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L/O/G/O2013年8月环境保护概论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生态学基础第三章可持续发展战略第四章环境保护与资源保护第五章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第六章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第七章水污染及其防治第八章土壤污染及其防治第九章环境噪声及其控制第十章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和利用第十一章其他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第十二章环境质量评价第十三章环境管理第十四章环境经济第十五章环境法第十六章环境标准第十七章环境监测目录第一节环境概论作用于人类这一客体的所有外界事物,即对人类来说,环境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星际环境1、什么是环境?第二节环境问题1、什么是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2、环境问题的由来和发展从人类诞生开始就存在着人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就出现了环境问题。从古至今,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也在发展变化。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环境问题萌芽阶段(工业革命以前)环境问题的发展恶化阶段(工业革命以后至20世纪50年代前)环境问题的第一次高潮(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以前)环境问题的第二次高潮(20世纪80年代以后)3、环境问题的分类:原生环境问题:是由自然演变和自然灾害引起,也叫第一环境问题。比如:地震、洪涝、干旱、台风区域自然环境质量恶劣所引起的地方病等都属于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等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比如:工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乱砍滥伐引起的森林植被的破坏;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等都属于次生环境问题。4、环境污染:人类在开发和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创造新的生存环境的同时,又将生产、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排入环境,使得环境质量下降和恶化,当这些污染物数量骤增到一定程度,超过了环境的净化能力,就会使环境的结构或状态发生变化,危害人体健康,影响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这种现象称环境污染。5、环境污染的分类: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海洋污染。按造成环境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电磁波)、固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富山事件(骨痛病)镉(1931-1975)米糠油事件多氯联苯(1968)四日事件(哮喘病)SO2,粉尘,重金属(1955)水俣事件甲基汞(1953-1961)伦敦烟雾事件烟尘及SO2(1952)多诺拉烟雾事件烟尘及SO2(1948)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1943)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烟尘及SO2(1930)塞维索化学污染事件二恶英(1976)三里岛核电站泄露事故放射性物质(1979)墨西哥液化气爆炸(1984)博帕尔农药泄露事件甲基异氰酸酯(1984)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事故放射性物质(1986)莱茵河污染事件硫、磷、汞(1986)巴西放射性污染事件放射性物质(1987)海湾战争灾难放射性物质(1991)1、影响范围变大2、危害后果加重3、污染来源变得复杂4、突发性事件增多环境公害事件的主要特征:习题:1、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A.人口激增B.城市化进程C.工业发展D.资源消耗2、造成次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A.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B.对自然环境过度排放污染物C.破坏自然生态系统D.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平衡3、环境污染按污染产生的来源分为哪几类?A.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水污染等B.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C.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生活污染等D.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生活污染等4、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A.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白色污染、土壤污染B.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污染、土壤污染C.大气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D.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白色污染、土壤污染5、造成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是什么?A.烟尘和二氧化碳B.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C.烟尘和二氧化硫D.烟尘和氮氧化物6、环境公害事件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A.影响范围大B.有公害疾病出现C.大量人员伤亡D.形成时间较长E.影响时间长1、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彼此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自然整体,并且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3、生态系统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2、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可以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成分指各种环境要素,包括:温度、光照、大气、水、土壤、气候、各种矿物质和非生物成分的有机质等。5、判断生态平衡失调有两个标志:第一,结构标志。生态平衡失调首先表现在结构上,一方面是结构缺损,即生态系统的某一个组分成分消失;另一方面是结构变化,即生态系统的组成组分内部发生了变化。第二,功能标志。生态平衡失调表现在功能上,一方面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受阻;另一方面是物质循环中断。4、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协调,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结构和功能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最初的稳定状态,这种状态称为生态平衡。6、生态学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一)环境质量的生物监测及生物评价利用生物对环境中污染物质的反应,来判断污染物质的种类与污染程度。(二)利用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消除环境污染(三)制定生态规划方案(四)发展生态农业(五)发展生态工业习题:1、下面不属于生态系统功能的是?A.能量流动B.物质循环C.生态演替D.信息传递2、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整生态系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A.城市内物种的比例严重失调B.物质流和能量流强度大C.分解者进行异地分解D.人工因素占主导地位3、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A.结构上的标志B.功能上的标志1、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的背景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共有179个国家的首脑或高级官员与会,会上通过了《21世纪议程》这一指导人类未来行为的全球性纲领。2、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具体中国来讲,是指在现代化建设中,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第一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3、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可持续发展”的实际意义是,人们希望寻找到一条能使人口、经济、社会、环境、资源长期相互协调的发展之路。它既能促进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又能满足人类对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欲望;在保护好环境使其不超过地球的承载能力的情况下,又能保证对后代人的需求不构成危害。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持续、生态持续和社会持续三方面内容,其中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重要保证条件,社会持续是发展的目的。第二节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1、清洁生产的概念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2、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作为预防性的环境管理策略,已被世界各国公认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手段和工具,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本途径,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引导下的一场新的工业革命,是21世纪工业生产发展的主要方向,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基本模式和现代工业文明的重要标志。第三节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1、循环经济的概念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运行。2、循环经济的原则发展循环经济必须遵循三大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每一原则对循环经济的成功实施都是必不可少的。第四节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1、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是一种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它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低三高)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2、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一)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解决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内在要求(二)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积极应对国际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三)发展低碳经济能够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塑造新的国家竞争优势(四)应尽早安排、部署和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习题:习题:1、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是:_______A.社会可持续发展B.经济可持续发展C.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D.人工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清洁生产的内容包括:_______幻灯片25A.清洁的环境B.清洁的能源C.清洁的产品D.清洁的生产过程3、发展循环经济必须遵循三大原则:_______A.减量化B.资源化C.再利用D.无害化清洁的能源:利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清洁的生产过程:采用无废、少废的生产工艺技术和高效生产设备,尽量少用、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和有毒有害中间产品,实施科学的生产管理。清洁的产品:产品应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和寿命,产品本身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不产生或少产生不良影响和危害,产品失去使用功能后,应便于回收、再生和复用。第一节概述1、大气圈结构:•非均质层(气体组成随高度变化有很大改变)•均质层(气体组成随高度变化无改变)暖层(800km)中间层(85km)平流层(55km)对流层(12km)大气的组成第二节大气污染源及其污染物发生机制1、大气污染:即指空气中含有一种或多种污染物,其存在的量、性质及时间会伤害到人类、植物及动物的生命,损害财物,或干扰舒适的生活环境,此类现象称为大气污染。2、大气污染物: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人或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3、大气污染物的分类:按其存在状态分: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气体状态污染物。幻灯片31按其形成过程分: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幻灯片33气溶胶状态污染物:系指固体、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的悬浮体。其粒径约为0.002—100μm的液滴或固态粒子。按粒子的粒径大小可分为:总悬浮颗粒物(小于100μm)飘尘(小于10μm)降尘(大于10μm)按气溶胶的来源和物理性质可分为:粉尘(1~200μm)烟(小于1μm)黑烟(0.05~1μm)雾(小于100μm)气体状态污染物:简称气态污染物,是以分子状态存在的污染物,大部分为无机气体。常见的有五大类:以SO2为主的含硫化合物以NO和NO2为主的含氮化合物COX碳氢化合物卤素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如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颗粒物等。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还强。最常见的二次污染物如硫酸及硫酸盐气溶胶、硝酸及硝酸盐气溶胶、臭氧、光化学氧化剂Ox等。4、几种大气污染现象①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温室效应的形成:由于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引起大气逆辐射加剧,使得大气层吸热容易、散热难,造成气温升高。②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水、冰、雪、雹、露等大气降水。酸雨的形成过程:(1)水蒸汽冷凝在含有硫酸盐、硝酸盐等的凝结核上;(2)形成云雾时,SO2、NOX、CO2等被水滴吸收;(3)气溶胶颗粒物质和水滴在云雾形成过程中互相碰撞、聚凝并与雨滴结合在一起;(4)降水时空气中一
本文标题:环境保护概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506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