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参观南京博物院于浩瀚历史中感受古今文明交相辉映”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实践时间:2014年7月5日)学院:贝尔学院专业:理工科强化班姓名:韩笑学号:Q13010308天翻地覆,人间正道是沧桑;蓦然回首,我们已经走过一段曲折的历程,而将足迹深深镌印在历史的深层。2014年7月5日,我参加了学院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参观了、中国第二大博物馆、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的南京博物院。从小我便对历史有很强的兴趣,喜欢史记,以史为鉴,以史明智。如今恰逢这样的机会,便兴致勃勃地报名参加了。南京博物院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该建筑本身就是一件价值极高的艺术品,为仿辽代宫殿式,由著名建筑师徐敬直设计,经建筑大师梁思成修改,整个大殿雄伟壮观,是近代建筑史上的杰作,其结构部分按《营造法式》设计建造,细部和装饰兼采唐宋遗风,辉煌大方,非常吸引行人的目光。中央博物院的建筑设计思想是力图体现中国早期的建筑风格,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同时区别于中山东路上其他几幢大屋顶的仿古建筑。辽式建筑于10一12世纪在中国北方形成,它继承了唐代的传统,又有变化。主要表现为造型朴实雄浑,屋面坡度较平缓,立面上的柱子从中心往两边逐渐加高,使檐部缓缓翘起,减弱大屋顶的沉重感。尤其是屋顶下简洁而粗壮有力的斗拱,主要是起结构受力作用,不像明清以来的建筑斗拱,装饰意味越来越浓,受力性能越来越弱。中山东路的其他几幢仿古建筑,基本上属于仿明清风格。博物院建筑委员会经过研究,决定采用辽代的式样来建造博物院。徐敬直的设计图原是仿清式建筑的,在梁思成、刘敦祯两位顾问的指导下,徐敬直和李惠伯两人重新设计了建筑图案。总体布局强调深层次的对称轴线,主体建筑离中山东路主干道较远,前面留下宽敞的空间,做草坪、广场和绿化带,大殿前建有宽大的三层平台,这样设计,可以衬托主体建筑的雄伟高大。大殿仿辽代蓟县独乐寺山门形式,其结构多按《营造法式》设计,某些细部和装修兼采唐宋遗存。大殿为七开间,屋面为四面曲面坡的四阿式,上铺棕黄色琉璃瓦。陈列室仿自美国某博物馆,做成平屋顶,外墙加中国古典式挑檐,使之与大殿风格协调。整座建筑物设计科学合理,比例严谨,是在满足新功能的要求下,采用新结构、新材料建造的仿辽式殿宇的优秀实例,受到建筑界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建国50年来,首先把原中央博物院留下的建筑未了工程,修缮而装饰一新,屋顶铺盖金黄色琉璃瓦,添砌仿汉阙大门,修筑庭前马路,绿化周围环境,兴建大殿前的月台。门前面向通往东郊明孝陵和中山陵的林荫大道,沪宁高速公路经门口穿过而进入市内繁华地区;门内庭园广阔,花木葱葱似锦,衬托出仿辽式宫殿建筑的陈列大殿的端严和壮观。除原有中山门、朝天宫两处藏品库房外,又在大殿右侧新建一座3000平方米现代化的新库房,使文物保管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大殿底层的新展厅,即30年代原图纸上设计的连接二楼陈列大厅的底层陈列厅,计2400平方米,也已建成,连同二楼2390平方米陈列大厅,举办有《长江下游五千年文明展》、《我们的昨天——祖国的历史、民族和文化展》、《江苏考古陈列》三个基本陈列,常年对观众开放。大殿前方西侧的一座与现大殿相似的仿古宫殿式艺术陈列馆,即30年代原计划兴建中的工艺馆,计12600平方米。内设珍宝馆、青铜馆、瓷器馆。书画馆、玉器馆、织绣馆、陶艺馆、漆艺馆、民俗馆、现代艺术馆、名人书画馆等11个专题陈列展馆。南京博物院藏品数不胜数,其中考古发掘品、少数民族文物、外国文物、宫廷器皿、清代文书以及日寇投降仪式的文物,都是全国独有的罕见品。院藏中外专业图书近30万册,其中还有全国少有的善本书和殿版书。历年新征集的古代书画,总数亦在3万件以上,其中包括宋、元时代的珍品,不论在数量上或质量上,都是名列全国前茅的精品。在参观的全程中,我的家乡扬州出土的大量文物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仪征等地出土的西周和春秋时代青铜器,扬州东汉诸侯王墓出土的银缕玉衣及“广陵王玺”金印备受国内外学术界瞩目的珍品。高邮龙虬庄、扬州唐城等吴楚贵族墓地,还相继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及获得荣誉奖。更不用说其他地区的灿烂古文明了。1933年中央博物院建院之初,就明确提出了这样的建院宗旨:“为提倡科学研究,辅助公众教育,以适当之陈列展览,图智识之增进。”在蔡元培、傅斯年、李济等诸位先贤和新中国成立后曾昭燏等人的带领下,南京博物院在收藏、陈列、考古发掘、科研、出版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自30年代中期起,南京博物院或独立,或与中央研究院合作,对四川、云南苍洱、贵州、云南丽江、甘肃敦煌、新疆等地的民族、民俗、占迹、民间艺术、手工业等,作调查、发掘和研究,并对四川彭山汉墓作科学发掘,收集整理了一大批实物,编印出版了《云南苍洱境考古报告》、《中华民间工艺图说》、《远东石器浅说》等著作。在众多分馆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是明清瓷器馆。瓷器是新近评选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也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最具代表性的古代贸易商品。南京博物院馆藏瓷器丰富精美,绝大多数为明清时代的官窑传世品,明清瓷器陈列馆展出了近600件精选展品,展品年代从明朝洪武到清朝宣统,展品品种包括青花,五彩,釉里红等十余种精品,其中既有迄今发现最早的釉上红彩残盘,也有弥足珍贵受古玩界追捧的珐琅彩小碗,陈列的时代主线明确,陈列的展品品种丰富,让人觉得琳琅满目,流连忘返。我家乡扬州的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空闲之余,我时常去扬州双博馆看一看,因而我对瓷器特别感兴趣。另一个则是现代艺术馆和虚拟博物馆了。倒也真的是做到了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场馆,均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现代艺术陈列馆为南京博物院展览馆中的第一临时展区,并定期展出南博承办的各现代艺术展览和古代专题展览,曾承办的展览有《黄磊生画展》《江苏国宝展》《金色江南——江苏金器展》等,展览主题多样,展览内容丰富,增加了南博展览的可看性和观众参观的可选择性。虚拟博物馆的出现,让使用者藉由上网,就可以看到博物馆内的各式精选藏品,同时加上与虚拟实境的结合,则让虚拟博物馆功能更加强大。中研院发展了一个以影像为基础(image-based)的高拟真虚拟环境展示技术,提供使用者在观看虚拟场景时,有如照片般真实的视觉效果。以下会分环物影片的制作,环物影片与影像的整合,虚拟博物馆延伸技术等三方面来简介中研院在这里的相关先进技术,并用实例呈现。这样的展现方式,使得参观者可以更好的参与其中,良好的互动也使得游客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增添了许多趣味。从课本上我们了解的是历史事实,在博物馆我么看到的是图片,文物,感受的是历史的价值,反思的是历史给我们救亡图存的教训。这也就是之前我所说的以史明鉴,可以知荣辱。整个馆藏就是中国文化史的浓缩,参观完后感觉对整个中原地区文化的发展历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作为大学生,爱国是一个基本素养,但是爱国不是一个空头话,如果一个人大谈特谈爱国,而问之中国历史,则不知一二,那么这个爱国也就大打折扣了。同样作为一个中国人,对自己周围的历史都不了解,又怎能不汗颜呢?所以我认为,我们应多到这些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走走,不仅娱乐身心,更重要的是让自己懂得更多关于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知识,领略到悠久深邃的辉煌文化,更好地培养我们的历史自豪感。我想这也就是我这次南京博物院之行最大的收获了。
本文标题:参观南京博物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152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