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单元连锁超市发展概述主讲:高飞2015年【本次课内容】项目一现代超市的产生和发展项目二现代超市的经营模式——连锁经营项目三连锁超市的发展趋势【能力目标】建立起现代超市的概念,了解现代超市的连锁基本现状及运作模式情况。【知识目标】1、掌握现代超市的概念,了解现代超市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趋势2、掌握连锁超市的概念和特点,了解连锁经营的发展过程及趋势,理解超市连锁经营的条件。项目一现代超市的产生和发展一、现代超市的产生与发展二、现代超市的主要特征超级市场的概念实行自助服务和集中式一次付款的销售方式,以满足消费者对基本生活用品一次性购足的需要,并普遍运用大工业分工机理,实行对零售经营过程和工艺过程专业化和现代化的改造,普遍实行连锁经营方式的零售业态。超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超级市场产生的过程美国是超级市场的发源地,我们以美国超级市场的产生为代表来阐述超级市场产生的一般过程:自选商店产生超级市场雏形出现现代超级市场诞生超级市场革命的爆发零售业的三次革命零售史上第一次革命—百货商店的出现零售史上第二次革命—连锁店的出现零售史上第三次革命—超级市场的出现百货商店出现的背景欧洲产业革命后,机器大工业生产需要有大型“销售点”,于是价格划一的百货商店,这一与大工业相匹配的大商场形式的“销售工厂”应运而生。1852年,法国巴黎出现的“廉价商店”是世界上第一家百货商店。百货商店的特点商店坐落在城市最繁华的地段,建筑富丽堂皇,营业面积巨大。店内有许多不同的商品部,品种繁多,店中有店,分级管理。明码标价,价格统一。专职营业员彬彬有礼,服务周全。世界上最早的连锁店及其特点1859年,世界上第一家连锁商店“大西洋与太平洋茶号”由美国大西洋与太平洋茶叶公司(AGP)在美国纽约市建成。店铺分散,规模较小,贴近消费者。经营成本低廉,更具竞争性。规范经营,容易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辐射面广,信息畅通,周转迅速。超级市场的出现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大危机结束后,为了适应大量生产需要推销大量商品的形势,并刺激有效需求的增长,西方零售商业又发生了一次重大变革,这就是首先产生于美国的超级市场。超市产生前零售业的主要特点业态结构简单商品品种分散店铺分布集中柜台式售卖业态结构简单在超级市场产生前,零售业业态相对简单,主要有杂货店、单一品种店、百货商店、综合商店、邮购商店等。杂货店、单一品种店店铺面积小,商品品种有限,交易规模不大,仅能满足小范围内居民的生活需要。商品品种分散在超市产生前,零售店经营的商品品种相对分散。杂货店卖日常用品,菜店卖菜,粮店卖粮食,肉店卖肉,水果店卖水果;而百货店品种虽齐全,但远离居民区,很不方便。因此一个家庭主妇要完成一次购物往往要穿梭于菜店、肉店、粮店、水果店之间,非常麻烦。店铺分布集中超级市场产生前,各种零售店铺主要集中在城市的中心地区。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外延不断扩展,集中在城市中心地区的零售店已不能满足全城居民的购物便利性要求。柜台式售卖在超市产生前,准确讲是在自选商店产生前,各种零售店均采用柜台式售货方式,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商品逐渐丰富,人们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强烈,柜台式售货方式的弊端不断暴露出来:柜台的阻隔,不便于顾客对纷繁复杂的商品进行挑选;顾客自主选择商品的意识增强,不大希望售货员参与整个挑选过程;对于部分顾客,售货员的参与会给他们带来某种心理压力,而导致购物的不愉快。超市产生的前提条件买方市场的出现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电冰箱开始普及经济危机带来契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交通便利生产和包装标准化连锁经营的发展买方市场的出现买方市场的出现是超市产生的前提条件.当处于卖方市场时,商品供不应求,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顾客也不会对购买条件、购物便利性、商品价格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商品数量有限,也无法体现一次性购足所需商品这一超市特征。随着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商品品种及数量都迅速增加,买方市场逐渐形成。于是消费者开始用更“挑剔”的目光审视着商品市场,不仅要求物美价廉,还要求省时便利。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超级市场是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一般认为,恩格尔系数下降到50%以下,居民生活进入小康水平。此时,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由满足基本需求趋向于满足高级需求,由注重商品数量趋向于更加注重商品质量、花色、品种和购物环境。美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超市一般都产生于居民生活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的时期。电冰箱开始普及超市可以满足消费者一次性购足所需日用品的需求,同时为节省双方的交易成本,鼓励消费者批量购买,所以必须有相应的冷藏设备。电冰箱的普及,使居民储藏1~2周的食品成为可能。据统计,超市产生时的电冰箱普及率,美国为80%以上,法国为95%,日本为50%。尽管各国情况不同,但都在50%以上。经济危机带来契机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一场经济大危机,工厂停产,工人失业,各行各业都不景气。购买力急剧下降,商店纷纷倒闭,勉强支撑的也是惨淡经营。零售业者不得不突破现有的经营模式而另辟蹊径。而摆脱困境的最佳途径就是降低商品价格。当时由于生产萎缩,大量建筑物闲置,租金低廉,这就为降低商品价格创造了条件。同时一些零售店采用自选购物方式,节约了人工成本,为降低商品价格开拓了空间。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自选购物、统一付款是超级市场的特征之一。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超市现代管理方式保证了这一特征的存在。商品标识技术、产品编码技术和条形码技术的发展,为电子收款机的应用提供了物质基础。POS系统的应用,提高了超市商品的管理效率,电子监控系统的出现有助于降低失窃率。所以,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了超市的现代化管理,使超市得以不断繁荣和壮大。交通便利超市的发展有赖于其商品价格的低廉,而薄利多销的价格策略需要超市的商圈相对较大,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交通便利有助于缩短消费者的在途时间,从而扩大商圈范围。交通便利主要表现为公路的发展及小汽车的普及。生产和包装标准化超级市场与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超级市场实行自选购物方式,要求商品整齐、美观。零散和杂乱无章的摆放,不仅会阻碍自选购物制度的推行,而且会使顾客产生脏乱和不卫生的感觉。所以,商品的标准化和包装化成为超级市场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前提。连锁经营的发展“连锁经营”这一先进的店铺经营管理方式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已日趋成熟,超级市场采用连锁管理后可增加市场份额,扩大经营规模,降低经营成本,树立企业形象,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所以,连锁经营为超市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生活节奏加快二战以后,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女权运动的开展,妇女就业人数增加,大部分妇女既要为事业奔波,又要为家庭操劳。有限的时间周旋于工作与家务之间颇显紧迫,因此她们都愿意在一家零售店里一次买齐所有日常用品和食品杂货,以节省时间,而超市恰恰能满足这一点。自选的概念所谓自选,是指顾客与商品直接接触,不需要或很少需要售货员的服务,能够根据商品说明书做到自选、自定、自拿和自运商品。世界上最早的自选商店1912年诞生于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几乎同时,马金塔尔公司在该州成立无人售货食品连锁店。从此,自选商店作为一种新兴业态不断发展。但当时顾客还需分别到各个柜台上结算付款,因此,它还不能称为超级市场,只是为超市的产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超级市场雏形超级市场雏形是指不能完全满足超级市场基本特征的超级市场的初级形式。1916年,零售商桑德斯在美国的田纳西州开设了一家新型食品杂货店。采用了回旋式入口和出口的收银台,顾客从旋转栅门的入口进场,在店内自选购物,然后到唯一的出口付款出店。桑德斯陆续开设了约30家此类的商店,但其经营面积较小,商品品种较少,还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超级市场。世界上第一家超级市场20世纪30年代,家庭主妇们购买食物依旧是东奔西走,穿梭于面包铺、肉铺、乳品店、食品杂货店,采购足全部的食品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她们渴望有一家商店能满足一次性购齐所有日常生活用品的需求。1930年8月,一家叫“金•库伦”的食品店在美国纽约州的大岛开业,创办人名叫迈克尔•库伦(MichaelCullen).这是公认的世界上第一家超级市场。“金·库伦”超级市场简介迈克尔·库伦(MichaelCullen),原是美国伊利诺斯的一个食品连锁店的职员,当时他向老板提出了一个革新建议:开办自选商店,但这个建议未被老板采纳。1930年8月,库伦来到纽约,在牙买加街以很低的租金租赁了一间被废弃的车库,改建为商店。他把自助式售货与顾客要求一次性购足所需食品的愿望结合起来,创办了“金·库伦”超级市场。超级市场革命的爆发20世纪30年代后,超级市场开始普及.1935年,美国的超级市场已达600多家。1937年以后,随着超级市场规模的扩大,新型的购物手推车取代了手提购物篮,再加上交通运输、冷藏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保障了商品的低廉价格和现代管理方式的应用,使超级市场日趋定型。20世纪四五十年代,超级市场相继在英、法、日、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产生,并迅速蔓延开来,这标志着世界性的超级市场革命的爆发。我国自选商店的出现我国最早的一家自选商店是1981年4月12日开业的广州友谊商店附设的小型食品自选商店。经营面积270平方米,经营商品350多种,设有三台收款机,此后,北京、上海等地纷纷效仿。发展至1985年,全国约有140多家食品自选商店。特点:主要经营食品,采用开架售货与自助购物的售货方式。自选商店与超市的差距商品价格过高:规模小、成本高,计划价VS议价,国营体制;商品品种较少,很难满足顾客一次购齐的需求:计划经济,物质匮乏,凭票;缺乏现代的经营管理手段和技术:连锁店管理经验,POS系统,冷链设备。自选商店的衰落由于先天不足和各种条件的不成熟,我国的自选商店从1986年开始,许多店铺纷纷关门倒闭:1985年北京28家自选店,盈利17家,亏损11家;1986年广州9家自选商店关闭了5家;天津5家关闭了3家;到1989年,上海的20家自选商店几乎无一幸存。自选商店尽管未能繁荣,但经历了10年的兴衰,为超级市场在中国的兴起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中国超市的兴起1990年12月,我国第一家现代超级市场——美佳超市在广州的虎门镇开业。1991年5月,上海联华超市商业公司宣告成立;同年9月20日,联华超市曲阳商场开业;1993年1月,由上海华联商厦(集团)有限公司开办的华联超市首批6家商店同时开业。广东美佳超市、上海联华超市以及华联超市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超市的兴起!中国超市兴起的前提条件综合国力增强生活水平提高电冰箱普及现代工业的进步买方市场出现连锁经营技术发展自选商店的借鉴综合国力增强80年代到90年代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10年,1990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300美圆,1995年同一指标超过500美圆,达到了超级市场产生时对综合国力的基本要求。生活水平提高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1995年全国平均恩格尔系数为49.92%,居民生活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刺激了对小包装食品的需求。电冰箱普及电冰箱的城镇家庭拥有率由1985年底的6.5%上升到1990年的42.33%,1995年的66.22%,1998年的98%。电冰箱的普及为批量采购、零星消费提供了物质条件。现代工业的进步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市场的需要,食品加工业已逐步实现标准化、包装化;冷藏保鲜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应用和普及等等,给超级市场的经营管理提供了方便。买方市场出现90年代初,居民生活必需品全部市场化,大部分工业品和绝大部分消费品供大于求,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买方市场。这保证了超市可以获得充足的货源,满足顾客一次购齐的需要。同时,顾客对商品从“数”的追求转向对“质”的追求。连锁经营技术发展90年代兴起的超市吸取了80年代自选商店单体经营的教训,一开始便采取连锁经营。兼顾了经营的灵活性与规模性,扩大了市场占有率,降低了商品的价
本文标题:现代超市发展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083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