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查报告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查报告洪奎2011000100532011级社会学1班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查报告洪奎2011000100532011级社会学1班摘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求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近年来,我国逐步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建设步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逐步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在加速发展,农村社会养老制度也在不断发展,这一系列举措带动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但是,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将依照笔者对济南市七里堡水果批发市场的实践调查,对现行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进行问题分析,并提供建议。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现状问题未来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发展成果日益展现,我国加快了农村社会保障的建设步伐,尤其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逐步扩大,并伴随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进一步确立。然而,由于我国城乡二元体制分割,农村社会保障始终处于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有相当部分社会保障的内容将整个农村人口排挤在保障体制以外。这种现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合理的。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学者们认为以城乡属性对社会保障进行分类是不合理的。也就是说,农民和工人所从事产业活动尽管类型不同,但不应该作为社会保障分层的标识。加之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农民也同样面临市场风险,并面临同等程度的生活风险。非农化与城镇化进程以及人口转变等客观因素,使农村居民的保障需求提高,现行的农村保障体系已难以承担起全部的负荷。全面审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一种迫切需要。一、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在确定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之前,我们首先看看之前的学者对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划分构想。在此之前,多数学者赞同当前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应该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同时,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应当将义务教育、法律援助、失业保障、农业保险纳入其中,文华、臣廷①曾提出社会保障可以分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保障,农村社会保障自然也包括这些内容。还有学者认为应根据区域差异,对农村社会保障进行项目划分。例如,西部贫困农村地区社会保障的基本项目可以设计为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养老保险,并且以前两者为主;中东部已解决温饱问题的大部分农村在建立最基本的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制度之外,还要建立农业保险②。林闽钢、吴娆③则认为底线型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项目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老年人口的医疗救助制度、农村儿童失学救助制度;发展型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项目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社会救助;小康型社会保障体系则以保险项目和部分社会福利项目为主。虽然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内容上分歧不大,但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和步骤上学者们看法不一。曹明贵④认为农村社会保障的框架内容与城市是有区别的,其重点应在就业、养老、医疗、社会救济、义务教育等方面。朱忠贵⑤指出就目前而言,广大农村群众的基本要求与愿望是实现生有所靠,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因而在农村社会保障的各项制度建设中,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设是其重点。关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步骤,大多数学者认为当前首先应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解决农村人口的贫困问题,但也有学者认为应该“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建设为突破口”⑥。于秀丽⑦认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步骤,第一是建立全面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第二是农村老年人口的医疗保障;第三是农村青少年的教育保障。陈晓红、郑连元⑧则提出七个步骤:第一步启动大病医疗保险与筹备养老基金;第二步推行基本生活保障;第三步扩大社会救济;第四步全面医疗保险、部分工伤保①文华,臣廷.建设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J].东岳论从,2000,(6).②王元月,马驰骋.经济决定论、非经济因素与合理水平实现[J].软科学,2004,(6).③林闽钢,吴娆.我国农村新型社会保障体系研究[J].江海学刊,2005,(6).④曹明贵,构建统一性与差别性相结合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J].农村经济,2005,(8).⑤朱忠贵.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J].农业经济问题,2003,(6).⑥张映芹.经济转型时期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J].理论导刊,2005,(1).⑦于秀丽.城乡统筹发展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J].甘肃社会科学,2004,(4).⑧陈晓红,郑连元.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险;第五步启动养老保险、建立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第六步建立全民社会福利制度;第七步统一城乡社会保障。由上可见,虽然各路学者依据自己的研究视域,将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划分为不同的项目,并且孰轻孰重亦有分异,但总体而言,对于养老、医疗等核心社会保障事业的关注,是学者们普遍认同的。因此,我们认为,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指以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投入为基础,对中国农村社会成员的基本生产和生活给予物质保障的各种法令、规章、措施的总称。它是国家为了保证农村社会成员个人及其家庭的经济安全和提供必要的福利,通过立法实施的一种公共计划,其实质是帮助农村社会成员转移和避免各种风险,同时保障基本生活得以满足。二、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依照我国现行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框架的构建情势而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农村社会保险、农村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对军人和军烈属的优抚安置工作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这套体系的重点。1、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是以保障农村居民年老时的基本生活为目的,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模式,养老待遇由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一项养老保险制度。在我国,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新农保。个人缴费的标准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五个档次,地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据了解,有些地方已经增设到每年800元。按年缴费,累计缴费不少于15年,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有户籍的老年人,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根据我们的调查,济南市七里堡批发市场的受访人群普遍缴费较高,多数标准高于400元,这体现出,他们对新农保有信心,同时在访问中,女性受访者对新农保的认可度更高,并认为家庭养老在未来会被取代。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跟据我们的调查发现,最新政策规定,农村地将新农保和新农合结合了在一起,虽然为单独缴费,但是,缴费时间大体相同,在七里堡的调查中,受访者均表示,新农合和新农保是一体的。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多数年轻人表示并不知道具体的实施办法,因为外出务工的原因,农保农合基本由家人代缴。当被问及新农合报销是否困难时,济南周边地区群众表示,方便可靠,拿着发票等单据就能报销。但是部分外地务工人员表示,异地报销困难,因此如果报销数额不大,很多人都不回当地报销。3、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指由地方政府为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群众,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供维持其基本生活的物质帮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能够维持当地农民居民全年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吃饭、穿衣、用水、用电等费用确定,并报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备案后公布执行。关于低保,我们没有调查到更多资料,由于七里堡的商户家庭条件多半不错,同时,碍于脸面,即使知道村子里有低保户,也不会去询问保障金的数额,所以基本上不了解具体状况。三、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问题既然中国在不断调整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和实施,那么,必然伴随其中的是诸多的问题显现,笔者经过总结分析,得出以下的问题。1、作为受益主体的农民角色缺位众所周知,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农民利益牺牲的基础上,长期的弱势地位,使他们更多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如何不受其它阶层的侵害,还无暇考虑如何提升自己的利益。2、农村社会保障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管理和监督的问题在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层出不穷,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管理非常混乱。从管理机构上看,缺乏明确的分工,政府机构又极为冗杂,从而导致办事效率低下;从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上看,缺乏有效的监督。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基金在大多数地方是征缴、管理与使用二权集于一身.缺乏有效的监督,当地的管理部门挤占挪用甚至贪污、挥霍社会保障基金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基金的正常运转,严重影响农民心目中的政府形象和信誉。3、农村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不健全我国政府自1998年开始设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专门关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统一立法。大部分关于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法规主要是针对城市居民的。虽然我国过去在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方面形成了一些法规、条例和规章,但多是单项的,功能单一,缺乏力度,没有形成有机的法律体系,存在着保障对象不明确、保障资金来源不稳定、保障基金管理不规范、保障形式不统一、保障标准不一致等诸多问题,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展。4、农村现有资金短缺和国家专项资金支持不足并存我国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坚持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由于农村生产力水平较低,农村贫困人口较多,依靠农民个人缴纳为主的原则在实践中难以奏效,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还有赖于政府。然而,我国用于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占中央财政总支出的10%左右,这一比例在世界上是极低,而其中80%以上的资金又用于城市社会保障。四、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问题解决的建议说完了问题,接下来说一说笔者总结的,我国农村社会报保障制度得以解决问题并顺利持续推行的建议。1、关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选择在社会保障方面,我国沿袭了城乡二元结构框架下的基本分割形式,并且意图,在城市努力达到全面覆盖的同时在农村逐步展开,这是受改革开放以来,“先富带后富”思维惯性的影响。然而,由于城乡差距巨大,为了保证城市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必然要阻止农民大量地流入城市,为此而制定出严格的户籍制度,这便是强化二元经济结构的制度因素,所以,我们认为城乡二元体制最终实现并轨,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当然,我们也支持,中国需要选择农村短期内构建独立于城市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一发展模式,其理由如下:第一,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还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只要这个经济基础存在,建立其上的上层建筑——社会保障制度从整体上就会体现出城乡有别;第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必须以社会公平为价值取向,而只有农村短期内构建独立于城市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真正实现这一价值目标。2、农村社会保障相关领域的法律体系的建设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和相关的法律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如在国家层面上设有社会保障部或总局,农村社会保障纳入管理之中,在地区设立保障分局等。在法律体系设计的最初,必须在基本法即宪法中体现出,把农民的社会保障权作为一项基本权利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对社会保障相关的方面进行严格的界定。3、农村社会保障建设中的农民的政治参与问题农民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人”,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过程,却罕见农民的声音,他们在与自己利益息息相关的重大问题上是失语的。这一问题的形成是历史的地,农民从古到今形成了有事情找父母官解决,自己的利益被别人代表习惯,农民自主自立的意识在短时间内难以自发产生;各级政府部门的全能型政府行为的作风仍具有很大的惯性。这两者结合起来,就使得农民在社会保障问题上依然没有话语权,而这样的结果是,政策的制定实施过程因缺乏信息反馈机制,而有可能导致严重脱离农民群众的具体实际,使
本文标题: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查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920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