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22课寓言四则教学目标1.翻译《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积累文言词语。2.分析故事情节。3.学习改写、编写寓言故事,进一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1.积累文言词语。2.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导入新课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今天,我们来学习两则古希腊寓言,通过对这两则寓言的分析,发挥想象,学习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1.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2.概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寓意,并说说你是根据哪些具体情节概括出这些寓意的。3.改动寓言情节后让学生讨论寓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出示投影(改动后的《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学生讨论,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蚊子和狮子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寓言的寓意是从故事情节中得来的,如果改动情节,那寓意相应也有变化。如改动后的《蚊子和狮子》去掉了蚊子向狮子宣战和取胜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吃掉这两个情节,那么原文中讽刺蚊子的骄傲之意便不存在了。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的赫耳墨斯打听到宙斯和赫拉的雕像的价格后,为什么一言不发,悄然离去了?他心里这时是怎么想的?显然,原文中讽刺缺少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人的寓意也要改变了。同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点拨,寓言的故事情节都是作者依据现实生活想象创造的,阅读寓言故事,首先要分析故事情节;而创作寓言,更不能忽视对情节的具体想象。深入探究学写寓言,进一步锻炼想象思维与发散性思维。1.续编寓言情节练习。教师投影出示两个续编题目:(1)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些什么?(2)蚊子战胜狮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以上两题内容,学生可任选一题,做到练习本上,然后在班上读,其他同学评论。2.自编寓言练习。教师出示题目:(1)嘴和眼睛的对话;(2)树和斧子;(3)筷子和勺子;(4)画笔和颜料;(5)蜜蜂与花朵;(6)小猫和老鼠。学生可以任选其中的一个题目构思,并在最后点明寓意,然后全班交流、讨论。课堂小结通过以上讨论,我们明白了,寓言是借一个故事寄寓一种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情节的设置、想象是寓言创作中重要的一环。而要读懂寓言,则需要我们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体验,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附板书设计:受多大尊重自讨没趣蚊子布置作业1.依据课堂讨论,利用课堂上老师出示的题目,也可以自己命题编写一则寓言,工整地抄到本子上。2.推荐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克雷洛夫寓言》《伊索寓言》等。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穿进得一人《杞人忧天》导入新课1.翻译《穿进得一人》《杞人忧天》2.全班朗读《穿进得一人》《杞人忧天》。2.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其他学生补充修改,个别问题老师解释。穿井得一人―、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资料助读《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此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干贯穿全书始终,融合各家学说。《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秦道家的代表作,全书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氏春秋》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而贯通完成的一部著作。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高诱说《吕氏春秋》“此书所尚,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这说明最早的注释者早已点明《吕氏春秋》以道家为主导思想之特征。2.重点词语释义溉汲:浇田、打水。居:停留。及'待,等到。国人道之: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向、对。使:使唤。吾:我家。对:回答。不若:不如。穿井:打井。穿,挖掘,开凿。闻:第一个“闻”是“听到”的意思,第二个“闻”是“使知道”的意思。'派。常一人居外:常常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3.整体感知《穿井得一人》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宋国有家人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被误传为从井中挖出了一个人。二、合作交流重点深研1.《穿井得一人》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有开端、发展、结局,但最后也未点出寓意。全文共分三层。第一层'叙述宋国姓丁人家因为要到外面打井水用,常要占用一个劳动力。后来自家打了井,趣说为“芽井得-一”。第二层:别人并未懂这话,就把丁氏的话传开了,一直传到国君那里去。第三层:丁氏告诉国君使者自己的话的真正意思。2.根据文意,你觉得宋国国君为何会对一个百姓家挖井的事情感兴趣?因为从井中挖出人的事情是少有的、新奇的。而且全国上下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并议论。3.从文章出现的人物的角度谈谈这篇文章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思考的话,切忌道听途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从“有闻而传之者”的角度来看:不要听到什么传闻之后就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云,听到风就是雨,以致于以讹传讹。从丁氏的角度来讲: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从宋君的角度来讲:无论什么事情一定要眼见为实,亲自打听才可以下结论。备课笔记:杞人忧天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由这句俗语,老师想到了古时候的一则成语故事——杞人忧天(投影出示)。―、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资料助读《列子》又名《冲虚真经》,是战国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道教出现以后,便尊之为《冲虚真经》,且封列子为冲虚真人,其学说被古人誉为常胜之道。是中国古代先秦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属于诸子学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的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其书默察造化消息之运,发扬黄老之幽隐,简劲宠妙,辞旨纵横,是道家义理不可或缺的部分。*整体感知这则寓言是一则益智寓言,写了忧天者与忧人者两种人。作者不以这两种人为然。他的原意是要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这是道家的人生哲学的反映。后来,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来形容不必要的无根据的忧虑。二、合作交流重点深研1.杞人“忧”什么?“忧”到什么程度?后来杞人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忧到“废寝食”。后“舍然大喜”。2.“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由表及里,化消极心态为积极心态。3.如何理解“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日月星辰,也不过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的气体,即使坠落,也不会伤害人。这句话揭示了杞人的无根据的瞎担心。三、课堂小结这则寓言辛辣地讽刺了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们决不做“现代的杞人,而要胸怀大志,心境开阔,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开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
本文标题:22寓言四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018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