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最全知识总结
第一章出版概论第1节出版活动一、出版的概念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以传播科学文化、信息和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在我国最早使用“出版”,1833年创办于广州的中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我国第一次在法律文件上使用“出版”,1906年清政府《大清印刷物专律》二、出版活动的构成要素编辑、复制、发行三、出版活动的前提作品:文字作品、口述、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美术、建筑作品、摄影、电影、设计图、地图、模型、计算机软件。四、出版活动的特征1.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2.不同劳动的有机结合3.意识形态属性4.经济属性和产业属性五、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一)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的决定性影响1.社会的政治状况主导着出版活动的方向2.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物质条件3.科学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4.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二)出版活动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1.对政治发展的影响1)形成舆论导向2)深化思想政治教育3)促进社会和谐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2)传递各种社会信息,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3.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4.对文化发展的影响1)增进文化积累2)推进文化创新3)促进文化交流第2节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一、指导思想国务院颁布的《出版管理条例》规定,出版活动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二、方针原则1.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3.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4.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5.坚持质量第一:选题对路、内容正确充实,有尽可能高的思想性、科学性或艺术性,对出版物的编校质量、装帧设计质量、物质生产质量严格要求,精益求精。三、主要任务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传播和积累科学文化知识3.弘扬中华文化4.促进国际文化交流5.满足和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第3节出版物一、出版物的要素1)具备经过编辑加工的以文字、图像、图形、声音或者其他符号的形式表现的精神文化内容,可供欣赏、阅读。2)具有承载这些精神文化内容的物质载体。3)有一定量的复本,从而有可能向公众发行传播。二、出版物的种类(一)根据出版物总体特征的分类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互联网出版物(二)根据出版物内容所属学科的分类(三)从其他角度所作的分类三、出版物的特殊性(一)即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的特殊性(二)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用关系上的特殊性(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关系上的特殊性第4节出版资源一、出版资源的概念出版资源是出版产品形成过程中必须加以开发、利用的各种社会资源,包括人才资源、信息资源和物质资源。1)物质资源——与其他企业的物质资源没有根本区别2)人才资源——不但包括本行业的从业人员,同时还包括行业外的作者和特约编辑等。3)信息资源——内容广泛,可扩大、增值,是再生型资源。二、出版资源的特点(一)人才资源的特点(二)信息资源的特点三、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维护(一)开发和利用的途径1.紧跟社会的发展2.整合已有出版物中的信息3.及时更新已有成果4.着力打造品牌并扩大其影响5.开发国外资源6.组合运用多种媒体(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要注意的一些问题1.着力于深度开发2.重视调查研究3.强化创新意识4.提高信息把握能力5.注重信息质量并提高其使用价值(三)信息资源的维护1)不断实现信息资源的数字化2)不断更新、优化信息资源3)实现专业化管理4)建立信息资源预警和应急机制第5节我国出版业一、我国出版业的特点与构成(一)我国出版业的特点1.属于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2.具有产业经济属性3.富有文化创意价值4.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5.事业和产业的有机统一(二)我国出版业的构成二、我国出版业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一)出版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1.推进公益性出版单位体制改革,构建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2.推动经营性出版单位转制,重塑市场主体3.推进联合重组,加快培育出版传媒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4.引导非公有出版工作室健康发展5.加快推进现代出版市场体系建设6.扩大对外交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二)出版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1.发展图书、报纸、期刊等纸介质传统出版业态2.发展数字出版等非纸介质战略性新兴出版业态3.发展动漫、游戏出版业态4.发展印刷复制业5.发展出版流通业三、我国台湾地区、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出版业(一)台湾地区出版业(二)香港特别行政区出版业(三)澳门特别行政区出版业第6节主要发达国家出版业概况一、美国出版业二、英国出版业三、法国出版业四、德国出版业五、日本出版业第7节出版学概述一、出版学的学科性质出版学是研究出版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为出版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出版学是行业之学,领域之学,其学科性质属于应用科学,不是基础科学。二、出版学的研究对象出版学是关于出版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就是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出版活动本身的规律性。三、出版学的学科内容(一)出版与社会的关系(二)出版物1.出版物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2.出版物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及其相互关系(三)出版业1.出版业与相关行业的关系2.出版业的机制体制3.出版业的机构和发展方式(四)出版物市场(五)出版人才队伍建设1.编辑类:编审、副编审(高),编辑(中),助理编辑(初)副编审职责:1)搜集研究有关学科的学术动态和编辑出版信息,提出改进编辑工作的建议或方案。2)制定选题规划,指导有关编辑人员组织实施。3)担任重要书稿的责任编辑。4)复审或终审稿件,解决审稿中的疑难问题。5)对有关图书进行评论。6)总结编辑工作经验,撰写编辑学方面的论著或教材,指导和培养专业人才。编辑职责1)搜集研究本学科的学术动态和编辑出版信息,提出选题设想并进行组稿。2)独立审读、加工整理稿件,检查图书成品3)做好图书的宣传工作,撰写书讯、书评4)总结编辑工作经验,指导、培养助理编辑助理编辑职责:1)协助编辑进行工作2)在编辑指导下,搜集整理有关学科的情报、信息,练习组稿3)在编辑指导下,初审和加工稿件,协助发稿4)检查样书,练习撰写书讯、书评5)分担编辑室内其他工作2.技术编辑类:技术副编审(高),技术编辑(中),助理技术编辑、技术设计员(初)技术编辑职责:承担书稿、尤其是重要或复杂的书稿的技术设计工作研究选择特殊书稿的设计方案解决有关疑难问题,指导助理技术编辑、技术设计员进行工作技术设计员职责:1)在技术编辑指导下,承担一般书稿的技术设计、印制设计,或插图、制图等工作。助理技术编辑职责:1)在技术编辑指导下,承担一般或复杂书稿的技术设计、印制设计,或插图、制图等工作。3.校对类:高级校对(高),一级校对(中),二、三级校对(初)一级校对职责:承担各种书稿的校对工作承担各种书稿校样的文字技术处理和付印样通读工作检查各校次的校对质量,解决校样中的疑难问题指导二级校对和三级校对进行工作三级校对职责:在一级校对的指导下,承担一般书稿的初校、二校工作。二级校对职责:在一级校对的指导下,承担一般或复杂书稿的校对工作。(六)出版管理体制、出版法规及宏观管理(七)中外出版历史四、出版学的相关学科出版学是行业之学,领域之学,属于应用科学,不是基础科学。五、中外出版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概述(一)中国的出版研究和学科建设(二)外国的出版研究与学科建设六、开展出版学研究的的重要意义第二章数字出版与数字出版产品第一节数字出版概述一、与数字出版相关的概念(一)电子出版(二)互联网出版(三)手机出版二、数字出版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一)数字出版的概念(二)数字出版的主要特征1.内容生产数字化2.管理过程数字化3.产品形态数字化4.传播渠道网络化三、我国数字出版的发展(一)数字出版的兴起(二)我国数字出版发展的特点1.数字出版发展势头强劲2.国家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3.数字出版投入和产出矛盾冲突第二节数字出版相关技术一、信息处理技术元数据二、互联网技术第三节数字出版产品一、数字出版产品的特点第一,物理空间利用率高第二,复制成本低廉,有利于环保。第三,版本更新和发行都能做到快速便捷。第四,方便消费者全面把握知识信息。第五,互动性强,收集反馈信息便捷。二、数字出版产品的种类(一)数字图书(二)数字报纸(三)数字期刊(四)数据库出版物(五)手机书(六)手机报(七)手机刊(八)手机音乐(九)电子书1.内容构成2.阅读设备3.阅读软件(十)按需印刷(十一)动漫和网络游戏产品第三章编辑概论第一节编辑与编辑工作一、‘编辑’的概念编辑是指以生产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为目的,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一种专业性的精神生产活动,它是出版物复制、发行的前提。二、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第一,编辑工作对出版工作的全局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和影响。第二,编辑工作是出版物复制和发行的前提。第三,编辑工作对出版单位的经营具有重要作用。三、编辑工作的特点(一)政治性(二)思想性(三)科学性(四)创造性(五)选择性(六)及共性(七)中介性四、编辑工作的基本功能(一)文化生产中的设计、组织功能(二)文化传播中的选择、引导功能(三)文化创造中的优化功能第二节编辑人员一、编辑人员的能力(一)政治认知能力(二)策划能力(三)语言文字能力1.规范能力2.加工能力3.写作能力(四)社会活动能力(五)判断能力(六)信息感知能力(七)审美能力二、编辑人员的责任(一)政治责任(二)社会责任(三)把关责任(四)宣传引导责任三、编辑的作者工作和读者工作(一)编辑的作者工作1.发现作者2.选择作者3.建立作者队伍数据库4.与作者保持经常联系5.为作者服务6.维护作者权益(二)编辑的读者工作1.进行读者调查2.为读者服务3.处理读者来信第三节编辑学研究一、编辑学的学科建设1949年,李次民《编辑学》,是世界上最早以“编辑学”命名的专著。二、编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三、编辑学的研究对象(一)研究编辑活动的性质(二)研究编辑活动的任务及其实现手段(三)研究编辑活动的作用(四)研究编辑活动的规律四、编辑学的学科内容104(一)编辑活动与其他活动的关系(二)编辑过程1)信息采集2)选题策划3)组稿4)审稿5)签订出版合同(期刊编辑不需要)6)加工整理7)整体设计8)审定发稿9)校样处理10)样品检查11)出版物宣传12)反馈信息收集(三)编辑与作者、读者的关系(四)编辑活动的创造性及其特点(五)编辑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六)编辑历史第四章中国近代出版历史知识第一节近代印刷业的发展一、西方印刷技术的引进与应用(一)近代印刷技术的传入1.近代造字技术2.近代印刷技术1815年,澳门东印度公司印刷所成立,为了印刷《华英字典》,传教士汤姆斯专门刻制了一套中文铅合金活字,10枚,这是中国最早的中文铅合金活字。1838年,传教士米怜发明用钢冲压制作中文字模的方法,这些方法很快传入中国。1858年,姜别利发明了电解法铸造汉字字模的新方法,制成了大小铅字7种,分为1-7号,称为“美华字”。美华字在中国通用几十年的字模和铅字。19世纪初,传教士首先在中国引进用铅活字排版的机械印刷。第一部用机械印刷汉字的图书,是《华英字典》。(二)石印技术的兴衰石板印刷时最早的平板印制术。1821年,英国传教士麦都思在雅加达建立印刷所,1828年用石印印刷出版《中文课本》。1832年,广州出现第一家中国人开办的印刷所。1833年,广州出版了石印中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1874年,石印技术进入上海,首先出现在土山湾印书馆中。但真正光大门庭的是英国人美査办的点石斋书局。点石斋书局全盛时期有10多部印机,并在北京、浙江等地开设20多个分店。1881年,中国人自办的石印局——同文书局和拜石山房。1891年,同文书局受清政府委托,印刷《古今图书集成》。从清末到民初,全国常用石印技术印书达上百家之众,明显多于铅印业。(三)铅印技术主导地位的形成二、近代印刷业的发展三、新技术对图书形
本文标题:出版专业基础知识最全知识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312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