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现代设计的开端工艺美术运动(1860-1880)新艺术运动(1880-1910左右,承上启下)装饰艺术运动(装饰运动在20世纪初的最后尝试)现代设计运动德国工业联盟(1907-1914)包豪斯设计学校(1919-1933)俄国构成主义(1917-1925左右)荷兰风格派(1918-1928)现代设计的发展功能主义设计和国际主义风格(20C/50年代)现代设计的变化波普设计(60年代)后现代设计(60年代-80年代)信息(多元化)时代设计(80年代-至今)Page2现代主义设计的形式及其特征宗旨:面向大众的设计、理性(1)突出的功能主义特征,讲究设计的科学性。(2)形式上提倡非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摒弃装饰来降低成本为大众服务。(3)在具体设计上重视空间的考虑,强调整体设计,提出在模型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规划。(4)在设计过程中考虑经济问题,达到实用、经济的目的。第三节德国现代主义设计运动Page4第五章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第三节德国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一、本节主要内容德国工业联盟和现代设计运动的发生;包豪斯的历史、包豪斯的奠基人沃尔特·格罗佩斯;包豪斯的建立及其宣言;包豪斯的设计艺术教学体系;包豪斯的设计成就;包豪斯的历史作用及影响。二、重点德国工业联盟的意义;包豪斯的设计艺术教学体系;包豪斯的设计成就;包豪斯的历史作用及影响。三、难点包豪斯的设计艺术教学体系本节导论Page5一、历史背景1851年伦敦“水晶宫”博览会时,德国政府认识到设计落后的同时,认为必须改革德国的设计现状。普法战争后,德国的工业发展几乎一日千里,到19世纪80年代,德国在工业和技术上已超过了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德国政府迫切需要新的设计,以适应机械化大生产。“青年风格”的迈出探索的第一步,但并未解决现代工业中所出现的设计问题(艺术和技术的对立)。在20世纪初,当其他国家还沉浸在设计对手工艺的怀旧情绪中时,德国就明智的接受了工业化生产的这一现实,创造出适合标准化、大批量生产的现代设计的形式,使现代设计朝着符合时代需要的理性化的方向发展。德国还是最早开展现代设计教育的国家,包豪斯设计学校的教学体系一直是今天设计教育的基本模式。德国重质量、重功能、重技术的设计思想成为现代设计思想的核心。Page6二、德国工业同盟和现代设计运动的发生穆特修斯贝伦斯德国工业联盟Page7穆特修斯——“实用性”、“机器风格”穆特修斯(HermanMuthesius,1861—1927)德国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组织者、发起人,现代主义设计理论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德国工业联盟的创建者和核心人物,对德国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穆特修斯在深入了解英国等欧洲国家和德国设计现状的基础上,明确地指出,当今的机器制品是“按照时代的经济性质制造出来的”,那就只有尊重这一现实,才能找到新的语言风格,他第一次明确提出“机器风格’,那是一种“由实用性和简洁性而来的干干净净的优美和雅致”,至此,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完全不同于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时代的新时代的审美观脱颖而出,工业时代所特有的理性主义的新设计理念开始出现在历史的地平线上。同时,穆特修斯认识到设计教育的重要性对德国传统美术教育进行改革。建议将柏林美术学校、布莱斯劳美术学校和杜塞多夫美术学校都改成建筑与工艺美术学校,Page8贝伦斯——最早的工业设计师彼得·贝伦斯(PeterBehrens)德意志工业联盟的中心人物,建筑师,开办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主要从事建筑设计。1907年,他受聘为德国通用电气公司(AEG)的设计师和顾问,为该公司设计了厂房、电器、标志、海报及产品说明书等,他的设计极好地诠释了现代设计的理念,成为工业设计史上第一个工业设计师,也被称为德国的“现代设计之父”。9AEG公司的招贴画贝伦斯设计1912年画面突出了以字体为主题的公司标志和产品,使他成为现代平面设计的奠基人之一。101112电风扇1908年13铜电水壶1909年141516Page17一个设计师的贡献不仅仅在于他所完成的丰富的设计作品,更重要的,还在于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能敏锐地抓住时代变化的趋势,探索出更具创造性的方向与风格样式,探索出新的工作模式,而在这一点上,贝伦斯都做到了。贝伦斯为现代设计所作的贡献是全面的,作为一代大师,他不仅担任过杜尔塞多夫美术与设计学校的校长,在他的事务所中还培养出多位后来的现代设计大师,包括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沃尔特·格罗佩斯,和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后两位则是两任包豪斯校长。Page18德国工业联盟1907年,德国慕尼黑成立了德国工业联盟又称德意志制造同盟(DWB)。它是由一些富有进取心的工业家、建筑师、艺术家、著作家组成的联合体。联盟内荟萃了当时德国几乎所有的著名设计师。如享利·凡·德·威尔德、彼得·贝伦斯,以及奥地利“分离派”的霍夫曼和奥别列切等。主张把艺术、工业和手工艺结合起来,把机械式样作为20世纪设计运动的目标,在欧洲大陆率先接受了从手工业生产到机械化大生产的社会转型这一现实。他们举办展览,召开年会,探讨适合机械化生产的新形式,提出了标准化、大批量生产的现代生产方式,并开展了与此相适应的设计活动。摆脱了工业革命后“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对手工艺生产方式和装饰美的怀旧,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设计活动。Page19在1908年工业联盟第一届年会上提出宣言:(1)提倡艺术、工业、手工艺结合(2)主张通过教育、宣传,努力把各个不同项目的设计综合在一起,完善艺术、工业设计和手工艺。(3)强调走非官方的路线,避免政治对设计的干扰(4)大力宣传和主张功能主义和承认现代工业(5)坚决反对任何装饰(6)主张标准化的批量化Page201914年,德国工业联盟在科隆举办工业艺术与建筑展览会穆特修斯PK凡·德·威尔德双方的焦点是设计的标准化概念问题。21Page22Page23关于德国工业联盟的总结:德国工业同联盟是德国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石。它在理论与实践上都为20年代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其宗旨是通过艺术、工业和手工艺的结合,提高德国设计水平,设计出优良产品。认为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物,工业设计师是社会的公仆,而不是自我表现为目的的艺术家,在肯定机械化大生产的前提下,把批量生产和产品标准化作为设计的基本要求。它努力向社会各界推广工业设计思想,介绍先进设计成果,促进各界领导人支持设计的发展,以推进德国经济和民族文化素养的提高。它表明德国在工业设计方面已进入一个新阶段,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同盟中的设计师在实践中不断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它所确立的设计理论和原则,为德国和世界的现代主义设计奠定了基础。Page24三、现代主义设计的高潮——包豪斯(一)包豪斯(bauhaus)建立及其宣言成立时间:1919年3月魏玛美术学院与魏玛工艺学校合并,35岁的格罗佩斯担任校长。宣言:1、完整的建筑物是视觉艺术的最终目的。2、建筑家、雕塑家、画家都应把目光转向应用艺术。3、艺术家与工艺技术人员没有根本上区别。4、将建筑、雕塑、绘画结合成三位一体。这一宣言倡导一切艺术家转向实用美术,强调手工艺和技术的统一。宗旨是创造一个艺术与技术接轨的教育环境,培养出适合于机械时代理想的现代设计人才,创立一种全新的设计教育模式。Page25(二)包豪斯的变迁(1)第一个校址在魏玛(1919——1924),校长格格罗佩斯1919-1928(理想主义),1928离开包豪斯(2)第二个校址在德绍(1925——1932),1928年汉斯·迈耶1928-1930(共产主义)任校长(1927年,建筑系开始招生,汉斯·迈耶主持这个系的工作)(3)第三个校址在柏林(1932——1933),校长密斯·凡·德罗1930-1933(实用主义)(4)1933年,希特勒上台,包豪斯被迫封闭Page261919192519331932魏玛柏林德绍Page27包豪斯的奠基人——沃尔特·格罗佩斯Page28格罗佩斯的设计思想在设计思想方面,格罗佩斯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和社会主义特征,他主张设计面向大众,采用钢筋混凝土、玻璃等现代新材料,为尽量压低造价,他强调摒除一切不必要的装饰。他主张设计的团队精神和集体工作的方式。他认为设计应采用集体创作、标准化和模数等方法,来组成建筑与设计的合作关系,这可以说是他毕生追求的理想。此外,他还认为,要改变德国的设计现状,必须创办一所与工业紧密相关的学校,必须通过设计教育来改造德国,指出艺术家必须通过新设计教育体系,从接触大批量生产过程当中,探索表现形式。格罗佩斯的上述思想、主张和愿望,最终导致了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包豪斯的诞生。Page29(1)魏玛时期(1919年—1925年4月):艰难的创业时期。1919年4月,德国包豪斯设计学校在魏玛开学,35岁的沃尔特·格罗佩斯(WalterGropius)担任校长。学校地址就在亨利·凡·德·威尔德1902年建立的魏玛市立工艺学校原址,并接收了原来的资产和部分教师,从此开始了包豪斯艰难而辉煌的发展里程。包豪斯成立之初,在格罗佩斯主持下,欧洲一些最激进的艺术家来到包豪斯任教,使当时流行的艺术思潮,特别是表现主义对包豪斯的早期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Page30Page311923年夏季包豪斯学院举办了第一次展览会“艺术与设计的新统一”,展示了办学短短四年来取得的可喜成绩。许多展品以其新颖独特的造型、优良的材质和巧妙的技术及颇具标准化设计特征,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并引来了50余家来自欧洲各国的工厂、商店前来订购产品。Page32(2)德绍时期(1925年4月—1932年9月):包豪斯的成熟时期由于政治、资金等原因1925年包豪斯迁到德绍(工业中心),格罗佩斯提拔了一些包豪斯自己培养的优秀教员为教授,制定了新的教学计划,教育体系,注重从现代工业设计角度出发增设相关课程。格罗佩斯建立的包豪斯新校舍是现代建筑史上的里程碑。33•教学楼与实习工厂均为四层,占地最多。宿舍在另一端,高六层,连接二者的是两层的饭厅兼礼堂。居于群体中枢并连接各部的是行政、教师办公室和图书馆。建筑占地面积为2630平方米。34•这样不同高低的形体组合在一起,既创造了在行进中观赏建筑群体给人带来的时空感受,又表达了建筑物相互之间的有机关系,更体现了“包豪斯”的设计特点:重视空间设计,强调功能与结构效能,把建筑美学同建筑的目的性、材料性能、经济性与建造的精美直接联系起来。35•在这里格罗皮乌斯首次提出了建筑要从内向外设计的思想,即先确定各部分的功能,再确定相互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最后确定整体的外观。在构图上他大量使用不对称构图,主要入口也不只一个。36•虽然整个建筑没有使用任何装饰,但各部间的高低错落,自然具有一种和谐的分之外貌。更由于他大量使用了钢筋混凝土及其它工艺,近万平方米的建筑,整体造价仅每立方米7美元左右(当时货币)。373839Page401928年,建筑师迈耶(1889—1954)接任校长。迈耶上任后更加强调产品与消费者、设计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加强了设计与工业的联系。在其领导下,包豪斯各车间都大量接受企业设计委托。Page41(3)柏林时期(1932——1933):包豪斯的最后岁月凡德罗接任校长以后,首先着手淡化学校的政治气氛,清除学校的左翼势力,并进行教学体制的改革,把教学重点放在建筑设计上。1933年,希特勒上台,纳粹把包豪斯当作“犹太人和马克思主义者的庇护所”,4月,由德国文化文化部下令关闭。同年8月,米斯·凡·德·罗宣布包豪斯永久解散。包豪斯结束了它在德国的历史。密斯·凡·德罗42Page43(三)包豪斯的设计艺术教学体系主张“艺术与技术”、“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体制。魏玛时期:双轨制:采用工厂学徒制;包豪斯的导师:形式导师(内容、色彩、绘画与创造)+工作室导师(技术、手工艺、材料)德绍时期:导师变为教授,魏玛时代的形式导师与工作室导师的双轨制完全放弃。与此同时,调整了教学体系,制定了新的教学计划:必修基础课辅助基础课工艺技术基础课
本文标题:中外设计史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978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