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我国高校公共关系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我国高校公共关系研究姓名:芦文慧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高等教育学指导教师:唐玉光20070401我国高校公共关系研究作者:芦文慧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胡碧芳对高等院校公共关系的分析-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3,19(2)美国公关专家斯科特@卡特李普认为,公众是决定组织成败的关键.高校公共关系是高等院校与相关公众之间结成的互利合作关系,教职员工、学生、政府、新闻媒介、学生家长等是高校公关的主要公众,他们的信任、支持和合作是高校长远发展的根本所在.2.期刊论文韩俊.王桂华高等院校参与社区护理建设的可行性研究-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0)在2004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我国政府明确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列为卫生工作重点.但由于种种原因,社区护理服务还远远没有得到公众的认可.3.学位论文黄磊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组织形象现状调查与研究2008高校已经成为我国人才培养和科学成果生产的主阵地,高校办学的兴衰成败,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未来人才的质量。由于g具有校区地域广阔、师生人数众多、学科门类相对齐全等特点,我国很多高校设置学院作为学校领导下的一级行政管理实体。学院作为行政实体的出现,不仅承担起了代替学校成为管理中心,同时还肩负起提高师生凝聚力、打造优秀品牌吸引良好生源、加强相关学科建设、提高科研能力等重任,但是在很多高校中,学院的功能、权限和效能并没有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学院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也因此受到限制。在谈及高校中的学院应该如何发展的时候,普遍的观点认为学院的高知名度和高竞争力主要依托于所在高校的良好形象,以及学院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质量。在21世纪,形象成了决定一个组织在激烈的竞争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性因素。高校中的学院所面临的激烈竞争的局面,都外显的表现为学院形象的竞争。因此,高校中的学院应该注重自身的形象塑造,并以此赢得竞争优势,获得最大经济、社会效益。本研究试从形象学的角度讨论如何使高校中的学院发挥出真正的效用和功能,并选择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作为研究实例,有关研究结果如下:(1)本研究学认为要对学院组织形象进行探讨,应该从三个维度进行,即主体、客体、主客体关系。每个维度下又包含六个主要的构成要素,分别是价值观念、文化氛围、管理制度、关系规范、环境要素、视觉要素。(2)根据高校中学院组织形象理论构想编制出《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组织形象调查问卷》,经过项目分析、信度检验和效度检验,各项指标均表明该问卷适合作为学院组织形象的评价工具。(3)从主体维度即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内部师生员工的角度米看,他们对本院形象的评价不存在性别上的差异,但是在年龄、学历、在校时间、职业的评价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总体来说是26-30岁年龄阶段的内部公众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的内部公众;学历越高,对本院评价越高;在校时间越长,对本院评价越好;教职工的评价显著高于学生的评价。(4)从客体维度即外院师生员工对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组织形象的评价来看,外部公众的评价不存在性别上的显著差异,但在年龄、学历、在校时间、学科、职业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5)从主客体关系维度对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组织形象评价的结果可以看出,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组织形象整体水平一般,在最适合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组织形象宣传的方式选择上,内部公众与外部公众选择不一致,对于该学院六个构成要素及总体形象的评价,内部公众显著高于外部公众。(6)对于提升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组织形象的策略,本研究从主体、客体、主客体关系三个维度及六个构成要素出发,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对学院组织形象进行理论和实证的研究,丰富了高校形象研究领域的相关内容,同时也是对学院组织形象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把学院组织形象划分为主体、客体和主客体关系三个维度,并从企业识别系统(CI)中衍生出学院组织形象的六个构成要素,既是对以往研究成果的整理与概括,更是以后新研究的起点。4.期刊论文程荃.利奕成略论高等院校的危机公关-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1)高校公共关系是高校为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完成和实现学校工作的奋斗目标,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实践活动中与学校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5.学位论文吴朝彦高校信息中心形象调查分析——以西南大学为例2008形象是21世纪社会组织建设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当前,无论是具有竞争性的企业还是非盈利组织,都越来越注重形象。与此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技术的运用、组织的网络形象塑造已经成为社会组织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高校信息中心是负责高校数字化校园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为校园网络运行提供安全、可靠、高速、稳定的技术保障;为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便捷、稳定的网络环境和内容丰富的网络信息服务的组织机构。高校信息中心的形象包括了校园网络运行是否良好、信息中心服务是否到位等因素。因此,信息中心形象是否良好关系着高校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否优良,关系着教学和管理水平是否先进,更关系着培养的人才是否适应时代要求。对高校的信息中心形象进行建设与管理,是当代高校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以西南大学为例,探讨高校信息中心形象的现状和提升策略。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结合以西南大学为代表的高校信息中心服务特点和网络特点后,形成高校信息中心形象结构模型,并采用自编的《西南大学信息中心形象调查》问卷,对西南大学700名公众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596份,得出西南大学网络中心形象现状及特点。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西南大学信息中心形象是一个多维度、多要素的有机系统,可以从主体、客体、主客体关系三个维度进行界定,每个维度皆由“网络运行”、“网络维护”、“网络运营理念”、“网络服务理念”、“网络服务态度”、“网站设计”六个要素构成。(2)根据西南大学信息中心形象编制的《西南大学信息中心形象调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内容效度、构念效度等指标均符合标准,该问卷可以作为测试西南大学信息中心形象的工具。(3)总地来看,西南大学信息中心形象处于一般水平。主体维度的信息中心公众对西南大学信息中心形象的评价较好,处于中上水平,不存在性别、年龄、学历上的显著差异。(4)从客体维度即高校师生和教职员工来看,外部公众对西南大学信息中心形象评价不存在性别、学科方面的显著差异,但是在年龄、学历、职业上的评价显著差异。(5)西南大学信息中心形象总体评价一般,需要通过一定的策略提升信息中心形象。经过调查和探讨,主体维度的提升策略包括:加大网络建设投入、培养信息中心形象塑造意识、改变服务观念、规范服务行为、提高网站设计效果等,客体维度的网络形象建设包括:强化对专科、本科学生的服务理念、提高对文科学生的服务水平、提升对低年级学生的服务、强化对教师网络服务等措施,主客体关系维度的网络形象提高措施主要是加强内外公众沟通、加大宣传网络知识力度等。本文从主体、客体和主客体关系三个维度对信息中心形象进行研究,是以网络为载体的信息中心形象研究的一个全新视角,对信息中心形象维度的划分也可以为将来研究信息中心形象、组织的网络形象的课题提供一些参考,另外本文运用实证调查的方法对西南大学信息中心形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丰富了组织形象研究的实证内容,更为以网络为载体的组织形象的量化研究进行了一次尝试。6.期刊论文塞拉尼斯南京基地迎来首个公众开放日-国外塑料2009,27(7)全球化工企业塞拉尼斯6月18日在其位于南京化工园区的一体化化工基地举行了基地运营以来的首个公众开放日活动.来自南京高等院校的师生、行业伙伴、行业协会、化工园区代表及北京、上海和南京三地的媒体受邀参与了此次活动.7.学位论文龙艺重庆市高校财会人员形象调查研究2007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形象的价值。作为人才资源最为集中的高校,对形象建设的重视也日益明显。但是,高校财会人员形象作为高校整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却并没有受到普遍重视。不仅理论研究匮乏,实际操作也不尽如人意。财会人员长期形成的保守、刻板、缺乏灵活性等负面形象还没有彻底改变。本文在借鉴大量相关形象研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高校财会工作的实际,初次构建了高校财会人员形象维度,并分别设计了针对高校财会人员以及外部公众的调查问卷;据此在重庆市高校进行了抽样调查,在取得了比较真实可靠的重庆高校财会人员形象现状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统计软件进行了较为系统和理性的分析;并提出了提升高校财会人员形象的若干建议。全文共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问题背景。简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第二部分:文献综述。介绍了相关学者对形象、企业财务形象、财会人员形象、高校财会人员形象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当前在高校财会人员形象研究方面的不足,构建了高校财会人员的形象维度,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向,分析了本研究的理论和现实价值。第三部分:外部公众对重庆市高校财会人员形象的评价研究。该部分详细介绍了此项研究的目的、方法、对象、材料、程序,并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和讨论。第四部分:重庆市高校财会人员对自我形象的评价研究。此部分采取了与第三部分相同的模式,对高校财会人员自我形象评价进行了分析研究。第五部分:研究结论。综合第三、四部分的调查,得出高校财会人员的形象总体较好、内部公众对高校财会人员形象的整体评价相对较低、高校财会人员的形象还有待提高等研究结论。第六部分:提出了提升高校财会人员形象的若干建议:即加强宣传,提高形象意识;加强学习,丰富知识,提高技能,增强能力;树立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完善人格特征;遵行职业道德:规范职业礼仪。第七部分:分析了本研究的创新、不足及以后研究的方向。本研究借助于具有良好信效度的自编问卷,从5个维度对重庆市高校财会人员形象进行了实证调查与研究,为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提供了一个新颖的视觉;不仅丰富了研究财会人员的领域和内容,而且为相关人员形象的量化研究进行了一次有意的探索与尝试。8.期刊论文任增森.RenZengsen高等院校高素质档案队伍建设研究-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09,(1)高等院校的档案作为信息的资源库已被社会公众认知,而一支高素质的档案管理队伍是档案信息得以有效利用的保障.本文通过对高校档案管理队伍现状的分析,并从领导重视、激励机制及培训学习等方面对提高高校档案队伍的建设进行了探讨.9.学位论文金光中国与蒙古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结构比较研究2006在政府改革政策的引导下,中国与蒙古两国的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本论文就这些变化做以比较分析。本论文关注的焦点是中蒙两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改革中最显著的、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两个特征。描述并比较两国高等教育管理政策的改变对两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作用,是本项研究的首要目的。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在于,立足于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的确凿的数据与新型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对两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的结构和实践加以比较分析。相信本论文所提出的一些观点对高等院校的管理者在改善管理的过程中是有应用价值的。在论文的第一部分,探究了知识社会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与走向,分析了市场经济环境中,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此外,这部分还探讨了几种基本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应用。论文的第二部分对中蒙两国高等教育的系统层面与各个高等院校层面的现行的管理结构与管理模式加以比较,在比较研究中涉及到了政府与学校关系的各个方面。论文总结了在院校层面上的高等教育管理所积累的经验。在两国社会经济与政治大背景下,两国的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及其结构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是本部分的核心内容。本论文在结论部分呈现了本研究的成果。中蒙两国高等教育管理的主要变化及比较视野:1、通过灵活的管理结构实现各高等教育机构的管理分权化;2、以市场为导向的整体规划与发展;3、对公众与高等教育服务的消费者承担更多的责任;4、财政来源的多元化。中蒙两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所发生的转变很大程度上是由两国经济环境的变化与政府职能的转变引发的。尽管两国在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如政治结构、社会文化、历史传统和经济发展水平等,但是,两国政府不约而同地把高等教育视为推
本文标题:我国高校公共关系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540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