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认识论练习题6、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辟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①真理具有反复性和相对性②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真理③真理性的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基础④改造客观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7、长期以来,科学家认为光学显微镜不可能分辨出小于0.2微米的物体,美国科学家把光学显微技术带入纳米尺度,巧妙地打破了这个限制。由此可见()①对一个事物的认识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②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的③认识工具的延伸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④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8、人的意识产生一直是个谜。现在,科学家通过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模型技术对大脑某一部分出现的故障,如抑郁、精神分裂症等进行研究,发现了其对意识产生和发展的影响,但要真正了解意识的产生机制可能还需要很长时间。这表明()①真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②真理在认识发展中不断突破历史条件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④认识对象的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创客圈里有一句名言:再好的创意如果不能转化成现实产品,那也是垃圾。这种说法()A.否定了意识活动的能动性B.忽视了人类思维的创造性C.强调了实践的直接现实性D.突出了运动的客观规律性16、历史上,作为丝绸之路重要交通枢纽的楼兰古国因为树木和水源的破坏导致生态恶化,从绿洲变成了荒漠。为了不让敦煌重演楼兰悲剧,敦煌近年来把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酒泉市正在着力进行“引哈济党”调水工程,把青海省大哈尔腾河的水引入党河。这告诉我们()A.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B.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C.实践是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D.实践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17.安全生产是生产发展的底线。缺乏安全意识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麻痹大意往往导致生产事故频发,从哲学上看,安全意识之所以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因为①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②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③人的意识是促成实践中的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④人的意识不同,实践结果的性质就会不同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8.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让人再次审视青蒿素的发明历程:20世纪60年代初,疟疾再次肆虐,科学家们开始寻找新药;1971年经过反复筛选试验,他们将目光锁定青蒿,经过多次失败后,最终成功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物质(青蒿素)。上述材料体现了①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②正确认识只有在同错误认识的不断斗争中才能获得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之一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1.约翰·奥基夫教授发现了大脑中能“画地图”的“位置细胞”。每一个位置细胞对应着空间中的一个位置区域。当我们处在空间某个位置时,这个位置的细胞神经元就会告诉我们:“我在这里”和“我是否来过这里”。“位置细胞”的发现()①证明了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②否定了人脑是意识的客观物质基础③否定了实践在意识形成中的作用④证实了实践在意识形成中的作用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12.在2015年“两会”分组讨论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正在集中思考“十三五”规划。此后,围绕“十三五”规划的编制,习近平总书记到全国多地进行多方面的调研,为“十三五”规划定基调。“两会”后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围绕“十三五”规划的编制进行广泛调研,是因为()①认识产生于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中②实践不断提出问题,推动认识发展③只有实践才能检验认识的正确与否④在实践中才能够提高人的认识能力A.②④B.①④C.①③D.②③13.屠呦呦和她的科研团队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通过大量实验并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成功提取出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的新途径。从认识论的角度看()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自觉选择性特征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的动力④认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A.①④B.①③C.②④D.③④18.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检验政绩的尺子是因为实践是A.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B.主观连接客观的桥梁C.客观物质性的活动D.社会性的历史性活动19.下列诗句中与“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包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A.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10.“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下列与爱尔兰这句谚语所体现的生活与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是()①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②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微软用户③千里之堤,毁于蚁穴④空谈误国,实干兴邦A.③④B.①④C.②③D.①③24.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给读者以美的熏陶和人生的启迪。下列诗歌寓意与其蕴含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是()①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谁挥鞭策运四季,万物兴衰皆自然——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③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认识具有反复性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新生事物不可战胜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3.“是否自主招生”一直是我国教育界争论的焦点,专家、教师、家长等各持已见,莫衷一是。从认识论角度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①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总是不同的②真理总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③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④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8、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推土机挖、不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实践的A.客观物质性B.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D.直接现实性11.埃博拉病毒是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病毒。该病毒具有较强抵抗力,在液体、低温或干燥环境下可存活较长时间。但研究发现,该病毒在较高温度下可以很容易被杀灭。为防止埃博拉病毒漫延,各国科研人员加紧对埃博拉病毒疫苗的研究工作。这说明①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科学实验是实践的最基本形式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④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0、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A、千虑一得B、三人成虎C、百感交集D、一概而论11、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B、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C、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12.十年前,科学家只把几十种基因突变与疾病挂上钩,现在已经把三千种左右基因突变与疾病对上号,但要搞清所有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尚需时日。这是因为()①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②实践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③认识对象的本质的暴露与展现有一个过程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8.和许多曼妙的梦想相比,躬身实践更为重要。梦想犹如远方的风景,行动才是我们靠近的脚步。下列选项与此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A.一分部署,九分落实B.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C.凡事要好,须问三老D.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9.三国时期,我国已经有了关于火星的明确记载;17-19世纪,欧洲人用望远镜观测到火星的表面有许多河床;近年来,人类用卫星近距离拍摄到火星的表面有许多类似月球表面的坑洞,并观测到火星表面的气温、气压等现象。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体现了①人类让识是无限发展的②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③实践的发展不断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④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1.北京三元桥大修首次采用“桥梁整体置换工法”,即新桥旧桥均采取托运,尽管在实际施工中,由于中央旧梁的整体状况比预想的差,施工方启动预案,改为切割后分块拆除方案,依然大大缩短工期,做到了最大程度上减少对交通的影响。北京三元桥大修的过程,说明①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②实践丰富认识内容,推动认识发展③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④人们可以改造规律,达到预期目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早在1898年,就有科学家指出,燃烧煤炭和石油产生的二氧化碳将导致地球变暖。随后人类为防止地球变暖进行了漫长的探究和实践。时至2009年,大气中二氧化碳已由工业革命前的280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升至390ppm,然而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仍然认识不一。人类对气候的认识,哥本哈根会议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材料体现的哲理有()①世界是复杂的和不断运动变化的,人的认识是无止境的②认识总是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③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人的认识具有规律性④本质的暴露和展开有个过程,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1.鉴于人口激增、社会压力过大,上世纪70年代我国确立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从1980年开始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2013年我国通过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又进一步决定全面放开二孩。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动态调整表明①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③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④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的真理具有客观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的获奖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体现。据此回答12-13题。12.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有效推动了疟疾的治疗。然而令人忧虑的是,在大湄公河地区,包括柬埔寨、老挝等国家,恶性疟原虫已经出现对于青蒿素的抗药性,人类对抗疟疾依旧任重道远。材料告诉我们①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②人们对事物的已有认识总会被推翻③实践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④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0.人们都知道如果身上痒,通常抓几下就能解决问题。但这究竟是何原理?美国科学家通过实验.掲开了“抓痒”的奥秘。原来抓痒能让向大脑传递刺激的神经细胞变得“迟钝”,从而成轻痒感。这一事实表明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③人们可以创造和发现规律④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1.中科大潘建伟院士领衔“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项目荣获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该项目为我国在新兴的量子信息产业抢占先机、成为领跑者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潘建伟团队分别于2007年制备出八光子纠缠,并一直保持着纠缠光子数目的世界纪录。潘建伟说要实现有实用价值的量子模拟机和量子计算机的基本功能,起码要实现几十到上百个量子比特的纠缠。”这表明①科学实验是认识的基础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③真理是具体的无条件的④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13.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因为①人类的认识是有限的②认识具有反复性③认识具有无限性④个人的认识是无限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14.2014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十五周年纪念日。澳门十五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证明“一国两制”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这表明①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物质性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真理性认识能够精准应验发展的事实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10、由于塑料袋产生的垃圾对地球的污染日益严重,各国都在积极采取对策。一方面呼吁人们“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另一方面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探索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解决。这反映了()A、实践的发展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B、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改造世界C、实践不断
本文标题:认识论练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433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