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高级审计师考试案例中需要熟悉的知识点
内部控制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对控制的监督五个要素组成。控制活动一般包括业务授权控制、职责分工控制、凭证与记录控制、实物控制和独立检查等内容。1.业务授权控制授权可以是一般授权,也可以是特别授权。一般授权是指经办常规业务的授权,如制定产品售价、顾客赊销限额的批准等。特别授权是指超出常规范围的例外或特殊业务的授权,它意味着该项业务必须经过特别准许方可执行,如重大的资产购置、股票的发行等。2.职责分工控制职责分工控制的目的在于预防和及时发现有关人员在履行其职责时所发生的错误或舞弊行为。它要求互不相容的职责不应由一个人兼任,以减少发生错弊的可能性。主要的职责分工包括:(1)业务的批准与执行相分工。例如,批准付款应与签发付款支票的职责相分离。(2)业务的执行与记录相分工。如采购员、售货员不能同时兼任记账、出纳工作。(3)各种会计责任之间相分工。例如,记录现金日记账的职责应与记录销售日记账的职责相分离,记录明细账、日记账的职责应与记录总账的职责相分离等。(4)资产的保管与会计相分工。例如,出纳员不得既负责保管现金,又负责登记现金总账和应收账款账,否则就会为出纳员发生舞弊行为创造条件。(5)资产的保管与账实核对相分工。负责账实核对的人员应由保管资产以外的人员来担任。(6)计算机信息系统部门内部,以及信息部门与使用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信息部门内部应分离的职责包括:系统分析、程序设计、电脑操作和数据控制等,此外,信息部门在组织上应独立于使用部门。3.凭证与记录控制凭证是证明业务发生的证据,也是执行业务和记录业务的依据。企业应设计和使用适当的凭证和记录,以确保所有的资产均能得到恰当的控制,以及所有的经济业务均能得以全面、完整和准确的记录。凭证与记录控制一般要求:(1)建立严格的凭证制度。(2)建立严格的簿记制度。(3)建立严格的定期核对、复核与盘点制度。4.实物控制实物控制是指对接触、使用资产和各种记录,均应当有适当的防范措施,以限制非相关人员接近资产或接近重要的记录,从而保护资产和记录的安全。5.独立检查独立检查是指对已记录的经济交易和事项由具体经办人之外的独立人员进行核对或验证,以及对与该项业务相关的内部控制程序的履行情况进行检查。第三节内部控制测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并保证其有效实施是被审计单位的责任。审计人员的责任是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4)追踪有关业务的处理过程。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追踪一笔或者多笔交易的处理过程,来取得对被审计单位相关控制环节的了解,或印证已经取得的对内部控制的了解是否正确。此外,这种方法还可能获取部分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对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调查结果,应该以书面形式记录或描述出来。常用的方法有文字说明法、调查表法和流程图法。(了解优缺点)2.对内部控制进行初步评价,评估控制风险审计人员在完成了对内部控制的调查了解之后,要对内部控制做出初步评价,以确定相应的审计应对措施。初步评价的内容包括健全性和合理性两个方面:(1)健全性评价。主要是评价应有的控制环节是否设置齐全。(2)合理性评价。主要是分析内部控制的布局是否合理,有无多余的和不必要的控制;经过初步评价,审计人员认为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测试相关内部控制的有效性:(1)某项内部控制设计合理且预期运行有效,能够防止重要问题的发生;(2)仅实施实质性审查不足以为发现重要问题提供适当、充分的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决定不依赖某项内部控制的,可以对审计事项直接进行实质性审查。被审计单位规模较小、业务比较简单的,审计人员可以对审计事项直接进行实质性审查。3.如果决定依赖内部控制,实施内部控制测试。内部控制测试是为了确定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是否有效而实施的审计程序。它是在调查了解内部控制设置状况的基础上,对其执行的有效性所进行的测试,因此也常被称为遵循性测试。(注意初步评价时针对健全性和合理性)(1)内部控制测试的方式。内部控制测试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业务程序测试(简称业务测试),即选择若干具体的典型业务,沿着业务处理过程检查业务处理程序中的各项内部控制是否得到执行。这种测试常被看成是一种纵向的内部控制测试。二是功能测试,即针对某项控制的某个控制环节,选择若干时期的同类业务进行检查,查明该控制环节的处理程序在被审计期内是否按规定发挥了作用。这种测试常被看成是一种横向的内部控制测试。(2)内部控制测试的范围。理论上讲,范围越大,提供的证据就越充分。但在审计实务中,内部控制测试的范围并不是越大越好,它要受到审计效率和审计成本的制约。(3)内部控制测试的方法。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检查、询问、观察、重新操作等方法来测试内部控制是否得到有效执行。(没提到外部调查、分析、重新计算)第一节本业务循环的性质三、业务循环中的内部控制(比较重要)1.建立明确的职责分工主要职责分工包括:(哪些需要分离,不分离的后果)(1)批准赊销信用与销售相互独立,防止销售部门为增加业绩而放宽信用标准,导致企业信用风险增大;(销售部门、信用部门)(2)批准赊销信用与发货开票相互独立,防止向不符合信用标准的客户进行赊销,增加坏账风险;(信用部门、财务部门)2.信息传递程序控制(1)授权程序。有效的控制要求销售与收款业务各环节要经过适当的授权批准。向客户提供信用前要进行调查并经授权批准,以控制信用风险;发送货物只有在授权批准后才能进行,以防止向虚构的客户发货;销售价格、销售条件、运费、退货和折让要经过授权批准,以防止销售价格、退货和折让背离企业经营管理政策;由保管票据以外的主管人员批准应收票据承兑、违约票据冲销。(2)文件和记录的使用(注意文件、记录的名称)。为健全业务审批、财产保管和便于记录,要合理设计并使用各种文件和记录。关键性的销货单、销售发票、发运凭证等都应事前按顺序编号使用,以防止遗漏开票或记录销售业务,防止重复开票或记账。如收到订货单之后,立即编制一式几联的销货单,分别用于①批准赊销、②批准发货、③记录发货数量、④向客户开具发票账单;定期编制并向客户寄送对账单;对每个客户建立应收账款明细账。以应收票据结算时,需设置登记簿详细记录票据种类、编号、出票人、票面金额、利率、到期日等情况。(3)独立检查。对销售与收款业务进行独立检查,防止各环节发生差错和舞弊。由内部审计师或其他独立人员检查销货单、销售发票、提货单,确保其一致性和正确性(销售的发生);核对汇款通知单、收款单、存款单等,保证每笔收到的货款都进行了登记(收款);检查已批准的销售业务是否编制了销货单(已记录);定期检查销售日记账和总账、应收账款明细账和总账、现金及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总账的一致性(账账相符)。3.实物控制实物控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限制非授权人员接近存货,货物的发出必须有经批准的销货单;对于退货也要加强实物控制,由收货部门进行验收并填写验收报告和入库单。另一方面,限制非授权人员接近各种记录和文件,防止伪造和篡改记录。赊销方式下,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货款结算还包括应收票据,要加强对应收票据的实物控制,保管票据及经管现金与一般会计记录职责要分离。4.定期寄出对账单由出纳、销售及应收账款记录以外的人员按月向客户寄发对账单,督促客户履行合约。第二节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一、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评1.了解并描述该循环的内部控制审计人员在测试时,要通过收集和检查与该循环有关的资料、文件,结合实地观察采用适当的方法,包括调查表法、流程图法、文字描述法加以描述,纳入审计工作底稿。2.检查不相容职责的划分(1)走访、观察信用部门与应收款项处理部门是否独立,或分别由不同的人员负责;(2)抽取销售退回或折让发票,审查其是否由业务记录以外的人员批准;(3)验证坏账冲销是否经过收款业务、记账业务以外的人员批准;(4)了解应收款项账簿记录人员与出纳员的职责分工。3.测试制度执行情况向有关人员调查、询问、实地观察、抽验有关文件资料,测试检查有关发票制度、发货制度、结算制度的实际执行情况,如抽查销售发票副联是否附有发运凭证、订货单,销售发票是否经授权审批,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揭示违反规定的做法。10.评价该循环内部控制通过对该循环的了解测试,评价固有风险,包括管理层道德风险、被审计单位面临的财务风险、实现财务目标后对管理层可能产生的激励等。审计人员确定对内部控制信赖程度,指出存在的薄弱环节与失控点,评价控制风险,明确实质性审查的范围与重点,必要时调整或修订审计计划。第三节营业收入审计一、运用分析方法及监盘方法检查营业收入完整性比率分析、趋势分析和合理性测试是三种常用的分析方法。1.比率分析进行比率分析的目的在于判断财务指标是否存在异常变化。将企业年度内各期营业收入的实际数与计划数进行比较、分析,了解完成计划情况;比较本期各月营业收入的波动情况,了解有无异常;将行业平均毛利和以前年度平均值进行比较;分析年末最后一个月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销售折扣占赊销收入的比例;销售退回及折让占销售的比例等。2.趋势分析企业在没有发生异常事项时,其经营业绩将会与以前业绩或行业趋势保持一致。3.合理性测试审计人员通过审查账户与某些因素的相关关系,收集关于这一账户的相关信息。可以使用回归分析,评价与以前结果之间关系。例如依据营业收入和自变量(营业成本、销售费用或行业总营业收入增长等)之间的关系,来估计生产线的月营业额。回归分析的另一种方法是联立分析,用多个方面的结果进行交叉比较,例如用每平方米营业额对不同地点商店的收入合理性进行评价。4.监盘法如果被审计单位利润表中有净利润,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却是负值,审计人员应查找应收账款和存货虚增的可能性。通过监盘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存货,对收入记录的完整性进行分析。二、验证营业收入入账正确性审计人员应分析所有接近年末发生的大额销售或异常销售,核对原始凭证,或直接向顾客确认交易条件。具体包括:1.索取产品出库存根、销售发票副本和各种收入明细账,相互核对,检查有无混淆营业收入与其他收入、营业外收入界限的现象。2.检查一定数量的产品发运单、销售发票副本、各种结算单据、有关明细账以及大型产品的生产进度表,核实企业是否遵循了权责发生制原则,并根据生产经营与结算方式的不同特点,真实完整地计入营业收入、结转营业成本。结合会计知识:(1)审查企业销售商品收入是否满足确认条件。(2)审查企业提供劳务获得的收入,是否满足确认条件。(3)审查企业按完工进度确认收入方法的合理性。(4)审查企业收入确认和成本结转的正确性。(5)对于售后回购、售后租回、以旧换新销售,审计人员应特别注意审查其收入的确认、计算是否符合规定。三、核查营业收入真实性和账务处理正确性审计人员应抽取部分销售发票,追查销货合同、营业收入明细账、分类账,检查其记录、过账、加总是否正确一致,并与“应收账款”、“应收票据”以及“银行存款”等账户核对是否相符。1.发票和销货合同的审查发票和销货合同是审查营业收入的主要原始依据,但因其数量大,只宜抽查。抽取部分发票与发货记录相核对,检查仓库发出商品的品名、规格、数量、购货单位等与发票的相符性。应注意售给关联方或关系密切的客户产品计价是否合理,有无以高价或低价结算转移利润的问题。重点审查分期收款销售、以旧换新、委托代销、售后回购、出口销货合同及其履行情况。2.营业收入记账正确性的审查实施审查时可采用时间抽样,即选取审计期内某几个时间段落,对全部产品的营业收入账表进行检查。对营业收入账目进行检查时,可按结算方式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方法与相关账户进行对比、核查。由于营业收入发生数取决于销售数量和销售单价两个因素,应进一步审查销售数量与发货数量一致性,查明有无退货;审查销售单价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取得产品价格目录,抽查销售价格是否符合价格政策,并且注意售给关联单位的产品价格是否合理,有无高价或低价结算以转移利润的问题,同时,还要注意有无下列问题:(1)只计算营业收入,不计算联产品、副产品的营业收入;(2)只计算合格产品营业收入,不计算残次品营业收入;(3)只计算基准价部分收入,不计算附加价部分收人;(4)将
本文标题:高级审计师考试案例中需要熟悉的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265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