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2017药理学选择题
第一章药理学总论-绪言一、选择题A型题1.药物:A.能干扰细胞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B.是具有滋补营养、保健康复作用的物质C.是一种化学物质D.可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E.能影响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2.药理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因为它:A.具有桥梁科学的性质B.阐明药物作用机理C.改善药物质量,提高疗效D.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E.可为开发新药提供实验资料与理论论据3.药理学:A.是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科学B.是研究药物效应动力学的科学C.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学科D.是与药物有关的生理科学E.是研究药物的学科4.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研究的内容是:A.药物的临床效果B.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C.药物在体内的过程D.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E.药物的作用机理5.药动学研究的是:A.药物在体内的变化B.药物作用的动态规律C.药物作用的动能来源D.药物作用强度随时间、剂量变化的消除规律E.药物在机体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6.新药临床评价的主要任务是:A.实行双盲给药B.选择病人C.进行I~Ⅱ期的临床试验D.合理应用一个药物E.计算有关试验数据B型题(7~14)A.有效活性成分B.生药C.制剂D.药用植物E.人工合成同类药7.罂粟8.阿片9.阿片酊10.吗啡11.哌替啶A.《神农本草经》B.《神农本草经集注》C.《本草纲目》D.《本草纲目拾遗》E.《新修本草》12.我国第一部药典是13.我国最早的药物专著是14.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的巨著是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D3.C4.B5.E6.C7.D8.B9.C10.A11.E12.E13.A14.C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一、选择题A型题1.大多数药物在体内跨膜转运的方式是:A.主动转运B.简单扩散C易化扩散落D.膜孔滤过E.胞饮2.下列关于药物被动转运的叙述哪一条是错误的:A.药物从浓度高侧向浓度低侧扩散B.不消耗能量而需载体C.不受饱和度限速与竞争性抑制的影响D.受药物分子量大小,脂溶性,极性影响E.当细胞膜两侧药物浓度平衡时转运停止3.药物主动转运的特点是:A.由载体进行,消耗能量B.由载体进行,不消耗能量C不消耗能量,无竞争性抑制D.消耗能量,无选择性E.转运速度有饱和限制4.下列哪种药物不受首过消除的影响A.利多卡因B.硝酸甘油C.吗啡D.氢氯噻嗪E.普萘洛尔5.生物利用度是指口服药物的A.实际给药量B.吸收的速度C.消除的药量D.吸收入血液循环的量E.吸收入血液循环的相对量和速度6.某药血浆半衰期(t1/2)为24h.若按一定剂量每天服药1次,约第几天可达稳态血药浓度?A.2.B.3C.4D.5E.67.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t1/2A.随给药剂量而变B.固定不变C.随给药次数而变D.口服比静脉注射长E.静脉注射比口服长8.体液的pH影响药物转运是由于它改变了药物的:A.水溶性B.脂溶性C.pKaD.解离度E.溶解度9.药物的pKa是指:A.90%解离时的pH值B.99%解离时的pH值C.50%解离时的pH值D.不解离时的pH值E.全部解离时的pH值10.pKa是指:A.弱酸性、弱碱性药物引起的50%最大效应的药物浓度的负对数B.药物解离常数的负对数C.弱酸性、弱碱性药物溶液呈50%解离时的pH值D.激动剂增加一倍时所需的拮抗剂的对数浓度E.药物消除速率常数的负对数11.下列关于pH与pKa和药物解离的关系叙述哪点是错误的:A.pH=pKa时,[HA]=[A-]B.pKa即是弱酸或弱碱性药液50%解离时的pH值,每个药都有固定的pKaC.pH的微小变化对药物解离度影响不大D.pKa大于7.5的弱酸性药物在胃中基本不解离E.pKa小于5的弱碱性药物在肠道基本上都是解离型的12.某弱酸性存在pH=4的液体中有50%解离,其pKa值约为:A.2B.3C.4D.5E.613.某碱性药物的pKa=9.8,如果增高尿液的pH,则此药在尿中:A.解离度增高,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B.解离度增高,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C.解离度降低,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D.解离度降低,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E.以上都不对14.关于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叙述正确的是A.结合是牢固的B.结合后药效增强C.见于所有药物D.结合后暂时失去活性E.结合率高的药物排泄快15.某药的血浆蛋白结合部位被另一药物置换后,其作用A.不变B.减弱C.增强D.消失E.不变或消失16.在碱性尿液中弱碱性药物A.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B.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慢C.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D.排泄速度不变E.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17.在酸性尿液中弱碱性药物A.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B.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快C.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D.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E.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慢18.临床上可用丙磺舒以增加青霉素的疗效,原因是:A.在杀菌作用上有协同作用B.两者竞争肾小管的分泌通道C.对细菌代谢有双重阻断作用D.延缓抗药性产生E.以上都不对19.下列关于药物吸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人血液循环的过程B.皮下或肌注给药通过毛细血管壁吸收C.口服给药通过首过消除而吸收减少D.舌下或肛肠给药可因通过肝破坏而效应下降E.皮肤给药除脂溶性大的以外都不易吸收20.吸收是指药物进入:A.胃肠道过程B.靶器官过程C.血液循环过程D.细胞内过程E.细胞外液过程21.下列给药途径中,一般来说,吸收速度最快的是:A.吸入B.口服C.肌肉注射D.皮下注射E.皮内注射22.阿司匹林的pKa值为3.5,它在pH=7.5的肠液中,按解离情况算,约可吸收A.0.1%B.0.01%C.1%D.10%E.99%23.药物经肝脏代谢后都会A.分子变小B.极性增高C.毒性降低或消失D.经胆汁排泄E.脂/水分布系数增大24.肝药酶A.专一性高,恬性高,个体差异小B.专一性高,活性高,个体差异大C.专一性高,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D.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小E.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25.下列药物中能诱导肝药酶活性的是A.阿司匹林B.苯妥英钠C.异烟肼D.氯丙嗪E.氯霉素26.多数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属于:A.有载体参与的主动转运B.一级动力学被动转运C.零级动力学被动转运D.易化扩散转运E.胞饮方式转运27.与药物吸收无关的因素是;A.药物的理化性质B.药物的剂型C.给药途径D.药物与血浆蛋白的亲和力E.药物的首过消除28.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指:A.药物能通过胃肠道进入肝门脉循环的份量B.药物能吸收进入体循环的份量C.药物能吸收进入体内达到作用点的份量D.药物吸收进入体内的相对速度E.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份量和速度29.影响生物利用度较大的因素是:A.给药次数B.给药时间C.给药剂量D.给药途径E.年龄30.药物肝肠循环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A.起效快慢B.代谢快慢C.分布D.作用持续时间E.与血浆蛋白的结合3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则药理作用:A.起效快B.起效慢C.维持时间长D.维持时间短E.以上都不是32.药物通过血液进入组织间液的过程称:A.吸收B.分布C.贮存D.再分布E.排泄33.难以通过血液屏障的药物是:A.分子大,极性高B.分子小,极性低C.分子大,极性低D.分子小,极性高E.以上均不是34.巴比妥类在体内分布的情况是:A.碱血症时血浆中浓度高B.酸血症时血浆中浓度高C.在生理情况下易进入细胞内D.在生理情况下细胞外液中解离型者少E.碱化尿液后尿中非解离的浓度可增高35.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是指A.其血浆半衰期恒定B.消除速率常数随血药浓度高低而变C.药物消除量恒定D.增加剂量可使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按比例延长E.代谢及排泄药物的能力已饱和36.药物按零级动力学消除是指A.吸收与代谢平衡B.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量的药物C.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比例的药物D.血浆浓度达到稳定水平E.药物完全消除37.静脉注射2g某磺胺药,其血药浓度为10mg/dl,经计算其表观分布容积为A.0.05LB.2LC.5LD.20LE.200L38.某药物在口服和静注相同剂量后的时量曲线下面积相等,表明A.口服吸收完全B.口服药物未经肝门脉吸收C.口服吸收迅速D.属一室分布模型E.口服的生物利用度低39.被肝药酶代谢的药物与肝药酶诱导剂合用后,可使A.其原有效应减弱B.其原有效应增强C.产生新的效应D.其原有效应不变E.其原有效应被消除40.地高辛t1/2为33h,每日给维持量,达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约A.2dB.3dC.5dD.7dE.9d41.药物的t1/2是指A.药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B.药物的稳态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C.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D.药物的组织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E.药物的最高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42.某弱酸性药物在pH=5的环境中非解离部分为90.9%,其pKa的近似值是A.6B.5C.4D.3E.243.药物在体内的代谢是指:A.药物的活化B.药物的灭活C.药物化学结构的变化D.药物的消除E.药物的吸收44.下列关于药物体内代谢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药物的消除方式主要靠体内代谢B.药物体内主要氧化酶是细胞色素P450C.肝药酶的专一性很低D.有些药可抑制肝药酶活性E.巴比妥类能诱导肝药酶活性45.促进药物代谢的主要酶系是;A.单胺氧化酶B.细胞色素P450酶系C.系统辅酶ⅡD.葡萄糖醛酸转移酶E.水解酶46.药物的首关消除可能发生于:A.舌下给药后B.吸收给药后C.口服给药后D.静脉注射后E.皮下给药后47.药物的主要排泄器官是:A.肾B.胆道C.汗腺D.乳腺E.胃肠道48.影响药物自机体排泄的因素为:A.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B.极性高、水溶性大的药物易从肾排出C.弱酸性药在酸性尿液中排出多D.药物经肝代谢成极性高的代谢物不易从胆汁排泄E.肝肠循环可使药物排出时间缩短49.被动转运的药物其半衰期依赖于:A.剂量B.分布容积C消除速率D.给药途径E.以上都不是50.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统称为:A.代谢B.消除C.灭活D.解毒E.生物利用度51.肾功能不良时,用药时需要减少剂量的是:A.所有药物B.主要从肾排泄的药物C.主要在肝代谢的药物D.胃肠道很少吸收的药物E.以上都不对52.按t1/2恒量重复给药时,为缩短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可A.首剂量加倍B.首剂量增加3倍C.连续恒速静脉滴注D.增加每次给药量E.增加给药次数53.细胞内液的pH值约7.0,细胞外液的pH值为7.4.弱酸性药物在细胞外液中A.解离少,易进入细胞内B.解离多,易进入细胞内C.解离多,不易进入细胞内D.解离少,不易进入细胞内E.以上都不对54.某一弱酸性药物pKa=4.4,当尿液pH为5.4,血浆pH为7.4时,血中药物总浓度是尿中药物总浓度的A.100倍B.91倍C.99倍D.1/10倍E.1/100倍55.有关药物从肾脏排泄的正确叙述是A.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易从肾小球滤B.解离的药物易从肾小管重吸收C.药物的排泄与尿液pH值无关D.改变尿液pH值可改变药物的排泄速度E.药物的血浆浓度与尿液中的浓度相等56.下列何种情况下,苯巴比妥在体内的作用时间最长?A.尿液pH=5B.尿液pH=4C.尿液pH=9D.尿液pH=7E.尿液pH=857.已知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上午9时测其血药浓度为100g/l,晚上6时其血药浓度为12.5g/l,,这种药物的t1/2为A.2hB.4hC.3hD.5hE.9h58.下列有关易化扩散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耗能、不逆浓度差、特异性高、有竟争性抑制的主动转运B.不耗能、不逆浓度差、特异性高、有竞争性抑制的特殊转运C.耗能、逆浓度差、特异性高、有竞争性抑制的主动转运D.不耗能、不逆浓度差、特异性不高、有竞争性抑制的被动转运E.转运速度有饱和限制59.口服苯妥英钠几周后又加服氯霉素,测得苯妥英钠的血药浓度明显升高,这种现象是因为A.氯霉素使苯妥英钠吸收增加B.氯霉素增加苯妥英
本文标题:2017药理学选择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371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