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公平的价格以住房保障为例
公平的价格:以住房保障为例作者:王伟,吴松年,WANGWei,WUSong-nian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上海,200433刊名:财贸研究英文刊名:FINANCEANDTRADERESEARCH年,卷(期):2010,21(1)被引用次数:0次参考文献(10条)1.ARNOTTR.BRAIDRAfilteringmodelwithsteady-statehousing19972.BLAUJ.ABRAMOVITZMThedynamicsofsocialwelfarepolicy20073.KUZNETSSEconomicdevelopmentandincomeinequality19554.MULLINSD.MURIEAHousingpolicyintheUK20065.SCHWARTZAFHousingpolicyintheUnitedStates:anintroduction20066.SWEENEYJLAcommodityhierarchymodeloftherentalhousingmarket19747.WEICHERJ.THIBODEAUTFilteringandhousingmarkets:anempiricalanalysis19888.住宅协会法9.优惠券使低收人家庭可以获得私人市场上的住房,与以项目为基础的补贴相比,优惠券并不贵而且可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选择住宅区和房屋.优惠券虽然在1937年关于公共住房法案的讨论中被首次提出,但是直到70年代才成为美围住房政策的一部分.围绕住房优惠券有很多争论.支持的人认为优惠券比起以项目为基础的补贴具有更大的成本效应.给接受者更多的选择空间;而反对者则认为优惠券给当地住房市场带来了通胀的压力.也未能提供质量良好的住房10.1913年以来美国住房保障的财税激励(项目)--参见Blau(2007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陈华.刘国栋.ChenHua.LiuGuodong基于公平的住房保障制度建构:全球视角与中国的选择-学习论坛2007,23(7)住房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为低收入者提供住房是住房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以经济适用房制度、廉租房制度、住房公积金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住房保障制度,但在制度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缺陷.借鉴国外住房保障制度的经验,中国住房保障相关制度安排包括:扩大筹资渠道、增加有效供给,加强审核监督,提高保障住房的供给效率,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住房制度保障.2.学位论文郭玉坤中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研究2006随着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机制在优化住房资源配置和提高住房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己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但是,由于市场失灵问题的存在,中低收入家庭在居住方面往往表现为支付能力不足,仅靠其自身的力量难以解决基本居住问题。特别是近几年城镇商品房价格的快速上涨,使得住房价格已远远超出了中低收入居民的正常经济承受能力,要解决这部分居民的居住问题,政府必须建立和实施住房保障制度。实行住房制度改革以来,为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特别是解决中低收入居民的居住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住房公积金政策共同构成了我国目前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这三项政策在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这三项住房保障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均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使得现有住房保障制度的实施效果很不明显,难以令人满意。这要求我们对现行城镇住房保障制度进行全方位的思考,根据我国城镇社会经济和住房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一个更为科学、合理、高效、公平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以更好地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目前,城镇居民的住房保障问题引起了我国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重视,但研究多集中在如何对现有住房保障制度进行改革方面,对城镇住房保障制度进行深入系统研究,探索全新住房保障模式的成果很少。本论文运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建立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本论文主要的研究目的,就是通过研究国内外住房保障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对不同住房保障方式进行经济效应比较分析,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在住房保障政策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变迁,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以满足住房困难的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对住房的需求,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为政府住房保障制度的建立和政策完善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构建住房保障制度设计的理论基础。指出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构建应以住房的商品性和福利性理论、共同富裕理论、社会保障理论、公平分配理论、垂直公平和水平公平理论、住房过滤理论以及住房梯度消费理论等理论为指导。2.对各类住房保障措施的经济效果进行分析。通过对各类住房保障措施(公共住房、租金补贴、建房补贴、购房补贴、租金管制等)的对比分析,指出住房需求补贴方式比住房供给补贴方式更有效率,更能满足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需求。3.对住房保障制度发展的国际经验进行研究。通过对发达国家或地区住房保障发展的实践进行研究,得出住房保障制度的产生是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任何国家或政府都必须采取措施帮助中低收入居民解决住房问题,这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在住房短缺严重、居民居住条件恶劣的情况下,政府往往通过直接兴建公共住房的方式保障中低收入居民的居住需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住房供求关系的改善和居民住房情况的变化,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住房保障制度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完善,其发展演变趋势为:直接干预向间接干预转变、住房补贴向房租补贴转变、住房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多种保障方式并行等。4.具体分析我国现行住房保障制度的运行效果。廉租房制度、经济适用房制度和住房公积金制度在解决我国城镇居民住房困难、提高居民居住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三项制度的设计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廉租房制度存在保障面小、保障成本高、退出难等问题,经济适用房制度存在保障范围过宽、价格过高、建设量小、政府调控成本高等问题,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则是覆盖面窄、资金使用率低、功能单一等。要想提高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效率,更好地保障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居住需求,必须对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进行全新的设计。5.对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创新个案进行分析。近几年,针对现有住房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各地纷纷对之进行改革,涌现出了很多创新措施。如宁波市的“限价商品房”政策、日照市的经济适用房“货币直补”政策、扬州市的“解困定销房”政策等。本文对这些创新政策进行了分析,指出这些政策大多是现有政策的翻版,依然难以摆脱现有政策的固有局限。6.明确界定城镇住房保障制度设计的目标和原则。住房保障制度设计的目标是:建立健全城镇住房保障制度,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问题,分层次地逐步实现“居者有其屋”,最大程度地满足居民的居住需要,使每一户城镇居民家庭都能享有一套面积和环境适宜的住房。构建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应坚持政治可行性原则、行政可行性原则、经济可行性原则、保障水平刚性原则、适度保障和水平协调原则、市场主导原则、社会公平原则、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以及动态调整原则。7.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方案的设计。方案包括住房保障对象的识别、保障水平的确定以及保障方式的选择。通过国际经验的借鉴,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本论文主要依据住房消费收入比、房价收入比等指标,采用统计分组法与倒推法相结合的方法来识别住房保障对象,得出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保障对象涵盖城镇居民中的最低收入户、低收入户和中等偏下收入户,住房保障程度为40%,其他60%的城镇居民的住房问题需要通过市场解决。本论文还确定了住房保障家庭住房消费收入比例:双困户为5%、困难户为15%、最低收入户为20%、低收入户为25%、中等偏下收入户为30%。为使住房保障制度更加简洁、更易于实际操作,在制定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住房面积标准时,本论文选择按人均住房面积确定住房困难标准。结合我国住房发展实际情况和相关政策的规定,本论文确定了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最低面积标准为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0平方米。按照分步实施的战略,确定了各步住房补贴的面积标准,并给出了住房保障面积标准的4个方案。方案1、2是以人均使用面积10平方米为第一步住房补贴面积标准,此后逐步增加1平方米;方案3、4是以人均使用面积7平方米为第一步住房补贴面积标准,此后逐步增加2平方米。本论文提出在我国新型城镇住房保障制度设计中,住房保障方式应以“人头”补贴为主,具体可细分为购房补贴和租金补贴。对最低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政府应采用租金补贴方式;对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政府可采用租金补贴也可采用购房补贴方式,具体可由被保障家庭自由选择。政府发放的补贴金额等于申请户所租(所买)标准面积住房的房租(房款)减去申请户自己应负担的部分,本论文根据补贴对象有无收入、有无住房四种情况分别给出了住房补贴金额的计算公式。8.建立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实施模型。住房保障制度的实施可分为六步走:第一步,划分城镇居民家庭收入水平线(七分法);第二步,识别住房保障对象;第三步,确定住房保障面积标准;第四步,确定住房保障方式;第五步,计算、发放住房补贴;第六步,评估住房保障制度的实施效果。本论文还提出了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管理运行机制和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实施的有关政策建议。本论文包含以下创新之处:第一,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总体理论分析框架。首先根据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指标确定住房保障对象;然后根据居民实际生活需要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确定保障型住房的面积标准;最后,计算住房补贴的具体数额。第二,提出建立住房保障制度应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作为国民收入的二次分配,住房保障应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第三,提出用租房补贴代替廉租房、用购房补贴替代经济适用房,将租房补贴和购房补贴有机结合,建立了住房补贴的“反向递减”补贴机制,达到了“收入越高,补贴越少”的垂直公平目标,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第四,指出就全国城镇平均水平而言,按收入七分法,住房保障对象包括最低收入者(10%)、低收入者(10%)和中等偏下收入者(20%)。其中,最低收入者和低收入者以房租补贴方式解决住房问题,中等偏下收入者可在购房补贴和租房补贴中自由选择,并对住房保障范围划分的科学性进行了反复论证。第五,建立了住房补贴额计算模型。按住房补贴对象有无收入、原先有无住房四种情况,分别建立住房补贴额计算模型。第六,建立了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实施模型。该模型具有普遍适用性,各地可依照此模型设计出适合本地实际的住房保障制度。3.期刊论文梁绍连.杜德斌.LIANGShao-Lian.DUDe-bin我国住房保障政策公平性的缺失-城市问题2007,(11)研究了我国住房保障政策的公平性问题.认为目前实施的住房保障政策存在政策覆盖面公平性缺失、政策目标对象偏离和扩大贫富差距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从政策设计、住房建设、资格审核和住房管理等方面对公平性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保障公平的政策建议.4.学位论文李辉婕我国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制度研究2009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是中国人自远古时代就有的想法,安居乐业最主要的就是住所,宅者,人之本,人以宅为家,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只有有了住宅依托,人才能谈得上立,才能拥有家庭的幸福生活。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住房已成为事关国计民生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持续深入,以及房地产业不断发展,市场机制已经开始在优化住房资源配置和提高住房资源的配置效率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但是同时我们也面临严峻的现实,大量中低收入家庭面临着住房支付能力不足的困难。在社会转型与城市房屋价居高不下大背景下,如何改善城市中低收入人群的居住条件,已经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为缓解城
本文标题:公平的价格以住房保障为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552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