的新特点四.国际劳务流动的产生与发展第四节内向型经济和外向型经济一、外向型经济二、内向型经济第十二章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5课时)重点掌握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调控手段和几种主要的宏观调控政策。难点在于认识宽松的与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具体实施。第一节国民收入概述一.国民收入的含义和几个总量核算指标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及相互关系二.国民收入的分配和使用第二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一.社会总供求及其影响因素二.社会总供求的非均衡性及其在成因分析第三节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经济作用二.宏观调控目标三.宏观调控手段和政策四、宏观调控系统第十三章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增长(5课时)重点掌握经济增长的含义与影响因素,中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性。难点在于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的掌握。第一节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和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一.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二.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三.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四.技术进步条件下的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五.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第二节经济增长一.经济增长及其衡量标准二.社会再生产发展和经济增长三.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第三节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一.财富、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二.经济增长和要素生产率三.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第四节经济增长方式一.经济增长方式类型二.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第五节经济增长的周期性一.市场经济和经济周期二.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三.社会主义经济周期四.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目标和基本途径第十四章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课时)重点掌握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新型工业化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第一节经济发展一.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二.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三.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四.中国的科教兴国战略第二节二元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一.二元经济的含义二.二元经济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三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经济增和的外部性二.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三、教材和参考书目录(一)教材张维达:《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二版陆立军、王祖强:《新政治经济学》,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9月出版。(二)参考书1、马克思:《资本论》(1-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4、《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5、于光远:《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五),人民出版社19916、蒋一苇:《论社会主义的企业模式》,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7、陆立军、王祖强:《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论纲》,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9.8、吴敬琏、刘吉瑞:《论竞争性市
本文标题:《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905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