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学生不良行为的预防和矫正
1学生不良行为的预防和矫正李存生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系一、学生不良行为的界定(一)学生不良行为的表述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特殊群体,其个人行为要受制于校规校纪、《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的制约;作为一个中国公民其行为要受制于中国法律、公民道德规范的约束;作为一个中国人其行为必然受到中华民族一些传统道德的限制,在人际交往中,其行为要受到来自自己的内心准则、家庭、朋友、所在的组织规则的直接束缚。可以这样说,人一生下来就生活在种种规则中,并在各种规则的约束下成长、成熟、成形,我们也是依据种种既定规则来判断学生行为中的轻者如迟到、早退,重者如抽烟、打架、斗殴、过早性行为等行为的良与不良。因此,我们认为,学生不良行为是指学生在个人及其环境、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相互作用过程中,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与相关法律法规、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规校纪相抵触的反社会反规则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二)学生不良行为的分类根据不良行为发生严重程度的不同来划分,学生不良行为可分为:严重不良行为、中度不良行为、轻度不良行为。1.严重不良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二)携带自制刀具,屡教不改;(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四)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等;(五)进行淫乱或者、卖淫活动;(六)多次偷窃;(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八)吸毒、注射毒品;(九)其它危害社会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发展延伸就是犯罪。2.中度不良行为中度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父母或其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一)旷课、夜宿;(二)携带管制刀具;(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五)偷窃、故意损坏财物;(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七)观看收听、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歌舞厅等场所;(九)其它严重违背社会的不良行为;(十)吸烟、酗酒。上述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是严重不良行为。3.轻度不良行为轻度不良行为是泛指与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众道德规范相背的一些行为以及心理障碍的总和。轻度不良行为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对其相关群体及其个人的危害上。这些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是中度不良行为。上述三种不良行为在时间上延续和空间上的拓展和转移,次数上重复和再现形成了不良行为习惯。因而预防了不良行为在时间上的延续,在空间上的拓展和转移,也就破坏了不良行为习惯养成的条件,不良行为习惯形成就成为不可能了。二、学生不良行为的成因2学生不良行为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而且是动态的。具体而言,包括内在环境因素和外在环境因素。(一)内在环境因素内在环境因素是遗传素质、婴幼期生理性疾病、青春其综合症、心理障碍等。1.先天遗传因素指学生在母胎期中毒、感染、药物放射,产伤缺氧引发精神发育障碍和怀孕期间母亲遭受强烈的精神创伤等。一般认为胎儿在最初这个月,对上述身心有害因素的不良影响最为敏感。其他如近亲结婚、高龄生育、父母潜在遗传缺陷等因素所致。2.婴幼儿期疾病因素由多动症、抽动症、行为问题学生、病态人格、癫痫脑外伤、脑水肿、脑肿瘤、脑炎、脑膜炎、高烧或产生严重身体疾病引致的脑功能损害等,势必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从而导致其后天不良行为的发生。3.青春其综合症的影响青年期综合症主要表现在:1、记忆力、思维力、回忆再现力下降,注意力涣散,上课听不进,思维迟钝,意识模糊,学习成绩下降;2、白天精神萎靡,上课易瞌睡,打哈欠,大脑昏沉。3、夜晚大脑兴奋,浮想联翩,难以入眠,乱梦纷纭,醒后大脑特别疲困,提不起精神;4、头昏头痛,眼窝黯黑,视力疲劳,心悸气短,腰酸腿困,疲乏无力,无精打采,消化不良,体力下降;5、心慌、胸闷、呼吸不畅、抵抗力下降、眼花、手足发凉、多汗、便秘、消瘦、脸色燥红或苍白;6、性冲动频繁,极易性幻想,形成不良性习惯,过度手淫难以克服;7、不良性习惯日久导致性神经由兴奋亢进转为疲劳抑制,性功能减退,导致男子频繁滑精遗精,女子白带增多;8、心理状态欠佳,忧虑抑郁,烦燥消极,性功能减退,敏感多疑,缺乏学习兴趣,生活冷漠,好动肝火;9、忧伤、恐惧、自暴、自弃、厌学、逃学、甚至自虐、自尽。4.心理障碍调查显示:在我国大城市中,约有17%到20%的学生存在各种类型的心理问题,主要分为攻击性行为、逆反心理和不合群现象。常见的表现有:友谊中的心理障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考试中的心理障碍;集体中的心理障碍;与家长关系的心理障碍;平常与人交际中表现的心理障碍;学生不良行为的产生形成,受动机、感觉、学习、信念和态度这四大心理因素影响。a.动机(Motivation)。当人的心理需要达到很强的紧张程度时,就会转化为动机,某种需要得到满足后,紧张状态才会得以消除。b.感觉(Sensation)。学生产生某种不良行为动机后,一般就会想方设法去施行这种行为,这些行为的实施还受感觉影响,人们通过看、听、嗅、触、味这五大感觉功能来接受外界信息,每个人对这五种感官发挥作用程度是不同的,而且不同学生对同一事物的评价也不尽相同,甚至相反。由于对事物评价不同,因此,他们所表现的行为也不尽相同。c.学习(Learning),也称后天经验,学生不良行为及习惯养成,并不是先天具备的,而是通过不断的学习获得一定的经验(体验),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的。这里学习是指由于经验的不断丰富而引起的学生行为的变化。这种理论认为一个人的学习是通过驱使力(某种需要)、刺激物、提示物、反应和强化这系列过程得到实现的。根据学习理论,我们要善于把一些不良刺激物和学生割裂开来,使用一些手段和技术,让学生不能获得有关提示物的信息,使学生多次失败后,减弱不良行为产生的动机。d.信念与态度(Faith&Attitude)。学生通过不良行为和学习形成一定的观念和态度,这又过来影响他的新的不良行为。这里信念是指一个人对某一事物的信任程度,而态度是指一个人对某一事物的认识程度,感情行为意向等。3(二)外在环境因素外在环境因素包括科学技术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教育因素。1.科学技术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是一个社会精神财富的结晶,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成长的人,形成特定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和价值观。a.民族文化。b.社会阶层。c.相关群体。d.家庭。3.教育自身因素a.教育改革b.学校行政作为从学校行政作为上看,部分学校没有根据教育形势和学生状况的变化,认真研究德育工作规律,寻求新时期德育工作新方法。组织管理机构上,虽然设立了校德育处(政教处)主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但忽视其他教师的全员参与,政教处事实上异化为类似于派出所、刑侦大队的作用,只管大案要案,因人力、时间有限,对学生身上的一些不良行为无暇顾及,造成了管理的空隙和漏洞。又由于学校规模、班级规模过大,师生间沟通的自觉性、积极性减弱。这样,教师不了解学生动态的基本情况,学生由于缺乏与教师的交流,其不良行为不易为教师发现觉察,致使学生的不良行为不能得到及时矫正。案例:“离家出走的学生”c.教师角度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教师没有注意自身形象和行为,学生的许多不良行为来自于教师;部分教师不清楚教师的义务和职责,只教书不育人,对学生的成绩的提高抓得很紧,忽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甚至纵容无视学生的不良行为的屡屡发生;教师的德育工作缺乏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缺乏做好学生工作的理论、方法、工具,找不准开展工作的切入口,不善于学习别人的工作经验,不主动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不开展对学生不良行为产生原因和对策的研究。教育中的几种关系:知识与道德的关系;智商与情商的关系;成人与成才的关系。教师角色的转变:示范者;帮助者;促进者案例:“人格的伟大:马季、季羡林”三、学生不良行为的预防(理论)要预防学生不良行为,必须从优化环境和提高素质上入手,以减弱或消除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环境条件,学习和掌握预防学生不良行为的技术,从而达到改良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之目的。(一)学校教育1.理论指导实践a.认真贯彻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大力提高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的出生素质,最大限度地减少其遗传因素而产生的问题学生的数量。b.普及科学育儿知识,提高公众医疗保健水平,尽可能地减少因婴儿疾病而产生的问题学生数量。c.加强和重视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教育特别是性知识教育,减轻青少年青春期综合症的发生。d.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针对当前中小学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促进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4e.增加健康教育内容包含生命教育、安全教育、挫折教育等“美国少年的精彩16秒”2.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a.细节决定成败:点亮一盏灯,比抱怨黑暗要好的多!b.儒家思想:“恕”、“惑”、“情”。c.有趣的计算:什么使生活变得100%完美?努力工作,知识,爱情,好运,这些通常我们非常看重的东西都不是最完满的,虽然它们非常重要,那么,究竟什么能使生活变得完满?金钱?领导力?性?...如果都不是的话,那么,什么能使生活变得100%圆满呢?什么能使得生活变得圆满?我们对待工作、生活的态度能够使我们的生活达到100%的圆满!3.发扬教师的优秀品质a.爱心与宽容:案例:“美丽的错误”b.赏识与信任:案例:“赏识教育”c.关怀与鼓励:案例:“教师的腰围”(二)社会教育1.强化角色意识“角色认同感”2.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处理好传统和现代的关系:如国学内容与现代教材内容的变革。3.公民教育的现代性民国时期,公民身份认同偏向于“国民”身份;新中国成立后,公民身份偏向于于“人民”身份;现代化国家里,公民教育的理念转向以公共伦理为中心,致力于培养具有主体性、权利性和公共性的公民。公民教育的基本内容为:什么是权利?公民有什么权利?公民为什么享有这些权利?怎样行使和维护公民的权利?什么是义务?公民有什么义务?公民为什么有这些义务?怎样承担公民的义务?(三)家庭教育1.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帮助孩子发展个性和实现自我2.家长的价值取向理解儿童;指导儿童;解放儿童。3.确立平民教育的价值取向陶行知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要求以平常心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不要求出人头地,而要为社会尽自己的责任。四、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实践)一名学生要想不发生一种不良行为,或没有一点不良习惯,客观上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在预防无效的情况下,如何矫正已产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或已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就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行为矫正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对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进行干预,以减少这些不良行为发生的概率。我们这里所说的矫正方法主要是针对非病理性原因造成的不良行为。因生理原因导致的不良行为只能求助于医疗手段。5学生不良行为矫正的方法很多,常见的行为矫正方法有:自我学习法、心理治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系统脱敏法、放松法、行为契约法、消退法、反应代价法、刺激控制技术法等(一)自我学习法包括模仿学习和角色扮演。人是主观能动的人,人的行为既不是单纯地取决于他的内部因素,也不是单纯地取决于客观环境,人所具有的、独特的认知过程,积极地参与着行为模式的形成,甚至还参与着人格的形成和保持。青少年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知能力和独立意识,可以通过对榜样的观察去思考外部事物,预见行为后果,另外,他们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强化(自我奖赏或批判),不一定依靠外部强化。因此,给学生树立榜样,并给他们创造一个学习的环境,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取长补短,模仿他人的优点并学习他人的优点以改正自己的缺点就是模仿学习的含义所在,模仿是学习的基础。先哲孔子说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也是这个道理。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在一个时期内把自己当成
本文标题:学生不良行为的预防和矫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482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