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油茶生长影响因素综述摘要.........................................................................Ⅳ英文摘要..................................................................Ⅳ1.引言...........................................................11.1选题的目的与意义.........................................21.2油茶的概述...............................................21.2.1油茶的生物及生态学特性1.2.2油茶地理分布2.正文..........................................................32.1油茶选种与种植地区的关系.................................22.1.1优良树种生物学特征及指标2.1.2优良树种抗寒性2.2油茶病虫害防治...........................................22.3修剪施肥对油茶的生长状况的影响...........................33.结论.........................................................7参考文献....................................................10致谢........................................................10摘要: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对大别山地区种植油茶选种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在皖西大别上地区种植皖潜11号比较合适。油茶病虫害防治应该采取多种方法进行防治,不同病害同时也要针对防治。同时也阐明了油茶种植如何施肥修剪问题,为大别山地区油茶种植提供了可靠依据,提高油茶种植水平。关键词:油茶,防治,施肥,修剪1引言1.1选题的目的与意义近年来,油茶生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局面,但与之不相称的是良种苗木供不应求、苗木本身比较瘦弱和栽植技术落后等问题的存在,导致油茶栽植成活率低下,制约油茶大面积造林和优质高产。据安徽、江西和作者多地调查发现:近几年油茶栽植成活率一般在50%~70%之间,有的仅10%~20%左右、甚至全军覆没。每年新植苗木生长状况不佳,一方面给林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损失包含苗木费、栽植用工费和土地租赁或利用费等),延缓了油茶生产及其整个产业的发展速度。因此,研究和改善油茶生长状况是我国油茶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重大生产问题。然而,导致油茶生长状况良莠不齐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不同地区油茶品种的选择,病虫害对油茶的侵蚀,修剪施肥不当,造成油茶活率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对大别山地区种植油茶选种进行了分析,及油茶病虫害防治进行了总结,同时也阐明了油茶种植如何施肥修剪问题,为大别山地区油茶种植提供了可靠依据,提高油茶种植水平。1.2油茶概述1.2.1油茶的生物及生态学特性油茶是我国特有经济树种,别名:茶子树(湖南)、茶油树(广西)、白花茶(广东),学名:CamelliaoleiferaAbel,科名:茶科(Theaceae)。油茶是常绿小乔木,高达3~6m,矮的2~3m,胸径24—30cm树皮灰褐色光滑。单叶互生、革质、光滑、柄短,卵装椭圆形,先端尖,边缘有锯齿,侧脉不明显。花两性白色,无柄,10月中、下旬开花,开花以后直到次年10月间果实方能成熟。果实为蒴果,椭圆形、圆形或心脏形。果皮有细毛。种子黄褐色或乌褐色,具有光泽,三角状卵形【1】。油茶喜温暖湿润的气候【2】,要求年平均温度14~2l℃,最低月平均温度最好不低于O℃,最高月平均温度为3l℃,相对湿度住74~85%之间,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mm以上,且四季分配均匀,日照1800~2200h。但甘肃、河南、陕西等省南部新发展油茶地区,年降雨量不到1000mm,且寒冷、干燥,亦能正常生长。油茶是喜光性树种,油茶好温暖不喜严寒霜冻,一般要求平均温度:21℃,最低平均温度不得低于O℃,短时间的绝对最低一10℃尚能过冬,最热月平均温度为3l℃。油茶对土壤要求不高不严,pH4.5一PH6.5为适宜,pH5—6的酸性黄壤或红壤为最适宜【1,3】。油茶对地势和坡向有很大的反应,南坡、东南坡同阳光充足,有利于油茶光合作用,一向产量较高。最好是15。左右的缓坡地,不宜超过30。(3)一般在南坡海拔800m和北坡海拔500m以下地势开阔地区,油茶生长结实良好。油茶是萌芽力很强的深根性树种,主跟可伸入入2~3m以上,一般肢培的油茶树,浅的仅50—70cm,深的可达100~150以上【3】。1.2.2油茶地理分布油茶适生于丘陵地带,在世界上分布不广,我国是其自然分布中心地区。我国油茶品种资源丰富,我国现有一定栽培面积和栽培历史的油茶物种有:普通油茶、小果油茶、越南油茶、攸县油茶、浙江红花油茶、广宁红花油茶、腾冲红花油茶、宛田红花油茶等13个种。其中以普通油茶分布面积最广。我国油茶自然地理水平分布的北界位于北纬18o21´~34o34´,南至北回归线附近;东界为东南海岸和台湾岛;西界位于云南的怒江流域和青藏高原的东缘。其地理分布区域包括湖南、江西、浙江、福建、贵州和重庆等省、市的全境,四川、湖南等大部分地区,安徽、江苏、河南、陕西等省的南部,云南、广西、广东和台湾等省、自治区的北部。油茶地理分布东部地区的垂直分布,下限为海拔60~100m,上限为海拔600~800m;在中部南岭山地的垂直分布,下限为海拔300~500m上限为海拔900~1400m;在西部的垂直分布,下限为海拔1400m,上限可达海拔2000m。油茶垂直分布幅度,大多数在400~800m之间【5】。安徽省是全国油茶的重点产区之一,也是油茶的北缘产区。全省油茶主要分布于大别山地区、皖南山区和江淮丘陵部分地区。油茶类型主要为普通油茶中的寒露籽和霜降籽【6-8】。2正文2.1油茶选种与种植地区的关系抗寒性和早花性应作为皖西大别山油茶选种的一个重要指标,皖西大别山地区在秋冬季出现的低温、寒潮不仅会导致油茶花期受冻,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油茶幼果的安全越冬,因此大部分地区出现油茶产量极低和出油率低的现象,虽然目前对油茶林分的丰产技术可以提高该地区的油茶产量,但是仍然无法与皖南山区、湖南和江西等南方产区的油茶产量相比。因此在选优过程中,如果完全按照南方油茶的选优标准很难筛选出果实产量、出籽率、亩产油量等各项指标都符合的优树。皖西大别山由于经历长年不良气候的自然选择,因而具有花期早,和抗寒性强的特点,舒城油茶10月初即进入初花期、潜山地区10月中下旬进入初花期,而皖南山区、湖南等地最早也要到11月中旬才进入初花期,因此,即使南方油茶良种具有高产稳产的特点,在皖西大别山推广是有一定风险的。因此,在皖西大别山进行的油茶选优标准中可以引入相应的花期指标和抗寒性指标,通过观察所选优树进入花期的早晚和低温时期植物器官(花、果实)的冻伤情况,以及通过内业的抗寒性测定来筛选出早花抗寒的优良品种。2.1.1优良树种生物学特征及指标通过查阅文献,皖潜11位于海拔675m的西坡林分中,是本次选优过程中海拔分布最高的优树,可以做为高海拔油茶品种在皖西大别山地区推广。该树具有早花特性,潜山地区油茶进入末花期的时间在11月下旬,皖潜11的末花期连续两年均在11月中上旬进入末花期,因此能够避开2009年11月份降雪将温过早的不良影响。皖潜11具有丰产稳产的特征,冠形为自然圆头形,冠幅24m2,冠高3m,枝条分布均匀,平均每枝条花芽数7.0个,叶茂密,叶色浓绿且有光泽,窄长型叶片,叶脉清晰,青皮小果,大小均匀,经4年观察测试,该单株年均株产鲜果44.3kg(40.0kg—50.0kg),亩产鲜果925kg,亩产鲜籽净重379.3kg,亩产干仁重146.4kg,亩产茶油60.0kg。皖潜23位于海拔268m的东南坡林分中,花期较早,11月中下旬即进入末花期;丰产稳产特征明显,冠形为自然圆头形,冠高2.0m,冠幅21.6m2,叶茂密,叶色较浓绿,叶形窄长,叶脉清晰,平均每枝条花芽数8.0个,红皮大果,大小均匀,经经4年观察测试,年均株产鲜果48.3kg(45kg-50kg),每m2产量2.24kg,折合亩产鲜果1120kg,亩产鲜籽净重479.4kg,亩产干仁重191.5kg,亩产茶油78.3kg。2.1.2优良树种抗寒性有文献显示,优树的抗寒性指标显示,在-8℃的低温条件下,对照组的相对电导率值在30%至40%之间,皖潜11和皖潜23的相对电导率值分别为22.9%和30.2%,表明皖潜11和皖潜23在-8℃左右的低温环境中,细胞膜受伤寒的程度要相对较低;束缚水/自由水的测定结果显示,对照组的束缚水/自由水在0.2~0.3之间,而皖潜11和皖潜23的束缚水/自由水分别达到达到0.35和0.294,该结果表明皖潜11和皖潜23的叶片中束缚水含量高,可以有效的避免低温导致细胞液结冰的可能性;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对照组的可溶性糖含量为11.8,而皖潜11和皖潜23的可溶性糖含量分别达到了16.3和13.2,均高于对照组,该结果表明这两株优树在低温条件下可以积累更多的可溶性糖,从而增加细胞液浓度,减少细胞液结冰的可能,起到抗寒的效果。2.2油茶病虫害防治危害油茶的主要病害有油茶炭疽病、油茶软腐病、油茶烟煤病、油茶叶肿病、油茶毛毡病、油茶疮痂病、油茶根癌、油茶半边疯等。虫害有油茶尺蠖、油茶毒蛾、油茶象鼻虫、油茶蛀茎虫、油茶叶蜂、茶天牛、茶籽象甲、粉白金龟子等。油茶病虫害普遍,若任其发展,将造成大量花蕾、果实、叶片的脱落和干枯,甚至全株枯死,造成油茶低产。据调查:油茶落花落果率高达70%~80%,其中病虫害引起的约占1/3.据统计:湖南省油茶病害有35种,害虫有127种。抗病、抗虫品种的选育和种植是防治油茶病虫害最经济、简便的基本措施.目前,我国油茶抗病虫害品种很少.除了高产、优质、综合性状好外,新的育种目标还应将抗病和抗虫性作为主攻方向,争取有所突破,使具有抗(耐)病虫性的多抗品种从试验材料走向大面积试种.实践证明,杂交育种、复合杂交、杂交与其他方法相结合以及植保与育种部门共存互补,是我国油茶抗病虫害品种选育的成功经验.随着人工油茶林面积的持续增长,若继续采用大面积的单一树种、品种的人工纯林模式,油茶病虫害流行危害必将继续呈上升趋势,一些常见的病虫害将可能上升为主要病虫害而严重发生与流行.这就需要调整林地生态环境,同时考虑各种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协调性,尽量减轻病虫害对林地的压力;另一方面要服从于整个林业生产结构调整和油茶增产、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的要求.所以,要研究选择最佳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林地间作套种形式,稳定油茶种植面积,真正变资源优势为产量优势和质量优势.这也是生态调控手段之一.科学用药的原则是按油茶的生育期及害虫的发生主次而采用不同的措施.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科学用药,保益灭害、增益控害;在防治上通过诱集、人工捕杀害虫,选择对害虫高效、对天敌杀伤力小的农药品种及安全的施药技术等措施,可有效地降低农药对天敌的杀伤力,保护利用天敌资源;不能因为防治一种害虫而大量杀伤天敌,引起其它病害虫的猖獗发生,达到持续控制各类病虫害、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畜安全的目的.另外,可因地制宜地开展油茶与其他植物的套作,有效增加林地天敌数量.研制开发广谱高效新型杀虫剂.杀虫剂仍是害虫大暴发时的主要“救火”应急手段,它的研究开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除了继续从现有的化学药剂、天敌生物中筛选杀虫效果好、选择性高、对环境安全的品种外,还应重视向植物性杀虫剂、新型高效杀菌剂、微生物代谢产物、昆虫行为信息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方面发展.在生物源农药方面,重点研究针对刺
本文标题:油茶种植毕业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225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