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教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这是世界上最早对教育下的定义。2、最早提出“教育”一词,《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3、西方教育:Education源自拉丁文Educare。①瑞士教育学家裴斯泰洛齐,把教育看作是“依照自然法则,发挥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②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③▲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④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狭义: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即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⑤构成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⑥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有着本质联系,一方面教育为社会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了保证,另一方面,社会和人的发展又不断向教育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从而促进教育的不断发展。4、学校教育制度: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以及相应的各项规定。各级: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类:普通教育专业教育成人教育等。5、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以制度化教育为参照,之前的非正式,非正规教育可归为前制度化教育,而之后的非正式、非正规教育可归为非制度化教育。因此,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6、前制度化教育①始于原始社会,非形式化。②奴隶社会,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③教育实体的特点a、教育主体确定:出现了以教育作为职业的教师。b、教育对象的相对稳定,出现了学生。c、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d、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柏拉图在雅典创立西方最早的有完整组织的高等学府之一:阿卡德米学园。e、由以上因素结合而形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教育实体化过程是形式化的教育从不定型发展为定型的过程。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包括了古代的前学校与前社会教育机构。7、制度化教育①严格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系统在19世纪下半期已经基本形成。②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③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以及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④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2他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许多多专业课程和机构。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发现,制度化的教育主要是指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8、非制度化教育理念: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每一个人都应该在比较灵活的范围之内,比较自由的选择他的道路。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改变的不仅是教育形式,更中药的是教育理念。库姆斯:非正规教育概念,伊里奇:非学校化观念9、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1986年7岳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施行,他标志着中国确立义务教育制度。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朝着互相渗透的方向发展。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已经形成全日制教育和继续教育两个系列,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三个层次。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10、教育发展的过程(一)古代教育(1)古代中国1、古代教育主要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特点:①出现学校,教育成为社会的专门职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严格的等级性或浓厚的宗教性。②与生产相脱离。③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2、六艺:一是礼,包括政治、历史和以“孝”为根本的伦理道德教育;二是乐,包括音乐、诗歌、舞蹈教育;三是射,射技教育;四是御,以射箭、驾兵车为主的军事技术教育;五是书,学字习写的书写教育;六是数,简单数量计算教育。3、墨子与孔子的儒家私学并称“显学”。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发展是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促进兵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4、秦汉以后出现:太学。西汉汉武帝施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了思想专制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选仕制度5、隋唐以后的科举制度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他对改变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仕族”的严格等级制度起来积极的作用。6、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7、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顶格式,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下令费科举,开学堂。8、封建社会,以孔孟学说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2000多年来,占据统治地位思想。学校教育主要以“六艺”“四书”“五经”为主要内容,“学而优则仕”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追求和目标。(2)古代印度1、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把人分为四个等级:僧侣祭司,他们受到最优良的教育;其次是刹帝利,为军事贵族。以上两个种姓为天然的统治者。再次是吠舍,他们是从事3农工商业的平民;最低等级的是首陀罗,他们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2、婆罗门的教条是指导思想,《吠陀》是主要的教育内容,僧侣是唯一的教师。3、六科:发音学音韵学语法学字源学天文学和祭司学。(3)古代埃及埃及在公元前2500年就出现了学校宫廷学校。古埃及学校系统包括宫廷学校、职官学校、寺庙学校和文士学校。“学为文士”成为一般奴隶主的追求目标,“以僧为师”“以史为师”成为古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4)古代希腊罗马1、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较为丰富,方法比较灵活。2、古代雅典:“身心既美且善”式的智、徳、体、美、军事多方面和谐发展的思想。3、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这个内置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3、西欧中世纪,最受重视和尊重的教育是培养僧侣人才的教育,这种教育由僧院学校或者大主教学校担任。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神学和七艺,强调盲目服从圣书和僧侣教师的权威,学习方法是背诵。这一时期还建立了许多的教区学校。主要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的宗教教育。(二)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14世纪)1、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所倡导的那种新的文化和世界观被称为人文主义。2、人文主义与封建主义教育不同的特点:①从对人的崇拜出发,要求热爱儿童、相信儿童,把他们培育称为体魄健康、知识广博、多才多艺、富于进取精神、善于处理公私事务的人。②主张恢复古希腊体育、德育、美育多方面的教育,培养和谐发展的人。③教学方法上,反对经院主义强迫注入,呆读死记和棍棒纪律,主张启发学习兴趣,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3、人文主义的代表:维多利诺埃拉斯谟康帕内拉拉伯雷蒙旦莫尔等(三)近代教育(16世纪)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最早公布教育法令的是普鲁士和奥地利。1805年公布的《初等教育义务教育法案》使普鲁士称为世界上最早施行义务教育的国家。1771年奥地利推出第一步教育法典,对教师资格、教师待遇、课程设置和义务教育的年限都做了明确规定。(四)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一)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1、孔子主张“有教无类”“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强调忠孝仁爱。继承了西4周六艺教育的触痛,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一教学主张要求师者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务使教学的内容与方法适合学生的接受水平和心理准备条件,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求知欲。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墨家墨翟①先秦时期墨家与儒家并称为“显学”②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能力的培养,对获得知识的理解,墨家认为,主要有三种途径“亲知”“闻知”“说知”3、道家的老子和庄子主张“弃圣绝智”“弃仁绝义”老子全盘否定文化教育的作用,主要论点是:①文化堕落论老子认为,人类创造的文化,包括道德、法令以及一切智慧的表现,都是与“道”相背驰的,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就是人类社会堕落的标志,而教育正式以传授文化为任务,因此被看成是促使人类堕落的工具。②“弃圣绝智”论:毁灭文化取消教育,他认为教育只是把人引向错误,从根本上否定教育的作用,顾主张“绝学”。③人性“复归论”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4、《学记》:是我国古代宝贵的教育文献,也是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被称为中国“教育学的雏形”。5、其他①汉代:董仲舒,“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本文标题:教师资格证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335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