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史前文明: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先秦史建立:发展:强盛:瓦解:商朝西周夏朝春秋时期形成:战国时期第2课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第3课商朝与青铜文化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第5课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先秦史知识体系本课概要一、原始农耕(出现的时间、标志、影响)二、文化遗址满天星斗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根据人类制造工具的历程,考古学家一般将人类早期历史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观察下列两组图片,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从制作过程(砸打与磨制);形状(简单,粗糙与光滑、钻孔,有造型);用途(剥去动植物的毛皮、果皮,与种植农业的农具);名称(旧石器与新石器),两者的区别从距今1万年开始。一、原始农耕的产生情况1、时间: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2、产生的标志先民学会栽培谷物和驯养牲畜。3、原始农耕内容与特点:内容:A黄河流域种植粟、粟、稷、大豆等旱地农业;B长江流域种植水稻稻作农业。C学会饲养家畜等。特点:①南北同时出现原始农耕现象;②南稻北粟的格局。二、原始农耕历史信息的来源考古资料(如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稻谷化石、新石器等);神话传说与后世的文献记载。获取远古的农具和农作物等信息新石器时代的石镰河姆渡文化猪纹钵河姆渡文化骨耜三、原是农耕的出现有什么意义和影响意义:农业的起源,使人类不再单纯依靠采集与渔猎谋生,谷物种植、家畜饲养等劳动具有了生产经济的性质。农业为人们提供了可以持续生产的食物来源,比较稳定的居住有了保障。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人们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影响:农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基础,中国以农业立国,农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国古代的重农思想,农业哲学,农业科学技术,农事节日习俗,饮食文化以及田园诗等,都紧紧围绕农业生产而展开。早期农耕聚落的典型代表——陕西临潼姜寨遗址早期的农耕聚落是一种集体生产、平均分配的血缘共同体,还处在农业文明起源的最初阶段元谋人马家窑丁村仰韶村大汶口蓝田半坡良渚河姆渡巫山大溪屈家岭史前遗址分布图北京二、文化遗址满天星斗中华文明起源的时间、特点(距今5000—4000年前八方雄起)远古文化遗址分布特点,反映了文明起源的特征?(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其中,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诞生的核心地区)中华文明起源之时处于新石器时代后期,从我国各地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后期的遗址中可得出此期文化遗址的特点特点:墓地和随葬品差别明显,原始平等已被破坏。古城、祭坛遗址等,部族间的冲突已经激化。政治实体也已产生——早期国家等。想一想大汶口墓葬里,为什么会有了随葬品多少悬殊的现象?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私有财产出现贫富分化思考:中华文明起源中已经蕴藏着哪些文明的因素?1、农业文明的诞生——新石器时代和原始农耕;2、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集体记忆传承文明信息(没有文字的文明智慧)3、考古中发现的社会组织管理——社会等级和政治实体出现的实物证据(国家特征的雏形)为什么上古时代的历史记忆常常是以神话传说的形式保存下来?除了神话传说外,还有哪些材料能够传达真实的历史信息?神话:在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对自然的认识是有限的,往往借助想像去解释周围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这样就产生了神话。而传说中许多人和事件,往往也附以神话的色彩。传说:依口耳相传所描述的远古历史时代。在文字记载出现之前,历史靠世世代代的讲述而流传,成为文献中的古史传说,从中可看出中国原始时代大概的社会面貌和发展变化。实物资料:遗址、遗物和化石等;文献资料:图画、文献等。2.除神话传说外,还有哪些材料能传达真实的历史信息?材料:实物资料:遗址、遗物和化石等;文献资料:图画、文献等。史学方法介绍(1)1、口碑传说:神话、民间故事、民风民俗,方言俚语等2、实物:化石、遗址、遗迹和遗物3、文献:图像(抽象为地图)、雕塑、照片、影音(录音和录像)和文字记载(包括新闻、文学艺术、史家的论述等)等。(一)历史的载体及其价值历史的载体及其价值1、口碑传说:神话、民间故事、民风民俗,方言俚语等a)口述史的重要性与危险性并存;重要性是指口述者亲历过历史,危险性是指口述者的记忆、知识程度、个人情感等都会影响到史料的真实性。b)神话:上古时期与历史史实没有严格区别,神话不是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历史。c)民间故事:一般是在非官方的途径产生和流传,内容可能是杜撰的,文学色彩浓厚。2、实物:化石、遗址、遗迹和遗物缺点:a)实物本身是最好的历史证据,足以弥补文献的空白c)遗迹和遗物不是历史全部,也不是历史原貌。d)遗迹和遗物没有人只有物。b)化石一般都是年代非常久远的遗物,遗址是固定的,但遗物是可以移动的,不能作为判断历史依据。3、文献:图像(抽象为地图)、雕塑、照片、影音(录音和录像)等a)图画史料中包括地图、绘画、相片、简图、现代重建图、雕塑等,图画和雕塑的真实与否取决于作者的技法,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b)音像是近现代历史重要载体之一,并且具有文字无法取代的作用;音像材料中,纪录片与非纪录片有别,照片也需要鉴别,才能构成支持史实的证据。c)艺术品可以反映历史,可以反映一个时期普遍存在的社会心态,也可以写实地再现当时的历史场景。例如唐代以胖为美的风尚在艺术中的体现等。文献:文字记载(包括新闻、文学艺术、史家的论述等)等。d)文字史料中应包含各种私人、官方的档案记录,史学研究成果的摘引等;除了故意歪曲、篡改外,文字史料相对能比较忠实地保持记录者的原意;e)新闻可以是将来编写历史的资料来源,但是新闻绝对不等于历史。f)文学作品绝非信史,但可以把它看成作者所处时代和作者本人思想、实践的反映g)受材料、视角、方法、素养等诸条件的限制,史家的论述也会存在错误。(二)、获取史料的基本途径a)通过图书馆、博物馆、网络等途径;b)运用调查、访问等方式;c)从各种文献中获取历史信息,如文献、音像、实物、当事人的回忆等材料。(三)获取历史信息的基本方法1、.从文字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关键词2、从图表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1)正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核心观念等2)引注中的作者、书名、文章题目、时间等1)图片中人物的外貌、服饰特征、姿态等2)图片(地图)中的文字、符号等3)图片中实物的外观、材质等史学方法介绍(1)•1、口碑传说:神话、民间故事、民风民俗,方言俚语等•2、实物:化石、遗址、遗迹和遗物•3、文献:图像(抽象为地图)、雕塑、照片、影音(录音和录像)和文字记载(包括新闻、文学艺术、史家的论述等)等。(一)历史的载体及其价值2.能为“中国是世界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结论提供最有力的证据是A.传说、记载和遗址B.遗物、遗址和传说C.遗址、化石和记载D.化石、遗址和遗物3。右图是姜寨遗址中出土的《鸟鱼纹细颈瓶》,从中可以直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姜寨人A.农业为主,渔猎为辅B.制陶技术,懂得装饰C.共同耕作,平均分配D.还处于母系氏族时期4.下列对于中华文明的起源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中华文明的源头曾经是满天星斗般地分散在中华大地上B.中华文明的源头呈现多元分布的态势或格局C.中华文明起源时各区域文明的特征和作用是相同的D.中华文明起源时各区域文明之间就互相影响,出现融合趋势1.在远古时代,我国就开始种植的农作物有①水稻②黍③粟④大豆⑤玉米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④⑤6.炎黄传说时期大致处在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青铜时代D.铁器时代7.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转变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其中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A.谷物种植B.房屋建造C.陶器制作D.牲畜饲养8.西安姜寨村遗址是中国迄今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面积最大的一个遗址。在这个遗址中,考古发掘出了大批的文物古迹,但没有出土A.公共墓地B.石器工具C.青铜礼器D.精美陶器9.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A.①③B.①②③C.②④D.①②④5.中华文明是多源文明、多元文明,但是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是A.黄河上游B.黄河中游C.长江上游D.长江中游10.关于早期中国农业文明的起源,著名史学家苏秉琦先生的论断是“满天星斗”。以下选项中,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起源地之一。B在我国境内的湖南、江西、浙江等地都发现了人工栽培水稻的遗存。C除了黍、粟、水稻外,起源于我国的粮食作物还有稷、大豆等。D在浙江余姚河姆渡的考古发掘中,发现存在高达120吨的稻谷遗存。11.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有可能率先品尝到香喷喷的大米饭A.黑龙江流域居民B.淮河流域原始居民C.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原始居民D.长江流域原始居民13.研究史前人类的历史,主要借助考古发掘的资料。如果要对史前社会进行分期,历史学者一般依据的标准是A.发掘出的人类遗骸B.遗址中的动植物残留C.人类使用的工具D.遗址周边环境14穿越时光隧道,我们来到姜寨原始居民的家中,当地人款待我们的美食将不包括A.小米B.鱼肉C.蔬菜D.大米15.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伟大经济变革是A.农业革命B.工业革命C.信息革命D.科技革命
本文标题: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336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