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土地勘测定界规范及其成果检查流程
土地勘测定界规范及其成果检查流程主讲:***2013年11月日一、规范土地勘测定界的意义土地勘测定界是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建设用地审批、土地登记、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等地政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和重要环节,规范土地勘测定界的意义在于建立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土地勘测定界制度,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供、用、补、查”等日常管理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资料,健全用地的准入制度,使项目用地依法、科学、集约、规范和有据可依。二、土地勘测定界成果检查常用的技术依据1、《土地勘测定界规程》(TD/T1008-2007);2、《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4、《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6、《地籍测绘规范》(CH5002-94);7、《城市测量规范》(CJJ8-99);8、《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GB/T18315-2001;9、《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1995]国土[籍]字第26号,1995年);10、《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三、勘测定界一般工作程序接受委托查阅有关文件搜集图件及勘测资料现场踏勘、制定技术方案实地调绘勘测定界勘界成果自检提交勘测定界成果资料行政部门检查成果资料四、土地勘测定界成果检查内容检查项目检查内容外业成果检查(一)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控制测量网的布设和标志埋设是否符合要求;观测记录、起算数据和计算方法是否正确;各类控制点的测定方法、扩展次数及各种限差、成果精度是否符合要求;(二)权属资料的收集项目用地范围内的权属界线、行政界线、土地利用现状界线及其他土地权属界线是否利用了所在辖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资料,对仍需确认的权属界线是否按要求进行指界、确认,并将权属界线测绘到工作底图上(三)地籍测量地籍要素的测量是否符合规范,各项限差和成果精度是否符合要求(四)面积量算勘测定界面积和用地面积的测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符合要求(五)界址点、界址线界址点位和界址线是否正确、有无遗漏;界址点的设置、界址线范围与实地是否一致;界标的实地放样及界标类型是否符合规范;界址点坐标及与相邻界址点距离的测量是否符合规范,界址点坐标精度是否符合规程要求四、土地勘测定界成果检查内容检查项目检查内容内业成果检查(一)勘测定界技术报告《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内容是否齐全、是否按规程要求表述;相关表格是否采用规程要求的模板;《勘测定界表》填写是否正确,是否签字、盖章;《土地分类面积表》与土地利用现状图描述内容是否一致;《界址点坐标成果表》及《界址点点之记》的填写是否符合规范;勘测定界图、地理位置图的绘制是否符合规程要求,图廓、图例等图面整饰是否符合规范,相关地籍要素、权属等是否标注(二)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制作是否符合勘界规程及建设用地项目报件相关规范(三)平面控制网点及坐标系统引用的平面控制点坐标成果资料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勘界平面控制坐标系统是否采用国家统一坐标系统(四)观测、计算及其他测绘原始数据观测记录、计算手簿及其他测绘原始数据等档案资料是否齐全,记录是否规范(五)自查报告自查报告内容是否齐全,自检、互检比例是否达到规范要求,控制点、界址点自检是否符合规范五、土地勘测定界成果检查流程及其规范要点(一)外业成果检查外业成果的检查主要是围绕界址点精度和面积量算准确性的检查,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在勘界过程中平面控制网布设、权属确认及地籍测量等方面加强规范。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是从国家控制网下的大地测量水准点、三角点及各级测绘部门基础测绘布设的GPS控制点中,选取坐标明确的已知点,以这些已知点坐标为基础布设三角网、导线网、图根网,以达到与国家控制网统一的直角坐标系的最终目的。通过五、土地勘测定界成果检查流程及其规范要点(二)内业成果检查1、勘测定界技术报告勘测定界技术报告的检查,主要依据国家《土地勘测定界规程》(TD/T1008-2007)(以下简称《勘界规程》),相关内容规范标准及成果表格资料等要求均参照该规程,并应在充分考虑勘测定界成果实际应用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行业的其他相关标准、规范进行检查。(1)土地勘测定界技术说明勘界技术说明中必须要有《勘界规程》附录A中要求的勘测定界的目的和依据、施测单位及日期、外业调查情况、外业测量情况、面积量算与汇总情况及其他相关说明等必须要素,对勘界过程及采用的技术标准做出较为详尽的阐述。其引用的控制点成果必须要有合法、合理来源(通常的合理来源为自治区测绘局),并在地区国土资源局备案。采用的技术标准也必须严格控制在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以内,文字内容合理、通顺、排版规范,勘界技术报告书封皮页需加盖勘界单位专用章。五、土地勘测定界成果检查流程及其规范要点(二)内业成果检查1、勘测定界技术报告(2)勘测定界表表格版式采用《勘界规程》附录A中的规定版式,地类采用第二次土地调查后(即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中)采用的统一地类标准,表内相关内容需填写完整,并加盖勘界单位专用章。批次项目中,土地用途一致的可统一填写一张勘测定界表,土地用途不一致的需填写一张勘测定界总表后,再按不同土地用途分别制表。(3)土地分类面积表表格版式参照《勘界规程》附录A中的规定版式,地类采用第二次土地调查后(即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中)采用的统一地类标准,且表头必须填写至二级地类,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必须分别合计。批次用地需按子项目(或项目用地单位)、宗地,下分权属(国有和集体)及合计填写。农村宅基地项目需按用地位置(具体到行政村)、宗地,下分权属(国有和集体)及合计填写。地类面积、合计面积需与勘测定界表保持一致,并加盖勘界单位专用章。五、土地勘测定界成果检查流程及其规范要点(二)内业成果检查1、勘测定界技术报告(4)界址点成果表表格版式参照《勘界规程》附录A中的规定版式,界址点成果表每宗地一套,表头必须标明总项目名称、宗地号,表内填写界址点号、界址点间距、界址点直角坐标,界址点间距不超过150米,界址点坐标保留三位小数,界址点号必须按照从左到右、自上而下(即顺时针方向)排序编号。(5)界址点点之记表格版式参照《勘界规程》附录A中的规定版式,界址点成果表每宗地一套,表头必须标明宗地号,表内填写界址点号、界桩类型(或界桩材料)、界址点点之记略图,点之记略图必须能反映出该界址点与相邻界址点间的间距及位置关系的角度,反映位置关系的角度一般选用用地范围的内角。五、土地勘测定界成果检查流程及其规范要点(二)内业成果检查1、勘测定界技术报告(6)用地地理位置图用地地理位置图可以在小比例的地形图或城市旅游交通图等上进行绘制(一般只含本县市辖区)。须绘制和注记出主要的地标要素,如用地范围四周主要成系统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四邻单位名称等,以及房屋、公路、铁路、河流、围墙走向、村镇名称等。标注用地范围及其位置时,点位间距、图形应大致近似,方向不能偏扭太大。五、土地勘测定界成果检查流程及其规范要点(二)内业成果检查1、勘测定界技术报告(7)勘测定界图勘测定界图是是集各项地籍要素、土地利用现状要素和地形、地物要素为一体的区域性专业图件。利用实测界址点坐标和实地调查测量的权属、土地利用类型等要素在地籍图或地形图上编绘或直接测绘。图名采用总项目名称(如:XX县2013年度城镇规划第一批次建设项目勘测定界图),图面需具备图框(自由坐标系)、图例、比例尺、方向及界址点、界址点号、界址点间距、界址线、地块编号、权属、地类等各类地籍要素。勘测定界图的比例尺不小于1:2000,大型工程勘测定界图比例尺不小于1:10000;权属性质用国有“10”、集体“30”标注;界址线用0.3mm红色实线表示,界址点用直径为1mm的圆圈表示;图面上编绘的地形、地物要素及标注的地籍要素必须全部在图例中进行标注;权属必须标注在用地范围内,如因用地面积太小、图面不够标注的,需标注在用地界线边上,并以箭头等标志指示。五、土地勘测定界成果检查流程及其规范要点(二)内业成果检查1、勘测定界技术报告(7)勘测定界图勘测定界图字体格式等要求按照勘界规程附录B的标准执行,地块编号以“”的方式标注,分母表示土地利用类型编号(072为农村宅基地),分子表示该地块的宗地编号,右侧表示该地块的面积(默认面积单位为平方米)。行政界线、基本农田界线、权属界线与用地界线的交点上需加设界标。行政界线与用地范围线的交叉界址点编号应冠以字母表示:S表示与省界的交点,E表示与地区(市)界的交点,A表示与县界的交点,X表示与乡(镇)界的交点,C表示与村界的交点。勘测定界图需加盖勘界作业单位公章。2635607201.五、土地勘测定界成果检查流程及其规范要点(二)内业成果检查2、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必须与已确定使用的变更数据库保持一致,图幅规格必须为1:10000标准分幅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必须与已确定使用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保持一致,图幅规格可为1:10000标准分幅图或1:10000局部图。另外,这两种图件图面还需标注界址点、界址点号、界址点间距、界址线、地块编号、权属等勘测定界的有关要素,具体标准及内容需与勘测定界图保持一致;图面上编绘的地形、地物要素及标注的地籍要素也必须全部在图例中进行标注;界址点坐标的标注需在图框外右侧空白处,且按宗地区分开。两种图件均需加盖辖区国土资源部门公章。
本文标题:土地勘测定界规范及其成果检查流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270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