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课内文言文复习(广东)
1八下课内文言文复习班级:姓名: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缘.溪行()2)芳草鲜美..()3)落英..缤纷()4)渔人甚异.之()5)欲穷.其林()6)彷佛..若有光()7)才.通人()8)屋舍俨然..()9)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10)阡陌交通....()()11)悉.如外人()12)黄发垂髫....()13)具.答之()14)便要.还家()15)咸.来问讯()16)乃.不知有汉()17)无论..魏晋()18)诣.太守()19)皆叹惋..()20)余人各复延.至其家()21)不足..为外人道也()22)既.出,得其船()23)遂.迷,不复得路()24)欣然规.往()25)便扶向..路()()26)未果.,寻.病终()()2、翻译下列句子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5)阡陌交通,鸡犬相闻6)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8)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9)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10)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B.“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他们与外界隔绝的时间很长。C.渔人“处处志之”却“不复得路”,暗示了桃花源觅不可得,后来人们就用“世外桃源”来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D.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到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2无人问津等。小石潭记唐柳宗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心乐.之()(2)水尤.清冽()(3)青树翠蔓..()(4)潭中鱼可百许.头()()(5)蒙络摇缀....,参差披拂....()()()()(6)日光下澈.()(7)佁然..不动()(8)俶尔..远逝()(9)往来翕忽..()(10)凄.神寒.骨,悄怆幽邃.()()()(11)隶而从.者()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3.下列对文章的分离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藤蔓,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B.文章对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静态,“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则是动态。C.作者以发现小石潭——谭中景物——谭中气氛——小潭源流——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D.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被贬官后的凄苦孤寂之情,《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核舟记明魏学洢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罔不因...势象.形罔不:因:象:(2)尝贻.余核舟一贻:(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奇:(4)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徐:兴:(5)如有所语.语:(6)其两膝相比.者比:(7)佛印绝类.弥勒类:3(8)矫.首昂视矫:(9)深情与苏黄不属.属:(10)其船背稍夷.夷:(11)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盈:(1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13)诎.右臂支船诎:(14)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容:寂:(15)细若蚊足,勾画了了..了了: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4)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5)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6)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7)嘻,技亦灵怪矣哉!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按照空间说明顺序,介绍了一件精美的核舟工艺品。B.2-5段写核舟按照船头——中间——船尾的顺序,一一介绍,构思奇巧,形象逼真。C.本文描写细致,层次井然,富于想象,再现了雕刻者高超的技艺。D.文章第一段“盖大苏泛赤壁云”揭示了核舟的艺术创作主题。《庄子》二则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怒.而飞()2)志.怪者也()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4)去以六月息.者也()5)亦若是.则已矣()6)北冥..有鱼()2.翻译下列句子。(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4(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3)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4)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5)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3.下面是对文章《北冥有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北冥有鱼》主要描绘出一幅大鲲变大鹏,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从南海飞往北海的壮丽图景。B、庄子笔下的“鹏”这一形象对后世影响深远,文中的鹏具有: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特点。C、本文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D、本文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鱼由鲲到鹏的变化;第二层引用《齐谐》之言,写大鹏迁徙南冥的气势;第三层作者仰观苍天,拟想大鹏俯瞰大地,抒写了一种天地浑芒的感慨。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由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自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是.鱼之乐也()(2)固.不知子矣()(3)安.知鱼之乐()(4)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5)请循.其本()2.翻译下列句子。(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5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2)虽有至道..()(3)不知其善.也()(4)教然后知困.()(5)然后能自反..也()(6)学.学半()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5)故曰:教学相长也。3.下面是对文章《虽有佳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在学习上热心帮助别人、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B.文章首先通过比喻引出“弗学,不知其善”,接着论述教与学的重要性及辩证关系,最后才归纳出“教学相长”这个中心。C.“学学半”运用引用论证,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观点,增强了文章说服力。D.本文为新时期教师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师生应多互动,学生要自主学习,才能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选贤与能..()()(2)讲信修.睦()(3)不独亲.其亲.()()(4)不独子.其子.()()(5)矜.、寡.、孤.、独.、废疾者()()()()(6)男有分.()(7)女有归.()(8)盗窃乱贼..而不作.()()(9)大道..之行也()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6(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又有所长。(4)男有分,女有归。(5)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6)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7)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3.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男有分,女有归”的意思是说,人人都能够安居乐业,有稳定的工作,有安定和谐的家庭,男耕女织丰衣足食。B.“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意思是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的成长。C.本文句式骈散结合,如“男有分,女有归”是散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骈句。D.文章末句是全文的结论,用现实与理想社会对比,从而得出现实中的许多黑暗现象将不复存在,将出现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局面。马说唐韩愈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2)一食或.尽粟一石()(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4)策.之不以其道.()()(5)食.之不能尽其材.()()(6)执策而临.之()(7)骈.死于槽枥之间()2.翻译下列句子。(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3)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74.对《马说》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通篇采用托物寓意的手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寻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B.造成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文章以“马”为喻,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别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的愤慨之情。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两句,前一句表示反问语气,后一句表示推测语气,揭示了问题的实质。
本文标题:部编语文八年级下课内文言文复习(广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258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