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知识重点
1科目二简答题重要考点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3.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4.简述教学的文化功能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2)教育的文化选择、批判功能;3)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4)教育的文化更新、创造功能5.为什么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6.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主导作用的表现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7.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1)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3)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28.一个国家学制建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1)生产力发展水平。一个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这个社会的科学水平,制约着这个社会的学制发展情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经济制度制约着学制在专业设置、入学条件和教育目的等方面的确立。3)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成长经历不同的年龄阶段,每一阶段各有其年龄特征,在确立学制时必须适应这种特征。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参照国外学制经验。建立学制时,要吸收原有学制中有用的部分,适合自己的民族传统和文化传统,同时也要参照和吸收外国学制中有益的经验。9.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教师的教学目标10.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1.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3)人们的教育思想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12.简述美育对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意义1)美育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学生对客观现实的认识。2)美育能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3)美育能促进体育,具有健身怡情的作用。4)美育能促进劳动教育,使学生能体验劳动创造带来的喜悦。第二章中学课程13.简述活动课程的特点1)从儿童的需要、兴趣和个性出发设计课程2)以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序为中心编制课程3)主张儿童在活动中探索、尝试错误,学到方法。14.简述学科中心论的主要观点1)学校课程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2)学校教学以分科教学为核心;3)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34)知识是课程的核心。15.简述课程内容的三种表现形式1)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其基本内容包括基本内容包括: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2)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3)教材(教科书)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16.简述课程计划的含义和内容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其中,教学科目的设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内容。17.课程标准的含义及作用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其核心部分是课程目标。课程标准的作用: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18.教科书编写的原则1)要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2)要强调内容的基础性;3)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显示水平和教育现状,注意基本教材的实用性;4)要合理体现各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顺序;5)要兼顾教材之间的衔接,注重联系性19.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420.简述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领域1)研究性学习;2)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3)劳动与技术教育;4)信息技术教育第三章中学教学21.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3)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4)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22.教学过程特殊性的具体表现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具体表现为:1)认识的间接性2)认识的交往性3)认识的教育性4)有领导的认识23.简述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的辩证关系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传授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智力发展是传授知识的重要条件;3)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能够相互转化。24.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发展性规律)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双边性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育性规律)25.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26.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一是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三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钻研教材,要学习学科课程标准、钻研教科书和阅读有关参考资料。了解学生要全面,还要了解学生的个体情况。设计教法要考虑教学方法、学生的学法等方面。二是备课要写好三种计划:学年(或学期)教学计划、课题或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即5教案)。27.上好课的具体要求(1)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结构合理(5)语言艺术(6)气氛热烈(7)板书有序(8)态度从容28.课外作业布置的要求(1)内容符合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和深度,有助于学生对“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发展其智能。(2)分量适宜,难易适度。(3)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力求理论联系实际。29.简述学校教学工作(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30.教学原则有哪些?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巩固性原则4)循序渐进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7)科学性与教育性(思想性)相结合原则8)量力性原则31.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贯彻要求有:(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教师的讲授应抓重点、难点、关键。(3)设置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63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贯彻要求有:(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33.简述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是指既要把现代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又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整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贯彻要求有:1)要确保教学的科学性;2)要深入发掘教材和教学情境中蕴含的教育性因素,自觉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3)要把这些教育性因素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4)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34.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1)考虑教学方法本身的特点和功能,灵活选择,综合运用。(2)依据学科特点和学习内容选择教学方法。(3)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4)依据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5)依据现有的教学媒体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35.班级授课制优缺点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缺点:(1)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作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2)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动手机会少,不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3)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强调的是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4)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36.简述短时记忆的特点1)时间很短,不会超过一分钟;2)容量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3)意识清晰;4)操作性强;5)易受干扰。737.影响遗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学习材料的性质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4)识记的方法5)时间因素6)识记者的态度、情绪和动机38.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范围(注意的广度)是指瞬间被人的意识把握的客体的数目。(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力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同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状态是注意的分散,又可称“分心”。(3)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4)注意的转移是指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一事物转移到另一事物上去。39.简述如何有效的组织复习1)复习要及时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做到分散与集中相结合4)反复阅读与试图会议相结合5)复习方法要多样化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40.知觉的特性1.选择性2.整体性3.理解性4.恒常性41.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材料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4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43.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1)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8(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44.简述动作技能培养的途径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地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45.学生学习的特点(1)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的。(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进行的。(3)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4)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5)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
本文标题: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知识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492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