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其对经济影响的研究分析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对经济影响的研究一、绪论进入21世纪以来,人口老龄化正在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重大人口问题。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更是面临较为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同时随着程度的日益加深,也使得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影响日益突显。因此,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产生日益深刻影响的背景下,分析研究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得极为迫切。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它主要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问题包括老年人问题与老龄化问题,而这两个问题之间既相互联系,但又不完全相同,一般把有关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权益保护看作老年人问题,把有关老年人增加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称为老龄化问题,这是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范畴来认识老龄问题。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分析中国已于1999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是世界上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长最快的国家。(一)中国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原因1.人口死亡率下降和预期寿命的延长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医学技术和医疗卫生事业得以发展,死亡率下降对我国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和相对比例的影响正在日益加大。特别是建国后消除了战争对人口死亡的影响,政府采取措施减少或根除了饥荒、疾病、溺婴、社会剥削等因素,基本上控制造成人口大批死亡的霍乱、天花、疟疾,还着手完善和提高了医疗、卫生设施和保健服务水平。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是人口老龄化形成的前提。人口再生产模式完成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转变。在平均寿命延长的初期,最大的受益者是婴儿和儿童。婴儿死亡率从解放后急剧下降,这就使得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绝大部分婴儿有更为良好的生存机会活到老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2007年世界卫生报告》,中国男女平均寿命分别为71岁及74岁。随着人们平均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老年人口数量和比重逐渐增加,进而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这是人们生活水平和保健水平提高的必然结果,是民富国强的标志。2.计划生育政策和生育率迅速下降在半个多世纪之前,我国因为受传统思想观念和一些政治政策的原因导致人口激增。人口的增加引起了很多社会问题,特别是严峻的就业压力。为了解决就业压力,使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协调发展,从1973年起我国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降低出生率,控制人口自然增长速度。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呈现下降的趋势.由于出生人数减少使得少年儿童比重下降,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相应上升,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由此可见,生育率下降的作用远远大于死亡率下降对人口老龄化的推动作用。(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1.人口规模大在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根据此结果预计到205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将超过4.12亿,约占中国总人口的1/5,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4,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居世界第一位。2.发展速度快自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到2010年的10年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302万,年平均增长的速度为2.85%,高于1.17%的总人口增长速度。根据联合国人口署的资料,中国的老年比每五年平均增加的百点,从1997年左右就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发达国家的发展速度,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4.39%的最高速度,而同期世界平均老年比发展速度也达到最高,仅为2.36%。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动态过程,中国/的老龄化速度快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于全国总人口的增长速度。二是我国老龄化的进程快于世界其他国家。人称“跑步进入老龄化”。3.发展呈现阶段性纵观中国人口发展,人口老龄化发展呈现四个不同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老年人口的平稳发展阶段,第二阶段为人口老龄化的前期阶段,到2000年初步进入老龄化阶段;第三阶段为人口老龄化的调整阶段,在2000年到2030年这期间,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对这一阶段又可分为两个小阶段,一是2000—2015年少儿人口增长率较慢,劳动人口迅速增加,老年人口增长加快;二是2015-2030年少年人口开始减少,劳动人口也出现下降,老年人口迅速增加;2030年到2050年为高水平人口老龄化阶段。在这期间老龄化速度开始减慢,但人老年人口比仍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4.起步晚,未富先老发达国家已经在几十年或上百年前就进入了老年型社会,如老年人口比例达到7%的国家和年份分别为:法国1865年、英国1930年、瑞士1935年、美国1945年、日本1970年,与世界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比较,虽然中国人口老龄化起步较晚,但是发展的速度很快。计划生育政策加速了中国的人口转变进程,再加上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这使得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不仅仍保持世界人口大国的地位,还将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人均GDP较低,而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却与世界平均水平持平。因此,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和物质基础还比较薄弱。三、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一)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和劳动生产率的影响1.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劳动力资源的短缺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与贫穷落后无关,但这并不证明人口老龄化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一般而言,人口老龄化会造成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下降,从而导致劳动力短缺。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中国特色,因此研究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的影响时,必须进行有针对性地实证分析,否则容易犯主观片面性错误。劳动力是构成生产力的最基本要素,劳动力数量的多寡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的大小,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西欧和北欧一些国家,它们的人口老龄化是随着经济发展、生育率自然下降的过程产生的,因此,在其总和生育率达到更替水平时,人口自然增长率极低。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导致了劳动力短缺,并影响到经济健康发展。我国虽然已进入老年型社会,但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是在计划生育政策推动下产生的,即使总和生育率已低于更替水平,但由于人口规模大,处于生育年龄的人口多,人口增长速度仍然较快。同时,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现在正处于青壮年时期,因此,我国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不会出现劳动力短缺问题。到2050年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比例均将降至该预测期的最低点。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总抚养比开始不断上升,到2050年达到该预测期的峰值。因此,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和经济发展都将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国家需要及早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不足的挑战。2.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影响的计量,影响途径以及老年劳动力是否比其它年龄段劳动力具有较低的劳动生产率这三个问题,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得到了更为细致的研究。总结表示,人口老龄化可通过以下四条途径影响劳动生产率:第一,劳动力的年龄结构与劳动参与率。在人口因素之外,制度与宏观经济变量也可引起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变化。其中,不同的养老制度构成了对人们退休年龄和方式的不同刺激。对美国已婚退休老年人工作可能性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养老金收益与老年人劳动供给呈反向关系。然而,车冀等对青岛市养老金与老年劳动力供给行为的实证研究却发现,养老金与老年人劳动供给正相关。他们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有养老金的老年人拥有更多的工作机会,在劳动力市场上更有竞争力和延长工作可获得更多养老金的制度与结构因素。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与65岁及以上男性与女性老年人的劳动参与率进行的回归研究表明,劳动参与率与人均GDP存在反向关系。他们认为,贫困、缺乏市场机会、基本社会服务获取困难和社会网络缺乏迫使发展中国家老年人通过在低收入和危险的行业中就业来维持生活。第二,劳均资本存量。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劳均资本存量与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同向关系。通过对18个工业化国家的实证研究发现,成年人口增长率通过劳均资本存量对劳均GDP产生了微弱影响,并且两者之间为反向关系。第三,技术。美国两个学者在既得利益基础上证明了,人口老龄化不利于新技术采用,从而不利于生产率提高。他们的理由是,不同年龄段人口采纳新技术的成本不同,由于新技术产生收益具有时滞性,老年人在新技术收益产生前就已死去,但仍要承担采用新技术牺牲休闲的机会成本,所以对新技术采用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人口老龄化加大了持反对意见人口的比例,不利于技术进步。然而,有的学者认为出生率下降造成劳动力稀缺,诱导下一代人力资本投资增加。而技术进步依赖于雇员平均人力资本水平,更高的人力资本水平将导致更好的技术被采用。第四,商品与服务需求。在非贸易部门具有较高资本集约度和人口老龄化将引起需求从贸易部门转向非贸易部门的假设下,得到了人口老龄化将造成劳动生产率下降的结论,但当资本集约度相反或需求转移方向相反时,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作用也相反。我国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国家,这些年来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具有供应充足的劳动力生产的廉价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可是老龄化将会使这种优势弱化:一方面,老龄化导致了劳动力供给的下降。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多,根据供求关系原理,劳动力供给的下降将导致劳动力支付的报酬提高,劳动成本相应增加。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降低了劳动生产率。劳动密集型产业更注重从业人员的耐受力和适应性,劳动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也会随着退化,体力,脑力都处于衰退状态,不仅不能胜任现有的工作,而且年长的劳动者在企业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时,也不能尽快地接受新的技术,学会操作新的设备。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劳动生产率,直接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二)人口老龄化对消费、储蓄倾向及模式产生的影响人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不同年龄的人群,有不同的消费偏好,有不同的储蓄倾向。因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会引起社会消费与储蓄比例的波动,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按照生命周期理论,人口老龄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会使得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增加,储蓄倾向降低。这种转变的后果会产生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社会消费需求,包括用于老年人的公共支出将会增加,社会消费模式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二是个人和家庭储蓄减少。按照经济学理论观点,储蓄等于投资。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家庭和企业是资本积累的主要来源,因而,个人消费与储蓄倾向及模式的变化,会对生产基金的积累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在这段时期内,主要由于制度方面的原因,老年人口的消费倾向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而一旦这些因素得到改善,老年人口的消费需求将迅速增加,对我国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和消费政策都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三)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保障的影响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是社会保险制度。社会保险制度的核心是养老保险制度。推行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选择社会保障模式时,必须考虑到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用于老年人口的养老支出,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的收入水平的变动有密切关系,但与老年人口规模及比重的关系更密切。人口老龄化对我国正在健全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目前我国面临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四、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促进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一)充分开发和利用“银色人力资源”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
本文标题: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其对经济影响的研究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469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