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电子设计/PCB > 15《永久的生命》公开课
《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哲理散文的特点,积累词汇和语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理清写作思路,品味富有哲理的语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看法。教学重点:了解哲理散文的特点,积累词汇和语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品味富有哲理的语句,学会赏析语句的方法。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激趣引思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生命是短暂的,匆匆数年如白驹过隙,而作家严文井却告诉我们生命是“永久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评价生命?他又是如何看待生命的?让我们走进他的世界,领略“永久的生命”的魅力。(板书:永久的生命)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先把课文美美地读上一遍,注意都准字音。(齐读)检查预习:1、解决生字读音(抽读)臼齿茸毛蔓延凋谢洗涤牛犊消逝兴味2、解释词语(读读记记——齐读一遍)①臼齿:位于口腔后部两侧的牙齿。②茸毛:一般指动物初生柔软的细毛。③蔓延:向四周扩展延伸。④凋谢:指(草木花叶)脱落、衰落、零落。⑤洗涤:冲荡;清洗。又作除去罪过、耻辱等。⑥牛犊:指小牛。⑦卑微:地位低下而渺小。3、知识链接(教师讲述)哲理散文又叫议论性散文,以阐述哲理见长,仿佛与读者面对面交谈,推心置腹,字里行间传达着真诚与睿智,让人获得思想的启迪。写作目主要不是让读者获得某种理性的概念,而是要通过富有哲理的形象、带有感情的叙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供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思想和联想的空间。4、作者简介(教师讲述)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汉人。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等。过渡:本文写于1942年,让我们一起看看写作背景(课件出示,教师讲述)①南京大屠杀1931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②花园口决堤,又称花园口惨案,1938年5月19日,侵华日军攻陷徐州,并沿陇海线西犯,郑州危急,武汉震动。6月9日,为阻止日军西进,蒋介石政府采取以水代兵的办法,下令扒开位于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的渡口--花园口,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黄泛区,间接导致惨绝人寰的1942河南大饥荒,史称花园口决堤。③河南大饥荒一般指的是1942年7月开始到1943年春发生在河南的旱灾。平息大旱之后,又遇蝗灾,由于河南地处前线,有下级瞒报、政策失误、交通堵塞等原因,导致饥荒遍及全省111个县。根据现有的材料显示,河南111个县中有96个县受灾,其中灾情严重的有39个县,受灾总人数达1200万人。据详细的统计,在河南1200万受灾人口中,大约150万人死于饥饿和饥荒引起的疾病,另有约300万人逃离河南,饥荒导致大约300万人死亡。过渡:在那样的年代,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卑微的、柔弱的,有如草芥一般!那时的全国上下都被一种情绪笼罩着:(悲观——消沉)然而,作者却认为: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我们没有时间悲观。(乐观——积极)那么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这字里行间传达的真诚。5、①教师讲解朗读要领。(1)读准字音,不读错字,不加字、漏字,注意感情。(2)朗读节奏要缓急适当,注意语气语调。(3)长句的停顿要得当。②找出喜欢的句子小组内读一读。思考:(1)问:严文井认为,个体的生命是这怎样的?人类的生命是怎样的?明确: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一去不复返的;而人类的生命则是永久的、不朽的。(2)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明确:因为“它充满的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请找出相关的段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生命的礼赞。(3)议论性散文,重在表明作者自己的观点,请勾画出每段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明确: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我们没有时间悲观。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我的伙伴们,我们的心应该感到舒畅。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4)作者赞美生命,但文章的开头却以三十多岁时人们的变化为例,感叹时间的流逝,生命的短暂,说人们“非常可怜”,给人的感觉是消极、悲观,与标题也相去甚远。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种写作手法是什么?明确:作者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这是伏笔,先抑下来,为后面的扬蓄势。(5)作者是怎样论说“永久的生命”这一话题的明确:三、合作探究,披文入情过渡:我们说这是一篇哲理散文,那么在文中有很多富有哲理的句子,请同学们画一画,圈一圈,找出自己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比如我喜欢:个人的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在补好。批注:运用对比的手法,把个人生命与衬衣作比较,突出了个人生命短暂、不可重复的特点。语言生动通俗,耐人寻味。过渡:下面请同学们先找出自己所喜欢的句子,然后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分享、评价。(15分钟)(1)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接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草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生命的顽强,以此证明作者的观点:我们应该看到生命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2)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它们蹦蹦跳跳,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茸毛。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牛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牛为拥有“遍身金黄的茸毛”而欣喜的情态,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3)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生命”比作“不懂疲倦的旅客”,具体生动地表现了个体生命虽然短暂,但人类的生命是永无止境的特点。(4)“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怎样理解“分开来”“合起来”的意思?“分开来”指的是个体的生命。“合起来”指的是人类的生命。整句话的意思是: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久的,这是生命的奇迹。感谢这一奇迹,它使我们的生命得以持续、永远不朽。(5)“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凋谢”和“永存”矛盾吗?看似矛盾,实则充满哲理:花儿凋谢,只不过是生命变换了一种存在的方式,它孕育出了果实。“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自己的生命滋养下一代,同时也让生命得以延续、生生不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生命的消逝与不朽比作花朵的凋谢与永存,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生命的价值。小结:冰心说:“生命是痛苦的,生命也是快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生命,是如此美好,如此顽强,我们要大声赞美它!我们要珍惜每一个生命,珍惜有限的生命时光,让它创造出奇迹!四、畅所欲言整体的生命是永久的,个体的生命是易逝的,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生命的这种奇妙状态?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有限的个体生命?明确:因为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生命中的分分秒秒,去做对整个人生有价值的事,为实现个人与社会的梦想而努力。学生的当务之急,是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技能,为未来人生梦想的实现奠定基础。我们必须认识到,一切努力都有其意义,因为生命的整体是永久的,我们要在这永久的生命中留下光彩的一笔,同时又要意识到生命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在一定的审美休憩之外,须立即报以百分之百的努力。五、作业布置结合旁边的问题提示预习《我为什么而活着》,将读课文至少三遍,边读边批注。
本文标题:15《永久的生命》公开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225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