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江门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
江门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目录1现状与挑战...............................................................................................12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83主要任务.................................................................................................114主要措施.................................................................................................325重点工程.................................................................................................366保障措施.................................................................................................36附表1江门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指标附表2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附表3固体废物处理重点工程附表4生态建设重点工程附表5核应急和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工程——11现状与挑战1.1“十一五”环保工作回顾“十一五”以来,在江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治污减排能力全面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控制,区域环境质量有所改善。1.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全市环境保护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不断提高,由“十五”期间的年均1.9%提高到“十一五”期间的年均2.01%。先后建成台山市台城污水处理厂、开平市迳头污水处理厂、新会东郊污水处理厂二期、鹤山第二污水处理厂、恩平污水处理厂、江海污水处理厂,县级以上城区已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全市14个中心镇的污水处理设施全部建成投入运行。目前,全市已建成或基本建成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26座,日处理能力49.3万吨,全市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大力加强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设施和配套环保设施建设。2007年,对市区大推车山垃圾填埋场进行了整改,增加了渗滤液强化处理工艺和填埋气体导出集中燃烧系统;鹤山市马山生活垃圾填埋场改造扩容工作已经完成;市区旗杆石生活垃圾填埋场已投入运行;台山、开平、恩平市生活垃圾处理场正在加紧建设。全市739家工业污染源建成了污染治理设施,其中废水处理设施732台(套),废气处理设施1089台(套),工业废水处理能力达到96.3万吨/日,工业废气处理能力达到2302.2万标立方米/小时。2.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十一五”以来,江门市将污染减排与治污保洁工程、珠江水环境——2综合整治、环保专项行动等有机结合起来,推进污染减排工作:一是以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为重点,削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是以火电厂脱硫和关停小火电机组为核心,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三是以强化排污许可证管理为抓手,推进工业污染减排;四是以严把环保准入关为手段,从源头控制污染增量;五是建立健全污染减排台帐,加强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建设。各项措施的实施,有力地促进减排目标的实现,按期完成省下达江门市各年度和“十一五”的总量减排工作任务。污染减排工作的顺利推进,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十一五”期间,我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但是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显著削减,分别比“十五”期末下降9.1%、18.2%;环境质量总体仍然保持稳定:西江、潭江两大江河干流水质基本控制在Ⅱ至Ⅲ类标准,2010年地表水14个监测断面的水质达标率为92.9%,近岸海域水质达标率100%;各级饮用水水源得到有效保护,城市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保持良好水平,2010年市区空气质量日报优良率98.1%,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收颗粒物均符合国家二级标准。3.城镇河涌整治深入推进。以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督办、落实潭江水资源保护和办理市人大饮水安全保障议案等工作为抓手,各市、区和有关单位加大了水环境整治力度,进一步改善了全市水环境质量。市区加快实施天沙河两岸截污工程,投资8000多万元的天沙河沿岸截污管网基本完成。蓬江区投入1600万元对天沙河进行河道疏浚,全长9.0公里;杜阮河清淤疏浚和两岸堤岸改造工程全面动工,累计投入整治资金4800万元。江海区投入500多万元对礼乐、外海、滘北、滘头的多条河涌开展全面清理整治。——3新会区建成河口水闸和上浅口水闸,“两闸一泵”主体工程和河岸绿化美化工作基本完成。台山市加强城镇河涌两岸重点污染源整治,完成台城河北岸截污管网建设工程。开平市全面完成镇海流域整治工作。鹤山市对龙口河、双合犁碧咀两条河涌进行截污清淤,绿化美化河涌两岸景观,整治长度约13.25公里。恩平市投入173万元对公仔河、仙人河、六湾河等市区河涌及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4.环保队伍能力建设不断加强,环境执法力度不断加大。高质量地完成了污染源普查任务。全市共普查工业污染源14594个,生活污染源9964个,农业污染源29128个,集中污染治理设施20个,建立了各级各类重点污染源档案和污染源信息数据库。积极推进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目前,全市19家国控重点污染源企业已安装在线监控设施,连同5家省控重点污染源企业,共有24家企业(38个监控点位)的在线监控设施与江门市环保局监控平台联网。组织编制了《江门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建成了市区西江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编制了《江门市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江门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预案》,逐渐建成一套较完备的环境应急体系。各级环保部门大力提升环保执法效能和执法水平,强化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严厉地打击了一批违法排污企业,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关注的环境热点和难点问题。一是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二是着力解决重点环境污染问题。对江门市蓬江区杜阮电镀厂等10家重点环境违法企业进行挂牌督办,认真抓好开平市镇海流域污染整治的督办等;三是认真处理群众环境投诉,采取“基层大接访”、领导包案、责任到人等措施,——4有效解决了一大批环保扰民问题。5.生态建设步伐加快。为巩固和提高江门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成果,加快推进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优市”战略,“十一五”期间,江门市提出了建设生态市的发展目标,并委托国家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编制了《江门生态市建设规划》。同时,全市深入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植树造林、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建设等工作,新增江门中华白海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广东省七星坑省级自然保护区。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北峰山森林公园)、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江门古兜山、上川岛猕猴、恩平七星坑、江门中华白海豚)、3个省级森林公园(潜龙湾森林公园、河排森林公园、大雁山森林公园)、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圭峰山风景名胜区),全市受保护地区面积达到1233.24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2.92%。1.2存在的主要问题1.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偏慢,结构性污染仍将长期存在。“十一五”期间,江门市以污染减排为抓手,加快淘汰小水泥、小火电等落后生产能力,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但是,全市工业结构性污染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废水排放量较大的行业是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居前五位的行业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全市环境质量状况总体好转,但污染排放总量依然较大,结构性污染问题比较突出,局部区域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52.城镇河段和局部河段污染严重。江门市主要河流水质保持良好,基本满足水环境质量目标要求,但河流水质在枯水期难以保证。主要供水水库水质保持良好,约三分之二的水库水质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但个别库区周围建有养殖场,局部区域有超标现象,主要污染因子是总氮、总磷、氨氮等。江门大部分近岸海域海水基本符合国家海水二类水质标准。江门市水环境问题突出表现为城镇河段污染较重,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等集中排放到河流中,水环境容量有限,导致河流水质污染比较突出。一些流经乡镇的河涌也受到污染,个别区域水生态环境甚至出现恶化趋势。江门市区天沙河、杜阮河、台山市台城河、鹤山市龙口河、恩平市公仔河、仙人河、六湾河等河段河涌污染仍较严重,需继续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3.空气质量总体良好,但局部区域污染严重。“十一五”期间,江门市辖区的SO2、NOX、TSP、PM10等各项环境质量指标均可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要求,空气质量总体良好。但是,污染物浓度有所上升,局部地区污染严重,市区和台山的酸雨频率较高。江门市机动车保有量增长快速,尾气排放量增加。由于江门是电力输出型城市,装机容量大,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产生量大,减排压力大。4.工业固体废物处理能力薄弱。江门市危险废物持证经营单位只有8家,只能处置含铜、含镍、含镉、废矿物油类危险废物,本地不能处置的其他危险废物,只能跨市转移,增大了危险废物处置的成本和转移风险。此外,随着大规模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大量产生生活污泥(属于严控废物),而江门缺乏相应的处置设施,引起的环境隐患需加以重视。5.农村和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严重。——6长期以来,农村环保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严重滞后,垃圾随意堆放的现象普遍存在,个别地方农村环境卫生条件较差,部分农村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受到威胁。农业面源污染、工业企业污染、规模化养殖场污染、资源的无序开采以及小城镇的发展,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所降低。1.3“十二五”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十二五”时期是江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从根本上扭转环境恶化趋势、全面改善环境状况的关键时期。一方面,环保工作从上到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另一方面,“十一五”期间环保工作打下的基础以及经济综合实力的进一步提高将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十二五”时期江门仍将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宏观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能源结构难以在短期内发生根本改变,环保工作面临巨大挑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传统产业比重大,污染物持续减排压力加大。虽然江门市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但是,2010年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7.5:56.5:36,工业仍稳居首位。而工业结构中,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等传统产业所占份额较大。这种增长方式对江门市资源和环境产生了极大压力,制约了江门社会发展和环境质量的改善。另外,依据广东省区域定位的要求,江门市已成为珠三角电力生产和畜禽养殖基地,在对珠三角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给本地的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7同时,“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氨氮、氮氧化物纳入总量控制目标,一方面,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需持续减排,另一方面,新增氨氮、氮氧化物的减排任务,减排压力不断增大。2.环境问题日益复杂,解决难度加大。长期以来,污染的不断积累使得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污染介质已从以大气和水为主逐渐向大气、水和土壤三种介质共存转变;污染物来源从以工业和生活污染为主不断向工业、生活和农村、面源并存转变;污染特征从单一型、点源污染向复合型、区域污染转变;在SO2、COD等常规污染物尚未得到全面根治的同时,大气灰霾现象、持久性有机物、放射性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在生活垃圾未得到有
本文标题:江门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078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