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教学目标】㈠知识和能力目标:1、明确高考考试说明要求、命题特点,探究总结论述类文本解题技巧。2、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阅读现代论述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㈡过程和方法目标:能快速阅读文本,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中获得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有效地提高现代文的阅读质量。【教学难点】揣摩命题者的意图,把握规律,学会现代文理解、筛选、推断的策略,从而有效地提高正答率。【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评讲结合【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论述类文本的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在高考中被列为考试内容还是从近几年才开始的,所选的文章大多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丰富的人文性,它涵盖了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化学、文艺学、美学、伦理学、教育学等领域。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已经接触过,但很多同学还是对这类文章望而生畏,觉得它太过于博大精深,难以驾驭。其实问题还是在于同学们没有掌握这类文章的解读方法。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论述文的阅读方法—整体把握论述文的思想内容。二、考试说明再现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1、理解B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⑵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⑶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⑷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高考论述类文章并不注重考查考生对科技知识的了解或掌握情况,而是从语文阅读理解的角度,考查考生对“高浓度信息”的快速阅读理解与把握的能力。三、考试题型1、对概念的理解2、对句意的把握3、对内容要点的提炼4、根据内容合理推断四、选文特点1、选文时代感强。⑴常关注最新的考古发现,最新出现的社会现象,文化现象,世界政治形势等。⑵内容基本是人类关于生物、电子通讯、天文学等方面研究的新发现和发明创造,是人类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成果。2、文章内容单一,结构相似。论述类文本,一般是围绕一个概念展开,对这个概念从几个方面加以阐释。弄清:①文章的概念②分析概念(导因、困难、用途、功能)3、文章思路明晰(说明“概念)科技文:通过对一个新概念、新发现、新发明在纵向上的分析,进行几个方面的说明,如发现过程、目的、所遇困难、其它相关原因等,重在因果推理、现象介绍、功能说明等。⑴分清文章出现的概念(主概念与次概念及其关系)。⑵注意文中的关联词,注意表程度表范围的副词。五、常见的设题陷阱。(1)偷换概念。选项中漏掉了关键的修饰或限制词语或更换了修饰、限制词语。(2)无中生有。选项中的内容在文本中没有依据。(3)以偏概全。把原文中对事物的判断推广到全体,标志性词语是凡、全、都、所有、一切等。(4)张冠李戴。把发生在甲身上的事加在乙身上。(5)或然与必然。必然出现和或然出现的混淆。(6)未然与已然。尚未发现和已经发现。(7)强加因果关系或因果颠倒。(8)答非所问。可以在原文中找到,但不符合问题要求。(9)主次颠倒。主要和次要原因颠倒。(10)选择与兼备混淆。期中一个或具备多个(或,和)。(11)说法过于绝对。(12)充要与必要混淆。(只要………就只有………才)六、命题方式。不符合符合正确不正确恰当不恰当七、解题方法探究索检对比判断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解题方法很多,一般来说我们常用读、审、找、比、四步法来进行解题。1、读——读原文。快速阅读文章,同时将阅读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带有修饰限制性的词语用铅笔圈出来。(1)年代时间(多次出现时间)、数据(多个数据)及其概语(如多数、少量、部分、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仅仅、之一等表范围的词语)(2)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非常、总共等表程度的词语)(3)已然未然(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等表时间的词语)或然必然(如果、可能、也许、一定、必然等表判断的词语)(4)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因为、因此、……的原因是、因而、由于、从而、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也、又、不再是……而是、不仅……还等)(5)举例子(例如、如、人名)2.审——审题干。审清题干要求,明确题目要求是什么:正确还是不正确的项、属于还是不属于、能还是不能,找正确项,须用排除法;找错误项,运用重点突破法。如果要选的是原因或者依据也要搞清。3.找——找原文。把选择项在原文中所对应的内容找出来。4.比——比文题。把文章和题目进行比照,确认对还是错。(1)形同意同(信息吻合直接判断)(2)形异意同(有所转换实质一致)(3)形似意异(迷惑性大格外留意)专题演练(见复习用书)
本文标题: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124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