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科技易迁-文化永恒(2020年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点评)
科技易迁,文化永恒(2020年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点评)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19届原创预测同题异构作文】2019年1月1日起,《法制晚报》、《生活周刊》、《京华时报》、《春城地铁报》、《江西商报》、《华商晨报》《消防周刊》等全国10多家始终宣传典型、激扬士气,深度挖掘的报道纸质报刊宣布休刊。他们熬过了2018年,却等不到2019春天。在告别一栏中,有的引用徐志摩的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有的说“今日告别,不诉离殇”,有的说,我们永远在追梦的路上……尽管很旷达,但也隐含着种种无奈。磁带消失了,音乐还在;报纸消失了,新闻还在;消失的是媒介,而不是内容。换一种不同的形式,或许会发展得更好。阅读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启发?请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范围和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升格作文】科技易迁,文化永恒①自今年元旦起,《生活周刊》等全国十余家坚持传统纸质报刊的报社宣布休刊。他们虽然因经受不了网络手机的冲后击而脱离市场,但是新闻仍在,内容和底蕴还在。我认为,在科技发展中,人类文明的文化底蕴不会改变,改变的只有形式罢了。②不得不说,科技对传统文化形式的冲击是非常大的。在这个科技高度发达与便捷的时代,传统的老旧的文化传播形式,必将被新事物、新形式所取代,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一等奖的一幅作品,引发人们的沉思。照片记录了一个名叫大卫的人坐在自己肯尼亚内罗毕的简陋的摄影工作室里。这个创办了37年的工作,在手机摄影的冲击下,顾客愈加稀少,最后不得不关掉摄影棚。正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③然而,文化底蕴不会因形式的变迁而改变。文化传播形式是由不断发展的社会与科技而决定。而文化底蕴是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精华,是国家软实力与民族精神内涵,是不会轻易而被改变的。再者,未来已来,人工智能替代许多简单职业。但他不可能替代文化,因为它的基因太强大,仅由科技承载而不能取代。如果歌手舞者、音乐家与作家都变成了机器人,你想看他们的书籍和节目吗?没有文化的科技是冰冷的。④再者,科技的发展也能促进文化的进步。科学使交通变得快捷、让通讯变得方便,让信息在瞬间可共享。从古代的信使快马,扬鞭在驿站穿梭,到现在轻松打开互联网便能交流一切信息,人类文化普及提高,思维加快,科技加速其发展。在未来,高度发达的科技,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们将有大把时间娱乐,同样也使文化大发展,二者相辅相成。⑤因此,社会的发展需要兼顾科学与文化的发展。科技使文化不断更新、发展与进步,而文化又使科技发展更有内涵和深意。没有文化引领,科学将变得冰冷无趣;没有科技推动,文化将变得干瘪,很难会被大众接受。因此,科技怎样变化,都为人类服务,逐渐都会被人们接受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接受新科技需要认识和熟悉的过程。⑥所以,在新事物到来之际,人们不可避免地留恋旧事物;在接受新科技的同时也不忘文化,不忘根本,二者相辅相成,才会使社会发展得更为和谐。⑦磁带消失了,音乐还在;报纸消失了,新闻还在;消失的是媒介,而不是内容。换一种不同的形式,或许会发展得更好。这即是历史的必然,我们改变不了。因此,消极对待是不明智的选择,我们应接纳和包容,与时俱进,才能共同进步与发展。辽宁省沈阳市第20中学2021届12班陈韬合指导教师:孙延堂【升格指导】(857——970字)一是原文题目《科技易迁,文化永恒》比较好,对称整齐,对比鲜明,揭示深刻;二是引用的诗句不是陆游的而是刘禹锡的,作文中不要出现此类硬伤;三是文本层次很清晰,结构安排较为严谨,科技发展与文化内涵之间的关系论述的具有思辨性;四是在论述人对科技发展的态度时,不够全面和细致,结尾要扣住材料。本文重点内容:告别旧的,拥抱新的;四是语言表达上要在严谨中灵活多变,无论是修辞还是句式,都是为增加文采服务的。【原文】科技易迁,文化永恒①自今年元旦起,《法制晚报》、《生活周刊》等全国十余家坚持传统纸质报刊的报社宣布休刊。他们虽然因经受不了手机新闻的冲几分钟后击而脱离了市场,但是新闻仍在,内容和底蕴还在。我认为,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人类文明的文化底蕴是不会改变的。②不得不说,科技对传统文化形式的冲击是非常大的。在这个科技高度发达与便捷的时代,传统的、老旧的文化形式,大部分必将被新事物、新形式所取代。《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一等奖的一幅作品,引发人们的沉思。照片记录了一个名叫大卫的人坐在自己肯尼亚内罗毕的简陋的摄影工作室里。这个创办了37年的工作,是在手机摄影的冲击下,顾客愈加稀少,最后大卫关掉了自己的摄影棚。正如陆游所写:“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③然而,文化深层底蕴是不会因为文化表面形式的变迁而改变的。文化的表面形式是由不断发展的社会与科技而决定。而文化底蕴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积累沉淀下来的精华,是国家的象征,民族的内涵,是不会轻易而被改变的。再者,在未来,人工智能会替代掉许多简单的职业。但他将不可能替代文化类的职业,因为它太强大,仅由科技是无法承载的。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文化与娱乐,如果歌手、舞者、音乐家、作家都变成了机器人,你还会想看他们的书籍和节目吗?④科技的发展也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科学使交通变得快捷,让通讯变得方便,让信息在一瞬间可以在全世界共享。从古代的信使快马,扬鞭在驿站穿梭,到现在轻松打开互联网便能交流一切信息,人们的文化普及提高,思维水平加快,文化也随着科技加速发展。在未来,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们将有大把时间用于娱乐。这同样也会使文化大发展。⑤因此,社会的发展需要兼顾科学与文化的发展。科技使文化不断更新、发展与进步,而文化又可以使科学技术发展得更加有内涵,有深意。没有了文化的引领,科学将变得冰冷而无趣,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没有了科技的推动,文化将变得腐朽,固步自封,陈旧的文化习惯也不会被大众接受的。
本文标题:科技易迁-文化永恒(2020年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点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186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