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急诊与灾难医学第二版配套课件-19-灾难医学总论
急诊与灾难医学第十九章灾难医学总论《急诊与灾难医学》概述刘中民灾难医学(disastermedicine)概念:灾难主要分为自然灾难,人为灾难,复合灾难三大类灾难医学是一门研究在各种灾难情况下实施紧急医学救治疾病预防和卫生保障的学科灾难医学涉及灾难预防,灾难现场急救、救援的组织指挥管理和灾后恢复重建等上至天文地理,下至理工农医,是一门独立的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新兴边缘学科灾难医学的历史人类从诞生的那一天起,不幸的灾难和幸运的救援就一直形影相随灾难医学兴起于二十世纪80年代1984年7月美国科学家弗兰克·普雷斯(FrankPress)提出了世界性防灾减灾的战略构想1987年第42届联大通过169号决议,规定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为“国际减灾日(InternationalDayforNaturalDisasterReduction)”灾难医学的历史世界灾难与急救医学学会(WorldAssociationforDisasterandEmergencyMedicine,WADEM),其前身是1976年10月2日成立的美因兹俱乐部1984年成立了国际人道医学学会(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HumenaritanMedicine,IAHM)灾难医学的历史1989年我国成立了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1995年颁布了《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管理办法》其后我国相继完成了应急管理“一案三制”建设2011年12月7日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在上海浦东成立,是我国灾难医学学科发展的里程碑灾难医学的历史灾难医学的范畴灾难医学是对临床医学各专业进行研究,并将其运用到防灾、减灾、救灾的实践中去,及时快速地解决由灾难带来的健康问题同时,还要与灾难管理有关的其他非医学学科进行合作或者说,灾难医学是研究在各种灾难条件下,实施紧急医学救援、疾病防治和卫生保障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灾难医学的范畴灾难医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学科交叉性社会协作性国际合作性与临床医学一样灾难医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临床医学又不同●恶劣艰苦的环境●有限的人力●简便的设备●急迫的时间●成批的伤病员灾难医学的教学特点灾难医疗救援的实施需要政府和各级管理部门的●统一协调●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灾难医学的教学特点在学好临床医学同时,系统地掌握灾难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突发灾难事件与现场急救的医疗救护原则掌握各种急救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学会和掌握危重症的判断和救治决策,提高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政策水平灾难医学的教学目的普及灾难救援知识和技能——任重而道远我国近期灾难发生的状况人民群众在灾难救援中的作用普及救援知识依然面临问题如何普及灾难救援知识台风海葵台风海葵2012年9日8时,“海葵”造成浙江、上海、江苏、安徽4省市受灾人口超600万人,倒塌房屋7561间由于强台风“海葵”正面登陆,风力大、暴雨强、防御难度大,浙江、上海、江苏、安徽部分地区受灾严重上海市有2人因高空坠物和墙体倒塌死亡,另有7人受伤,安徽省1人在清理排水沟时因倒墙死亡2012.7.21特大暴雨北京7.21特大暴雨全市平均降雨量164毫米,为61年以来最大最大降雨点房山区河北镇达到460毫米引发房山地区山洪暴发,拒马河上游洪峰下泄暴雨洪涝造成房山、通州、石景山等11区(县)12.4万人受灾,4.3万人紧急转移安置受灾人口190万人,其中房山区80万人,据统计,经济损失近百亿元“7·21”特大暴雨灾害已造成79人遇难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垮塌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垮塌2012年8月24日5时30左右哈尔滨机场高速阳明滩大桥主桥被四辆重载货车压塌事故造成3人死亡5人受伤陕西8.26车祸陕西8.26车祸2012年8月26日凌晨陕西省延安市境内包茂高速公路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双层卧铺客车和一辆装有甲醇的罐车追尾,并致两车起火事故致36人死亡灾难分类自然因素自然灾难人为因素人为灾难→→复合灾难→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我国灾难发生状况自然灾难我国灾难发生状况人为灾难各种重大灾难,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近10年来,我国每年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在2000亿元以上,特别是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地震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达1万亿元以上我国灾难发生状况我国已成为继日本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自然灾害损失最严重的国家我国灾难发生状况国家安监总局:09年全国共发生38万起事故,平均每天1000起,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达到83196人,大体一天要死亡220人2010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906164起,造成65225人死亡、25407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3亿元我国灾难发生状况我国灾难发生状况全世界因各种灾害而死亡的人员中,亚洲人占绝大多数,而中国人又占了后者中大多数可见,灾害离我们并不遥远,甚至可以说,多种灾害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因此,人人全力以赴,为防灾减灾救灾做出自己贡献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现代灾难医学救援“三七分”理论三分救援,七分自救;三分急救,七分预防;三分业务,七分管理;三分战时,七分平时;三分提高,七分普及;三分研究,七分教育。三分提高七分普及以三分的力量关注灾难医学专业学术水平的提高以七分的努力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灾害救生知识让亿万人民群众参与灾难救援这是灾难医学事业发展之必需“七分普及”的重点对象第一目击者(firstresponder)好心人(samaritan)志愿者(volounteer)医务工作者灾难救援队员人民群众在灾难救援中的作用人民群众在灾难救援中的作用在灾难现场,第一时间展开救援的是绝大多数的普通群众,他们具有既是被救者又是救援者的双重身份。国内外资料表明,在灾难现场通常做出第一反应的是邻居、朋友、家人或者社区其他成员,唯有他们通过角色转换,在不到五分钟的时间里,实施决定性的自救互救方法,使灾难中的伤员获得生存机会。人民群众在灾难救援中的作用1966年3月8日我国邢台地震人民群众在灾难救援中的作用1983年山东菏泽地震人民群众在灾难救援中的作用1976年唐山大地震“黄金一小时(Goldenhour)”概念:1、从重大灾难发生到灾后的60分钟是救援成功的最佳时间2、生存与死亡之间存在的这一个小时被称作“黄金一小时”3、如果受灾者伤情严重,争取生存的最佳时间为60分钟4、虽然受灾患者可能不都是在这段时间内死亡,但伤后一小时内发生在患者体内的某些病理生理改变已是不可恢复普及救援知识面临的问题我国人口多、地域广,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均资源并不富有,国民教育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加之教育体制存在某些缺陷,日常生活中急需而实用的救援知识尚未完全纳入普及教育范畴,从而造成国民对相关知识的缺乏,尤其是救援知识缺乏。人民群众是灾难现场救援的主力军将灾难现场的人民群众迅速、充分地组织调动起来,与第一时间(黄金一小时内)展开救助,充分发挥其在时间、地点、人力及熟悉周围环境的优越性,在最短时间内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解救他人,才能有效弥补专业救援队伍的不足,最大限度地减少灾难造成死亡。人民群众在灾难救援中的作用人们所谈及的救援:往往多是指专业救援人员帮助受灾群众摆脱困境而受灾群众本身也把自己处于一个被动的位置总是更多的寄希望于专业救援人员来帮助自己及家人脱离危险当灾难发生时,尤其是大范围受灾情况下,往往没有即刻的、足够的救援人员和装备可以依靠加之专业救援队伍的到来受到时间、交通、地域、天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难以在救援的“黄金1小时”内实施有效的救助即使专业救援队伍到达再迅速,也不如身处现场的人民群众来得及时1.对紧急救援知识的认识还不足某些发达国家的民众大都把掌握救援知识作为个人的一项基本技能。在我国紧急救援知识和技能还属于新型知识领域,绝大多数人对此非常陌生。这缘于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主观方面:救援知识和技能,只有在灾情降临在自己身上,才能有价值;如果出现了灾情,完全可以依靠政府解决。客观方面:由于我国救援事业起步较迟,救援知识和技能的普及上还非常有限,普通人民群众缺少很好的平台了解、认识救援知识的重要性。2.法律支撑和知识体系不健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救援法律法规比较成熟。比如日本在1947就制定了《灾害救助法》,又于1961年制定了《灾害对策基本法》。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系统涵盖各类灾害以及灾害预防、预警、救灾、灾后重建管理全过程的综合性法律。同时,在紧急救援知识方面,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学术机构或组织负责整理、研发救援知识服务体系,不能满足救援知识普及工作的实际需要。3.普及教育培训机构还很欠缺2003年SARS之后,各个地方救援中心的相继建立救援知识普及培训工作日益常态化,取得进展相关培训机构、教育示范基地日趋增多、稳定但放到全国大范围来看,普及态势可谓“星星之火”尤其是偏远山区更是普及“盲区”有许多大中城市社区尚未开设必要的培训场所4.舆论宣传功能还不强舆论宣传引导是传播知识信息的最有效的工具救援知识是人类与灾难博奕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取之于实践,用之于实践,需要被大众所了解在我国,灾害多发、频发,救援知识内容丰富、庞杂如果脱离了舆论宣传引导和其他平台的传播、教育这些宝贵的救援知识就很难转化为有利资源5.财政保障还不够普及救援知识是一种公益活动目前国家尚未将之完全纳入国民教育范畴各政府部门、各级财政也不可能保证这方面的经费。所以,普及活动往往受阻社会上单纯靠一些公益组织或热心人士自发组织开展的普及培训活动,只能是短期行为也只是小范围,无法达到覆盖面广、知识量大、深入持久的效果普及灾难救援知识与技能势在必行!如何普及?一、建立区域性培训机构和网络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西华南二、普及通用急救知识和技能通用急救知识和技能: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和心搏呼吸骤停的现场心肺复苏等这些知识的普及率,往往代表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水平与文明程度三、强调政府职责将普及急救知识这项工作纳入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职责中,明确管理与实施的组织保证,成立由政府领导牵头,由各级灾难医学分会、红十字会具体组织实施区域性分支培训中心,培养师资队伍,以及志愿者队伍。同时,分行业、分人群、分区域逐次普及。尤其在高风险行业、易受损群体以及突发事件、自然灾害频发地区先行普及。四、建立市民急救知识培训基地我国北京、上海、青岛等地依托120急救中心建立了市民急救技能培训基地,配置了大量培训器材,并设立了专项运行经费,年均培训数万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经验依托各市相关医院、120急救指挥中心、武警消防部队等,建设全市的市民急救技能培训基地上述相关单位在做好医疗急救工作的同时,积极通过急救技术进城乡、进社区、进学校、进厂矿、进部队等形式逐步深入开展急救知识、技术普及培训,配置专职人员并设立专项工作经费,对全民开展规范的救生培训,并定期复训、检查。五、建立灾难医学培训网络系统实施现代化教学,在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选择有条件的高等医学院校或培训中心,逐步建立起以国家级培训中心为龙头、省级培训中心为骨干、临床及社区培训基地为基础的灾难医学培训网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形式多样的培训方法,建立灾难医学教育信息网络系统,满足课堂教育与网络教育需要,进行网上培训演练。范例江苏大学于2007年3月成立了江苏大学急救协会,该协会当时已有大学生会员139人,这些会员接受接受了20学时的初步急救救技能培训。他们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在当地对部分中、小学生和幼儿园老师进行初步急救技能的培训。这是星星之火,若在全国的大多数大学内成立救生协会,传授初步救生技能,则不仅可以使会员获得初步急救知识和技能,而且可通过会员渗透和影响更多民众,值得推广应用。六、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培养一支能担任基础生命支持(basiclifesupport,BLS)培训和基础创伤生命支持(basictraumalifesupport,BTLS)培训任务的师资队伍这样,随着灾难医学教
本文标题:急诊与灾难医学第二版配套课件-19-灾难医学总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955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