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LOGO静脉输液技术ICU李燕怡LOGO住院病人90%门诊病人50%几乎横跨所有的临床科室,在我国85%的护士用于输液时间>75%静脉治疗已成为临床最常见、最普遍的治疗输液时间已占到住院治疗时间的70%厚德精医严谨博学LOGO《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国家卫生行业标准解读厚德精医严谨博学LOGO来源LOGO《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概要》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缩略语基本要求操作程序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处理原则职业防护厚德精医严谨博学LOGO1980,1990,1998,2000,2006,2011,2016随着输液护理的科学和研究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临床实践因不断进行的研究而不断发展,而《输液治疗实践标准》为我们提供一个指导临床实践的框架,且具有重要循证意义32016INS《输液治疗实践标准》概述InfusionTherapyStandardsofPracticeLOGOINS成立于1973年INS是输液治疗领域的全球权威机构,致力于建立超出公众期望的最高输液护理标准INS的使命:–发展及传播输液治疗标准化操作–提供专业发展机会与高质量的教育培训–通过循证实践及研究推进专业发展–支持专业认证–为公众服务INS美国输液护理学会简介InfusionNursesSocietyLOGO《静脉治疗实践标准》是美国输液护理协会最公认的出版物,新修订的输液治疗实践标准一直以来为指导临床实践提供了理论框架。该实践标准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定义和开发组织所有关于输液政策和程序的实践设置。针对当今社会日益复杂的输液环境,2016最新版本的输液标准,将会给医护人员提供所需要的工具,去迎接挑战。所以对于全球任何参与输液治疗的机构来说,这是一个必备的资源。LOGO42016INS年会&INS新指南中国行2016INSAnnualMeeting&INSSOPRoadshow2016INS年会(2016/5/13-5/19)主题为“学习、发现、分享”的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2016年会及行业展览会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劳德代尔堡举行,会议包含80多个卫星会,100多家展商,1000多名护理人员。与此同时,2016INS指南也被隆重推出2016INS新指南中国行(2016/5/28-6/6)LOGO2016年最新修订版本(第七版)以循证为基础,更新输液理念更具有实际操作指导意义以最新临床研究为依据的操作指南2016INS《输液治疗实践标准》InfusionTherapyStandardsofPracticeLOGO目标•认识最新标准以及所做的变化2016INS《输液治疗实践标准》更新解读InfusionTherapyStandardsofPracticeLOGO目录第一章:输液治疗实践第二章:病人和临床医护人员的安全第三章:预防和控制感染第四章:输液装置第五章:血管通路装置的选择和置入第六章:血管通路装置的管理第七章:血管通路装置相关的并发症第八章:其它输液装置第九章:输液治疗LOGO1静脉治疗infusiontherapy2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venouscatheter3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4输液港implantablevenousaccessport5无菌技术aseptictechnique6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7药物渗出infiltrationofdrug8药物外渗extravasationofdrug9药物外溢术语和定义厚德精医严谨博学LOGO静脉输液的由来详细了解操作程序LOGO发展史------它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LOGO17世纪------静脉内治疗实践的开始LOGO1628年,英国医生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认识到血液的运输作用,从而奠定了静脉输液的基础。LOGO1656年----英国医生克里斯朵夫和罗伯特用羽毛管针头,把药物注入狗的静脉,为历史上首例注入血流的行为。1662年,德国一名叫约翰的医师,首次将药物注入人体,但由于感染病人未被救活。LOGO19世纪------静脉内治疗发展较快的一个阶段LOGO1832年欧洲的一次瘟疫流行,苏格兰医生托马斯成功将盐类物质输入人体成功奠定了静脉输液治疗模式。LOGO19世纪后半叶,静脉输液安全得到保证,英国医生李斯特创立了无菌的理论方法。LOGO1900年科学家发现人体血液分型20世纪初,研制出更安全的静脉注射液体,葡萄糖、生理盐水、碳水化合物、钾、钠LOGO静脉输液静脉输液(intravenousinfusion)是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滴入静脉的治疗方法。LOGO护理人员的主要职责遵医嘱建立静脉通道检测输液过程停止输液的处理了解治疗目的、输入药物的种类和作用、预期效果、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LOGO一、静脉输液的原理及目的原理输液系统内压(大气压和液体静压)>人体静脉压目的补充水分及电解质增加循环血量,改善微循环供给营养物质输入药物,治疗疾病LOGO二、静脉输液的常用溶液及作用晶体溶液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相对平衡,有效纠正体液及电解质平衡常用溶液:(1)葡萄糖溶液(2)等渗电解质溶液(3)碱性溶液(4)高渗溶液LOGO葡萄糖溶液补充水分及热量,减少蛋白质消耗,防止酮体产生,促进钠(钾)离子进入细胞内5%葡萄糖溶液10%葡萄糖溶液LOGO等渗电解质溶液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体液和渗透压平衡0.9%氯化钠溶液复方氯化钠溶液(林格氏等渗溶液)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LOGO碱性溶液纠正酸中毒,调节酸碱平衡失调碳酸氢钠(NaHCO3)溶液4%1.4%乳酸钠溶液11.2%1.84%LOGO高渗溶液利尿脱水,短时间内提高血浆渗透压,消除水肿,降低颅内压20%甘露醇25%山梨醇25%~50%葡萄糖溶液LOGO二、静脉输液的常用溶液及作用胶体溶液在血管内存留时间长,能有效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改善微循环,提高血压常用溶液:(1)右旋糖酐溶液(2)代血浆(3)血液制品LOGO右旋糖酐溶液中分子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和扩充血容量低分子降低血液粘稠度,减少红细胞聚集,改善血液循环和组织灌注量,防止血栓形成LOGO代血浆扩容效果良好,体内停留时间较右旋糖酐长,过敏反应少羟乙基淀粉706代血浆氧化聚明胶聚乙烯吡咯酮等LOGO二、静脉输液的常用溶液及作用静脉高营养液提供热量,补充蛋白质,维持正氮平衡,并补充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成分包括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高浓度葡萄糖或右旋糖酐以及水分营养摄入不足或不能经由消化道供给营养的患者均可使用复方氨基酸、脂肪乳等LOGO输液原则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宁酸勿碱补钾四不宜(1)不宜过浓:浓度不超过0.3%(2)不宜过多:成人每日不超过5g;小儿0.1~0.3g/kg体重(3)不宜过快(4)不宜过早:见尿量增加到40ml/h后补钾LOGO溶液性质即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指数,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溶液酸碱程度的衡量标准。LOGO常用药物的PH值环丙沙星3-4.5甲硝唑4.5-7多巴胺3.5-4.5洛贝林2.7-4.5硝酸甘油3-6.5氯化钾4-6吗啡3-6万古霉素2.5-4.5碳酸氢钠9-10环比嘧啶9-11ATP8-115-FU8-13氨苄青霉素8-10大伦丁12.0LOGO解读厚德精医严谨博学按药物的理化性质分为腐蚀性药液和非腐蚀性药液强酸强碱属于腐蚀性药液常见腐蚀性药液有:化疗药发疱剂:如蒽环类化疗药(阿霉素、表阿霉素、吡喃阿霉素、丝裂霉素、柔红霉素等);长春碱类(长春新碱、长春酰胺、长春花碱等)其他腐蚀性药:去甲肾上腺素、万古霉素等输注这些药物的时候除了不能选择一次性钢针外,还要注意滴速,加强巡视,观察注射部位,防止发生外渗,皮肤坏死。(药物外渗)LOGO血浆渗透压为240-340mOsm/L,285mOsm/L是等渗标准线低渗等渗高渗渗透压LOGO•低渗溶液240mOsm/L–使水分子向细胞内移动,细胞水份过多--细胞破裂、静脉刺激与静脉炎,用于稀释或调节高渗药物,例如0.45%氯化钠•等渗溶液240-340mOsm/L–与血液等渗而不会造成细胞壁水分子的移动。例如0.9%氯化钠,5%葡萄糖•高渗溶液340mOsm/L–吸取细胞内水份,血管内膜脱水、内膜暴露于刺激性溶液而受损--静脉炎、静脉痉挛、血栓形成。不常用于稀释配置药物例如50%葡萄糖渗透压与静脉炎的关系LOGO渗透压渗透压越高,静脉刺激越大高度危险中度危险低度危险600mOsm/L400-600mOsm/L400mOsm/L药物随着配置溶液的种类不同,出现不同的渗透压值研究证明:渗透压600mOsm/L的药物可在24小时内造成化学性静脉炎LOGO血管通路装置的选择和置入药品名称渗透浓度mOsm/LpH乐凡命(复方氨基酸18AA-II)810mOsm/kg(8.5%)5.6安平(复方氨基酸20AA)875mOsm/L未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5AA未注未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9AA未注未注爱咪特(小儿复方氨基酸18AA-I)619mOsm/L5.5-7.0力太(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921mOsmol/l(不可直接输注)5.4-6.0英脱利匹特(脂肪乳注射液C14-24)350mOsm/kg(20%);310mOsm/kg(30%)8力能(中长链脂肪乳C6-24)272mOsm/kg(10%)273mOsm/kg(20%)6.5-8.8力保肪宁(中长链脂肪乳C8-24)380mOsm/L6.5-8.5尤文(ω-3鱼油脂肪乳)273mOsm/L7.5-8.7渗透压大于900mOsm/L不可使用外周静脉(INS2016)LOGO基本要求1.静脉药物的配置和使用应在洁净的环境中完成。2.实施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务人员应为注册护士、医师和乡村医生,并应定期进行静脉治疗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3.PICC置管操作应由经过PICC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考核合格且有5年及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的操作完成。4.应对患者和照顾者进行静脉治疗、导管使用及维护等相关知识的教育。厚德精医严谨博学LOGO第五章:血管通路装置的选择和置入位置选择名称推荐意见短期外周静脉导管手背、前臂、头皮中长导管上肢、肘窝、腿部中心静脉导管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颈外静脉动脉导管桡动脉、足背动脉、肱动脉LOGO大多数输液治疗应考虑使用20-24G的导管对于新生儿、儿童患者及老人考虑使用22-24G导管,以使穿刺伤害降至最低对于儿童患者—选用最可能在规定的全程治疗中都保留的静脉位置,考虑手部、前臂及肘窝以下的部位的静脉,避免失败率较高的肘前区域—对于婴幼儿可考虑头皮静脉,如果尚未学会走路,也可用脚部静脉标准26.血管通路装置选择LOGO三、常用输液部位周围浅静脉头皮静脉锁骨下静脉和颈外静脉LOGO三、常用输液部位选择穿刺部位时应注意的问题:老年人和儿童避开易活动或凸起的静脉避开皮肤表面有感染、渗出或血栓的部位避免使用血管透析的端口或瘘管的端口长期输液,应注意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静脉LOGO外周静脉置管首选穿刺部位变化从末梢到近端INS标准33:应在上肢的末梢区域按常规开始部位选择,后续插管应接近以前的插管部位首选前臂前臂INS标准27:在前臂部位可以增加留置时间,减少留置期间疼痛,有助于护理,并防止意外脱落和血栓LOGO标准27.穿刺部位的选择外周静脉短导管–选择最可能完成全程治疗的穿刺部位(IV)•在前臂部位可以增加留置时间,减少留置期间的疼痛,有助于自我护理,并防止意外脱落和栓塞•不要使用下肢静脉,因为它会导致组织损伤,血栓性静脉炎和溃疡(IV)–对血管穿刺困难和/或静脉穿刺尝试失败后的成人和患儿使用超声技术(I)
本文标题: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436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