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安全文明施工 > 工程项目管理_06(工程项目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PPT49页)
第六章工程项目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第一节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一、职业健康管理安全体系标准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一)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概念•1、职业健康安全(occupationalhealthandsafety):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合同方人员、访问者和其他人员健康安全的条件和因素。•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ccupationHealthSafetyManagementSystem.英文简写为“OHSMS”):总的管理体系的一部分,便于组织对于其业务相关的职业健康风险的管理。它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所需的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3、环境(environment):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4、环境管理体系:(EMS,EnvironmentalManagementSystem)环境管理体系是一个组织内全面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它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规划活动、机构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还包括组织的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等管理方面的内容。•(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标准•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是企业总体管理体系的一部分。作为我国推荐性标准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目前被企业普遍采用,用以建立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该标准覆盖了国际上的OHSAS18000体系标准。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指南》•(GB/T28002—2002)•(三)环境管理体系标准•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断恶化,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组建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国际标准化制定的ISO14000体系标准,被我国等同采用。即:•《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GB/T24004—2004)•(四)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比较•根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和《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4001—2004)规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和环境管理都是组织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其管理的主体是组织,管理的对象是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职业健康安全发生相互作用的不健康、不安全的条件和因素,以及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两个管理体系所需要满足的对象和管理侧重点有所不同,但管理基本原理相同。1、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相同点(1)管理目标基本一致(2)管理原理基本相同(3)不规定具体绩效标准2、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不同点(1)需要满足的对象不同(2)管理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五)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结构和模式•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结构和模式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结构1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2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1.规范2.引用标准3.定义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素4.1总要求4.2职业健康安全方针4.3策划4.4实施与运行4.3.1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策划4.3.2法规和其他要求4.3.3目标4.3.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4.4.3协调和沟通4.4.4文件4.4.5文件和资料控制4.4.6运行控制4.4.2培训、意识和能力4.4.1结构与职责4.4.7应急准备和响应4.5.1绩效测量和监视4.5.2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4.5.3记录和记录管理4.5.4审核4.5检查和纠正措施4.6管理评审图6-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总体结构图管理评审检查和纠正措施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策划实施和运行持续改进图6-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模式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方针(4.2)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策划(4.3.1)法规和其他要求(4.3.2)目标(4.3.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4.3.4)结构和职责(4.4.1)文件(4.4.4)培训、意识和能力(4.4.2)协商和沟通(4.4.3)运行控制(4.4.6)应急准备和响应(4.4.7)文件和资料控制(4.4.5)审核(4.5.4)(与本要素之前的所有要素相互作用)管理审核(4.6)(与本要素之前的所有要素相互作用)记录和记录管理(4.5.3)绩效测量和监视(4.5.1)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4.5.2)图6-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各要素的关联图•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的模式•核心要素包括以下10个要素: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法规和其他要求;目标;结构和职责;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运行控制;绩效测量和监视;审核;管理评审。•7个辅助性要素包括:培训、意识和能力;协商和沟通;文件;文件和资料控制;应急准备和响应;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记录和记录管理。环境管理体系的结构1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2各内容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33、环境管理体系的结构和模式《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4001—2004)1.范围2.引用标准3.定义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4.1总要求4.2环境方针4.3规划(策划)4.4实施与运行4.3.1环境因素4.3.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4.3.3目标、指标和方案4.4.3信息交流4.4.4环境管理体系文件4.4.5文件控制4.4.6运行控制4.4.2能力、意识和培训4.4.1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4.4.7应急准备和响应4.5.1监视和测量4.5.2合理性评价4.5.3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4.5.4记录控制4.5检查4.6管理评审4.3.4内部审核图6-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结构图管理评审检查和纠正措施环境方针规划(策划)实施和运行持续改进图6-5环境管理体系要素关系图持续改进环境方针(4.2)环境因素(4.3.1)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4.3.2)目标、指标和方案(4.3.3)资源、作用、职责与权限(4.4.1)文件(4.4.4)能力、意识和培训(4.4.2)信息交流(4.4.3)运行控制(4.4.6)应急准备和响应(4.4.7)文件控制(4.4.5)内部审核(4.5.4)(与本要素之前的所有要素相互作用)管理评审(4.6)(与本要素之前的所有要素相互作用)记录控制(4.5.4)监测和测量(4.5.1)合规性评价(4.5.2)不符合、纠正和预措施(4.5.3)图6-6环境管理体系要素关系图•(六)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目的•1、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目的•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护产品生产者的健康和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免受损失;控制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临时工作员工、合同方员工、访问者和其他有关部门人员健康和安全的条件和因素;考虑和避免因管理不当对员工健康和安全造成的危害。•2、建设工程环境管理的目的•保护和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企业应当遵照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行业和企业自身的要求,采取措施控制施工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以及噪声、振动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并且注意资源节约和避免资源的浪费。•二、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特点和要求•(一)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特点•1、建筑产品的固定性和生产的流动性以及受外部影响因素多,决定了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复杂性•2、产品的多样性和生产的单价性决定了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多变性建筑产品的多样性决定了生产的单件性。•3、产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分工性决定了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协调性4、产品生产的阶段性决定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持续性5、产品的时代性和社会性决定环境管理的经济性(二)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要求建设工程项目决策阶段1工程设计阶段2工程施工阶段3项目验收试运行阶段4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建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步骤:1、领导决策2、成立工作组3、人员培训4、初始状态评审5、制定方针、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6、管理体系策划与设计7、体系文件的编写8、文件的审查审批和发布(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1、管理体系的运行•(2)信息交流•(3)文件管理(5)监测(6)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7)记录•(1)培训意识和能力(4)执行控制程序文件的规定2、管理体系的维持(1)内部审核(2)管理评审(3)合规性评价第二节安全生产管理•一、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一)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所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核心。•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主要包括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安全责任,负责人或其他副职的安全责任,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的安全责任。•2、安全生产责任制检查•项目应对各级、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应规定检查和考核办法,并按规定期限进行考核,对考核结果及兑现情况应有记录。•3、独立承包的工程安全生产具体指标和要求•项目独立承包的工程在签订承包合同中必须有安全生产工作的具体指标和要求。•4、主要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项目的主要工种应有相应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一般应包括砌筑、拌灰、混凝土、木作、钢筋、机械、电气焊、起重、信号指挥、塔式起重机司机、架子、水暖、油漆等工种,特殊作业应另行补充。应将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列为日常安全活动和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并应悬挂在操作岗位前。•5、施工现场安全人员配置•施工现场应按工程项目大小配备专(兼)职安全人员。以建筑工程为例,可按建筑面积1万m2以下的工地至少有1名专职人员;1万m2以上的工地设2~3名专职人员;5万m2以上的大型工地,按不同专业组成安全管理组进行安全监督检查。•(二)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安全生产条件:•1、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2、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3、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4、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考核合格;•5、特种作业人员经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6、从业人员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7、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8、厂房、作业场所和安全设施、设备、工艺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的要求;•9、有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并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保护用品•10、依法进行安全评价;•11、有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12、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组织或者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1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三)政府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1、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对全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2、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对本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3、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实施监督管理。国务院铁路、交通、水利等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有关专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建设工程安全管理职责的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履行安全监督检查时,有权纠正施工中违反安全生产要求的行为,责令立即排除检查中发现的安全事故隐患,对重大隐患可以责令暂时停止施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可以讲施工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委托给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机构具体实施。•(四)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五)安全措施计划制度•(六)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七)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制度•(八)危及施工安全工艺、设备、材料淘汰制度•(九)施工起重机
本文标题:工程项目管理_06(工程项目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PPT49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5841 .html