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招聘面试 > 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考试题
12017年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考试题一填空题1、数学思想的三个层次是()()()。(数学发展数学学习数学解题)2、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3、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4、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种(等价)性。5、中国数学史,先有(小)数,后有(分)数。6、算法多样化,最基本算法是(式竖)计算。7、解决问题问题的教学目标是从(学会解题)转向(应用意识)。8、相等关系是一种数学(模型)。9、列方程解问题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方程思想)。10、小学数学要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11、量角器的本质是(单位角)的集合。12、学生的创造是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13、数对包含两个数:(列数和行数)。14、小学学的平均数是(算术)平均数。15、概率的定义分为(理论)概率和(实验)概率。1、创新能力的基础包括(知识掌握)、(思维训练)、(经验积累)。2、数学思维的三个层次是(抽象)、(推理)、(模型)。23、数学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4、分数与小数的关系从历史进程时间上看,先有(小数),后有(分数),小数产生于(度量)、在(商代)即有记载,分数源于(春秋)记载。5、代数是一种(还原与对消)的科学。6、直观几何教学学生认识的核心是(用平面图形来描述立体图形)。7、“转化”思想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古代称之为(出入相补)。8、新课程中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是(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9、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方程思想)。10、(假设)是创新的起步,(论证)是科学的态度。11、解决问题中的转化策略有(平移)、(旋转)、(画图)、(利用性质)等方法。12、小学阶段说的平均数实际上是指(算术平均数)。它是平均数的一种,是一个(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是描述统计学中的一个最常用、最重要的统计量之一,也是推断统计学中的最重要的度量之一。13、数学课堂中的数学味,其本质应该是努力引导学生用(数学3的视角)去观察,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用(数学的思维)去研究、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14、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分为(综合应用型)、(活动操作型)、(数学欣赏型)、(数学史话型)、(数学素养型)。1、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性、(普及性)性和(发展性)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4、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5、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6、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7、在各个学段中,《数学课程标准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四个学习领域。8、《数学课程标准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做出了进一步的阐述。49、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二、判断题1、数学模型在高年级更多的是模式。()2、数学教学的评价应建立多维的、多元的评价体系。(√)3、小数的产生不是有了分数才产生的。(√)4、镜面对称是轴对称图形。()5、我国于2008年6月15日通过,把算盘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6、在小学渗透了坐标几何学习内容,坐标几何教学的核心思想是确定位置。()7、新教材中单独设立了应用题教学的章节。()8、解决问题的教学实际上就是应用题的教学。()9、成语故事“郑人买履”可以利用在度量教学中设置情境。(√)10、描述统计就是对已有数据进行分析解释,不进行推测。(√)11、教学“平均数”的概念时应把数据的复杂程度、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作为教学的重点。()12、进行可能性的教学时应提供真实的实验和具体的教学情境。(√)三、选择题1、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主要包括(abcd)。5a、发现问题;b、提出问题;c、分析问题;d、解决问题;2、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特征是(bcd)。a、自学提问;b、积极参与;c、交往互动;d、共同发展;3、分数的基本性质具有(d)。a、综合性;b、有效性;c、唯一性;d、等价性;4、弗赖登塔尔的经典案例是(c)。a、七桥问题;b、猜想;c、巨人的手;d、正弦;5、教师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要注意(abcd)。a、情境要适力;b、教材把握要准确;c、传统精华要继承;d、培养反思意识。6、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两支铅笔的长短属于(c)。a、直接比较;b、间接比较;c、用统一的单位来比较;d、类比;7、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注意(ac)。a、练习目的明确;b、题目越多越好;c、练习层次清楚;d、难度要高;8、在小学有关可能性大小的教学内容中,教学的难点是(d)。a、事件的发生情况;b、表达事件;c、比较事件;d、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9、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类型包涵(abcd)。a、直接活动经验;b、间接活动经验;c、设计的活动经验;d、思考的活动经验;二、第二部分:选择题。(教育学、心理学理论)。(1’×15=15’)61、关于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纠错:正确答案应是(C))A、主体B、客体C、既是主体也是客体D、既不是主体也不是客体2、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C)。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裴斯塔罗齐3、“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育原理出自下列哪部作品。(B)A、《论语》B、《学记》C、《演说术原理》D、《大学》4、能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的方法是(D)。A、谈话法B、读书指导法C、练习法D、讲授法5、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教会学生(A)。A、学习B、操作C、读书D、实习6、以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是(B)。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7、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的意义有(D)。A、诊断作用B、强化作用C、调节作用D、以上都是78、“人之初,性本善”这样的性善论属于(A)儿童发展观。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辐合论D、儿童中心主义9、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特点是(A)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匀速遗忘D、视内容而定10、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是(D)。A、直觉动作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11、《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作者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这本著作被认为“奠定了俄国教育科学的科学研究基础”。作者是(A)。A、乌申斯基B、赞可夫C、维果斯基D、卡普杰列夫12、5、儿童课堂上的分心现象属于(A)抑制。A、外抑制B、保护抑制C、消退抑制D、分化13、17、一位同学智力年龄为12,实际年龄为10,这位同学属于(B)A、智力超常儿童B、正常儿童C、弱智儿童D、品德良好儿童814、反复玩弄手指,摇头,走路时喜欢反复数栏杆、触摸路旁的灯柱、踩路沿走等。属于的心理问题是(D)。A、儿童多动综合征B、学习困难综合征C、儿童厌学症D、儿童强迫行为15、在如何划分年龄阶段的问题上,以生理发展作为划分标准的代表人物是(C)。A、施太伦B、埃里克森C、佛洛依德D、厄尔康宁2012年小学数学教师考试理论参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选择题。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③)的过程。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②)。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③自己创造教材3、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③)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4、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①)的教学。①概念②计算③应用题95、“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数学思考②过程与方法③解决问题6、《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①)的动词。①过程性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7、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③)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①自我评价②相互评价③多样评价8、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②)的过程。①单一②富有个性③被动9、“用数学”的含义是(②)。答:(1)使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2)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影响。(3)了解统计的多种功能。3、对于应用问题,《标准》是如何进行改革的?答:选材强调现实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题材呈现形式多样化(表格、图形、漫画、对话、文字等);强调对信息材料的选择与判断(信息多余、信息不足……);解决的策略多样化;问题答案可以不唯一;淡化人为编制的应用题类型及其解题分析。10四、论述题。1、请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谈谈新课程对教师素质发展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答:(1)关注专业化理论发展;(2)关注教师的情意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发展;(3)关注教师的人文知识素养和多元知识结构的发展;(4)关注教师专业技能和研究能力的发展;(5)关注教师心理素质的发展;(6)关注教师学习意识的提高和自主发展能力的提高。2、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有哪些特点。答:其一是基础性:内容标准的基础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的基础性,二是“标高”的基础性。其二是层次性:内容标准的层次性,是指“标准”的实施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分阶段、有层次、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其三是发展小学通识试题一、选择题:1.在常态下,教师素质的发展遵循这样的轨迹,即由幼稚型→成熟11型→专家型逐渐提升,呈(梯级上升)趋势。2.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属于学校(B微观层面)的规划,是对学校师资建设规划的具体落实.3.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应本着“点面结合、分类指导”的原则,通过制度设计,引导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厘清专业定位,明确奋斗目标。4.应采取专业发展导向的教师评价策略,综合各种可能获得有效信息的途径与方法,建立教师自我控制与同行评议相结合的机制。5.在情绪理性疗法的ABC理论中,最重要的是,即人们对某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AABBCC6.在现代家庭的生育、经济和情感功能中,最重要的是情感功能.7.头脑风暴法具有去行政化、去权威化的特点,宽松的氛围、自由的表达,是集体产生“金点子”的必要条件。8.价值取向反映了大千世界中一切在人内心深处轻重主次的地位。9.师德问题之所以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有更深层的社会原因,折射了社会改革的深层矛盾,是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体现,网络社会资讯手段的发达、社会对教师的高期待值更凸显了师德问题。10.师德制度化是国际化的潮流,发达国家如英、美、德等都对师德有明确具体的规定。11.我国在2008年重新修订颁布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提出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12身学习等六条师德规范。12.属于师德理想层面的高要求,如: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13.师德规范中有属于师德规则的底线要求,如: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14.由于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师德表现出自觉性、创造性、情境性、深远性的特点。15.下列不属于校园合理辐射区域的是:学校监护责任向家长监护责任转移之后的区域。16.校园暴力的构成要素包含:空间要素、主体要素、心理要素、被害要素、行为要素。17.我国大陆地区
本文标题: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128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