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第六章公共关系的人际交往策略
第六章公共关系的人际交往策略主讲教师:黄璐holly318@163.com1第一节人际交往的理论基础一、人际交往的涵义(一)、广义涵义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具体地讲就是人与人相互提供产品或服务。从表面上看,人际交往活动在形式上是复杂多样的,在时间上是随机发生的,在内容上时零碎繁琐的,在对象上时瞬息多变的,似乎不存在任何确定性和规律性。事实上,人际交往是商品交换的广义形式,它同商品交换一样遵循着“等价”的基本原则,而这个“等价”原则一方面需要借助于社会的各种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外部约束力来维护,另一方面需要借助个人的情感和意志所产生的内部引导力来维护。3第一节人际交往的理论基础一、人际交往的涵义(一)、广义涵义对广义概念的几点说明:1、人际交往的主体是广义的,包括个人、集体与国家,因此人际交往包括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等具体形式。2、人际交往的内容是广义的,包括商品交换、思想交流、劳动服务、互助合作、劳动与娱乐等。3、人际交往的主体是广义的,包括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朋友关系、亲戚关系等。3第一节人际交往的理论基础一、人际交往的涵义(一)、广义涵义对广义概念的几点说明:4、人际交往的领域是广义的,包括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等。5、人际交往的等价方式是广义的,包括正值等价与负值等价,即对方如果使自己遭受了价值损失,自己将会设法使对方遭受同样程度的价值损失。4第一节人际交往的理论基础一、人际交往的涵义(二)、狭义涵义人际交往是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目标,借助人际沟通渠道与公众相互交流信息、态度、情感、价值观和思想的过程。5第一节人际交往的理论基础二、人际交往的客观动机和根本原则1、人际交往的客观动机人与人进行交往时,双方都希望自己得到的使用价值大于付出的使用价值。6第一节人际交往的理论基础二、人际交往的客观动机和根本原则2、人际交往的根本原则人际交往总是以双方的成本价值为基础,实现等价交换。7第一节人际交往的理论基础三、人际交往活动的特点1、交往对象的广泛性与多样性72、交往内容的模糊性和多变性3、交往程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4、交往时间的异步性与持久性5、交往约束力的宽泛性6、交往主体的宽泛性第二节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一、首因效应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对方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也叫做第一印象效应。1、涵义:9第二节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一、首因效应他让两个学生都做对30道题中的一半,但是让学生A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前15题,而让学生B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后15道题,然后让一些被试对两个学生进行评价:两相比较,谁更聪明一些?2、实验:结果发现,多数被试都认为学生A更聪明。10第二节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一、首因效应A、为官者要注意稍好新官上任时的“三把火”3、首因效应的事例:B、“下马威”的妙用11第二节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一、首因效应4、启示: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的重要性12第二节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二、近因效应所谓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即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因此,也称为“新颖效应”。1、涵义:13第二节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二、近因效应他编撰了一段文字材料主要是描写一个名叫吉姆的男孩的生活片段,第一段文字将吉姆描写成热情并外向的人,另一段文字则相反,把他描写成冷淡而内向的人。例如,第一段中说吉姆与朋友一起去上学,走在撒满阳光的马路上,与店铺里的熟人说话,与新结识的女孩子打招呼等;第二段中说吉姆放学后一个人步行回家,他走在马路的背阴一侧,他没有与新近结识的女孩子打招呼等。在实验中,卢钦斯把两段文字加以组合:第一组,描写吉姆热情外向的文字先出现,冷淡内向的文字后出现。第二组,描写吉姆冷淡内向的文字先出现,热情外向的文字后出现。第三组,只显示描写吉姆热情外向的文字。第四组,只显示描写吉姆冷淡内向的文字。2、实验:78%18%95%3%14第二节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二、近因效应卢钦斯把所有被试分为四组,让这四组被试分别阅读一组文字材料,然后回答一个问题“吉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实验:结果发现,第一组被试中有78%的人认为吉姆是友好的,第二组中只有18%的被试认为吉姆是友好的,第三组中认为吉姆是友好的被试有95%,第四组只有3%的被试认为吉姆是友好的。15第二节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二、近因效应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如果在两段文字之间插入某些其他活动,如做数学题、听故事等,则大部分被试会根据活动以后得到的信息对吉姆进行判断,也就是说,最近获得的信息对他们的社会知觉起到了更大的影响作用,这个现象叫做近因效应。2、实验:16第二节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二、近因效应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这两种现象很常见。心理学的研究还表明,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交往的初期,即在延续期还生疏阶段,首因效应的影响重要;而在交往的后期,就是在彼此已经相当熟悉时期,近因效应的影响更重要。3、首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区别:17第二节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二、近因效应A、别因为一句话或一件事去评判一个人。4、启示:B、不要再生气的时候做决定。18第二节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三、光环效应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它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1、涵义:晕轮效应是指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现象,正如日、月的光辉,在云雾的作用下扩大到四周,形成一种光环作用。常表现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最初印象决定了他的总体看法,而看不准对方的真实品质。19第二节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三、光环效应美国心理学家凯利以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分别做了一个试验。上课之前,实验者向学生宣布,临时请一位研究生来代课。接着告知学生有关这位研究生的一些情况。其中,向一个班学生介绍这位研究生具有热情、勤奋、务实、果断等项品质、向另一班学生介绍的信息除了将“热情”换成了“冷漠”之外,其余各项都相同。而学生们并不知道。2、实验:结果:下课之后,前一班的学生与研究生一见如故,亲密攀谈;另一个班的学生对他却敬而远之,冷谈回避。可见,仅介绍中的一词之别,竟会影响到整体的印象。学生们戴着这种有色镜去观察代课者,而这位研究生就被罩上了不同色彩的晕轮。20第二节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三、光环效应A、情人眼里出西施3、光环效应的事例:B、师生们不相信马加爵杀人的原因是:马加爵成绩非常好!21第二节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三、光环效应A、遮掩性4、光环效应“以偏概全”的弊端:B、表面性C、弥散性22第二节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四、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指按照性别、种族、年龄或职业等进行社会分类形成的关于某类人的固定印象,是关于特定群体的特征、属性和行为的一组观念或者说是对与一个社会群体及其成员相联系的特征或属性的认知表征。1、涵义:23第二节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四、刻板印象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在社会生活中,没有人有时间和精力去对每个群体中的每一成员都进行深入的了解,而只能与其中的部分成员交往,因此,只能由部分推知全部,用所接触到的部分,去推知这个群体的全部。可是,定势思维一经形成,就很难打破,并且会对人的认知过程产生很大的影响。2、原因:24例1:驯象的例子例2:招聘入户访问员工喜欢选择女性第二节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四、刻板印象针对定型化效应,苏联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研究者向参加实验的两组大学生出示同一张照片,但在出示照片前,对第一组学生说:这个人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罪犯;对第二组学生却说:这个人是一位知识渊博的科学家。然后他让两组学生各用词汇描述所见照片上这个人的相貌。3、实验:25第一组学生将其描述为:仇恨、绝望……第二组学生将其描述为:深邃、坚强……第二节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三、刻板印象4、影响:26(1)积极影响:在对于具有许多共同之处的某类人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判断,不用探索信息,直接按照已形成的固定看法即可得出结论,这就简化了认知过程,节省了大量时间、精力。(2)消极影响:在被给与有限材料的基础上做出带普遍性的结论,会使人在认知别人时忽视个体差异,从而导致知觉上的错误,妨碍对他人做出正确的评价。第二节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四、刻板印象5、事例及评价:27事例:“长沙妹子不可交,面如桃花心似刀”东北姑娘“宁可饿着,也要靓着”第二节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四、刻板印象5、事例及评价:28评价:“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居住在同一个地区、从事同一种职业、属于同一个种族的人总会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因此,刻板印象一般说来都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刻板印象毕竟只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并不能代替活生生的个体,因而“以偏概全”的错误总是在所难免。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在与人交往时,“唯刻板印象是瞻”,象“削足适履”的郑人,宁可相信作为“尺寸”的刻板印象,也不相信自己的切身经验,就会出现错误,导致人际交往的失败,自然也就无助于我们获得成功。第二节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四、刻板印象6、危害:29刻板印象最大的危害就是容易让人形成定势思维。定势思维对人认知过程的影响,弊大于利。定势思维的错误在于过度概括,即在有限的材料基础上,做出了极其宽泛的结论。忽视个别差异,经常导致对人的错误认识,作出错误结论。对人知觉的定型化会造成有失公正的社会偏见。按照既定的模式思考问题,不仅容易使人厌倦,更容易“麻痹”人的思想,影响潜能的发挥。第二节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四、刻板印象7、小测验:30一位公安局长在路边同一位老人聊天,这时跑过来一位小孩,急冲冲地对公安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老人问:“这孩子是你什么人?”公安局长说:“是我儿子。”你知道这两个吵架的人和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吗?局长是个女的,吵架的是一个局长的丈夫,就是孩子的爸爸;另一个是局长的爸爸,就是孩子的外公。第二节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四、刻板印象8、打破刻板印象的方法:31A、最好的方法就是摆脱旧有的思维习惯。——老鹰的蜕变B、换个角度思考,也是打破定型化效应的方法之一。——司马光砸缸C、勇于用新的眼光和思维对待问题,也是打破思维的框框、解决问题的途径。——吸管的发明和创造第三节人际交往的技巧一、成功亮相32首次亮相影响公众对公关人员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直接决定交往关系能否发展,第一印象良好,交往关系就有希望。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首次亮相对于发展公关人员与公众之间的交往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张英雄第三节人际交往的技巧二、细心聆听——做一个优秀的听众331、停止讲话,保持沉默。2、发出表示赞同的声音。3、适时地提问。4、不要打岔。5、理解要点。6、集中精神听他们说。7、维持稳定的目光接触。8、搁置自己的情感。9、重复对方的话来保持注意力。10、切忌过于激烈的讨论。11、保持耐心。12、坚守秘密。第三节人际交往的技巧34辛普森夫人二、细心聆听——做一个优秀的听众温莎公爵殿下及温莎夫人第三节人际交往的技巧35没有我所爱的那个女人的帮助和支持,我感到不可能承担我肩负的责任。——温莎公爵在为辛普森夫人殉位时的讲话二、细心聆听——做一个优秀的听众我的朋友,与你在一起,远胜于拥有王冠、权杖和王位。——温莎公爵致辛普森夫人第三节人际交往的技巧三、相互交流361、在交流之前就做好相关的资料查阅准备薄熙来第三节人际交往的技巧三、相互交流37朝天门的夜景第三节人际交往的技巧三、相互交流37第三节人际交往的技巧三、相互交流39第三节人际交往的技巧三、相互交流37第三节人际交往的技巧三、相互交流41第三节人际交往的技巧三、相互交流37第三节人际交往的技巧三、相互交流43第三节人际交往的技巧三、相互交流44第三节人际交往的技巧三、相互交流37第三节人际交往的技巧三、相互交流37第三节人际交往的技巧三、相互交流37第三节人际交往的技巧三、相互交流4849第三节人际交往的技巧三、相互交流50第三节人际交往的技巧三、相互交流51第三节人际交往的技巧三、相互
本文标题:第六章公共关系的人际交往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555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