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第8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第8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时局图》形象反映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图中熊代表沙皇俄国,虎代表英国,青蛙代表法国,鹰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肠代表德国,一、瓜分狂潮1、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甲午战争刺激了列强野心,中国成为他们宰割的对象2、侵略动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主要方式)3、过程(1)租借地和势力范围(2)门户开放政策(缘由,目的,内容,性质影响)二、义和团运动1、背景: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瓜分危机,民族危机加剧促成反抗意识高涨(根源)。反洋教斗争的高涨(直接原因)2、过程起于山东,盛于直隶,影响北方•口号:“反清复明”“扶清灭洋”如何评价?1、导火线:义和团的排外。2、过程(时间,地点,人物,战役)3、结果:(1)北京陷落,慈禧挟光绪西逃。(2)义和团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3)签订《辛丑条约》三、八国联军侵华四、《辛丑条约》的签订:1、时间:1901年9月2、国家:11国3、内容:赔巨款、划使馆区、拆炮台、允驻军、惩祸臣、禁反帝、改机构4、影响: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梁启超“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日本人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否促进社会的发展•目的和动机对李鸿章的评价(一分为二的评价)他镇压农民起义,是由地主阶级的本质所决定的。尽管对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战败负有一定责任签订众多的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根源是清政府的腐败造成的,作为北洋大臣的李鸿章只能领命签约而且在清政府中李鸿章是稍懂国际公法的谈判老手,在谈判桌上据理力争,并非一脸奴才相。尤其他是洋务运动的领军人物,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立新式学校培养人才,编练北洋舰队,建立中国近代海军,所以李鸿章是中国走上近代化的关键人物。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很大影响,他一生为着维护清朝统治,这是由阶级和时代所决定的。1、义和团与清政府的关系:•义和团对清政府的认识:“反清”“扶清”•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镇压默认承认利用镇压(盲目性和片面性)(凶残和狡诈)2、失败的原因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主观: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笼统的排外主义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控制愚昧的宗教信仰和落后的组织形式武器装备落后拓展和再认识3、评价:•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帝爱国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和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联军统帅德国将领瓦德西•暴露清政府反动本质,促进人民觉醒•客观上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从文明史的角度看:农耕文明vs工业文明什么是义和团?义和团原名“义和拳”,它是山东、直隶一带的农民长期进行反对清朝统治的一个秘密结社,又是江湖游民和贫苦劳动人民在政治、经济上的互助团体。1900年,英、法、俄、美、德、日、意、奥的近两千名官兵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入侵北京。战争后满目废墟的北京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俄、美、德、日、意、奥以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此次义和团团民之起,数月之间,京城蔓延已遍,其众不下数十万,自兵民以至于王公府第,处处皆是,同声以洋教为仇,势不两立。剿之,则祸起肘腋……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清政府致各省督抚的电文“朝廷非不欲将此种乱民下令痛剿,而肘腋之间,操之太蹙,深恐各使保护不及,激成大祸。亦恐直东两省同时举事,将两省教士教民使无遗类。所以不能不踌躇顾者以此。”——清政府令驻外使节向各国政府解释
本文标题:第8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290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