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种群一轮复习教学案(教师版)
1种群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知识点1:种群的特征1、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1)种群的密度(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调查方法:逐个计数法(适用于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基本不考)、估算法(取样调查法:标志重捕法、样方法)种群密度(或数量)的常用调查方法标志重捕法样方法适用对象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个体,如鼠、鸟类等植物或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如蚯蚓和虫卵等调查程序及注意问题调查时没有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②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标志对象正常生理活动,且不易脱落随机取样②样方大小适中(乔木100m2,灌木16m2,草本1m2)③样方数量不宜太少④计数时位于边线上的,只计固定的相邻两个边及其顶角的即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⑤要大胆舍弃特别悬殊的数值,取平均值⑥宜选用双子叶植物补充:①微生物种群数量调查(如:蓝藻、酵母菌等):抽样检测法②趋光性昆虫:灯光诱捕法(去除取样法)【典例1】下列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方法,不宜采用是(D)A.灰喜鹊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B.蚜虫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C.蒲公英种群密度用样方法进行统计D.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典例2】在一片约33公顷(hm2)的林地内,调查者第一次捕获了25只大山雀,各用一个较重的铁环套在了大山雀的腿上作为标志,然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33只大山雀,其中有5只是有标记的。据此推算,该林地中大山雀的种群密度(只/hm2)约为(C)A.略大于165B.略小于165C.略大于5D.略小于5【典例3】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路旁的一片闲散地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3)。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C)A.在豚草等植物的调查中应该采取样方法B.在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应特别注意随机取样C.可以推测该地区动物的丰富度将会增加D.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植物群落的丰富度在减少【典例4】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B)A.随机取样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2ABC(2)出生率与死亡率概念: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研究意义: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3)迁入率和迁出率(我国沿海城市年前年后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此)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研究意义: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4)年龄组成概念: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类型:(注意几种不同类型的图:统计图、曲线图、柱形图)类型种群构成特点发展趋势增长型幼年个体较多,老年个体较少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稳定型各年龄期的个体比例适中出生率基本等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衰退型老年个体较多,幼年个体较少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研究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5)性别比例概念: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研究意义:对种群密度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影响出生率,从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应用: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性别比例→降低害虫出生率。思考:(1)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2)预测种群数量主要是根据年龄组成。(3)城市人口的剧增——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4)中国人口的增长——出生率死亡率造成的,不能单纯说是出生率高造成的。(5)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增长率下降。(6)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典例5】下列关于图中序号所表达的含义,说法错误的是(C)A.序号1代表种群密度B.迁入率由序号4或序号5代表C.序号2代表出生率或死亡率D.序号6、7依次代表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典例6】下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双选)(BD)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C.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中包括老年、中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2、种群空间特征: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包括三种方式,即随机分布、均匀分布、集群分布。3、遗传特征:即种群具有一定的基因组成,以区别其它物种(基本不考,不作要求)3知识点2:种群的数量变化1、变化内容及影响因素变化内容:增长、稳定、波动、下降等。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自然因素)、人类活动的影响(人为因素)等,这些因素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或者改变年龄组成及性别比例从而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动。2、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与“S”型曲线【K值的不同表示方法】图中A、B、C、D时间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值,A′、C′、D′时间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值。【典例7】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B)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项目“J”型曲线“S”型曲线增长模型产生原因理想状态: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现实状态: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种群增长率和增长速率增长速率是越来越大增长率是越来越小的K值有无无K值,种群数量连续增长有K值,受环境容纳量限制数学公式Nt=N0λt(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联系一种生物迁入一个新环境后,如果环境条件适宜,刚开始一段时间该种生物数量会快速的增长,此时可看成J型增长。4【典例8】温州某地乌鸦连续10年的种群数量增长情况如图所示,后一年的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的λ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双选)(BD)A.第6年以前乌鸦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B.第5年的乌鸦种群数量相同多于第7年的种群数量C.第3年的乌鸦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第3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最大【典例9】如图表示将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对此叙述正确的是(C)A.绵羊种群的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保持恒定不变B.绵羊数量达到K/2值时,绵羊的出生率最大,增长速率最快C.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这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的体现D.绵羊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3、在实践中的应用(意义)(1)b点应用:消灭害虫应尽早进行,将种群数量控制于加速期(b点之前),严防种群增长进入加速期(2)K值的应用:①对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措施:保护野生生物生活的环境,减小环境阻力,增大K值。②对有害生物的防治措施:增大环境阻力(如为防鼠害而封锁粮食、清除生活垃圾、保护鼠的天敌等),降低K值。(3)K/2值的应用:对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措施:种群数量达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再生能力最强——把握K/2值处黄金开发点,维持被开发资源的种群数量在K/2值处,可实现“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从而不影响种群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典例10】图中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中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中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D)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d点之后B.若此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c点开始C.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开始一定呈“J”型增长D.若此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0【典例11】如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D)A.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本文标题:种群一轮复习教学案(教师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231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