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诗歌散文 > 《谈中国诗》公开课ppt课件
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白瑜厚201109谈中国诗钱钟书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白瑜厚201109作者简介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白瑜厚201109钱钟书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围城》。无论他的小说或散文,都具有机智隽永(意味深长,引人入胜)的特点。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白瑜厚201109钱钟书—玩转中西文化魔术师1910年11月21日出生于江苏无锡县。周岁抓周,抓了一本书,父亲为他正式取名“钟书”。1920年,入无锡东林小学。父亲为钱钟书改字“默存”,要他少说话。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报考时,数学成绩不及格,因中英文成绩特优,被破格录取。1935年,以第一名成绩赴英国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学院英文系留学。与杨绛结婚,同船赴英。37年毕业并获副博士学位。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白瑜厚201109•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与此同时,他在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馆和清华大学执教或任职。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1966年钱钟书、杨绛均被“揪出”,有人写大字报诬陷钱钟书轻蔑领袖著作,钱钟书、杨绛用事实澄清了诬陷。•1991年,全国18家电视台拍摄《中国当代文化名人》,钱钟书为首批36人之一,但他谢绝拍摄。•1998年12月1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当晚,江泽民总书记亲自给钱先生的夫人杨绛打电话,对钱先生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在翌日新华社播出的新闻通稿中,出现“永垂不朽”字样。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白瑜厚201109钱钟书先生在观察中西文化事物时,不拒绝任何一种理论学说,也不盲从任何一个权威。他毕生致力于促使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文学艺术的总的格局中去。为此,他既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钱著对于推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对于使中国人了解西方的学术,使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文化,起了很好的作用。本文就是这样的作品。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白瑜厚201109五十年代三校合并时钱钟书在中关村家门口八十年代钱钟书在南沙沟家中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白瑜厚201109著作书目《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1941;《人.兽.鬼》(短篇小说集)1946;《围城》(长篇小说)1947;《谈艺录》(诗话)1948,;《管锥篇》(1-4册,文论)1979;《七缀集》(文论集)1985。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白瑜厚201109《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西语译本。《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多卷本《管锥编》,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辨析。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白瑜厚201109《围城》妙喻1.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2.事实上,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它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标识。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白瑜厚201109背景资料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原稿为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后节译为中文。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白瑜厚201109读课文,整体把握,理清思路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谈中国诗的根本立场。作者认为,谈中国诗要采取比较文学的立场,就是说,谈起中国诗,眼中要有外国人和外国诗在。因为只读中国诗的人,没法“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没有居高临远的观点,就“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只有采用比较文学的立场,居高临下地对中外诗进行比较,才能对中国诗作出正确的评价,得出合理的结论。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白瑜厚201109第二部分(第2段),概括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抒情诗——戏剧诗,没有史诗。是早熟的,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白瑜厚2011093.中国诗的特点之一:篇幅短小4、5.中国诗的特点之二:富于暗示性6.中国诗的特点之三:笔力轻淡,词气安和7.特点之四:社交诗多,宗教诗几乎没有第三部分(第3至7段),阐述中国诗的特点。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白瑜厚201109作者认为,像各国人都是人一样,中国诗和西洋诗都是诗,共同点多于不同点。中国诗里有“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有“中国的”成分。在中国诗里是零碎的,薄弱的,到西洋诗里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一样。因此,“读外国诗每有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读者“回到本国诗”。第四部分(第8段),总说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谈中国诗的立场是比较文学中国诗西洋诗发展史韵味句式节奏内容抒情诗——戏剧诗史诗—戏剧诗—抒情诗意味无穷尖刻斩截疑问语气结尾多疑问语气结尾少象吹芦管乐队合奏无甚差异无甚差异中国诗里有“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有“中国的”成分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白瑜厚201109难句理解•例1:“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3节)•“闪电战”“轻鸢剪掠”都比喻中国诗短,可以一会儿读完。•例2:“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鞋子”“脚”分别比喻中国诗不允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和中国诗的篇幅。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白瑜厚201109•例3:“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看得远”指悠远的意味,“每把眉眼颦蹙”,指把诗的篇幅弄短。•例4:“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怀孕的静默。”•“怀孕的静默”喻中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白瑜厚201109•例5:“中国诗的‘比重’确低于西洋诗,好比蛛丝网之于钢丝网。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6节)•“比重”在这里指诗所承载的内容以及诗所用的篇幅和诗的音调的总和。•例6:“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6节)•此句的“谈话”“演讲”分别比喻中国诗的斯文和西洋诗的狂放。“像良心的声音”这个比喻充分写出了中国诗无声胜有声的特点。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白瑜厚201109•例7:“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8节)•此句用旅行最终要回家来阐释读中国诗的目的诗要使人知道什么是诗。•例8:“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此句通过对狗的不同叫法来阐述不管是中国诗还是外国诗,首先它们是诗。(8节)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白瑜厚201109•例9:如何理解“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这句话?•这是对只读本国诗的人而言的。这样就不能立足于比较文学的立场,对中外诗歌进行比较,从而不能客观地评判本国诗与外国诗的异同优劣。进而全面地认识本国诗的特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白瑜厚201109主题归纳钱钟书的《谈中国诗》可拿一个“通”字概括,即通古今,通中外,通学理。在行文布局中,先论述总原则,再逐层展开,并旁征博引,使文章跌宕生姿。特别是在每个有关中国诗特点的论述中,都包含着对比与综合,以中外诗歌作对比,以诸多材料来综合中国诗的特点。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白瑜厚201109(1)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色?钱钟书的散文是典型的学者散文。所谓学者散文,大都具有较强的知识性,主旨不在于表情写景,主要的表现手段也不是抒情、写景或叙事,而是议论、说理和达意。它不是以情感人,而是以理服人,以智启人。钱钟书的散文正是以思想的睿智见长。他好像是把博大的知识海洋融会贯通,浓缩成涓涓清泉和深不可测的一潭清水。在本文中作者对各种材料的运用更是信手拈来,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语言轻松、幽默,大量运用比喻等手法,似随口而出,而机趣盎然。看似随意而实则深刻,颇具画龙点睛之妙,看似轻淡而实则味厚,如谈到中国诗的发展时,以中国绘画的特点进行类比,既使读者清楚地认识到中国诗发展的迅速,又拓深了文章的内容。鉴赏艺术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白瑜厚201109学者文化随笔的哪些特点•第一,化深奥为通俗,化复杂为单纯。本文是谈中国诗这样一个深奥、复杂的问题,然而作者举重若轻,把这个问题用通俗、浅显的语言传达给读者。雅而不奥,俗而不庸。作者不是生硬地提出几条干巴巴的理论,摆开架势大加推衍,而是举出诗歌以及图画、音乐、故事、传说、寓言等具体的例子,作大量的丰富生动的比喻,来说明一些道理。没有泛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读者在接受那些具体例子、形象比喻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作者的观点。•第二,居高临下,征古今引中外,有较强的知识性。在课文中,作者站在历史和文化的高度,自由地驾驭着古今中外的一切文史资料。他引用的国外资料中,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希腊、俄罗斯、捷克乃至印度等国的资料;涉及的范围包括文学、哲学、历史学、艺术等。引用中国的文史资料,从古到今,那就更多。这样的文章,以丰富的知识取胜。•第三,讲道理、发议论,幽默风趣。课文以说理为主,但它的说理,不同于论文,往往是艺术的谈笑风生。课文中充满了幽默风趣,读者会一边阅读一边忍俊不禁。当然,学者的幽默风趣,不是低俗的插科打诨,而是具有高雅的品位。难怪有人把这种学者随笔又称为小品文。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白瑜厚201109(2)钱钟书在比喻方法论上有哪些突破?我们常见的修辞学著作,在比喻方法论上,已陷入一种彼此相沿、互相抄袭的团团转之境,千篇一律,毫无新意。钱先生不为常见所囿,从古今中外的文学创作实践中,指出了博喻、曲喻、一喻多义等手法,别开生面,自成一家。使比喻这一惯闻常见却又被人们习而想忘的修辞手法,又焕发出勃勃生机,显示出其神奇的魔力和无穷的乐趣,本文中他采用了如下手法: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白瑜厚201109①比喻的谜底②博喻③曲喻④一喻多意⑤分喻⑥反喻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白瑜厚201109①比喻的谜底钱先生说过:“比喻体现了相反相成的道理。所比的事物有相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合拢;它们又有不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分辨。两者全不合,不能相比;两者全不分,无须相比……不同处愈多愈大,则相同处愈有烘托;分得愈远,则合得愈出人意表,比喻就愈新颖。”这段简洁通俗而又深刻的论述,衬得一般修辞学著作中,对比喻的枯燥定义和干巴原则相形见绌、空洞浮泛。在这里钱先生不仅把比喻的性质、特点、原则、方法阐发无遗,而且给我们亮出了创造佳譬妙喻的“谜底”有理可依,有法可循。对这段白话钱先生还引用唐文“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和宋诗“是雨亦无奇,如雨乃可乐”予以提纲和浓缩,并说这“十八个字把比喻的构成和诱力综括无遗了”。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白瑜厚201109②博喻博喻虽非钱先生首创,但却是经过他大大表彰,才为时人所重的。什么是博喻的呢?钱先生为我们解释道:“宋代讲究散文的人所谓‘博喻’或者西洋人所称道的莎土比亚式比喻”,就是一连串把五花八门的形容来表达一件事物的一个方面或一种状态。这种描写和衬托的方法仿佛旧小说里讲的‘车轮战法’,连一连二地搞得那件事物应接不暇,本相毕现,降伏在诗人笔下”。如苏东坡在《百步洪》里描写水波冲泻的一段:“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用七种常见的形象再现了洪水汹涌澎湃,飞流直下的情景。还有我们熟知的毛泽东同志著作中,曾用“喷薄欲出的朝日”、“看得见桅杆的航船”、“将要呱呱坠地的婴儿”三个形象来比喻即将到来的革命高潮。这些描写用的都是博喻手法,极为形象生动,如果只设一喻,不仅不能表现该事物的各个方面,而且也没有气势和力量。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白瑜厚201109③曲喻曲喻之目是钱先生从西方借来诠评中国古典文学的,这是一个创造新奇比喻的妙法。所谓曲喻,即以二物相似之一端,“推而及之于初不相似之他端。”曲喻化一般的比喻多一层曲折。如李贺《天上谣》中的“银浦流云学水声”一句,“水”和“云”只有在“流动”这一点上相似,既然流云似流水,那么流云也像流水一样有声可闻了。再如李商隐《天涯
本文标题:《谈中国诗》公开课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936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