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设计
实用文档文案大全人教版新课标高一第一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掌握文章中出现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如宾语前置、重要虚词等)。2、有初步的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把握人物个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根据实际情况,全面地衡量利弊,及时地作出判断、果断地作出决策,来维护自己和集体最大的利益【教学重点】1、能理解和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意义及用法。2、能合作、讨论、探究烛之武形象的光辉意义。【教学难点】分析并学习烛之武的说服技巧。【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教师点拨法【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能理解和掌握文中重要文言文基础知识(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意义及用法)。2、能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把握文章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大家都读过或者看过《三国演义》吧?《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品,其中的“诸葛亮舌战群儒”(板书“舌战群儒”)一回更是精品中的精品。《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写诸葛亮只身随鲁肃过江,游说东吴群臣。时值刘备新败,退守夏口,曹操大军压境,东吴上下实用文档文案大全主张投降的风气日盛。在此情境下,诸葛亮以其超人的胆识同东吴群儒展开舌战,并以其滔滔辩才使对手一个个皆成了“口”下败将,而且最终说服了孙权,使吴蜀联盟共抗曹操的局面得以形成。今天,我们也要认识一位与诸葛亮同样出色的辩论家——烛之武,课文《烛之武退秦师》将带领我们走进烛之武的世界。二、相关文学常识梳理《左传》:《烛之武退秦师》出自——《左传》,现在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看注释一,导学案以及《三维设计》上的相关知识。好了,看到这里。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左传》的哪些知识?(学生发言,老师补充)明确:关于《左传》: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又叫《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是为解说《春秋》而作(传——注释、解说),解说《春秋》的还有《公羊专》《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②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貌,因此也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的有价值的文献;③善于描写战争、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栩栩如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成就很高,我们来看两则后人的评价(ppt展示其评价)。三、新课学习掌握了《左传》的相关知识,下面我们就进入新课的学习。现在大家先齐读一遍课文。《烛之武退秦师》起——1、纠正字音:读得很好,但有几个字的读音要注意一下。大家看黑板。(师生共同注音)氾(fán);朝(zhāo);夫(fú)晋句首发语词,无义;鄙(bǐ)独音微夫(fú)人微,没有,表否定的假设或条件,如果没有;夫人,古今异义,古意:那个人;今义:尊称男子的配偶;文言文一定要多读,现在再来齐读第一段。2、第一段——秦晋围郑(1)概括段意哪位同学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这一段的内容?(明确:秦晋围郑)(2)翻译重点字句实用文档文案大全哪位同学来翻译一下?(生译)(3)文言知识讲授与梳理很好,等一下,我有几个问题。①重点虚词。“以其无礼于晋”的“以”是什么意思?(因为,介词);“贰”呢?(从属二主);这一句话的正常语序是?(以其于晋无礼,于晋介词结构后置);“军”,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②词类活用。以:因为,介词。二:从属二主,数词活用作动词。③特殊句式——状语后置。“以其无礼于晋”,正常语序是“以其于晋无礼”,“于”是介词,介词+名词,前面讲过,不做状语就做补语,此处,“于晋”表明“无礼”的对象,限制谓语,是为状语。状语本来是放在谓语前,此处后置。“贰于楚”同(4)背景知识介绍与课文理解这两句话交代了秦晋围郑的理由,有谁知道这一段历史是怎么回事?(文章背景知识讲解,略(见《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左传·晋楚城濮之战》)好了,烛之武退秦师的相关背景就介绍到这里。从刚才的背景中我们知道,两个原因都与晋国直接相关,晋国攻打郑国有充分的理由,可是与秦国有什么关系呢?秦国为什么要联合郑国来攻打郑国?只是因为两国关系好,来帮兄弟一把吗?(对,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利益的驱使,秦国是想从中得利)理清了背景之后,我们回到课本来看。第一段共25个字,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大家结合秦晋围郑示意图来思考(ppt展示秦晋围郑形势图)。(明确:①内容:交代了秦晋围郑的原因、形势,说明郑已危在旦夕;②作用:围郑不与秦直接相关,秦郑并没有多大的矛盾冲突,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提供了可能条件,埋下了伏笔;两军分兵驻扎在两地,为说服秦伯的秘密活动提供了便利,也为下文烛之武说服秦君活动的展开做了铺垫。)3、第二段——临危受命(步骤同上)还是按之前的步骤,先概括段落大意。(临危受命)这一段有三个人物,我们来请同学分角色朗读下。三位同学分别翻译自己的“台词”,然后提问,在此过程中落实文言知识。<佚之狐:“言于郑伯”——介词结构后置;“使”,派遣;“若”、“辞”一词多义《三维设计》P21。烛之武:“之”——取消句子独立性;“壮”,年轻时;“为”作动词,做、干;“已”通假字;>郑伯:“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今急而求子”中的“而”翻译为“才”,连词,表顺承;“是寡人之过也”——也表判断齐读第二段。到这里呢主角烛之武就出场了,他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如何呢?我们来结合史料思考。实用文档文案大全(ppt展示史料)分析烛之武形象,自由发言(预设:长期怀才不遇;深明大义;老且益坚);四、下节预设(作业布置)预习并翻译剩下两段,思考:烛之武是如何说服秦伯的?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鉴赏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师的说辞。2、品味人物语言,探究烛之武的形象。【教学过程】一、上节回顾上课!上节课我们学了课文的一二段,主角烛之武已经出场并临危受命,整装待发。大家还记得我上节课给大家看的史料吗?烛之武当时是什么形象?请看幻灯片(幻灯片:《东周列国志》中关于烛之武的句子)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以至到了朝堂之上,左右莫不含笑。——(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请一位学生翻译并表演此句内容)师:这位同学表演得很传神很形象,大家都忍不住笑了。当时秦朝戒备森严,但是见郑国竟然派了这么一个人物来,不苟言笑的宫女、侍卫们也都忍不住笑了。诺大的一个郑国难道就没有更好的人选吗?为什么会派一个须发尽白,伛偻其身的垂垂老者去完成如此重大的使命呢?这位老者又是凭什么赢得了这场对比悬殊的较量?就让我们通过这篇课文去探究这位传奇人物。现在先来齐读第三段。二、课文讲析(一)第三段——智退秦师1、第三段的段落大意是?——智退秦师2、文本梳理与重点字词掌握(先让学生翻译,然后提问落实字词)实用文档文案大全(1)词类活用夜——在夜里,名词作状语。缒是动词,动词前的名词不做主语,就做状语。此处主语是烛之武省略,所以夜活用作状语。鄙,以……为边邑,把……当做边邑,意动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地,指郑国。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厚、变薄”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所害,所字结构作名词,害处赐,动词作名词,恩惠朝夕,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动词前面的名词不作主语就作状语,此句主语是晋君,所以这两个字活用作状语)东、西,名词作状语,在东边,在西边(往西)利,使动用法,使……得利东封,封,把……当做作为疆界,以……为疆界,意动用法阙,使动用法,使……减损(使秦国土地减少)(2)古今异义执事,古:对对方的敬称,原指侍从左右供使令的人,后用作对对方的敬称,意思是不敢直接说话,请左右转达。今:掌管某项工作。越国,古:越国别的国家。今:古代的一个国家。若舍郑以为,以为,古:以之为,把……作为;今:以为,认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请客的主人行李,古:出使的人,使者;今: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物品(3)特殊句式夫晋,何厌之有?何,什么,疑问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补充:宾语前置的情况:①则秦未可亲也《荆轲刺秦王》——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②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疑问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4)重点虚词:以:介词,因为。以其无礼于晋;介词,用,拿。敢以烦执事;以乱易整;介词,把。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表目的的连词,“来”。越国以鄙远,焉用亡郑以陪邻,阙秦以利晋。而:表承接,连词,翻译成“才”。今急而求子;表承接,连词。夜缒而出,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表转折,连词。朝济而夕设版焉;表并列,连词。黑质而白章;表修饰,连词。吾恂恂而起。焉:句末语气词,不译。自亦有不利焉;朝济而夕设版焉;疑问代词,为什么。焉用亡郑以陪邻;实用文档文案大全兼词,从哪里。将焉取之。其:代词。以其无礼于晋,代郑国。君知其难也,代“那”。共其乏困,代使者。又欲肆其西封,表第三人称,它的;语气副词,表希望或商量语气。吾其还也;语气词,表反诘,难道。其真无马邪?3、讨论:烛之武是如何一步步劝退秦军的?(学生讨论回答与教师引导结合)烛之武的说辞我们就梳理到这里。现在请同学们讨论一下,烛之武是如何退秦师的?是不是烛之武身怀绝技,一个暗器过去,“呼”地倒下一大片?(不是)那他是凭什么不费一兵一卒就说退秦师?(凭口才)对,凭他那高超的劝说技巧。本段重点在说,说辞虽仅百余字,却委婉曲折,开阖跌荡,步步逼进,层层深入,显示了烛之武高超的劝说艺术。而他的劝说艺术同时也是很高明的攻心术。看看烛之武的攻心计分几步走?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说?(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发言,教师适当引导并总结)(明确:五步①欲扬先抑,以退为进;(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敢以烦执事)②阐明利害,动摇秦君;(越国以鄙远——君之薄也)③以利相诱,为秦着想;(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④以史为例,巧施离间;(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君之所知也)⑤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夫晋——将焉取之)五步,缺一不可,顺序也不可乱)这段说辞,短短125字,表现出烛高明的心理战术和精彩的外交辞令。他抓住素穆公不愿亡郑以陪邻的心理,晓之以利害,终于打动对方。整段说辞层层深入,步步紧逼,面面俱到,显示出极强的说服力。看来真是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在烛之武有理有据的层层进逼下,秦伯的反应如何呢?(秦伯说……“说”通“悦”“盟”,结盟,名词活用作动词乃,才),不仅退了兵,化敌为友,还找了个免费保镖。这烛之武真是“一人之辩胜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大师”啊!而且,效果还不只这些。看第四段,晋军的反应又如何呢?(二)第四段——晋军亦退1、翻译与字句梳理“之”代秦军——紧扣上文微——没有,表一种否定的假设,译为“如果没有”;因,依靠;弊,损害;仁,仁道;所与,名词性短语,所结交的,所亲附的;知,通“智”,明智乱、整,形容词作名词,散乱,整齐;去,离开2、到第三段,烛之武劝退秦军,可以说完成了他的使命,那么第四段是否多余?(明确:不多余。交代晋军动向,使文章有头有尾;增加波澜,使文章曲折有致)课文到这里就梳理完了,现在,请大家再把这篇文章齐读一遍,边读边想:这篇文章的实用文档文案大全主角烛之武有什么特点?你眼中的烛之武是一个怎样的人?烛之武退秦师起——3、分析人物形象——烛之武(1)主角烛之武:有人说烛之武是一个志士,有人说是勇士,还有人说是辩士,你认为呢?(学生自由发言,无确定答案。)志士——爱国之志;辩士——说退秦师,高超口才;勇士——夜缒而出(古代的城墙一般有15米,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三层楼,请问各位年轻力壮的同学,给你一根绳子,你敢从三楼夜缒而出吗?那烛之武这样一个须眉尽白垂垂老者为什么敢?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浓浓的爱国情怀。)(2)烛之武的成功给了你什么启示?(自由发言)智退秦师——对国家大事了如指掌,早有准备,否则不会对秦晋恩怨、秦伯心理如此透彻(有准备,不抛弃、不放弃,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烛之武这么能干,从现代人的眼光看,是不是也有些不足呢?(
本文标题:烛之武退秦师-教案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400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