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22章-肝炎病毒课件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DepartmentofpathogenicBiologyofGannanMedicalUniversity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Microbiology肝炎病毒主讲人:谢水祥病原生物学教研室肝炎病毒定义型别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与戊型肝炎病毒由消化道传播,引起急性肝炎,不转为慢性肝炎或慢性携带者。乙型与丙型肝炎病毒主要由输血、血制品或注射器污染而传播,除引起急性肝炎外,可致慢性肝炎,并与肝硬化及肝癌相关。丁型肝炎病毒为一种缺陷病毒已型肝炎病毒(HFV)庚型肝炎病毒(HGV)TT型肝炎病毒(TTV)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Avirus,HAV)HAV的生物学性状属小RNA病毒科,直径27nm,无包膜呈20面体立体对称外面为一独立外壳,内含一个单链RNA分子HAV的电镜照片Feinstone(1973)HAV的结构培养特性原代狨猴肝细胞或恒河猴胚肾传代细胞对HAV敏感,增殖非常缓慢,一般不引起细胞病变抵抗力比肠道病毒更耐热,60℃1h不被灭活,100oC5分钟可灭活对乙醚、酸处理(pH3)均有抵抗力氯消毒、紫外线照射、福尔马林处理均可破坏其传染性甲型肝炎传染源多为甲肝患者粪-口途径传播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海产品、食具等传播常造成散发性流行或大面积流行HAV的致病性粪-口途径传播口咽部或唾液腺中早期增殖肠道与局部淋巴结中大量增殖入血并形成病毒血症肝脏为最终靶器官(病毒直接损伤或免疫病理作用)通过胆汁随粪便排出体外常见症状流感样症状厌食恶心黄疸(眼部及皮肤呈黄色)尿黄腹痛乏力HAV的免疫性HAV只存在单一的抗原抗体系统,即HAVAg和抗-HAV无论显性感染还是隐性感染均能诱生出高效价抗-HAV抗-HAVIgM阳性是甲肝的确诊依据IgM型抗体在感染后仅持续存于3-6个月IgG型抗体则可存在多年对于再感染有牢固免疫力TimecourseofHAVinfection微生物学检查感染早期可检测血清中的抗-HAVIgM流行病学调查可检测抗-HAVIgG对已接种甲肝疫苗者检测中和型抗-HAV抗体直接检测抗原或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病毒RNA甲肝的防治控制传染源隔离治疗急性期病人所有废弃物及日常用水均需严格消毒切断传播途径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水产品不宜生吃水果蔬菜要洗干净免疫预防被动免疫可用丙种球蛋白免疫预防对象是未感染者,主要为儿童和与肝炎病人有密切接触者减毒活疫苗(0,12)或灭活疫苗(0,1,6)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电镜下的HBVDane颗粒HBV的小球形颗粒HBV的管形颗粒HBV的基因组结构3.2Kb不完全双链环状DNA,含4个ORFHBV的复制HBV的抗原组成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原HBcAge抗原HBeAg表面抗原HBsAg存在于三型颗粒中是HBV感染的主要标志分亚型(a,d/y,w/r,adr)产生抗-HBsPreS1、PreS2及抗-PreS1和抗-PreS2核心抗原HBcAg仅存在于Dane颗粒中不易在血液中检出可在感染的肝细胞表面存在刺激机体产生抗HBc(IgG、IgM)表明病毒在复制e抗原HBeAg仅存在于Dane颗粒中游离存在于血液中为病毒复制及强传染性的指标产生抗-HBe,是预后良好的征象HBV的其它生物学性状培养黑猩猩动物模型、鸭动物模型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细胞培养成功抵抗力抵抗力强于HAV对低温干燥紫外线耐受不被70%乙醇灭活100℃10分钟可灭活乙型肝炎传染源患者或无症状HBsAg携带者传播途径血液及血制品母婴传播不严格集体预防接种、药物注射针刺、文身等密切接触HBV的致病机制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损伤:为主免疫耐受:慢性肝炎、HBsAg无症状携带者病毒变异与免疫逃逸免疫复合物性的免疫损伤:肝外损伤自身免疫反应的免疫损伤:肝特异性脂蛋白抗原HBV与原发性肝癌流行病学方面动物模型病毒分子结构乙型肝炎的特点我国约有40%-60%人群曾受到过HBV的感染表现急性乙肝的仅占0.1%-1%,亚临床30%-75%,慢性乙肝1%-5%,乙肝病毒携带7%-20%)急性乙肝如治疗不彻底,10%患者可转为慢性乙肝乙肝五项及HBVDNA的临床意义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HBcAg)HBVDNA血清DNA多聚酶检测病毒抗原抗体系统检测结果分析HBsAgHBeAg抗-HBs抗-HBe抗-HBc结果分析+----HBV感染或无症状携带者++---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或无症状携带者++--+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传染性强,“大三阳”)+--++急性感染趋向恢复(“小三阳”)--+++既往感染恢复期--++-既往感染恢复期----+既往感染或“窗口期”--+--既往感染或接种过疫苗1.筛选供血员2.可作为乙肝病人或携带者的特异性诊断3.对乙肝病人预后和转归提供参考4.研究乙肝的流行病学,了解各地人群对乙肝的感染情况5.判断人群对乙肝的免疫水平,了解注射疫苗后抗体阳转与效价升高情况等检测乙肝抗原与抗体的实际用途防治原则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人工自动免疫:疫苗(血源性、基因工程)人工被动免疫:高效价人血清球蛋白(HBIg)治疗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的生物学性状40~60nm球形有包膜单正链RNAHCV的基因结构HCV的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播途径似HBV是引起输血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主要原因无症状HCV携带者和慢性丙肝者多见诱发肝外损伤:肾小球肾炎免疫力不牢固HCV的诊断及预防检查病毒RNA检测抗HCV因HCV免疫原性不强及变异,目前尚无可用疫苗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Dvirus,HDV)HDV是一种缺陷病毒由HBsAg构成其外壳HDV定位于肝细胞核内,在血液中由HBsAg包被,形成35-37nm颗粒单负链环状RNAHDV的结构Rizzetto于1977年首先发现,又称抗原35-37nm球形颗粒;1.7Kb-ssRNA含9个ORF丁型肝炎的特点只能感染HBsAg阳性的病人我国丁肝感染率在1.6%-5%,西南地区感染率高联合感染与重叠感染病原学检查为HDAg、抗-HD及HDV-RNA,持续高滴度IgG型抗HD是慢性HDV感染的主要血清学标志。一旦乙肝患者感染了HDV,尤其是在慢性乙肝的基础上感染,容易发展成为重度慢性乙肝、重型肝炎,甚至肝硬化微生物学检查及预防诊断为检测抗-HDHDV-RNA丁型肝炎传播途经与乙型肝炎相似。传播途径和防治原则似HBV。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Evirus,HEV)球形,无包膜直径32~34nm单正链RNA,3个ORF两个血清型致病性及免疫主要为粪-口途径传播由胆汁经粪便排出体外对肝细胞的直接损伤及免疫病理作用多表现为急性戊型肝炎孕妇感染常致流产戊型肝炎的特点与甲型肝炎相比,患者黄疸前期症状重,病程持续时间较长,病死率较高,特别是孕妇感染HEV后。青壮年是HEV最喜欢攻击的人群。戊型肝炎分两种:“流行性”多发生在雨季和洪水后,“散发性”在秋冬季呈现高峰。传染性强的时间在患者将要出现症状前(潜伏末期)至发病初期,患者的隔离期为起病后3周。尚末发现有2次发病者。微生物学检查及预防检测HEV检测抗-HEVIgMHEVRNA预防与甲肝类似1.试述HBV感染的致病机理?2.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系统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用途?3.结合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谈怎样预防HBV的感染?课外作业第28章皮肤与皮下组织感染真菌第一节皮肤感染真菌一、皮肤癣真菌:毛癣菌(Trichophyton)表皮癣菌(Epidermophyton)小孢子癣菌(Microsporum)皮肤癣真菌(Dermatophytes)1、生物学性状Sabouraud培养基上形成丝状菌落菌落颜色菌落形态大分生孢子菌丝毛癣菌灰白、红、橙或棕色表面呈绒毛状、粉粒状或蜡样细长棒状的薄壁大分生孢子螺旋状、球拍状、鹿角状和结节状表皮癣菌初为白色,以后转变为黄绿色初为白色鹅毛状,以后转变为黄绿色粉末状卵圆形或粗棒状薄壁大分生孢子,厚膜孢子(陈旧培养)球拍状小孢子癣菌灰色、橘红色或棕黄色绒毛状逐渐变至粉末状厚壁梭形结节状、梳状和球拍状表22-1癣菌的种类及侵犯部位属名侵犯部位皮肤指甲毛皮毛癣菌属(Trichophyfon)表皮癣菌属(Epidermophyfon小孢子癣菌属Microsporum)+++++-+-+(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染色:(图示)。2.繁殖方式:出芽繁殖。3.培养特性沙氏培养基:类酵母型菌落(图示)玉米粉培养基:厚膜孢子(图示)血清:37℃1-3小时形成芽管(图示)白假丝酵母菌第29章深部感染真菌(二)病性与免疫性皮肤粘膜感染:鹅口疮(图示)、口角糜烂、外阴与阴道炎。内脏感染:肺炎、支气管炎、食管炎肠炎、膀胱炎和肾盂肾炎等。中枢神经感染:脑膜炎、脑膜脑炎、脑脓肿等。(三)检查1、直接镜检2、培养鉴定:类酵母样菌落、芽管、假菌丝和厚膜孢子可帮助诊断假菌丝厚膜孢子新生隐球菌(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与染色:球形,有肥厚的荚膜(图示)。2.培养特性:酵母型菌落3.生化特性:分解尿素(二)致病性1.肺部感染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膜炎、脑炎。3.皮肤粘膜感染(图示)(三)微生物学检查:脑脊液中查圆形厚壁并围以厚荚膜的酵母样细胞。(四)防治原则新生隐球菌及其荚膜(印度墨水染色)
本文标题:第22章-肝炎病毒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565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