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腹腔引流管护理定义1适应症2目的3腹腔内放置一引流物将液体等从腹腔内引流到体外的一种外引流术。分为预防性及治疗性引流管。术后渗血渗液、积脓感染等各种情况需要将液体引流出体外的患者。引流各种积液,促进伤口愈合;支撑,防止吻合口狭窄;管饲,营养支撑等。滑脱、阻塞和拔管困难慢性窦道形成出血感染并发症损伤5护理(1)妥善固定引流管和引流袋,防止病人在变换体位时压迫、扭曲或因牵拉引流管而脱出。(2)保持引流通畅,若发现引流量突然减少,病人感到腹胀、伴发热,应检查引流管腔有无阻塞或引流管是否脱落。(3)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气味及有无残渣等,准确记录24小时引流量,并注意引流液的量及性状的变化,以判断病人病情发展趋势。(4)注意观察引流管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皮肤损伤等情况。(5)疼痛观察:引起病人引流口处疼痛常是引流液对周围皮肤的刺激,或由于引流管过紧地压迫局部组织引起继发感染或迁移性脓肿所致。(6)每1周更换1~2次无菌袋,更换时应注意无菌操作,以免引起逆行感染。导管脱落填写不良事件上报表,24小时上报护理部安抚患者情绪,报告医生,协助医生做好进一步处理8立即消毒引流口,予无菌敷料覆盖压迫观察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及伤口情况,做好记录并交接班导管堵塞观察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及伤口情况,做好记录并交接班调整体位,防止引流袋位置不当引起逆行引流9检查引流管是否扭曲、受压或移位、脱落等,如为负压引流,检查负压是否合适安抚患者情绪,报告医生,协助医生必要时行导管冲洗操作要点①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无菌操作,分离引流袋接头前后均要消毒。②固定牢靠,严密观察严密观察管道是否扭曲、移位、堵塞、脱落、受压;管道衔接处有无分离,有无液体外渗。③保持通畅,合理放置合理放置各管道的走向,保证各管道不打折、不弯曲,不相互缠扰,保持管道通畅。引流袋位置必须低于切口平面。④明确标识,严防差错对各管道明确标识,分别记录,不可混淆。保持标识的清晰、完整、粘贴位置合理。⑤有效沟通,关爱患者加强沟通及宣教,指导意识强,达到共同治疗的目的拔管指征①腹腔负压引流管:术后7~10天左右,引流量逐渐减少,24小时小于20ML,颜色由鲜红转为淡红或者无色。②T型管:一般两周以后行胆道造影证实胆管下端已通畅即可拔管。③预防性引流在引流液明显减少时即可拔管。④治疗性引流在引流液减少、炎症控制后仍应保持原来位置,然后逐日拔出数厘米,待引流通畅从深部逐渐闭合后拔出。护理病例及情景设置示例患者女,69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30余年,发热和黄疸1周入院。体检:皮肤巩膜黄染,上腹部和右上腹部触痛,胆囊肿大并触痛。CT和B超检查提示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肝外胆管扩张,胆总管直径2cm。胆囊和胆总管内可见直径1.5cm以下多枚结石。化验:血总胆红素48μmol/L。诊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入院后第5天在吸入全麻下行胆囊切除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手术。现患者术后第3天,病员生命体征平稳,伤口无渗血渗液,引流液呈黄色,清亮,如何进行引流管护理?告知事项:此处以T管为例,请根据本科室实际情况延伸1、定期更换引流袋,一般每周1~2次。注意无菌操作。2、家属及患者需注意避免因翻身、活动、搬动等造成引流管的牵拉而脱出,若有滑脱应立即报告医生、护士。3、保持引流袋置于适当的位置,平卧时引流管的高度不能高于腋中线,站立或活动时应低于腹部切口,以防胆汁逆流引起感染。引流袋不能放置过低,特别不能放于地上,若位置太低,可使胆汁流出过量,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4、注意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的变化,如有发热、腹痛,提示有感染或胆汁渗漏可能,应及时报告医生。5、进低脂、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禁烟酒。6、家属不能倾倒引流液。谢谢聆听!
本文标题:腹腔引流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926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