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历史-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演变考纲要求: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家主张、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程朱理学、王阳明的心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1)经济: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2)政治: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3)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诸侯“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4)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批知识渊博的文士,为学术繁荣提供条件5)主要特征:是社会转型(奴过渡到封)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重要阶段。2)奠定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3)“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都具有深远影响。3、“百家争鸣”形成的重要意义:2、百家争鸣概念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各种问题展开争论和见解,彼此吸收融合,形成百家争鸣。孔子政治思想1、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爱”2、主张“为政以德”,逐步改良政治3、民本思想教育思想举办私学和“有教无类”历史地位1、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奠定儒家思想的基础2、他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流地位3、他的思想对中国和东亚等地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世界文化思想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后人称“至圣”贡献:创立儒学、举办私学、整理书籍(春秋)儒家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创立、形成,蔚然大宗,但受到冷落(原因?)。原因:此时社会发展趋势是实现国家统一,争霸、兼并战争不断,孔子主张不适应大国争霸,以暴力建立新的统治秩序的需要.孟子主要思想1、继承孔子“仁”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2、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3、主张人性本善的伦理观。影响《孟子》成为“四书”之一;孟子成为“亚圣”,是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荀子主要思想仁政思想:用“仁义”“王道”“以德服人”来施政民本观:君为舟,民为水伦理观:人性本恶(战国中期)(战国晚期)影响:改造儒家思想,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2、西汉时期: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1)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⑴加强中央集权:“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⑵加强君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⑶封建伦理关系的准则:“三纲五常”学说⑷发挥仁政思想:限制土地兼并和轻徭薄赋(民本思想)3)“独尊儒术”的影响:2)“独尊儒术”的正统地位确立的原因:A、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B、汉武帝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起用了文学儒者参政,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将儒家经典《五经》作为国家的教科书A、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B、封建社会正统思想C、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糅合道家阴阳五行家)3、宋明理学:是儒学的新发展,成为官方哲学A、宋代程朱理学1)理学的核心:2)二程:B、明代王阳明的心学⑴宋陆九渊“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心外无物”等主观唯心论⑵王守仁提出“致良知”学说,进一步发挥儒家“仁”的思想3)朱熹:朱熹评价:⑴他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⑵他所整编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⑶他的学术思想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还远及日本、朝鲜以至欧洲。在日本、朝鲜甚至形成了“朱子学”学派先有理而后有万物⑴天理是万物之原,先有理后有物,⑵发挥孔子“仁”的学说,把天理和伦理道德联系4、明末清初时期:对儒学的继承与批判,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对后世产生巨大的影响1)四为思想家思想主张核心是什么?2)形成原因:3)“异端”思想家李贽思想主张1、不能以孔子思想为是非标准,挑战儒家思想正统地位2、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4)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2、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3、思想文化:提倡务实的学风和行为,“经世致用”4、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抨击封建礼教和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经济: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政治:专制主义强化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1)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2)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出“工商皆本”3)批判旧儒学“君为臣纲”的封建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新思想1)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3)反对道学空疏浮泛的学风,提倡经世致用1)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认为耕者有其田2)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3)提倡经世致用4)反对天命论和生知论,主张物质第一性,物质不断变化是万物发展的规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思想家5)评价:他们的思想对传统儒学思想的批判和继承,促进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们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带有民主性思考:17C中国和18C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为什么没有成为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宣言书”?明清时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缺乏强大的物质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顾炎武等思想家代表地主阶级提不出超越本阶级的新的社会方案。1.宋代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由此导致的社会行为现象是A.知识分子埋头科举不问政事B.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C.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在潜滋暗长D.农民起义受到社会的广泛谴责2.史学家张岱年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文中的“良知”是指A.内心世界B.自然规律C.社会规律D.天的意志3.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什么思想A经世致用思想B君主批判思想C自由平等思想D重农抑商思想4、(2010广东15)“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C王阳明主张“心即理也”,理在自己的内心深处,突破了程朱理学的理论。诗歌后半句嘲笑以前从外头入手的求理方法儒家思想长期以来作为我国正统的意识形态,对于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另外,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儒家思想也历经沧桑。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黄仁宇《中国大历史》(1)依据材料一,分析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1)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构成了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使封建政府关注百姓的生计。地位:自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材料二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别分析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于儒家思想的态度以及有何局限材料四一股传统文化的热潮正在中国涌流。从《百家讲坛》吸引数亿观众到《于丹〈论语〉心得》狂销300多万册,从古装影视剧热播到历史题材图书畅销,从人大成立国学院到北大、清华等高校开设“国学班”,从各地恢复祭孔到海外孔子学院遍地开花,从私塾重现到儿童读经……这一切似乎都表明曾经渐行渐远的传统文化正在回归。(3)简述材料四所述“传统文化正在回归”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举例说明作为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对今天生活有何借鉴意义,并谈谈你如何看待这股社会热潮。(2)维新派认为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三纲五常”与西方的法律精神是一致的。说明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反映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不敢和封建势力划清界限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认为儒家伦理道理阻碍了民主科学的实现。儒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必须摧毁儒家旧道德。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态度(3)原因:①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历史性进展,处于社会转型期,民众希望从传统文化中寻求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②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已经意识到弘扬传统文化对于培育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构建社会共同价值体系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这一概念就和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③在积极投身于经济全球化的同时重视文化本土化符合世界民族复兴潮流借鉴:①天人合一:启发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尊重自然规律②中庸之道:构建和谐社会③仁者爱人:人与社会,人际关系的价值取向④讲信修睦、先义后利:市场经济背景下注重精神文明建设,保证经济健康发展的方向(言之有理即可)认识:吸取历史经验,理性客观地看待现今社会传统文化热潮,避免矫枉过正。中华文化具有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我们在肯定传统文化的优秀之处的同时,更应大胆借鉴吸收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完全抛弃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全盘西化或是借复兴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进行盲目抵制和排斥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应该是辨别良莠、兼容并蓄,批判地继承。归纳总结:1、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和历史地位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创立、形成,蔚然大宗,但受到冷落2、西汉时期: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是儒学的新发展,成为官方哲学,正统地位进一步巩固4、明末清初时期:对儒学的继承与批判,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对后世产生巨大的影响2、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长期盛而不衰的原因?1、荀子、董仲舒、二程、朱熹等儒学家对儒学的建设和发展2、适应时代的需求3、统治者的推崇3、荀子、董仲舒、二程、朱熹、王阳明对儒学的发展体现在哪里?荀子综合道家、法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改造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董仲舒糅合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宋代二程、朱熹从佛教、道教中汲取有益内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成为新兴儒学即理学。王阳明吸取了佛教禅宗思想,把理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即心学
本文标题:历史-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458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